本来,我想邀本夫兄共同创作一部《红月亮》的姐妹篇,时代背景放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本夫兄那时已经在着手搜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期,即“大跃进”、人民公社到三年巧自然灾害时期的素材,准备写一部反映大饥荒的纪实作品。他的意后见是把时代背景放在那个时期。为此,我们之间一度有些分歧。这之后,我们曾多次讨论协商。可以说,这是我们合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孕育”阶段。直到2004年春夏之交,我们才达成了共识。因为,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给了我们启发。我们共同认为,一个作家,有责任用文学的方式来印证科学发展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尤其是对人的重大意义。我们国家在发展的道路上的确走过很大的弯路,造成过很大损失。我们要表现的这段历史时期,就是弯路,或者说是泥泞之路。
我邀本夫来京小住了几个月,进一步就(沃下苍形)反复研究和磋商,从人物关系、个性、故事发展以至情节、细节,谈得都比较深刻透彻。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即自然灾害时期,我正值童年,亲眼目睹了身边有的孩子从人和畜的粪便中拣食“食物”的情景;“文革”兴起时,我正读小学二三年级,亲身经历了那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而长我十多岁的本夫兄,拥有的生活素材比我更丰厚,对生活的认识比我更深刻,思路也比我更开阔。我们在谈到小说中的人物时,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心潮澎湃、时而涕泪滂沱……出现在(沃下苍形)中的任王氏,是我和本夫共同怀有感恩之情的一个人物;生产队长魏天霖身上,有我当知青时生产队长的影子、也有本夫一个哥们的影子;那个命运坎坷的方小翠,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我的中篇小说《一个女人和她的两个丈夫》中出现过;那个不可一世的民兵营长李作侠,除了名字是创作的,其所作桥为则是我和本夫都熟悉的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生活原型中的那个民兵营长,把我少年时代非常熟悉的一个女孩在喂牛的石槽子里粗暴地奸污了……小说中众多的人物,都是我们在生活中接触过、相处过抑或说熟悉的。这部长篇小说从开始酝酿到成稿,前前后后算起来用了我俩十年多的时间,说“十年怀胎”还真不为过。
现在,我们怀着忐志不安的心情把它奉献给广大读者。我和本夫正在酝酿一部新的长篇,它是我们对另一段历史时期的反思。我们共同认为,没有责任感的作家不是一个好作家,也写不出好作品。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但愿读过这部长篇小说的人们,会对科学发展观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会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王昕朋2008年3月于北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