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子午线的日子-人生处处有考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要想成为联合国机构的官员,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核查官员。

    当罗华政副教授前往荷兰海牙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担任核查员的时候,许多人都不太相信这是事实。在他们心目中,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近70亿人口,华夏泱泱大国的10多亿人口,也是人才济济,这等美差无论如何都落不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身上。

    虽然,罗华政是重庆理工大学副教授,但他还没有上过一天该校的讲台,此前他还是重庆民丰化工厂的一个副总工程师。此时,他调往重庆理工大学的手续正在办理之中。

    是的,这个跨度太大了。从山城重庆嘉陵江边的一个小化工厂居然能走出一个联合国官员,并且是到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从事核查工作,这里面一定充满了不少的神秘和惊喜。

    当人们得知他只是四川大竹县一个农家子弟时,更是增添了百般的好奇和洞悉的欲望。

    从他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当年罗华政是一个读书十分用功的学生。他的父亲这辈人就有9个兄弟两个妹妹,由于其爷爷在一个旧军阀家中当过厨师,虽然父辈这代人丁兴旺,但在那个讲阶级讲路线的年代,在父辈的11个姊妹里,没有一个能走上仕途。

    到了罗华政的童年时代,他家的经济仍十分贫困。他有3个姐姐两个妹妹一共6姊妹。父母磨破脚,挑断腰,要保证这么多张嘴的吃喝拉撒还是捉襟见肘。

    穷则思变。罗华政是个聪明的孩子,从背上书包的第一天起,他就希望通过读书能够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不管是在牛背上,还是在农活间隙,他总是书不离手。读初中时,他就从乡下考上了区里的中学;上高中时,他又从区里考到了县里最好的中学——四川大竹中学。

    四川大竹中学创办于1918年,其前身振文书院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该校20世纪50年代就是川东地区重点中学,1978年就被确定为四川省10所重点中学之一。这里教书育人风清气正,勤奋好学的罗华政如鱼得水,表现出了对数学和化学的特别兴趣和钻研精神。据说,在1984年的高考中,那一年的数学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最难的一次,全国平均考分为20多分。可在这一次的角逐中,罗华政的数学居然考了93分,化学斩获92分,他一个人夺得了四川省达州地区的数学和化学两项状元桂冠。罗华政的第一志愿本是科大数学系,希望能够听到华罗庚教授的讲课,由于他的物理当年只考了79分,没有上90分,因此与数学系失之交臂。虽然没能去成科大数学系,但是被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录取。据悉,在罗华政就读的时期,中国科大连续3年稳居新生录取分数线的冠军宝座。那年头,科学的春风吹拂着华夏大地,大部分省市的高考状元都进了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多么神圣的学术殿堂,多么让人向往的科学家之路。然而命运有时候是捉弄人的,由于种种原因,1989年的夏天,罗华政经过5年本科学习毕业后,拥有高分子化学专业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他,被分到了重庆嘉陵江边的重庆民丰化工厂。

    据罗华政回忆,虽然那两年许多大学生分配不理想,但他们那一届全年级才60名学生,本班共30名同学中的一半都到美国留学深造,后来都留在了国外,他是分配得最差的一个学生。

    以前是名牌学府、学霸精英,而今只是工厂的普通一员。那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不但罗华政自己想不通,许多同学亲友都为他鸣不平,特别是那些望子成龙的长辈们,感觉这名牌大学是“白读了”。那年头,街道里连中专和普通大学门槛都没踏进过的待业青年都能安置到工厂去的。对罗华政而言,十多年寒窗换来的只是一个城市户口而已,让他觉得慰藉的是:这里是距老家最近的大城市,只有100多公里,可以较为容易地见到自己父母双亲和兄弟姐妹。

    罗华政说,他是在毕业半年之后,迫于生计,极不情愿地到了化工厂工作。

    罗华政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工作单位后,虽然领导严肃地对他说,要好好干哟,不然一年后就自己“开路走人”。在农村长大的罗华政是吃过苦的,尽管那年头厂里条件很差,并且还是在外租房过日子,有时工资还不能完全到位,但他干工作从不含糊,很快赢得工友的好感和领导的信任。一年后,他成了技术骨干,当上了技术员。

    从此,罗华政所学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这时国企改革的步伐也紧锣密鼓地迈开。这个名牌大学的对口专业让他得到了领导青睐。以前企业的栋梁都是“文革”前的大学生,正遇新老交替的时代,没几年时间他就成了单位的技术总监。进入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时,罗华政就进入了这家国有控股化工集团的领导层,任副总工程师。

    正是由于他对工作的执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不管企业在顺境中发展还是在逆境徘徊,他都顶住诱惑,拒绝高薪,10年时间始终为所在的企业服务。管理机构也信任他,把许多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完成。

    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罗华政任副总工程师后,所在企业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从美国引进一个年产4万吨,总投资两个多亿的红矾钠项目(红矾钠又称重铬酸钠,主要用于医药工业、印染工业、电镀工业、玻璃工业等的化学物品)。这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大项目了,从施工、调试到生产他都是技术总负责。

    为了引进此项目,罗华政随上级机关和有关人员在美国马里兰州待了一年时间。也就是在这一年时间,使罗华政的人生更加充实,视野也更加开阔,特别是他对祖国和企业的忠诚度得到了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认可。也正是这一年的国外项目引进经历,使罗华政的人生轨迹发生着慢慢的变迁。

    在这一年里,罗华政主要是负责翻译工作,以及一些技术谈判和操作学习。这期间,罗华政当年的许多同学都从美国的各个地方前来看望,与之相聚。

    在那个年代,凡前往国外留学的人都通过各种形式解决了国外永久居留权问题。那年头,要想到国外读书,如果是在国内考试,必须要达到奖学金的成绩,否则没有经济支撑,外国大使馆也不会给你签证。当年的条件是不允许罗华政在国内去考试留学的,因为经济条件根本不可能,除非公派。在这种状况下,于是就有很多人以各种方式参加出国考试(托福及GRE),完成学业后再定居国外。当然像罗华政这样以公差方式前往国外(主要是美国)考试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同样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完成学业,毕业后寻求机会在国外发展。据资料介绍,那些年,我们国家的公派留学生毕业回国比例也是不高的。

    此时,罗华政当年的大多数同学已经成为对美国社会有贡献的人了,他们自然得到人们的尊敬、社会的认可。拥有奢华的轿车、洋房也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如一个陈姓同学,已是美国制药学会的知名专家,他带领团队研制的抗艾药物已经在美国临床使用多年,成为世界上知名的合成制药专家。在罗华政心目中,美国的医疗条件也是很先进的,他的一个同学,因视网膜出血,若在国内当时肯定无法治疗,但因身处美国,经过治疗,没有丝毫后遗症。

    老同学相聚,自然高兴,也纷纷为罗华政的前途着想。许多同学都劝罗华政以考取研究生的方式留下来,然后定居美国。就连当年在中国科技大学一块儿读书并要好的女同学(此时已定居美国)也主动为其奔波,帮他找来了复习资料。但罗华政始终认为是企业给了他发展平台,是中国社会进步和改革开放给了他事业的空间。在企业发展需要他的时候,不辞而别真有点对不住人,改革开放和企业发展更需要他在国内贡献力量。

    其实,人生处处是考场,机会往往是给予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