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子午线的日子-化武争端是非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近几十年来,由化学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引发的战争时有发生,这当然也给化武核查人员带来了危险。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联合国专门组织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核查,其中包括化学武器的核查。2003年3月20日,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军队向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实际上也是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进行的军事打击。这次战争历时7年,美方始终没有找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将其销毁的文件和人证,也造成双方死伤数万人的悲惨结局。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也将世界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推向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张国华作为我国派往联合国伊拉克武器核查的后备专家,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核查,但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了解到核查的基本情况,那就是在某些西方实验室的主导下,出现的不公正的结果,导致伊拉克战争的爆发。

    正义和良知永远都存在,正是由于此次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总干事在处理伊拉克问题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发生了矛盾,于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逼其下台,便停止提供会费,导致公约组织资金紧张,招聘核查员工作也因此停顿,自1997、1998年招收视察员后就再也没有招收新核查员。直到2003年新的总干事上任,才开始重新招聘新的核查员。

    也正是这次在对伊拉克执行化学武器核查任务期间,来自我国防化工程学院的核查员郁建兴教授,在执行核查任务过程中,因交通事故不幸遇难,年仅38岁。这是我国牺牲的第一位联合国化学武器核查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郁建兴教授遇难事件,第一次允许将牺牲在国外的烈士遗体运回国内,并举行了隆重的哀悼仪式。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也成为中国籍驻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机构人员心中永远的痛。

    世界并不太平。自从化学武器诞生后,这个被放入潘多拉盒子的恶魔也不时出来捣捣乱。

    2015年的一段时间,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互相指责对方使用了化学武器。到目前,这件事还一直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据有关资料显示:叙利亚化武袭击事件是2013年8月21日发生在叙利亚大马士革东部郊区Ghouta的化学武器攻击事件。遇害者基本是在晚间睡觉时死亡的,遇难者身上基本没有任何伤痕而死去,症状包括昏迷、鼻子和嘴喷涌白沫、瞳孔收缩、呼吸困难等。事件最早由叙利亚反对派披露,叙利亚人权观察者表示,至少有322人死亡,其中包括46名反对派士兵,其余都是包括许多儿童在内的平民。地方协调委员会表示有1300多人遇难,自由叙利亚军声称多达1700多人被害。事发地为反对派控制的地区,反对派指责叙当局使用含有沙林毒气的火箭弹发动了此次袭击,不过巴沙尔政府否认这个指控,称是反对派干的。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和谴责。当时,美国声称根据情报已经确定巴沙尔政府是事件的罪魁祸首,还说拦截到了叙利亚高官的通讯记录,包括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瑞典、土耳其、加拿大,以及阿拉伯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都表态,要求叙利亚当局对此负责。其中美国政府认定包括426名儿童在内的1429名平民遇害,美方称还掌握搭载化学武器的火箭弹发射和降落的时间与地点。但同时支持巴沙尔政府的俄罗斯和伊朗则称,得到了反对派中的恐怖分子对无辜平民使用了化学武器的证据。

    针对这一事件,罗华政所在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也专门派出了专家工作小组前往叙利亚调查。罗虽然没有去现场,但他看到了调查小组带回去的照片和录像。

    罗华政介绍,一次大战中德国首先使用了氯气,开启了现代战争中化学武器使用的先河。识别是否使用了氯气这种化学武器很简单,因为氯气导致死亡的最大特征就是肺水肿。

    在联合国化武机构人员心目中,氯气制作是比较简单的。但在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这场战争中,当时是否使用了氯气呢?罗教授说:“现还属机密阶段,机构是应联合国指派前往调查核查,仅负责向联合国的安理会报告相关情况,由联合国来公布调查结果。”

    据作者了解的信息,联合国到现在一直没有公布这一情况,也许正如罗华政教授所说,他们只能认定是否使用化学武器,但并不能确认是哪一方使用的原因吧。

    据有关消息说,当时反对派还指责政府军使用了沙林毒气这种化学武器。

    罗华政教授指着电脑中的一幅幅图片和录像说,从这些资料看,像是沙林毒气中毒的迹象。罗进一步指出,沙林毒气是神经毒剂,神经毒剂的症状都基本一样,患者全身抽搐,痉挛,直到死亡。对于神经毒剂的中毒治疗反而有特效药,最简单的就是阿托品,这种药最容易获得,但效果不是很显著,称为解毒剂。效果好的解毒药物还是阿托品的升级版,如氯解磷定之类的药。以上都是小剂量中毒情况下采取的措施。若遇大剂量中毒则不容易治好,因为神经毒剂来得太快,它留给人们的抢救时间只有几分钟,过了这几分钟就算你是华佗再世也是回天乏术。神经性毒剂的共同特性就是死亡率高。

    化学武器中还有一种糜烂性毒剂,比如芥子气就属于这种糜烂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的特点就是伤残率高。这种毒剂主要引起基因癌变,后遗症比较多。如两伊战争中使用的芥子气,这种毒剂沾染皮肤后就会糜烂,并逐步扩散,唯一的办法就是将糜烂区域切除才能治疗,如果人员一旦中毒,即使抢救成功,也极易造成终身残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死也得脱层皮”。倘若这种毒剂接触到了人体的头部及躯干,那就没有办法切除,伤员只有等待死亡。这两种毒剂若随空气进入呼吸系统后,不管吸入多与少,结局都是一样——等待死亡。

    据有关资料显示,两伊战争中因化学武器死亡了几千人,伤残人数就大多了,有后遗症的就有10多万人。

    根据统计结果,芥子气的死亡率虽然只占5%,但它更多的是给人们的一种心理恐惧。其实一个人死亡之后,包袱相对较小;假若伤残,则给予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包袱是相当大的。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主要使用的是芥子气,也有神经毒剂。

    神经毒剂涉及的两种关键元素是氟和磷。别看这个在我们国家是很普通的东西,但有的国家没有来源。比如在贫困一点的国家,磷容易找到,而氟则很难提取出来的。因为,氟的生产要在化学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才能进行。

    核查行动是禁化武组织最重要的任务,有着严密和完整的核查程序,视察员是执行核查任务的最直接者。在核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核查任务授权,只有在任务授权的基础上完成任务,不得逾越授权。视察员在执行任务时,只能向国际组织负责,不得向任何第三方负责,也不得接受第三方的授意,有着严格的纪律。

    鉴于以上这些原因,读者就可充分感知化武核查的专业性及公正性是多么重要。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开始增加在联合国世界机构和多边组织的力量,尽可能多地输送人员,提升符合我们大国身份的话语地位。

    从伊拉克战争之后,应该说,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是非常清廉的,从来没有什么组织机构和个人代表某个国家和地区,来对他们进行拉拢和捐赠。每一位在机构工作的专家,都把科学家的正义和良知作为他们坚守的道德底线——绝对不把白的说成黑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