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感觉-三磅竹壳热水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矮墩桥公社是个全稻区。那年,李水旺走马上任,当了公社党委书记。头一天,公社革委会刘主任率一班人到公社办公大院门口迎接李水旺。

    刘主任那班人出现,如同一片树林,李水旺不由得仰起头,握手的时候,他抬高胳膊,像举手一样前去握。

    这是李水旺第一次面临的个子问题。

    李水旺农大毕业,又是水稻专业,县里安排他到矮墩桥公社目的很明确。三天后,他率领公社水稻良种培育所的两位技术员,还有刘主任外出取经,又碰到了个子问题。接待他们的人热情的目标都投放到刘主任身上,刘主任高头大马,好像对方没看见李水旺。

    也难怪,李水旺身材矮小。对方的水平视线,也从他头顶上边越过。还是刘主任反应快,随即“隆重”推出了他这个“第一把手”,对方于是把热情转移到他身上。

    饭桌上,对方表示歉意。李水旺说:我发现,个子高,个子矮,上半身都差不多,区别在腿,高个子长就长在两条腿上。

    不久,县里加强矮墩桥公社的领导班子,稍作调整,刘主任调到林场当场长,说是量材使用。给李水旺配备了两个副手,看来颇费了一番周折,个头都比李水旺稍矮一点儿。

    第一次召开春耕春播动员大会,公社所辖的大队、小队,还有公社的各个单位,都是主要领导参加。李水旺和副手坐主席台。会议开到一半,他只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李水旺望着台下,一片人头。渐渐地,续茶的那一瞬间,他注意了热水瓶。热水瓶摆在桌面上,是五磅铁壳热水瓶,壳体是盛开的牡丹花。热水瓶怎么看都像耸立的砖窑烟囱。他仰视着瓶塞小小的一角,它背后衬托着大会堂的穹顶。

    过后,公社负责总务的小李来请示公社干部下乡需要准备的简单的生活用品,顺便带出一件小事,有两个办公室的热水瓶报废了,得添置。

    李水旺脱口说:把大会堂主席台的热水瓶拿去吧。

    小李说:那都是新的呢,办公室里一般用竹壳热水瓶。

    李水旺说:主席台是分社的一个窗口,还是从简。

    小李说:我就买同样规格的竹壳热水瓶吧。

    李水旺说:调整一下,就买三磅竹壳热水瓶。

    小李说:是不是小了?

    李水旺调侃道:又不是牛饮水,能节俭的就节俭吧。

    小李就很敬佩李水旺。不过,后来一次开会,小李忽然发现,三磅竹壳热水瓶,比五磅的要矮一截。悟性不错的人就联想到,李水旺来了之后,把跟他直接相关的人呀物呀,都配套地换成了“矮”的了。而且,李水旺平时话不多,出口能镇住局面,语言委婉,却很有力,特别是常常出现在田间地头,跟农民拉家常就像自己是个农民,没架子,背地里,人们称他是矮脚王。不过,还是有人说:矮子多肚肠(意为有心计)。

    李水旺这样,大家就不敢怠慢。他喜欢晚饭后散步,散步的主要地段是水稻良种培育所的实验田,往往回来时,裤脚卷到膝盖,一腿子泥。最后,在公社驻地前的一条小河的河埠头慢慢洗,他说:一天下来,小鱼咬脚的感觉实在惬意。

    第二年,一个水稻新品种培育出来了。稻秆矮,稻穗沉,亩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三。公社辖区内推广开来,秋季大获丰收。报纸、广播一报道,矮墩桥公社就红得了不得。县里立即以“点”带“面”,还开了个现场会,全县的稻田都推广了这个良种。还是县委书记听了汇报后,给这个新品种起了个名字,说:就叫它矮脚王吧。

    省报的一名资深记者来矮墩桥公社蹲了三天,回去不久,省报的头版头条赫然刊出一篇通讯:“矮脚王”书记主帅培育出“矮脚王”水稻。

    李水旺知道矮脚王这个绰号最初由农民叫起。他答记者问时,回避了关于个子的问题,拿着一束颗粒饱满的水稻,说:矮脚王,矮是矮了,可是,它抗倒伏能力强,它的稻穗有分量,农民一年到头脚踏水田背朝蓝天,图个啥?不就是稻穗有分量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