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战略-蓝色战略:是龙,就要东归大海(5)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欧洲的历史上,一块土地前前后后易手几次乃至十几次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对于归属感这样的问题,当地人自己都未必能说清楚。譬如法国的阿尔萨斯大区便是如此,论人均GDP这里仅次于法兰西岛,居全法第二,且是法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大区之一。而在文化上,阿尔萨斯至今也仍是法国的另类,由于这里在德法之间几度易手,导致这里的文化比较“亲德”,以至于法国在1944年重新夺回阿尔萨斯以后一直在这里强行推行法语教育。一直到现在,阿尔萨斯地区的法律与法国其他地方也有许多明显不同的地方。

    乌克兰的问题与之非常相似,乌克兰和俄罗斯都处于东正教文化圈内,以俄罗斯族为主的东乌克兰地区对莫斯科的认同感远强于对基辅。对于离着乌克兰十万八千里的中国而言,我们根本无须对此做什么道义上的批判,他们自己都未必搞得清楚——战场上宣布倒戈的乌克兰军人不光有俄罗斯族还有不少乌克兰族。作为中国人,所要关心的其实就是两点,如何做最符合本国的利益。其中各方的举动,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借鉴或是引以为戒的。

    现在常常在新闻上出现的克里米亚半岛,其实它们和传统意义上的乌克兰的历史渊源并不是很强。1954年,为了庆祝“兄弟的乌克兰与俄罗斯结盟300周年”,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主导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把属于俄罗斯共和国版图的克里米亚半岛作为“恒久友谊的象征”赠给乌克兰,决议的理由是“鉴于克里米亚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有共同性、地域接近、经济和文化关系密切”。这件事多少有点领导人“拍脑袋”的意思,不过在当时的苏联也并不算什么不可接受的事——在中国,一个市的辖权在两个相邻省之间来回变更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譬如赤峰、通辽同样在内蒙古和吉林、辽宁之间划过来划过去。可当时间推移到1991年,这件原本“不叫事”的事一下子成了大事——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了,克里米亚半岛稀里糊涂地成了外国领土。

    对俄罗斯来说,克里米亚并不是一块寻常的土地,从17世纪开始,为了争夺这个面积不过2.5万平方公里的半岛,俄国先后同土耳其、英国、法国最后是二战时的德国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在这里丧命的俄国士兵不计其数。因为这里是控制黑海的要冲——克里米亚半岛几乎处于黑海的正中间。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控制了黑海。而控制了黑海对俄国的意义则是:守,则为俄罗斯西南方向提供了海上战略纵深——克里米亚距离莫斯科仅1000公里,对现代武器来说,这个距离并不算太远;攻,则可继续南下过土耳其海峡进入地中海……

    在乌克兰独立后,虽然俄罗斯依旧可以使用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军港,但终归是在别人的地盘上,怎么心里也不踏实。自1991年以来,为了保住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使用权,俄罗斯给了乌克兰不少实惠,这其中就包括大量远低于市场价的天然气供应。而到了2014年2月份,乌克兰国内以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不再寻求加入欧盟为导火索,各种多年积累的矛盾一下子全都爆发了出来,反对派在推翻亚努科维奇之后声称将谋求加入北约,这等于是把俄罗斯一下子逼到了一个必须二选一的境地:要么彻底丢掉克里米亚,黑海沿岸的高加索地区乃至位于腹地的索契、莫斯科都将面临严重的潜在战略威胁,俄罗斯的地缘安全态势将在1991年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恶化;要么夺回克里米亚,扭转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战略被动局面。而对于普京这样的政治强人而言,显然只会选择后者。

    而从更长远来看,普京或者是说俄罗斯是否会再进一步,把东乌克兰乃至西乌克兰一并收入囊中呢?笔者不是占卜师,自然不能去断言“会不会”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说说“需不需”和“能不能”的问题。

    显然,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领导人都不会觉得自己国家的哪块国土是多余的,更何况如前文所言乌克兰对俄罗斯就好比是中国的东三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俄罗斯对乌克兰要是一点都不惦记那是不可能。而从长远来说,要维护自己在某块土地上的利益,任何“软控制”都不如将其纳入版图来的踏实。所以“需不需”其实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能不能”?

    克里米亚被俄罗斯收回的同时,西欧和美国的底线其实也暴露了出来。欧美对基辅政权的支持,始终出在一种雷声大雨点小,口惠实不至的状态。西方国家虽然对俄罗斯做出了种种制裁,但与几乎兵不血刃获得克里米亚所带来的长期利益相比,这点损失对俄罗斯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而由此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也完全可以抵消掉制裁期间的短时间困难。

    从历史上说,波兰和德国也都没少打过乌克兰的主意。波兰由于国力不济,所以无须过多考虑。这里主要说说德国,一个国家的海外利益显然不可能各个地方都是一样重要的。如果以德国为圆心画一个同心圆的话,居于“内环”的应该是欧元区国家,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则在“外环”。俄罗斯在军事实力上要强于德国,而德国在俄罗斯有着不少的投资项目,更重要的是德国对于俄罗斯的能源非常依赖,天然气进口36%依赖于俄罗斯的供给,而原油则达到了39%——其实整个欧盟都差不多,天然气的30%、石油的35%来自俄罗斯。每年俄罗斯像欧盟出口1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其中900亿立方米是卖给德国,如果中断供气,德国的天然气储备仅够3个月。显然,在乌克兰问题上如果德国和俄罗斯交恶,那么势必要影响到德国的能源安全和海外投资,对于身处债务危机且已经有解体可能的欧元区来说,这必然将是一记重拳。为了“外环”利益而损害“内环”利益,这样的事任谁也不会去做。

    而对美国而言,从一开始干预乌克兰问题,它的首要目标就不是俄罗斯,而是欧元——相比于阻止俄国得到乌克兰,解决掉欧元更能使美元获利。因此,西方对俄罗斯的压力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难以应付。

    而自2014年5月份开始,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态度开始有所软化,宣布撤离俄乌边境的军队,这是否说明普京对乌克兰的兴趣只限于收回克里米亚呢?还是没法回答“是不是”,我们只从这一举动的效果来分析。

    现在的基辅政权并非是一群合格的国家管理者,他们通过街头政治取得了政权,而这之后的表现则让人看得瞠目结舌:公开给纳粹平反,纵容光头党;无差别的对境内的俄罗斯族和前国家公务人员搞“秋后算账”,举国搞“过筛子”式的政治站队,连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总设计师德米特里·基瓦都因为“和俄罗斯关系密切”而遭到解雇;为了换得别人几句口头的支持竟然轻易地将国家黄金储备运往美国……种种表现看,相对于“破”,这批人并不善于“立”。

    在俄国的外部重压之下,乌克兰内部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东西乌克兰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是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之间的矛盾。这种情况下,如果东乌克兰最终并入俄罗斯,那么西乌克兰反倒可能出现“同仇敌忾”的情况,进而一边倒向西方,那么后边的事,就要复杂得多了。而如果没了俄罗斯这块压在基辅政权头上的巨石,他们也就没有外敌需要抵御了,那么老百姓的吃饭、就业、看病等等问题就需要他们解决了。由于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工业体系变得残缺不全,除了东部靠和俄罗斯合作维持工业运转外,整个国家主要靠资源出口和出售前苏联的技术遗产度日,人均收入水平仅相当于中国中西部地区,这在欧洲地区并不多见。

    在经历了一系列动荡之后,乌克兰东部各个地区已经处于事实上独立的状态,政府的财政能力只可能变得更差,欧盟以目前的经济状况也没有可能通过大规模援助养活起整个乌克兰——“欧猪四国”都顾不过来呢,而基辅政权本身也没有足够的管理国家的能力。这些问题在失去外部压力之后,必然要迅速发酵,如此一来,乌克兰内部的矛盾就将转化为老百姓和基辅政权之间的矛盾,而与此同时又有一个克里米亚作为样板摆在一边(在克里米亚被收回后,俄罗斯随即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社会福利,公职人员也都留用加薪),这之后会发生什么,我们尽可以去想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