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忽视了自己平时的卫生习惯:有的人忙了一整天,回到家不好好洗漱就倒头大睡;有的人因为嫌麻烦,没有养成勤洗头、洗脸、注意眼部清洁的习惯。不要以为这只是个人习惯问题,没什么值得诟病的,医学博士告诉您,不良的卫生习惯也是导致很多大病(包括癌症)的元凶。对此,我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在这一章中,医学博士将告诉我们一些由不良卫生习惯引起的癌症的自查方法,绝对有效、方便。
31.头痛脖子硬,小心脑膜炎
征兆:突如其来的发热、乏力,继而脖子僵硬无比。
大病:脑膜炎。
致病习惯:①平时不注意口腔、耳部和鼻部的卫生。②经常在卫生条件恶劣的地方工作和生活。③饮食和作息习惯不合理。
朱先生是一个下水道清理工人,经常要在肮脏的管道中工作,非常辛苦。几个星期前的一天,他早上起来发现自己头痛、恶心、想呕吐,一摸额头有些烫。朱先生认为自己只是感冒了,于是就请了一天假,自己买了药,在家里看看电影、听听歌,休息了一整天。他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他的头痛得更厉害了,全身都发软,没有什么力气,脖子也僵硬得厉害,连扭动都十分困难。朱先生急忙去了医院。
在医院,医生仔细替朱先生做了检查,可是并不能得出诊断结论。后来一名有经验的老医生看到朱先生总是试着将脖子扭来扭去,表情十分痛苦,于是要求朱先生试着用自己的下巴去接触胸部,结果朱先生尝试了好几次都做不到,于是医生立即安排朱先生做腰穿刺的检查。结果发现朱先生的脑脊液里含有大量的脓细胞,还有蛋白增多、糖减少的情况。最后医生诊断朱先生得了急性化脓性的脑膜炎。
脑膜炎是脑膜或者脑脊膜被感染时产生的疾病。脑膜炎分为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新生儿脑膜炎和朱先生所患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这几种。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大都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如果生活和工作环境比较差,就很容易感染这种病菌。这种病菌会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经过上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繁殖之后最终到达脑脊膜,引起脑膜炎。
当上呼吸道发生细菌感染时,患者一般会出现恶心、发热、呕吐、流涕、鼻塞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由于这些症状和感冒十分相似,一般人很难将两者区分开来。但当细菌入侵到脑脊膜时,就会引发脑膜炎,头痛的症状就会日益明显。同时,患者还会产生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最典型的是脖子僵硬,扭转困难——这是由于炎症影响了脊髓神经根,才令颈部或背部肌肉运动时出现剧痛。为了避免这种剧痛,颈部肌肉就会产生保护性痉挛,也就是颈部强直了。甚至,有的婴幼儿患者还会因此出现角弓反张的体征。
引起脑膜炎的细菌平时很可能就躲藏在我们的口腔、鼻腔或耳朵处,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面部五官的卫生。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不让致病菌有可乘之机。
防治指南
自我检查:脖子僵硬,并伴有头痛和发热时,可以自己试着用下巴去接触自己的胸部,如果接触不到,就要及时去医院,警惕脑膜炎发生的可能。
挂号科别:神经内科
治疗与保健:绝大部分早期的脑膜炎经过积极治疗都可以痊愈且不留下后遗症。脑膜炎是一种传染病,如果你接触了确诊的脑膜炎患者,应该向医生咨询并采取预防脑膜炎的措施。
32.“痘痘”几年不消退,小心变成了粉瘤
征兆:脸上出现几年都没有消退的痤疮,触之可滑动。
大病:粉瘤。
致病习惯:①大量出汗后不注意身体的清洁。②平时不爱洗澡、洗脸。
说起青春痘,每个人都不陌生。可是如果一个“痘痘”在脸上长了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你一定要注意了,这可能根本不是痘痘。
李先生在8年前脸上就长出一颗“痘痘”,他总是不由自主地去挤。挤的时候,这个“痘痘”居然还会滑动。挤掉后过不了多久,它又长出来了,简直是打不死的“小强”。由于它不痛不痒,也没有进一步蔓延,李先生也就没再理会它。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颗“痘痘”的生命力十分顽强,从此“不离不弃”地跟着他,一跟就是8年,而且一年比一年大。照这样下去,总有一天,连家里人也会认不出李先生了。这一天,李先生终于下了决心,到市中心的一家医院来看病。
医生检查后发现,这个越长越大的“痘痘”,其实是个土鸡蛋大小的粉瘤。用医学术语来说,粉瘤也叫皮脂腺囊肿,是皮脂腺分泌管阻塞后,在皮肤下面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医生告诉李先生,粉瘤虽然是良性,而且一般不痛不痒,但如果长期不摘除,是有可能发生恶变而形成皮脂腺癌的。
因为这颗粉瘤实在太大,为了尽量不影响患者的面容,医生在手术时着实费了一番工夫。手术后,李先生看到了那颗现在已被切除的跟了他8年的瘤子,怎么也没想到它会长这么大。
很多人搞不清粉刺和粉瘤的区别,以为两者都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愈,这其实是一个误解。粉刺和粉瘤虽然都和皮脂腺的分泌受阻有关,但粉刺一般是毛囊炎症,会因为受到感染而产生痒痛感;而粉瘤则隐蔽在皮肤下,一般是由皮脂腺分泌管道完全闭塞引起的,患者平时不会有异常的感觉,而且生长期缓慢,变大的速度很慢。
粉刺虽然不能用抗生素完全治愈,但在短期内的治疗是有效的。如果你觉得自己脸上长了粉刺,但用抗生素治疗完全没有效果,或者这个粉刺特别顽强,一直在脸上慢慢长大,那一定要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粉瘤。
粉瘤的形成与皮脂腺分泌管道闭塞有关。一些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平时热爱运动,出汗较多,但是在运动后没有注意及时洗澡,保持皮肤洁净,就容易发生皮脂腺堵塞的情况。要预防粉瘤,一定要注意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防治指南
自我检查:皮肤上出现长年不退的“痘痘”,可以先用力推按一下,如果发现痘痘可以在皮下隐隐滑动,就有可能是粉瘤。
挂号科别:皮肤科
治疗与保健:单纯用药物很难彻底治愈粉瘤。如果能选择手术,粉瘤的治愈概率就会大一些。一般的粉瘤,生长速度都比较慢。如果没有发炎,也没有持续长大的现象,可以先不用治疗;但如果是经常发炎、不断生长的粉瘤,那就要及早治疗了,不能轻视。
33.眼珠长出白点,可能患真菌性角膜炎
征兆:眼干、眼红、流泪、怕光,眼珠处出现白点,视物不清。
大病:真菌性角膜炎。
致病习惯:①常用脏手擦眼睛,不注意眼部卫生。②常年戴隐形眼镜,又不注意眼部保养。
眼睛是非常脆弱的器官,只要我们对眼部卫生稍不注意,它就容易被感染。常见的眼部感染,如结膜炎、角膜炎都比较容易确诊,治疗也不费力。但下面我们说到的这种眼病,却很容易被误诊,而且致盲率比较高。
洪大爷在秋收时,不小心被树叶刮到了眼睛。后来,眼睛就一直不太舒服,他总感觉眼睛里像进了什么东西,时常觉得眼睛疼,不时流眼泪,在光线强的环境中更是几乎睁不开眼。
眼看着眼睛红肿起来,洪大爷有些着急,有一天他来到卫生所看病。医生说他得的是病毒性结膜炎,并不严重,就算不用药,十天半月也会自行好转,就和感冒一样。洪大爷配了一些眼药水,就放心地回去了。干活的时候随身带着眼药水,不舒服了就滴上一些。
一天早上,洪大爷起床时发现眼睛蒙蒙的,看不清东西,拿镜子靠近看,发现眼珠子里好像长了一个小白点。洪大爷这下有点儿慌了,赶紧让儿子陪自己去市里的医院做检查。医生给洪大爷做了菌丝检测,确诊他患的是真菌性角膜炎,眼珠子上的白点就是角膜感染真菌后,溃疡生出的脓点。这种病很容易被误诊,在农村的农忙季节发病率很高。医生告诉洪大爷,他们医院最近收治了好几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其中有几位病人因为来得太晚,视力已经无法恢复了。
真菌性角膜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眼病,致盲率很高,农民、野外工作者或者经常戴隐形眼镜的人士,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尤其是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使人体的菌群严重失调,所以该病的发生率也提高了很多。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感染初期,眼睛会有不适的症状,如眼干、眼红、流泪、怕光等,可持续2~3个月。急性发病时,患者会出现角膜溃疡,这时在患者的眼珠里可以看见小白点;如果不及时治疗,溃疡进一步侵蚀眼角膜,造成角膜不可挽回的损伤,就只能进行角膜移植或摘除眼球。
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医疗卫生条件不够先进,加上真菌性角膜炎的症状和普通的角膜炎、结膜炎极其相似,因此真菌性角膜炎常被误诊,给后期的治疗造成困难。如果眼睛出现不舒服的持续时间较长,我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确认自己是否得了真菌感染,不能一味地用不对症的眼药水治疗。
防治指南
自我检查:如果觉得眼睛不舒服,要尽量回忆近期眼球是否有意外受伤。长期戴隐形眼镜者更要注意观察自己是否有眼干、眼红、畏光、经常流泪的症状。除此之外,假如眼珠出现白点,也应立即就医。
挂号科别:眼科、五官科
治疗与保健:治疗以使用局部抗感染药为主,常用药物有二性霉素B、咪康唑、氟胞嘧啶等外用药,斯皮仁诺等口服药和大伏康等静滴药。严重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要接受清创治疗,通过结膜瓣遮盖术或角膜移植术等挽救视力。
为了预防真菌性角膜炎,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剪指甲。
2.不要长期戴隐形眼镜;更换隐形眼镜时要小心。
3.禁止患者在公共场所洗浴、游泳。
4.多吃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食物,如茭白、冬瓜、苦瓜、鲜藕、甘蔗、香蕉、西瓜等。
34.口腔糜烂长水疱,一定警惕天疱疮
征兆:口腔黏膜糜烂,伴剧痛,继而皮肤上出现水疱。
大病:天疱疮。
致病因素:①长期待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②有家族遗传史。③有擅服大量青霉素、利福平等消炎药的经历。
前几天,赵先生的口腔发生了溃疡,由于他经营着一家果园,工作繁忙,就自行用了些外用的药和抗生素,想扛过秋收这阵子再去医院看。但这一拖就拖出了大问题,赵先生的口腔糜烂非但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更加严重,几乎无法进食。同时他背上也开始长出一些水疱。这些水疱很容易破,流出清亮透明的液体,有时候还带有血丝、污浊。水疱破溃的地方会特别痛,有的破溃处已经发炎、糜烂,很难愈合。更恐怖的是,个别水疱很快就长到鸡蛋那么大,让人望而生畏。家人看了非常着急,就陪同赵先生到省城医院去看病。
经过医生检查,赵先生被诊断为“天疱疮”——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并且是副肿瘤性天疱疮。由于拖的时间太久,此病已严重影响赵先生的肝肾等系统的功能。
一般认为,天疱疮的发作与遗传、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在中老年人中较为高发,常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薄壁、易于破裂的大疱。天疱疮以往分四型,分别是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和红斑型。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目前又增加了几型,副肿瘤性天疱疮就是其中之一。基本上所有寻常型天疱疮患者都会出现口腔黏膜的疼痛性糜烂,大于半数的患者还会出现松弛性水疱和广泛的皮肤糜烂。对于有些寻常型天疱疮患者来说,口腔损害可能是其唯一的临床表现。
总的来说,各种类型的天疱疮患者,都会出现口腔糜烂的症状。如果在口腔出现糜烂之后,皮肤也出现损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诊治。如果一味拖延,很可能会令病情进一步恶化,增加救治的难度。同时,愈加严重的病情还会令病人的饮食也出现问题,令身体状况雪上加霜。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药物可能激发患者的自身免疫反应而引发天疱疮,如青霉素、利福平等。比如作为果园经营者的赵先生,有时遇到关节痛,他就会经常自己去买些消炎药如吲哚美辛来用。这种没有经过医生或者药师的指导而自行购药的行为,其实也是存在一定危险的。
在医疗水平低下的时代,天疱疮可以说是绝症,但随着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出现,天疱疮的治愈率已经非常高了。即使像赵先生患的副肿瘤性天疱疮,也可以通过摘除引起原发病的肿瘤来治疗。但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到天疱疮的危害而一直拖延下去,那么因为皮损等引发的继发性感染足以致命,悲剧就很难避免了。
防治指南
自我检查:平时注意有没有口腔溃疡的症状,如果溃疡的程度比较严重,疼痛剧烈,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口腔出现问题的同时,如果身上皮肤也发生了疱疹之类的损伤,就应马上去医院接受检查。
挂号科别:皮肤科
治疗与保健:对于寻常型、落叶型的天疱疮患者来说,医生一般会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者可能会采用血液置换的办法;副肿瘤性的天疱疮患者,应通过切除肿瘤来根治疾病。在基础的治疗之外,应通过合理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自主进食有困难的病人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补充营养,全身衰竭患者应接受输血。在日常的护理中,家属应注意保持患者身体的清洁卫生,防止褥疮。
35.睾丸肿大变硬,小心睾丸癌
征兆:长期背疼和下腹部隐痛,睾丸肿大、发硬。
大病:睾丸癌。
致病习惯:不良的穿衣习惯,导致阴部过热不透气。
陈先生是一家软件公司的老板,前一段时间,他老是觉得背部和下腹隐隐作痛,以为可能是工作太累了,就去温泉山庄度假。泡温泉的时候,他发现下体睾丸好像变肿了,摸上去还有点硬邦邦的。他有点儿担心,就给自己安排了体检,结果显示他已患睾丸癌,而且是恶性的,需要尽快切除。
陈先生一听要切除睾丸,内心非常反感,决定不动手术,自行吃了一些中药汤剂。但两个月后,陈老板睾丸上的肿块越来越大,医生对其再次进行检查,发现陈先生的癌细胞已经转移和扩散,只能用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来控制。
睾丸癌是一种起病隐匿、病情凶险的疾病。患者的睾丸一般会变肿,肿大的睾丸摸上去里面会有像石头一样硬的物体,其实那就是肿瘤组织,所以摸上去的感觉和睾丸并不相同。如果用手托起睾丸,会如同托着石头一般,有一定的重量感。
睾丸癌的恶性程度很高,发展非常快,从出现初期症状到转移,只需要3个月左右,只要治疗稍有拖延,就很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幸好睾丸癌大多只是出现在一侧,只要及时动手术切除患侧睾丸,癌细胞就不会侵犯到另外一侧睾丸。只要癌细胞没有影响到另一侧的睾丸,患者的生育一般是不会受到影响的,但手术后一定要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密切监测。
虽然15~39岁是睾丸癌的高发年龄段,但其实任何年龄的男性都有可能会患上睾丸癌。有隐睾病史的男性必须小心,因为他们患上睾丸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的8倍。另外平时不良的穿衣习惯,比如爱穿紧身裤等,会使阴部长时间过热,也会增加睾丸癌的发病风险。国外有些专家认为,平时摄入过多的乳制品的人较容易得睾丸癌,但目前这只是一种推测。
防治指南
自我检查:让阴囊自然地下垂,用手掌托住阴囊,观察它的大小,感受它的重量。再用双手捏住睾丸,轻轻转动,看一看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硬块,并注意左、右侧睾丸的大小有没有差别。如果发现有豌豆至鸽蛋大小的无痛肿块,一定要提高警惕,尽快到医院接受检查。
挂号科别:泌尿科
治疗与保健:睾丸癌发病很快,患者被确诊后应该马上接受治疗。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睾丸根治性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辅助放射治疗、静脉化学治疗等。睾丸癌治愈率很高,通过综合治疗,生存率可达95%甚至更高。
36.阑尾炎反复发作,当心恶变成阑尾癌
征兆:阑尾炎反复发作,右下腹剧痛。
大病:阑尾癌。
致病因素:饮食不洁和不良生活习惯,导致阑尾经常发炎。
肝炎发展成了肝癌,不是什么稀奇事;但阑尾炎反复发作,居然成了阑尾癌,大家可能听得不多。
李先生是一个厨师,患阑尾炎一年多了,这期间阑尾炎反复发作。他觉得阑尾炎不算什么大事,而工作又实在太忙,于是就在家附近的诊所通过打点滴、平时吃点消炎药应付了事。
可是上个月,他在上班的时候,右下腹突然剧烈地疼痛起来,痛如刀割。李先生意识到自己的阑尾炎发作了。于是他急忙回家,把以前留下来的药找出来吃。可是这回,药物失效了,李先生的疼痛怎么也无法缓解,于是李先生去了一家大医院,决定一劳永逸地把自己的阑尾切掉。
医生在手术中发现李先生的阑尾已经严重充血、肿胀、溃烂,发出阵阵恶臭,而且李先生的腹腔内有大量脓液。医生将切下来的阑尾标本化验后发现,李先生患的并不是单纯性的急性阑尾炎,而是阑尾癌。
阑尾癌早期大多没有临床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有时表现为慢性腹痛或者便血,无其他部位的痛感,一般不会出现面色潮红、低血压、哮喘等类癌综合症状。通常来说,阑尾癌的恶性程度低,瘤体较小,直径多在2厘米以下,很少发生转移。
阑尾癌发作时的症状与阑尾炎十分相似,由于两者的病变部位都是同一位置,临床表现也多为腹部肌肉拉紧,腹部上部或肚脐处隐隐作痛,并且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现象。因此很多人会将阑尾癌发作时的症状误认为是阑尾炎,从而耽误了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阑尾手术中,由于阑尾瘤体小,不易被人发现或者误认其为粪石等原因,阑尾癌也很容易被医生忽视,只有通过病理检查才能得出确切诊断。阑尾癌还可引起阑尾穿孔,一般只有在手术后才能被发现。所以阑尾癌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的。如果阑尾本身就有经久不愈的炎症,将会反复刺激局部,会令癌症的发生概率增加。因此一旦发现阑尾的部位经常疼痛或有炎症,那就一定要尽早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
防治指南
自我检查:注意阑尾炎是否有反复发作的现象。
挂号科别:普通外科
治疗与保健:阑尾癌通常较少被人发现,而且这种癌较少发生转移,因此最有效的防治此病的方法是及早通过手术,将有炎症或者病变的阑尾切除。此外,既然阑尾炎反复发作是引
起阑尾癌的主要原因,我们也要从源头上多想办法预防。引起阑尾炎的原因虽然是多样的,但其中包括了口味较重、喜食肥腻生冷,还有在饮食中不注意卫生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进行改善的。
37.皮肤意外被割破,也得防范艾滋病
征兆:发热、咽喉肿痛、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长。
大病:艾滋病。
致病习惯:①没有保护措施的性行为。②与人共用牙刷、剃刀等私人物品。
社会上对于艾滋病的宣传非常多,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增加了是好事,但如果因过于担心而使自己疑神疑鬼,那也没有必要。
高先生上个礼拜去理发店理发,剪完头发后,理发师顺便给高先生刮了脸。刮完脸后,高先生发现自己下巴处有一个极细小的伤口,当时他也没怎么在意。第二天无意中和同事说起,同事开玩笑地说,让他当心艾滋病传染。
本来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不过后来高先生却莫名其妙发烧了3天,这让他担心起来。因为这件事,他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考虑着要不要去医院检查一下,以致几天都睡不着。最后为了求个安心,高先生终于去医院咨询了医生。
医生在听完高先生的讲述后,告诉他共用剃刀的确有可能感染上HIV病毒,但感染的概率相对于其他感染途径来讲是低很多的。因为艾滋病有一定的潜伏期,而且早期的症状和一般感冒的症状也比较相似,如在初次感染HIV病毒后的2~4周内,常会出现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这些常见的临床症状,持续1~3周后,症状就会减轻。医生建议高先生,如果担心自己感染HIV病毒的话,可以去做HIV抗体初筛试验,3个月后再复检一次,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感染HIV病毒。
高先生最后决定去检查,检查结果为阴性,这下他总算可以放心了。事后高先生也觉得自己可能有点小题大做了,不过凡事多留个心眼总是没错的。艾滋病目前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只要做到洁身自爱,不与人共用毛巾、牙刷、剃刀等私人物品,感染的概率是极低的。
防治指南
自我检查:如有过没有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意外受伤后伤口接触到别人的血液、体液等,出现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应尽快向医生咨询,评估感染的可能性。
挂号科别:皮肤科、传染病科
治疗与保健:预防艾滋病,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参与黄、毒行为,有固定的性伴侣。
2.不参与非法采血、用血。
3.不与人共用牙刷、剃刀等私人物品。
4.一旦意外受伤,伤口接触到血液、体液或不明物品时,应尽快挤出伤口处的血液,使用75%的酒精消毒伤口。
38.乳腺癌逐渐低龄化,首先防范小肿块
征兆:乳房肿块,乳房不对称,乳头有高低异常、溢乳、溢血状况,皮肤发生改变,腋窝淋巴肿大。
大病:乳腺癌。
致病习惯:经常使用各种化妆品和激素类药物。
近几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成为仅次于子宫颈癌的女性健康杀手。
今年25岁的小雪,是个手机销售员,为了以最好的状态面对顾客,她总是积极地使用各类化妆品。半年前,她在洗澡时摸到自己的右侧乳房有小肿块,但不痛不痒,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小雪平时有月经不调的毛病,就以为这次只是普通的经前乳房发胀,等月经过后就会好转,便没有放在心上。几个月过去了,小雪发现,她乳房里的肿块跟月经周期似乎没有关系,并且肿块已经越来越大,现在两个乳房已经明显不一样大了,就赶紧去了医院。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小雪得了乳腺癌,已经是晚期了,同时发现她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十分高。如果要治好小雪的乳腺癌,彻底切除身上的肿瘤,乳房就很可能保不住。面对检查结果,小雪痛哭流涕,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来检查。但是她也觉得奇怪,她平时饮食和生活习惯都很健康,为什么会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患上乳腺癌呢?
肿瘤科的医生告诉小雪,像小雪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患上乳腺癌,跟她们经常使用化妆品有关系。某些化妆品,为了片面追求效果,在里面添加了一些致癌物或雌激素,女性长期使用这样的化妆品很可能会使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受到影响,而较高的雌激素水平正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激素在体内的积累一般是看不到的,即使有患者发现了相关的症状也有可能会因为侥幸心理而对其置之不理,最终耽误治疗。
乳腺肿瘤是乳腺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细胞发生癌变,克隆性地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小雪的肿瘤在刚开始时,只是一个小肿块,但是在半年的时间里,随着癌细胞的不断克隆、增生,肿瘤迅速变大。如果小雪再晚一些上医院治疗,后果将会更加严重。
乳房肿块是95%的乳腺癌病人的早期症状,因为该症状容易和良性的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相混淆,常常被医生和患者轻视。当乳房出现肿块时,先不要自己随便下结论,应该及时去医院接受详细检查。尤其是对于没有疼痛等其他症状的肿块,更要引起注意。
除了乳房肿块之外,乳头改变、乳房皮肤及轮廓改变、淋巴结肿大,这些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乳腺癌发生的表征。当这些情况集中出现时,更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以确保自身的健康。
防治指南
自我检查:怀疑自己有乳腺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自查。
1.光线明亮的条件下,直立镜前脱掉上衣,面对镜子检查两侧乳房,看看是否对称,有无大小不一和其他异常体征。其异常体征主要包括:乳头溢液、乳头回缩、皮肤皱缩、酒窝征(乳房皮肤轻微凹陷)、皮肤脱屑及乳房轮廓外形有异常变化。
2.举起左侧上肢,用右手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缓慢、稳定、仔细地触摸乳房,对左乳房进行检查,同时一并检查腋下淋巴结有无肿大。然后,反身举起右侧上肢,用左手以相同的方法检查右侧乳房。
3.用拇指和食指轻挤压乳头观察有无乳头排液,如发现有混浊的微黄色或血性溢液,应立即就医。
挂号科别:乳腺科
治疗与保健:一般来说,乳腺癌发病初期是其治疗的最佳时间,患者的生存率较高。临床上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乳腺癌生物治疗。由于乳腺癌恶性程度高,仅采用单一的乳腺癌的治疗方法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目前多主张采用生物治疗配合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乳腺癌综合治疗方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