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文化背景下的观点或学说,会强制弱势文化一方接受,会通过洗脑或利益引诱的方式使之放弃原来的观点,接受强势文化的观点。当没有别的选择余地之时,就会形成一种新的“整合”态势。但更多的情况,则是文化个体本身的无信仰,不坚决,崇尚伟人、崇尚名人,畏惧权势,从众,赶潮。这种状况所汇集成的文化状态,就不是一种正常的文化融合形态。因为它缺乏多元性,缺乏创造的元素,不会成为优势的具有卓越“整合能力”的文化流向。因此,保持着多元的文化态势,经常存在着文化论争状态,也是某一种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
我们研究文化论争,并不是简单地进行理论探讨就完结了,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历史上文化论争的研究,探讨产生不同文化观点的背景、原因,提出的动机,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等内容。更要通过研究,了解文化论争过程中所取得的共识,以及我们从中所受到的启示。
本书来源于辽宁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资助项目,在成书的过程中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在收集、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得到了辽宁省图书馆、辽宁大学图书馆、历史学院资料室工作人员的帮助。我还得到了“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的赵丽丽女士的帮助,是她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大大丰富了我的研究内容。对此深表感谢。我的学生们帮助录入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大大加快了我的工作进度。在此,我也要表示感谢。
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论著,相关观点多有吸收,在此也要向有关学者一并致谢。
书中所列八章内容,还不足以囊括中国现代文化论争的全部,因篇幅所限,许多内容只能忍痛割爱,待有机会在其他著作中加以论述了。因笔者学力有限,定会有许多资料没有读到,在论述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着对于有关观点在把握和分析上不够准确或误读的情况,权当抛砖引玉了。相信本书是作者以最真诚的方式奉献给学界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愿能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作者谨识
2011年9月于沈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