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紫桐花,当春颜色好。
夺朱原不正,终被秋风扫。
这首诗,就是最近在北京逝世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朱蕴山同志,在40多年前题咏在我所藏的《紫桐花图》上的遗墨。那是在抗日战争的苦难年月,凡是主张团结民主抗战的人物,都为国民党反动派所不容。当时著名的中国人民救国会“七君子”领袖的沈钧儒,就被攻击为“共产党的尾巴”,因而带来了政治上与生活上的双重压力,不能不与儿子沈叔阳在雾都重庆鬻字卖画,举行书画展览。在筹备展览前后,我给他们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会后沈钧儒特赠一件《紫桐花图》条幅给我。朱蕴山就在画上信手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由于这画上有:朱蕴山的五言,沈钧儒的七绝,梁寒操的短词,沈叔阳的花卉,形成了“四绝”的艺术品,我珍惜着,欣赏着,十年浩劫中,得力亲友为我东藏西塞,侥幸保存至今,每一层视,总是那样容易引起触物怀人的思绪。
更值得怀念的在于这首诗寓意深远,爱憎分明,鞭挞了蒋介石投机革命,北伐后叛变革命,夺取人民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并预言终必为革命狂飙一扫精光。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这有力地证明了蕴老的信心和预见。
朱蕴山,安徽六安人,青年时代,就参加光复会、同盟会。辛亥革命中,积极进行反对清王朝的活动。1907年,因参与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件,曾经一起捕去陪过杀场。有次他约我在成都少城公园(现在人民公园)鹤鸣茶社,喝他带来的家乡名茶“六安瓜片”,闲谈时,才晓得他之所以取名蕴山,是由于对民族英雄文天祥非常敬仰,就把文天祥号汶山的“汶”字,改为谐音的“蕴”字而名蕴山了。我从他一生的言行看来,的确具有凛然正气的素质。为此,我在谈笑中曾问他:“陪杀场一刹那,你当时感受如何?”他说:“一个年轻人,只要有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精神有所寄托,就能够奋斗终生,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我与锡麟那时都上了五花大绑,脑后插上标子了!我便闭目默念文汶山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激励自己,此时,浑忘一切,只有置生死于度外的坚强决心。”这一席话,如金似玉,铮铮有声,余音至今缭绕耳边。他的高尚品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老一辈的同代人中,曾给过他一个生动形象的美称:“牛角胡子”,作为硬性韧性的漫画特征而流传不灭。
(原载1981年5月24日《四川日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