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历史考察-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教育人、培养人,是共青团的基本功能和传统工作。当前,国际形势在风云变幻中经历着大变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青年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青少年价值观多元化取向日益强化,引导青年的难度不断加强大。要把握未来,就必须研究历史,以史为鉴。因为人们面临困境时寻求出路的逻辑思考是相似的,处理问题时权衡利弊的实践思维是相通的,所以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共青团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经验与教训,对当代共青团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课题系国家财政专项基金资助的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重点课题“中国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研究”子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共青团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研究”(课题编号:ZD201501-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王义军,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副馆长叶学丽、李静对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建议,并审阅书稿。本课题研究属于集体劳动的成果,由胡献忠统改全稿,研究具体分工情况为:

    绪论 胡献忠(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资料部主任、副研究员,博士)

    第一章 胡献忠

    第二章 李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

    第三章 胡湘明(河南省团校教务处主任、副教授)

    冯小茹(河南省团校青年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王莹(河南省团校讲师)

    第四章 陈卫东(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编研部副研究员)

    第五章 陈亮(浙江省团校教授)

    徐峻蔚(浙江省团校副校长、副教授)

    第六章 刘庆宇(辽宁团校青运史研究室主任、助理研究员,博士)

    第七章 刘宏森(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青年学报》主编)

    第八章 汪永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中国青年研究》编辑,博士)

    附录 胡献忠

    感谢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提供无私帮助的各位领导、专家及相关人员,感谢新华出版社庆春雁女士热情而高效的工作。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对青少年实务工作者、青少年理论研究者及其他相关读者有所助益,也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胡献忠

    2015年11月20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