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老通城曾家:救亡-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四川民谚,指袍哥社会成分,“仁”字袍哥多是军政界要人、富商、名流、士绅和大地主等;“义”字袍哥多系军警、保甲、公差、中小地主、水旱江湖人士;礼字袍哥一般皆为底层民众、贩夫走卒、手工业者等。

    [2]“清水袍哥”指从事合法活动;“浑水”是聚众为黑社会和为匪的袍哥组织。

    [3]国民党特务组织,中统的前身。

    [4]即今山东路。

    [5]征农即夏征农,李生萱即艾思奇、高仕即高士其。

    [6]陈望道,伟大的教育家,复旦元老,后曾任校长,《共产党宣言》的首译者。

    [7]搓反索子,汉口方言,索子即绳索,意即不配合、故意拆台,就像搓绳索是故意反转搓一样。

    [8]即今黄石路荣光堂。系为纪念英国籍传基督教传教士杨格非的百岁诞辰,于1932年建成。

    [9]今岳飞街。

    [10]见《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11]陶行知先生在《申报》时创办的半工半读贫民教育组织。

    [12]襄河即汉水的区域性的别称,夏汭亦为古代汉水入长江口的曾有称谓。

    [13]今已填成珞狮路。

    [14]即老斎舍。

    [15]石秀夫即刘青,李厚生即李锐当年的名字。

    [16]动力社是复兴社在武大的外围组织,“复兴社”系军统的前身,成员常身着蓝中山装,故又称蓝衣社。

    [17]贝尔(Bell),英国社会党人,英国著名诗人,曾任武大的英文系教授,工作一年期满,慨然回国参加西班牙反法西斯内战,英勇牺牲。查谦老师后为“华中工学院”首任院长。

    [18]《独立评论》是以胡适先生为首的自由知识分子办的刊物,曾对学生爱国抗战思想产生消极影响。1935年,武汉大学由《独立评论》派的一些人物掌权管理着。

    [19]指1934进校,将于民国27年(1938)年毕业的班级。

    [20]今六和路以北(底下)的中山大道,日租界的北边界限街,中方称之为两国街,日方称平和街,本应两国共管,实为日方控制。

    [21]日租界巡捕房旧址位于成忠街、中街(今张自忠路、胜利街)交汇处。

    [22]金九(1876—1949),著名的韩国独立运动家,被誉为“韩国国父”。

    [23]杀钎子,湖北方言,指在人背后告阴状或使暗招。

    [24]现民众乐园。

    [25]即今武汉二十中。界限路即合作路,原为英、俄租界的分界马路。

    [26]位置即为后来的“五芳斋”。界限路赌场是武汉有名的大赌场,系黑社会大头目周汉卿与租界巡捕房尉迟钜卿等人开设的以“俱乐部”为名义的聚赌、吸毒、贩毒窝点。

    [27]汉阳方言中,“曾”与“真”同音,乡亲们意称其为真善人。

    [28]现黄石市。

    [29]今友益街。

    [30]青年时就投身辛亥革命的叶蓬后来为权欲投身汪伪政权,任武汉绥靖公署主任、湖北省长,参谋总长、陆军部长。还无耻地以鸦片大捞钱财,1947年以汉奸罪被枪决。

    [31]今中山大道黄兴路至车站路段。该旅馆位置就在现中山大道弯曲处临街。

    [32]帮会黑话,生动地指抽鸦片的形象。

    [33]玛领事街为今车站路。明星大剧院即为今之武汉电影院,中央电影院为今解放电影院。

    [34]国民政府高官,蒋介石亲信,“复兴社”主要创始人,抗战前曾多次到武大活动。“动力社”为“复兴社(蓝衣社)”的外围组织。

    [35]CC在武汉大学的外围组织。

    [36]即今黄石路。

    [37]即潘琪,笔名先珂,著名抗日歌曲《游击军歌》的词作者。

    [38]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桓伊应王徽之要求吹奏完毕,立即上车就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39]萧友梅,作曲家,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

    [40]即李毅。

    [41]系当时武大校内持右翼观点同学对左派学生的称谓。

    [42]即革命烈士何斌。“省高”为现十四中。

    [43]即刘西尧。

    [44]现武汉六中,从1903年建校以来,分别改名过德华学堂、省立三中、汉口中学、省立二中一分部、上智中学。

    [45]即现武汉一中。

    [46]密家藩,即密加凡,当时为市立中学,(即现武汉一中)学生;万国瑞,即杨纯,市一女中即现市十六中,位于现胜利街149号黄陂路小学。

    [47]罗先珂为潘琪(潘乃斌)的另一个笔名,后文还将有介绍。

    [48]在今彭刘杨路,即现湖北省水产局。

    [49]今解放路。

    [50]以上学校分别为现武昌的实验、文华、十五中、十四中、三十九中学。

    [51]注,即夏之秋,著名音乐家、救亡歌咏活动带头人之一。

    [52]上世纪武汉主要的纺织、印染工厂均集中在那个方向。

    [53]这几条街后由平湖门王街顺势延长连通,成为现在的彭刘杨路。

    [54]《救亡进行曲》为著名抗日歌曲,作曲:孙慎,作词:周钢鸣。

    [55]蔡梦坚:历史人物,才智过人,因抓获共产党高级领导成员顾顺章策反张国焘而闻名,1932年后退出反共一线担任武汉警察局长。

    [56]本文很多采用了真名,读者可从网上查询事迹。仅本文谈及的李厚生、万国瑞、潘乃宾,就分别担任过毛泽东、周恩来和刘少奇的秘书,其栋才可见一斑。

    [57]“国难教育社”是我党直接领导的在国统区的抗日救亡群众团体。

    [58]即现雁荡路。

    [59]位于现复兴公园。

    [60]解放后改名关山。

    [61]当时对京剧的称谓。

    [62]即董必武同志。

    [63]今市三十一中处。

    [64]《五月的鲜花》诞生于“一二·九”运动中,光未然词,阎述诗曲。张文光(即光未然)和马丝白将其用作独幕剧《阿银姑娘》的序曲,但当时甚至连光未然自己也不知作曲者是谁。

    [65]朱久思即朱九思,刘锡尧即刘西尧。

    [66]据郭佩珊《回忆录》,来人是于光远同志,介绍“北平学生救国会”经验和商量成立“武汉青年救国团”事宜。

    [67]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的外围抗日团体,系在一二九运动中“平津学生南下宣传团”的基础上扩大组成。

    [68]即李亚群同志,诗人,革命家,四川大学毕业后,领导合江起义和游击战争。抗战开始前后时任中共“国难教育社”沪西分社支部负责人。

    [69]即刘少奇同志。

    [70]即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的节译本。

    [71]即公共租界杨树浦路捕房,位于现平凉路。

    [72]见《毛泽东选集》。当时在上海为党内秘密学习文件。

    [73]即宋庆龄、何香凝。

    [74]即光未然(张光年)原名,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1935年8月在汉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影响很大,广为流传。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他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并成为中国在世界上最有代表、最具影响力的音乐作品之一。

    [75]系指离当时一年多的轰动一时的民国“武昌掘金案”。

    [76]麻省理工学院。

    [77]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半工半读贫民教育组织。

    [78]位于现中山大道黄石路口东侧,汉安邨巷子口往高头两家,武汉沦陷前停业。

    [79]由于歌本后来广为流行,成为了以后国内的简谱格式范本。

    [80]今刘家麒路。

    [81]即黄民伟。

    [82]1937年第一版《大家唱》刊登的歌曲,与目前媒体网络所说的出入很大,请读者以此为准。

    [83]前发,任光的笔名;后文中陈瑜为田汉的笔名。

    [84]《松花江上》是著名作曲家张寒晖1936年创作并迅速流行开来的著名抗战歌曲。

    [85]武汉的时代性方言,即蓝墨水。

    [86]现武汉六中。

    [87]即民办消防队。

    [88]今岳飞街。

    [89]当时一元法币可买一百多个鸡蛋。

    [90]注,今汇通路京汉大道北转角处。

    [91]现胜利街在俄租界的一段。

    [92]房地产所有权让渡时,一般均请中人作为有偿中介。专门以介绍房地交易为职业的中介在武汉称为“估子行”。

    [93]江青当年的艺名。

    [94]我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也是第一个投奔延安的留美科学家。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细菌学时,在一次在研究脑炎病毒的过程中,瓶子破裂,不幸被病毒感染,从此留下了终生不治的残疾。但他以坚强的意志,为中国写下了大量科学文艺和科普作品。

    [95]三人具为日本反法西斯人士。鹿地亘,日本进步作家,因反战受到日本军国主义迫害,1935年流亡到中国上海,从事《大鲁迅全集》的编译工作,来汉后与池田幸子在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担任顾问,后一直积极从事反对日本侵华的活动,并发起组织“日本反战同盟”,作出了杰出贡献。

    [96]夷玛路为现黎黄陂路,中山路即现中山大道,当时尽管德、俄、英租界已不复存在,但还惯用旧时租界留下的街道名。

    [97]见星海在曾家照的照片。

    [98]黄庚祖,解放后任长江水利设计院总工,张掌珠即张茜,本文出现的几个名字,后均为共和国之栋材。

    [99]星海同志当时将手稿交给了毓章,得以传世。

    [100]阜昌街即今南京路;湖南街、三教街为胜利街分别在英、俄租界段当年的名称,西贡街、汉景街分别为中山大道法、德租界段。

    [101]即‘十滴水’,最早就是这个药房配制的。

    [102]今胜利街郝梦龄路以北的一段。

    [103]本段引号中句均为驻汉的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先生语。

    [104]现长春街。

    [105]见本书照片。

    [106]今郝梦龄路。

    [107]现江汉路物资局招待所处,民国时武汉著名西餐馆。

    [108]1933年。

    [109]有文记载为次日、即4月10日,由张曙在江汉关指挥华北宣传队首次演唱这首歌。事实上,昭舫9日得到了曲谱,休息时紧急排练教唱后,晚上由“业余歌咏团”手挚歌单率先唱出。

    [110]陈怀民烈士的遗孀给日本战死飞行员家属写的信更是传遍全球,感动山河。抗战胜利后,汉口有了一条“陈怀民路”。

    [111]即《钱亦石先生挽歌》词作者施谊。

    [112]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唯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民国时担任过国立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校长。南京大学今天的校训“诚、朴、雄、伟”,就是由他所提出。

    [113]即汉北存在过的黄土湖。

    [114]大东门,16世纪改宾阳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