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里漏掉的一课-真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张晓林

    咸平四年三月。赵恒让知制诰颁诏,封吕蒙正为宰相。

    这是吕蒙正第三次步入宰相生涯,在宋朝的历史上,能三次出任宰相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赵普,另一个就是吕蒙正了。

    昌蒙正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在同僚和家仆的簇拥下,吕蒙正再一次走进宰相府。这时候,一件事情意外地发生了。吕蒙正被相府高高的门槛绊了一下,踉踉跄跄几大步,险些摔倒在地。吕蒙正变了脸色。一连数天,家仆们都尽量地躲着吕蒙正,他们怕见相爷让相爷面子上过不去。他们心里都清楚,相爷这个人身上有一个很大的毛病,爱面子!

    关于这一点,民间传说中也多有涉猎。

    在吕蒙正还落魄的时候,曾向胡旦的父亲——雍丘县知县胡万之献诗,想做一名清客,借以摆脱眼前的窘境。结果却让胡旦给抢白了一顿。他吟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寒灯挑尽不成眠。胡旦撇撇嘴,这是什么诗?这是一个瞌睡汉在发牢骚罢了!

    胡旦的话还没有说完,吕蒙正的脸就红透了,一拂袖子,嗵!嗵!嗵!走出了知县家的厅堂。

    后来,吕蒙正中了状元,让人专门捎话给胡旦。当年的瞌睡汉如今状元及第了。很明显,吕蒙正把胡旦的那句话搁在心里了——如果不是一个极要面子的人,这件事恐怕早给忘掉了——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胡旦屡屡碰壁,不能说和吕蒙正没有一点点的关系。

    但是,在很多正史典籍中,有关吕蒙正个人修养方面的问题,却有着另外一番的解释。

    太平兴国三年。宋太宗提拔吕蒙正做了参知政事。当天下朝时,天黑透了。吕蒙正坐在轿子里。忽然听见外面有人说,姓吕的家伙有啥能耐。竟然爬到副相位置?

    这话在黑暗处听来非常清晰、刺耳。吕蒙正愣了一下。他还没有说什么,几个抬轿的不愿意了,停下轿子。

    “老爷——”

    “唔?”

    “查查是谁——乱嚼舌头!”

    吕蒙正笑笑,摆摆手,说:“起轿吧。”

    回到吕府,几个轿夫气还没有消。他们问,老爷,为啥不让查一查?

    吕蒙正回答道,一查清楚是谁了,就忘不掉他啦!再说,同朝为官,面子上也过不去。叹了一声,还是不知道是谁的好啊!说完这句话,吕蒙正仿佛想起了一件很遥远的事情。

    后来,有人对此事眉批道:吕蒙正对人性的弱点了解得透彻啊!

    这件事,让几个轿夫对自家的老爷佩服得不行——老爷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呀!不但自己爱面子,也给别人留面子。

    然而,黑暗中的那一句话,还是深深刺痛了吕蒙正。吕蒙正在心里说,小子,你就等着瞧吧,我不单做参知政事,还要做宰相呢!不单做宰相,还要名垂青史呢!

    果然,事隔不到一年,吕蒙正就做了宰相。

    吕蒙正这个宰相做得很大胆。

    有一天,在朝堂上,宋太宗面露得意之色,对众位大臣说,后周时,天灾人祸,人们都感到这日子没有法子过了,你们看看,现在天下不是一派太平吗?

    众大臣齐呼:“万岁!”

    这时候,吕蒙正站出来了。他说,陛下,你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你看到的只是京城情景,离京城不远的考城、封丘等地,黄河连年泛滥,有不少人都已经饿死在了路边,陛下不要忘这些地方的百姓啊!

    宋太宗显得很尴尬。但他马上就说道,吕爱卿忧国忧民啊!随即又问当值的宦官,真有这事?——下去查一查!

    同僚肃然起敬。同时,他们又有着几分的嫉妒。对于吕蒙正胆大包天的顶撞,宋太宗竟然没有呵斥他半句,真是奇迹了!

    咸平五年。也就是吕蒙正第三次做宰相的第二年。辽兵的铁蹄再次踏人中原。在一些大臣的劝谏下,赵恒动了御驾亲征的念头。

    吕蒙正得知消息,连夜求见赵恒。

    吕蒙正说:“陛下,万万不可亲征!”

    赵恒脑子里正乱成一窝蜂,他不耐烦地问:“为什么?”

    吕蒙正说:“历史是镜子呀!唐太宗亲征高丽,无功而返;隋炀帝亲伐辽国,导致盗贼四起——这都是历史的教训啊!”

    赵恒冷静一下,说,老爱卿说得固然有道理,但历史毕竟是历史了。说着,站起身,声音有些激昂。国家有难,我总不能当个袖手旁观的国君吧!

    吕蒙正不说话了。退出养心殿,回想着刚才赵恒的神态,不禁喃喃自语道:“看来臣已经心老了!”

    咸平六年,吕蒙正前后七次上书,请求辞去宰相一职,告老还乡。赵恒准奏。

    随着吕蒙正的辞职,作者也将要搁笔了。

    夜已经很深,四周寂寥无声。

    昏黄的灯光下,我看见了吕蒙正。他正站在宋朝自家的庭院内,白发飘拂,给一个小孩子和一对鹦鹉讲故事听。他面色安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