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端端-不喜欢那个女生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严重”的了!

    写完这样一句话,我就忍不住笑了。

    端端上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劳动好,会打篮球,会画画,学习还可以”,在自己的努力争取下,当上了班级篮球队的樱木花道。

    那时,《灌篮高手》这部动画片正风靡长春。

    樱木花道应该去喜欢赤木晴子。

    于是,班级里的一个漂亮女生成了赤木晴子。

    不过,和动画片里的情节有所不同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樱木花道暗恋晴子,而是晴子热烈地“追求”樱木花道。换言之,是班级里的漂亮女生对端端表示了好感。那段日子,端端很兴奋,可又十分忐忑,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

    妈妈问他:“今天怎么样呀?”

    他很机灵地反问妈妈:“什么怎么样呀?”

    妈妈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呀。”

    这就是故事的开始。

    我和端端的妈妈都知道,端端是一个没有秘密的孩子,迄今为止,我和他妈妈是他所有故事的最佳听众。

    果然,临睡前,端端和妈妈开始搞起“小动作”。

    我躺在床上看书(这是一个非常舒适的,但非常不好的习惯),耳朵却在端端和妈妈那边。说实话,我也是一个有好奇心的大孩子,我特别想知道,端端和妈妈讲了一些什么。

    “别告诉爸爸。”端端叮嘱妈妈。

    妈妈笑吟吟地点头。

    端端十分欣慰地进入梦乡。

    端端的妈妈告诉我,端端班里的漂亮女生向他“示爱”了。

    经过是这样的。

    下午,学校组织学生去看电影,在电影院里,那个漂亮女生很巧妙地把自己安排在端端旁边。电影开始,影院内一片漆黑,那个女生突然抓住端端的手说:“将来我要和你结婚。”

    端端很紧张。

    那个女生又说:“你不和我结婚我就跳楼自杀。”

    端端更说不出话来了。

    刚才,端端和妈妈讲了事情经过,他最关心的问题是:那个女孩会不会自杀?

    妈妈说:“不会。”

    妈妈告诉端端,那个女生这样说,是表示她喜欢端端的程度,因为小孩子的语言太贫乏,所以,有很多时候会词不达意。

    端端进而关心的问题的是:被女生喜欢或喜欢女生好不好?

    妈妈的回答是肯定的:“没有什么不好。”

    于是,端端觉得女生的举动很正常,不再有什么心理负担。

    渐渐地,“樱木花道”和“赤木晴子”的故事变得公开化了,我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充当听众之一。这当然是端端妈妈的功劳,她做端端的工作,希望他的喜悦可以和爸爸一起分享。

    我对端端的故事始终不表态。

    我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大约一个学期过去了,一天,端端气愤地回来了,把书包丢在沙发上。

    妈妈关切地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没什么!”

    依照惯例,妈妈冷静地看着他,没有继续盘问下去。

    妈妈去厨房洗菜,端端犹疑了一会儿,还是跟了过去。

    他说:“我不喜欢××了!”

    妈妈问:“为什么?”

    端端说:“她喜欢的人太多了。”

    妈妈说:“这没什么,你们都是同学,是好朋友、好伙伴,她这样做只能说明她是一个喜欢交际的女孩。”

    “不是。”端端反驳。

    下午放学的时候,端端一个人往家走,他发现“赤木晴子”一直尾随他。

    他不想和她打招呼。

    可“赤木晴子”已经跑过来,她一把抱住端端,问他:“我真的很喜欢你,你知道吗?”

    端端说:“真的?”

    女生说:“真的。”

    端端说:“那就等我们球队的人都在的时候你再说吧。”

    这之前,端端已经知道,他的几个好同学都接受了“赤木晴子”的表白。

    这是端端气愤的原因。

    妈妈一边炒菜,一边对端端说:“那她是有点夸张。”

    友谊是双方的,可以接受,也可以给予,当然,也可以不接受,不给予。

    这是简单的道理。

    以此为原则,端端的工作应该很好做通。

    关于异性友谊的事还有一段。那是端端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运动会,不巧,正值运动会高潮,天空飘起蒙蒙细雨,由于事先没有准备,端端没有带伞,去给他送饭的妈妈也没带伞。这时,坐在端端旁边的一个小女生把自己的伞送给端端,自己和妈妈共用一把伞。

    端端对这个小女生的印象很好。

    一次放学,端端和小女生走到一起。

    端端想起什么似的,问那个小女生:“你还记得吗?二年级的时候开运动会,你把伞送给我,你为什么要把伞送给我呢?”

    小女生说:“喜欢你呗。”

    端端释然。

    在孩子的“情感”问题上,我和端端的妈妈达成一致意见:不鼓励,不说教,不暗示。把我们的关心和爱直接交给孩子。淡化处理,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原则,让一切消化在无形之中。

    尤其做父亲的,暗中和妈妈交流好对策,由妈妈平和地去和孩子“正面”交锋,而自己,则要扮演一个大大咧咧,“不闻不问”的粗心爸爸的角色。

    试一试,这个方法挺奏效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