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许立凡在1965年冬天送给父亲的,画的是搏击长空的鹰,题的却是“空山不见人”。其中似乎有些令人费解的用意。到了1966年的冬天,这幅画被认定是攻击伟大领袖的反动作品。画上有“肖全同志雅正”的上款,落款则用了画家的一个名号:村民,印章是画家的另一个名号:三同。当时许立凡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年轻画家,谁都不知道“村民”“三同”是谁,要父亲交待,父亲没有交待。最后父亲被迫害致死。
父亲并没有留下什么遗言,但父亲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证言,让肖继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人生中什么是可以丢掉的,什么是不能失去的。
后来肖继华有了自己的儿子,儿子刚一懂事,他就跟他说爷爷的故事。孩子还小,还听不懂,但肖继华认为,不管他听得懂听不懂,说与不说,是不一样的。他要让父亲的故事,伴随儿子长大,要在儿子的心灵烙下深刻的印象。
肖继华大学毕业进机关当干部,一晃已经好些年了,他在仕途上走得并不顺利。在大学一直当学生干部的他,本来是被大家看好前途无量的,可到了机关反而进步缓慢。起先肖继华还很有自信,对升职的问题看得开看得淡,自己的拼搏努力和工作成绩都不比别人差,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就行了,更何况人眼是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每当有同事提拔而没有轮到他时,群众就会跟他说,肖继华,其实你的能力比他强多了,提他不提你,真是没有公道。或者说,你把眼光放远一点,提你也是早晚的事。肖继华听了这样的话,心里是安慰的,他尽可能让自己心平气和地对待这些事情,一如既往地好好工作。可是,日子这么一天一天地过去了,肖继华的年龄一天天地大起来,优势也就一天天地小下去,肖继华有点沉不住气了,他郁郁不得志,想换地方,离开政界,但又不甘心,不服气,这样心态就越来越差,在同学聚会的时候,他几乎一言不发,与从前在大学时的那个意气风发的肖继华判若两人。
肖继华其实是心如明镜的,在机关工作除了工作积极之外,还得有一些别的努力。这些努力是什么,该怎么做,肖继华都一清二楚,只是他明明知道却不愿意去做,不做的结果就是什么也没有,不服输的性格让肖继华吃了苦头,而且还要继续吃下去。他之所以一直没有离开机关,因为他很清楚,到哪儿都一样。现在肖继华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坚持自己,不进步就拉倒,哪怕到退休时还是个科员也无所谓。另一条就是改变自己,争取进步。
肖继华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哭着回来了,告诉爸爸妈妈,本来老师是让他当学习委员的,可是后来换了一个同学,原因就是那个同学在教师节那天,给老师送了一张贺卡。肖继华一听就来气,说,不当就不当,一辈子不当干部也别当马屁精。儿子没有吭声。过了一两个星期,儿子却喜笑颜开地回来了,他当上副班长了,因为老师最喜欢同学在老师提问的时候主动举手,但大部分同学怕答错了,总是不敢举手,为此老师很伤脑筋,肖继华的儿子看出了老师的心病,就鼓起勇气,一次一次地举手,哪怕根本答不出来的问题,他也举手。他的举手,还带动了其他一些同学,使班上的气氛活跃起来,老师非常满意,提名他当了副班长。
肖继华听了儿子的叙述,像是吃了一闷棍,半天回不过神来,十岁的孩子都能为了进步改变自己,他这把年龄算是白活了。
肖继华从儿子身上受到启发,他要像儿子一样争一口气。现在他对争气的理解有了变化,从前他认为不改变自己,坚持自己的个性才是争气,现在他的看法改变丁,他认识到那不叫争气,那叫赌气,只有改变自己,争取进步才是真正的争气。
不过肖继华面对的人物,可不是一个小学老师,小学老师看到同学积极举手发言,就能提他当副班长,肖继华面对的,是掌握着干部人事大权的铁腕人物,可没有那么容易对付。
肖继华投石问路,慢慢地摸索,最后终于和组织部干部处的刘处长攀上了关系,喝了几顿酒以后,关系就铁了起来,刘处长说,人家都说你肖继华脾气梗,独立不群,难相处,我现在才知道传言的不可信。
到了这一步,肖继华知道火候开始起来了,但他同样明白,关系再铁,相处再好,也照样得有一点实实在在的内容,这一个内容不到,炉火虽然能烧起来,却到不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这实在的内容也不容易办,首先一个,钱是不可以给的,这一点肖继华心里很清楚,送礼吧,烟洒,名牌服装,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现在送礼的人很多,所以段子说:谁送的不清楚,谁没有送很清楚。肖继华没有着急,继续观察,终于摸清了刘处长的一个业余爱好:喜爱书画。
肖继华决定送一幅书画作品给刘处长。可是名画家的画他买不起,没有名的画家的画他送不出手,到这时候,一直藏在家里的那幅“空山不见人”就应运而出了。
许立凡已经是当代著名画家,他的画近年来升值极快,炒得极火,在一次拍卖会上,许立凡的一幅六尺的鸡猫图,被拍到了一个令人咂舌的天价。肖继华把“空山不见人”送给刘处长的那天晚上,他在父亲的遗像前发誓,一定会把它再拿回来的。墙上的父亲,温和安详地微笑着。
肖继华赶上了青年干部的末班车,很快就提到副科级的位置上。
一旦赶上了这一趟车,下面的事情就越来越顺,每一趟车他都没落下,数年以后,科员肖继华已经是一位副厅级的领导干部了,只是肖继华心里的那个结一直没能解开,他原来设想可以到刘处长也就是后来的刘部长那里用合适的价格再赎回那幅画,可世事难料,刘部长出事了,他买官卖官,设立案侦查,最后判了十年有期徒刑。在刘部长的日记本上,清清楚楚地记载着谁谁谁几时几日给了多少钱,但是没有记载礼品的内容,也许因为礼品太多,记也记不下来了。一些给刘部长送钱的干部被拔出萝卜带出泥,受到牵连,免职的免职,处理的处理,严重的几个,也和刘部长一样进了牢狱。好在肖继华当时就有清醒的头脑,没有送钱,他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刘处长的日记本上,但他送的那幅画,也是遭受到怀疑的,不过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了,一来因为没有人知道肖全是谁,无法查下去,二来也因为刘部长家的书画作品很多,刘部长根本也记不得哪一件是谁送的,想交待也交待不出来,他和段子里的贪官一样糊涂,谁没有送是知道的,但是谁送的他就搞不清楚了,要想一件一件地查清楚,刘部长的这个案子三年五年也别想结得了了。这样就救了像肖继华一类的人物,虽然他们也胆战心惊地过了一段难熬的日子,后来终于等到了拨开乌云见太阳的一天。
刘部长所有收受的赃物,被公开拍卖。拍卖那天,肖继华很想去现场,但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没有敢去。肖继华从前不在这个城市生活,这个城市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没有人知道他父亲的名字,但只要他一到现场,难免会有人把他和这个“肖全”联系起来,那就是自找麻烦了。
现在“空山不见人”已经渺无音讯。但从此以后,肖继华也成了一个书画爱好者,他经常出现在拍卖会上,他出差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会走进当地的文物商店看一看,而他关注的字画,都是带有上款的字画,某某同志指正,某某方家雅正,所以大部分也都是六七十年代甚至五十年代或者更早些时候的作品。
大家很快就知道了肖继华这个奇怪的嗜好,不断有人送来有上款的字画,每一次肖继华都会极有兴致地当场打开画卷,这样肖继华家的客厅里就一次次地展开着张三李四指正雅正。但肖继华从来不收受他们送来的任何一件东西,即使有人乘肖继华不在家,交给他家的保姆,肖继华也会立刻退回。
终于有一天,那幅“肖全同志雅正”也在肖继华这里出现了,肖继华压抑住狂乱的心跳,不动声色地打听这幅画的来龙去脉,可是送画的人不可能知道,他只是说,这是许大师早年的一幅作品,是赠送给别人的,这儿有“肖全同志雅正”,只是不知道这个肖全同志是谁,但肖厅长,他跟你是本家哎。这只鹰已经在长空搏击了几十年,无人能够知道它曾经到过哪里。最后肖继华请专家估了价,用市场价格买下了它。
墙上的父亲,依然是那样的温和安详。
一些年过去了,肖继华已经忙过了人生最紧张的那一段,现在有些空闲的时间了,有一天他从阁楼上取出那幅画来,不料仔细看时,却发现这是一幅赝品。肖继华十分惊愕,也百思不解,当年收下来的时候,不仅请专家验证鉴定过,最关键的是他自己知道这幅画上有一个别人所不知道的小秘密,现在这个小秘密没有了,画肯定是被人换掉了。
肖继华就想到是儿子换掉的。儿子也很爽快地承认了,他也没有觉得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儿子说,那年我大学毕业找工作,你比较廉正,不肯替我找人,我没有办法,就把画送给人家了,就找到了这份好工作,又请人仿作了一幅,放在阁楼上,就是这样。儿子又说,你如果心里不踏实,我可以去把它找回来。当初多亏了这幅画,让我现在有了将它找回来的能力。肖继华说,你知道它在哪里?儿子说,只要想找,还有找不到的事情?又不是文化大革命,会有人烧了它,这种东两,现在可是无价之宝,到谁那儿谁都会小心呵护的。
肖继华摆了摆手,说,算了,不要找了。
(2005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