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未解之谜大全集-飞鸟王国,时时上演着惊人的传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鸟为何集体死亡

    《纽约时报》2011年1月18日曾报道,在这个月月初的一个晚上,约有5000只红翅黒鹂竟然离奇地死在阿肯色州。

    无独有偶。据报道,意大利北部小镇法恩扎的一居民接受采访时说,当地从1月2日起,就发现不断有斑鸠掉下来。起初只是一只,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后来就是十几只,二十几只。这么多的斑鸠一个一个从天而降,犹如下了一场“死鸟雨”。更加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死亡的斑鸠鸟的嘴角都带有奇怪的蓝色瘢痕。

    科学家对收敛起来的数千只死亡斑鸠进行检验后,给出了这样几种解释:

    第一,有可能是食物中毒。也就是说这些斑鸠鸟有可能吃了一种有毒的食物,进而导致了斑鸠鸟意识混乱或者患病最终缺氧而死。

    第二,寒冷天气也是导致它们死亡的主要原因。因为在斑鸠死亡前,曾遭遇到在高空形成的暴风。

    也有人认为上述科学家给出的说法难以服众。但也有人说是人类的活动导致了鸟类的死亡。杀虫剂便是一大杀手。曾经有人统计,在美国,仅因杀虫剂直接杀害的鸟儿就达到7200万只,但是还有大量的鸟儿在误食杀虫剂之后不会立刻死亡。当然这些间接死亡的数量也就更无法估量了。

    此外,还有城市高大的建筑物也是其中的一个杀手。美国政府估计每年有0.97亿至9.76亿只的鸟儿因撞到建筑物的窗户而死去。从2011年2月11日至4月底,我国陕西省安康城区巴山中路一家单位的窗外阳台上已发现了30只相思鸟死亡。据当地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说,这些相思鸟的死亡是楼体玻璃幕墙惹的祸,相思鸟在高速飞行中,误认为前面是空旷地带,结果撞上玻璃幕墙而导致了它们相继死亡。

    高压电线和输电线也是鸟类死亡的另一凶手。联邦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局从欧洲的一项研究中推断出,每年约有1.74亿只鸟儿因碰到高压电线和输电线而致死。

    但人类活动导致鸟类死亡的说法似乎难以服众,尤其是对于2011年四月至五月间发生的几次鸟类集体死亡事件来说更是如此。还有一些观点认为是环境恐怖分子所为。甚至还有人认为是有外星人入侵地球,并且已经介入到地球人的生活。但到底是哪一种说法,众所纷纭,莫衷一是。

    奇异的飞鸟“自焚”

    奇异的飞鸟竟会“自焚”。

    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叫鬼节。在云南大理,当地农民按照习俗,经常会在晚上跑到大山上去点燃火把祭祀自己的祖先。在火把点燃的同时,他们也经常看到一只接一只的飞鸟从四面八方扑向火堆,当即“自焚”。在这些鸟中,一些未成年的幼鸟性子最急,一看见火光就一头扑向火堆,当即自焚身亡。有些成年健壮的鸟儿则久久地在上空盘旋,不肯轻易接近火堆,可能是在想什么……

    飞鸟“自焚”,这一奇异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当地人猜测,每当农历七月十五,人们祭祀祖先时,会烧一些大米、小米等农作物。猜想着可能是鸟儿闻到了香味儿便扑向火堆了吧,于是便上演了“自焚”这一“烈剧”。但这也只是一个猜测,没有科学考证。

    自1958年以来,经许多鸟类工作者考察研究发现,飞鸟撞击的不仅仅只限于火堆,有些时候车灯、手电筒、电灯都会引诱飞鸟相撞。这就说明飞鸟追寻的只是光。曾经有人做过实验,若将池鹭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在窗外点亮一盏灯,池鹭便会反复撞击有亮光的窗户;若关闭窗外的灯,用电筒将光线透过窗户打在墙上,池鹭反复撞击的又将是明亮的墙体。由此看来,鸟扑火的初衷与自焚没有关系,它们追寻的只是光。

    鸟类研究者还发现扑火、扑灯的鸟类不仅仅是当地常出现的品种,还有一些外地来的品种也如此。这又将怎样解释呢?专家解释为秋天过后,大批飞鸟往南迁徙,一些中小型鸟为了躲开老鹰、高大建筑物的威胁便采取在夜间飞行。漆黑一片的夜晚,它们往往就是凭借光亮辨认方向,因此才会出现飞鸟扑火、扑灯的现象。飞鸟“自焚”的奇异现象,到此也就得到了准确合理的解释。

    令殖民侵略军撤退的喷雾鸟

    相传在16世纪初,在秘鲁的目布库尔大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小鸟,它令西班牙殖民侵略军撤退。那么它有什么秘密武器呢?这种小鸟为何能有如此大的本领呢?

    这种小鸟就是喷雾鸟。这种鸟的腹囊里有一种绿色的液体。这种液体经过口腔喷出来,在空气里便会蒸发成一种白雾。每只鸟所含的液体可以喷上1小时的雾。由此看来,当上百只鸟都在持续不断地喷雾时,方圆几里便会笼罩在一片白雾里。不知道的,还误以为是什么白色毒气呢。也正因为如此,在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军侵占目布库尔时,当地居民和他们展开格斗,正当寡不敌众时,林园里飞来一群“喷雾鸟”,向着西班牙殖民军喷出了大片大片的白雾。西班牙殖民军以为是中了埋伏,纷纷后退,目布库尔人一举反击,打了一个大胜仗。一旦小鸟的液体喷射完了以后,再经过10至15天,喷雾鸟又会在腹下液囊里制造出新的液体来。

    与秘鲁的目布库尔大森林里这种喷雾小鸟很像,委内瑞拉森林中也生活着这样一种小鸟,与黄莺相似,但要比黄莺小。当它受到强禽猛兽侵犯时,能喷出一种绿色的“酸雾”,以驱走强禽猛兽来保护自己。“喷雾鸟”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吐雾的,只有在遇到敌害时,才喷出云雾迷惑敌人。

    “二战”时美国兵大战信天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海军要在一个荒岛上建立情报基地和军用机场。一天晚上,美军派一个侦察小组到岛上去考察。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刚一到岛上,数以万计的信天翁就从天空中俯冲下来,用嘴啄、翅膀打、爪子抓地对待他们。就这样,这个侦察小组的成员被迫挤下海去。最后,无奈的他们只好乖乖地又退回去了。

    为了迅速占领小岛,美军司令部拟定了一个向信天翁开战的作战方案。他们首先派出飞机对小岛进行轰炸,炸死了无数信天翁。就这样,大批部队和战车才能迅速登岸。但到了岸上,他们才发现鸟尸成山,部队很难前进。与此同时,由于他们的狂轰滥炸也激怒了附近岛上的信天翁,于是,它们一批又一批地飞到岛上来与人搏斗。紧接着又是一次人鸟大战。美军大兵便使用毒气来对付鸟群。一场毒气战之后,岛上鸟尸遍野,比以前又多了很多。美军只好又调来推土机,在高射机枪掩护下先推走鸟尸。就这样,美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登陆此岛,并修建了机场。但信天翁仍时不时地落满跑道,甚至舍身撞坏螺旋桨或发动机,使飞机坠毁。即使在“二战”以后,岛上还经常能听到打信天翁的枪声。这不得不说是一场人与鸟之间旷日之久的战争。

    信天翁是14种大型海鸟的统称。其中最著名的信天翁有:(1)黑脚信天翁,翅展约200厘米,大部分为灰褐色,营巢于热带太平洋岛屿。(2)黑眉信天翁,翅展约230厘米,有黑色的眼纹,在远离北大西洋海岸外漂游。(3)皇家信天翁,翅展约315厘米,成鸟羽毛大多为白色,外侧翅上覆羽黑色,繁殖于新西兰附近岛屿及南美最南端。它们是最善于滑翔的鸟类之一。在有风的气候条件下,能在空中停留几小时而无需拍动其极其长而窄的翅膀。它们需要逆风起飞,有时还要助跑或从悬崖边缘起飞。无风时,则难于使其笨重的身体升空,多漂浮在水面上。它们喝海水,以乌贼为食。它们的繁殖地往往是孤立的小岛,由于没有天敌,因而长期以来一直保护良好。若一旦有人侵袭它们的家园,它们便会誓死保护。这也许就是信天翁为什么“二战”期间会舍身拼死地保护自己的家园和抢救同伴的原因了。

    奇怪的吃铁鸟

    沙特阿拉伯北部曾经发生这样一则趣事:

    一天,两个商人买了两口袋铁钉想到附近村庄去贩卖。路上,由于天气闷热,他们走得满头大汗,又累又渴。刚好前面是一片森林,于是他们便赶快走,到树阴下乘凉休息。可能是很累了,他们歇息没有多久便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等其中一个商人醒来便发现两只袋子都空了,连一只铁钉的影子也没有。于是,他怀疑是不是同伴起了私心,想独吞这两袋子铁钉。于是他便朝睡在一旁的另一个商人扑过去,狠狠地打了一拳。另一个商人被打得从梦中惊醒过来,还没等他回过神来,胸口上又挨了一拳。

    被打的商人,气呼呼地问:“你……你……你干什么?”

    “干什么?打你这黑心鬼!你把铁钉藏到哪儿去了?”打人的商人大声质问。

    被打的商人一听,觉得莫名其妙,反问:“什么铁钉,我藏什么了?”

    打人的商人听同伴这个态度更为恼火,认为他在装蒜、不想承认。于是他拣起地上的袋子,揪着同伴的衣领说:“这钉子如果不是你偷藏起来的,怎么会莫名其妙地不见了呢?”

    这时,被打的商人才明白,原来是这个原因。他也大为生气,便指责对方说:“你还在这儿说我,是不是你把两袋子钉子藏起来了,然后再反咬我一口?”

    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争执了起来,最后两人或许吵累了,便坐下来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正在这时,被打的商人突然觉得头上被掉下来的东西敲了一下。不由得惊叫一声,低头一看,却见掉在地上竟是一颗钉子。

    这时,他俩都很奇怪,钉子怎么会从高空中坠落下来呢?正在这时,打人的商人也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低头一看,又是一颗钉子。

    两人抬头朝树上望去,发现树上有一个鸟窝,几只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

    他们互相看了看,打人的商人说:“会不会是小鸟偷了铁钉呢?”

    被打的商人想了想,点了点头。

    于是打人的商人说:“我爬上去看看,如果鸟窝有铁钉,就说明小偷是小鸟。”他“噌噌”地爬了上去,惊飞了几只小鸟。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爬到树上以后,看到鸟窝里竟然有一两百颗钉子呢!

    到此为止,小偷也找到了,原来就是这些小鸟。那么这又是一种什么鸟呢?竟然能吃这些铁钉?

    这就是沙特阿拉伯北部森林中专门吃铁钉的鸟,对于一些小铁钉,它们能一口吞下,对于一些大的铁钉,它们首先是往上面吐唾液。由于它们唾液有很强的腐蚀性,能够很快地把大的铁钉给腐蚀掉,然后再吃。铁钉对于它们来说就是食物,同其他小鸟一样,对于吃不完的铁钉,它们同样会衔到窝里留着以后再吃。生物学家经对其解剖发现,这种鸟的胃液盐酸含量特别高,这也就是该鸟为什么能把铁钉之类的物体消化掉的原因所在。

    能充当消防员的灭火鸟

    有一种鸟,它能像消防员一样去灭火。它究竟是什么样的鸟呢?

    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有一种长相与乌鸦相似的鸟,虽然黑了些,但是千万可别小看它。若是某处山林着火了,这种鸟便会唤来成千上万只伙伴,纷纷向火势最猛烈的地方吐出唾液来熄灭大火。此外,它们还会奋力地用喙啄、用翅膀扑打残火直至明火被熄灭。火被扑灭后,这种鸟便会四处寻找和召唤受伤或失散的伙伴,然后相互之间用唾液涂抹疗伤。这样,伤口便能很快地愈合。不久之后,小鸟又能展翅飞翔了。

    无独有偶。在中美洲的尼加拉瓜地区,也有一种这样的鸟。它叫“沙利特”,长着黑色的羽毛,细细的脖子,大大的肚子,犹如一个瓶子,更确切地说是一个灭火囊,每天可产生扑灭20平方米火源的灭火素,然后经由唾液喷发出去。当它们发现某个地方着火了,便会成群结队地飞过去,然后奋不顾身地参与到“救火”的过程中,直到把火扑灭为止。由于这种灭火鸟颇有建树,当地人又称它为“森林保姆”。

    义务植树的鸟

    有一种小鸟能义务植树,令人惊叹不已,被称之为植树鸟。

    秘鲁的“卡西娅”便是其中的一种。秘鲁首都利马的北部有一片荒芜的土地,从未有人到那里去种植过树木。但后来,人们惊奇地发现那里竟然有了大片大片的树林。而这一切就要归功于“卡西亚”鸟。

    “卡西亚”长着黑黑的羽毛,脑袋上的羽毛是白色的,还有一个长长的嘴巴。那么“卡西亚”是怎样种树的呢?它们非常喜欢吃当地生长的一种甜柳树的叶,它们在啄食甜柳树之前,总是先把树的嫩枝咬断,衔着枝叶飞到地上,再用长长的嘴在地上挖个洞眼,将嫩枝插进洞里,然后慢慢地啄食着树叶。等它们啄食完后,甜柳树枝被留在土壤里很容易生长,要不了几天工夫就扎根生长起来了。几个月以后,甜柳枝就长成了小树。它们总是成群地聚在一起啄食甜树叶、一起插枝,时间长了,很自然地就栽植了大片大片的树林。就这样,“卡西亚”凭借着原本为自己啄食的目的,在无意中便给我们人类植树了。因此,在当地是不允许捕捉“卡西亚”鸟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会植树的鸟,叫做木坚鸟。那么,它又是怎样植树的呢?原来它特别喜欢吃橡子,但是橡子太硬,它们又不能啄开。因此,为了生存,它们便先使橡子发芽,让芽把坚硬的橡壳拱开,然后再啄食里面的橡肉。为此,它们每年越冬前,都会在地下广挖“粮仓”,将橡子一堆堆地埋藏。这里还有一个有很有趣的现象,它们不是毫无规律地乱埋藏,而是以两棵树的中间位置为基点,每向前走40厘米便埋下一堆橡子,或者是以一根树干为基准,在离树干2.8米处先埋下第一堆橡子,然后再按一定的距离规律埋藏。如此一来,等第二年春天来临时,它们便相继寻找这些“粮仓”,将橡子一个个地刨出来食用。这些发了芽的橡子对小鸟们来说,既省事地用不着嗑开硬壳,又易消化便于吸取营养。当然,吃不完的橡子便会留在地下继续发芽生长,这样就渐渐变成一棵棵生机勃勃的橡树。

    实际上,无论是“卡西亚”还是木坚鸟,虽然它们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它们的确是实实在在地为人类家园种植了一片片树林。

    信鸽识途的秘密

    鸽子是翱翔在蓝天的小精灵,具有超强的识路能力。人们将这种能力加以利用,培养出了信鸽。在通讯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信鸽就成了传递重要信息的“通讯员”。

    鸽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识途能力呢?科学家们对鸽子千里归巢作了大量研究,提出多种学说。

    太阳导航说。这是由德国鸟类科学家卡玛提出的,他认为,鸽子能依靠它体内的生物钟和太阳的位置校正时间,测量移位和方位角的变化,从而确定自己的位置和飞行方向。

    地磁导航说。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人提出鸽子可直接借地球磁场导航,但一直缺乏有力的证据。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罗伯特·格林和查尔斯·惠尔考克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鸽子头部的周围放上线圈,通入微小无害的电流,可以控制鸽子头部周围的磁场。如果改变上面安放的电池方位,通过线圈的电流就会改变,磁场的方向也相应改变。在无阳光的天空中,若线圈产生的南极朝上,则鸽子会飞向自己的家;若北极朝上,则鸽子越飞离家越远。一旦有了阳光,它们会摆脱磁场的控制。

    遗传基因导航说。这也是信鸽导航论说之一。认为信鸽导航性能与候鸟一样,都是一种生理本能,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创立这一学说的是20世纪30至40年代苏联的一位养鸽者。他在天鹅饲养场工作时发现原是候鸟的天鹅,在人们饲养下经过几代繁殖后,改变了其南迁北徙的习性。他在秋天把天鹅带到离训养场100千米以外,趁野生天鹅群飞过时放出,它们不仅没有随群南翔,反而北归回到饲养场。他据此得出结论,候鸟春向北去,秋往南归,纯属生理本能,是千秋万代遗传变异的结晶,而信鸽则经人工培养后经过几代即可完成。

    信鸽记忆说。动物学家进行了几十次测试,结果发现,信鸽在长距离飞行以及处女航时,都会利用其识别南北方向的本能并以太阳和星星判断方向。但是当多次飞过同样路线后,它们就会采用一个以地面标志为依据的惯用路线,就像人类开车回家一样。

    原来信鸽在熟悉环境后,会沿着街道等地面标志飞回家,而非过去以为的采用最短直线飞行,部分“遵守交通规则”的信鸽更会在公路回旋处像汽车一样转个圈找出口。

    信鸽为什么识途还是个谜,科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还缺乏足够的事实论证。不过,一旦能解开这个谜题,相信会对人类的仿生学有所帮助。

    为什么鸟类没有牙齿

    鸟类过着一种飞行生活,活动的强度较大,新陈代谢也快,每天需要消耗巨大的体能。所以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它一定要不断地努力寻找食物,尽快地加以吞食和消化。要不然的话,像爬行动物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来粉碎以及消化食物,这样入不敷出的问题一定会变得十分严重。

    为了能够适应飞翔生活,鸟类就产生了一种新的寻找食物的方式。这样的取食方式特点就是:没有牙,用雏形的嘴巴来啄食,将整粒或者是整块食物快速吞下,而后要将食物贮藏在那个发达的嗉囊中。食物在嗉囊中经过软化后会逐步被砂囊磨碎,再由消化系统的其余部分陆续地加以消化或吸收。这样的方式并不用牙齿以及与此有关的系统,可以大量地减轻体重。经过研究发现,鸟类和取食相关的骨骼重量,大概只占头骨重量的1/3。但其他的动物,相对应的骨骼的重量占头骨中总重量的2/3。鸟类不使用牙齿以后,会导致和取食有关的骨骼退化,从而也大大减轻了头骨的总重量,所以更有利于飞行。况且这种砂囊磨碎的方法,即使是在鸟的飞行过程当中,也能够正常地进行。由此可见,鸟类有砂囊却没有牙齿,恰恰是鸟类对快速取食、快速消化的一种适应,也是非常适应鸟类飞行的需要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