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0年讲座精选-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10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坚持以“鉴赏·品位”为主题,以“弘扬人文精神,发展学术文化,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宗旨,以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为主线,邀请了白岩松、白燕升、孙葆丽、陆天明、马鼎盛、钱为家、王博、陈可石、马蔚华、王石、陈一筠、张国勇等80位名家大师,举办了历史文化、民生文化、民俗文化、纪念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励志教育、文学艺术、生态文化等专题讲座共83场,获得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10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被列为文化部“中国十大文化创新工程”之一。

    市民文化大讲堂自创办以来就肩负着“促进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使命,旨在搭建一个零门槛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更好地融合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为此,大讲堂不断推陈出新,继续引导高雅文化走进市民生活,促进先进文化全民共享。2010年,大讲堂在运作方式上体现出了新的特点。

    首先,在讲座内容上大胆探索,坚持以知识型、智慧型话题为主,在沿用以往主题系列化形式的同时,在主题设置上作了许多探索,新增了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系列讲座。

    其次,在演讲形式上不断创新,力求做到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例如,“玉树地震与慈善行动”这场讲座,不仅尝试了两人同台对话的讲座形式,还第一次将演播车请到了讲座现场;又如王博教授主讲的“中国式心灵”主题,深受广大市民喜爱,于是我们再次邀请王博教授来深主讲“中国式心灵”主题的内容,这是大讲堂采取“一人连续多讲”讲座形式的有益尝试。

    最后,在信息传播上有了新的突破。2010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整合新旧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打造报纸、电视、网络、移动电视、手机短信、户外广告、衍生产品、会员组织等多位一体的立体多元传播网。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中国文化报》开辟了《文化大讲堂》专栏,全年共12期,每期一个整版,专栏对大讲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

    为了让更多的朋友感受“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魅力,更好地为市民朋友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我们编辑了《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0年讲座精选》,以飨读者。本书由83场讲座文稿中精选的62篇文章集结而成。本书的选编出版工作还得到了各位主讲嘉宾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组委会

    2010年12月30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