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作-公元前文学精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主要由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组成,此外还包括一些解释自然现象、习俗和名称的故事。

    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宗谱、神的活动以及人类的起源、万物的创造等。

    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宇宙中最先生出的是混沌之神卡俄斯,大地女神该亚,地狱之神塔耳塔洛斯和爱神厄洛斯。卡俄斯生了黑夜女神尼克斯和黑暗之神厄瑞玻斯,他们姐弟结合又生了白昼女神赫墨拉和太空之神埃忒耳。大地女神该亚生了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天神乌拉诺斯成为宇宙的主宰,他和该亚结合生出了数目众多的男女巨神。孩子们结合便生出了太阳、月亮和曙光等神。乌拉诺斯把自己的孩子百臂巨人囚禁在地下,受难的孩子们在母亲该亚怂恿下,起来反对父亲,克洛诺斯用镰刀砍伤了父亲,使他失去生殖能力。乌拉诺斯伤口流出的血涌在地下,从中生出复仇女神和巨神,他的肉体落入海中形成浪花,从中生出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克洛诺斯成为最高的主神后,又与他的姐妹瑞亚生出了宙斯等12个子女。乌拉诺斯和克洛诺斯父子两代一般被看作希腊神话中的老辈神。

    宙斯推翻克洛诺斯,成为世界的最高主宰,与他的哥哥姐姐共12人形成新一代主神,即所谓“奥林匹斯山诸神”。宙斯与各种女神生了许多子女,形成一个庞大的神的诸系。这些人格化了的神的生活和斗争构成了许多美丽、奇特的神话故事。

    传说中的英雄大多是神人结合的后代,也是每个部落崇拜的对象。主要的英雄有珀耳修斯、赫拉克勒斯、忒修斯、伊阿宋、俄狄浦斯、阿喀琉斯、奥德修斯等。这些英雄的活动以不同的事件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系列,如关于赫拉克勒斯的传说、关于忒修斯的传说、关于忒拜的传说、关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等。这些传说描写的主要是神话化了的历史事件,也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与自然的斗争。

    关于自然和一些习俗的神话反映了人类在幼年时代力图理解自然、把握自然、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四季变化的神话、代达洛斯父子仿造翅膀在空中飞翔的传说、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来天火的传说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希腊神话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瑰丽奇特的想象为西方文学和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对后世的艺术家们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古罗马神话

    《古罗马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与神的传说有关的历史传说。

    神的故事是希腊神话传入后,与古罗马原有的神话混同、结合后形成的。古罗马原有的神话大都与农牧有关。如萨图尔努斯本是当地的播种神,传说他把葡萄种植业引进古罗马,但他后来就与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混合起来;他的妻子俄普斯本是播种和丰收女神,后来也与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瑞亚混同;弗洛拉本是意大利的花神,专司鲜花、青春的职责,罗马人每年4月28日至5月3日都要庆祝花神节,但后来却与希腊的花神克罗里斯混为一体。

    另外也有一些罗马原有的神吸收了希腊神的特征,扩大了执掌的范围,如弥涅耳瓦在罗马神话中本是专司技艺的女神,希腊神话传入后,她结合了希腊女神雅典娜的特征,变成了智慧的象征;狄安娜本是月亮和狩猎女神,后与希腊神话中的阿耳忒弥斯结合,把后者所有的故事都接受过来。还有些神由于结合了希腊神的优越地位而受到了格外的崇拜,如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由于和据说是埃涅阿斯的外祖母阿佛洛狄忒混合而受到特别的敬奉,有些神则完全是从希腊输入的,如太阳神阿波罗传入罗马后迅速成为其重要的神之一。

    总之,在希腊神话的巨人影响下,古罗马神话中形成了以主神朱庇特和神后朱诺为首的一个神话体系,而这一体系与主神宙斯和神后赫拉为首的希腊神话体系是完全平行的。

    古罗马流行的一些地方历史传说,往往与古希腊的英雄传说,特别是特洛伊战争相关,如关于埃涅阿斯的传说就是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

    北欧神话

    《北欧神话》是流传在北欧日耳曼部族中的关于神的故事,主要记载于冰岛的两部“埃达”中。

    北欧神话以丰富的内容和奇瑰的想象反映原始部落早期的多神教信仰以及人与自然的斗争。象希腊神话一样,北欧神话中的神也形成了一个体系。

    天神奥丁是最高的神,他高踞众神之上,统治整个世界,传说他头戴金盔,肩上架着两只神鸦,脚下伏着两只神狼,神鸦每天飞遍世界,向他报告各地的情况,神狼则专司保卫他的职责,他还挖掉自己的一只眼睛,向看守圣泉的人换取圣水,喝过圣水之后,他便变得聪明无比,博学多才,他的妻子弗丽嘉是爱神,专司恋爱和婚姻的职责,据说她容颜美丽,酷爱打扮,一次从奥丁的塑像上偷了一块金子去买首饰,奥丁发现后愤然出走,宇宙立即被冰巨人统治,直到7个月后,奥丁回来,大地才得以回春。这是关于四季变换神话的一种说法。

    奥丁的长子托尔是雷神,传说他少年英俊,力大无穷,手中执一把神锤。他将神锤抛出,便会产生雷电,而且不管这把锤抛出多远,都能自动回到他的手里。托尔是和大自然的恐怖力量即冰巨人斗争的形象。托尔的妻子西芙是满头金发的土地和收获女神。奥丁的次子巴尔德尔是光明之神。奥丁的另一个儿子,巴尔德尔的孪生兄弟霍尔德尔是黑暗之神。诗神布拉吉也是奥丁的儿子,他的妻子伊敦则是青春女神,任何老年人只要吃了她的金苹果,就会返老还童。

    此外还有战神提尔,他虽然是独臂神,但却威风凛凛。火神洛基是冰巨人的后裔,是一个为非作歹、制造祸端的恶魔。

    传说混沌未开时,宇宙中有两个区域,一冷一热,两者间有一条大裂缝,当冷热相遇,即火焰碰到冰块时,烟雾和蒸汽上升,产生了一个巨人伊米尔,随即又产生了一头给巨人喂奶的大母牛,母牛舔着冰块,把在冰下受冻的奥丁的祖父解放出来,后来奥丁和他的兄弟把冰巨人伊米尔的头造成天,肉造成地,骨造成山,血造成海,牙齿造成岩石,毛发造成草木,并用树干造成了人的始祖第一对男女。这就是北欧神话中关于世界的创造和人类起源的神话。

    奥丁还带领众神在宇宙中心建造了巍峨壮丽的神殿,和冰巨人展开斗争,形成了绚烂多彩的各种神话故事。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的一个丑陋但却绝顶聪明的奴隶伊索所作。公元l~2世纪,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将其改写成诗体,编纂成集。我们今天常见的伊索寓言基本上是以这两个本子和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整理的本子为蓝本的,也可能包含一些来源于亚洲和非洲的成分。

    伊索寓言大多为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和小羊》、《狮子和野驴》等,用豺狼、狮子、毒蛇、狐狸和鳄鱼等动物来隐喻压迫者、统治者的凶狠、狡猾和毒辣,谴责他们专横、暴虐、欺压无辜、残害弱小的罪行,反映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

    还有一些故事则总结了人们日常生活和斗争的经验。如《农夫和蛇》教导人们对敌人或统治者不要发善心;《农夫儿子们的争吵》说明分裂就会处于孤立无助的困境,而团结起来才有力量;《猫和鸡》要人们对敌人时刻保持警惕;《龟兔赛跑》说明骄傲必遭失败,而弱小的力量只要不气馁,不怠惰,持之以恒,也能获得成功;《乌鸦和狐狸》讽刺虚荣心;《狐狸和葡萄》讽刺无能者找借口自慰的窘态。

    另外,也有少数故事内容比较消极。

    圣经

    《圣经》又称《新旧约全书》,是基督教经典,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组成。

    《旧约》是古代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域的希伯来人的宗教——犹太教的经典,后来为基督教所承袭。它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之间,用希伯来文写成,共计39章。

    《旧约》包括了古希伯来的神话、传说、历史、箴言和文学创作,是一部具有历史、军事、法律、宗教等复杂性质的古典文献。《新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到2世纪之间,用希腊文写成。它是随着基督教的传播逐渐形成的,记载了耶稣的生平、传道及其宗徒们的行事,共计14章。

    《圣经》之被称为《新旧约全书》,是说上帝曾与犹太人3次立约。

    第一次上帝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就后悔造人,要用大洪水毁灭人类,只有义仆挪亚在耶和华面前蒙恩,躲进方舟40天。直到洪水过后,上帝示知挪亚,让他的子孙在地上昌盛繁茂。这是上帝和人类的最初立约。

    第二次是上帝和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的立约,这次立约规定了犹太人必信奉耶和华是唯一的神。

    上帝和犹太英雄摩西立了第三次约,命犹太人必须恪守上帝制定的“十诫”。后来基督教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耶稣降生后,神和人又订了“新约”。《圣经》,尤其是《旧约》实际上是一部优美的文学总集。它和希腊古代史诗一起构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头。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悲剧的真正创始者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描写普罗米修斯坚贞不屈地同宙斯作斗争的事故,反映了古希腊雅典民主派反对君主专制,要求民主,渴望有公正贤明的君主来治理城邦的强烈愿望;作者还把这一冲突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提出了人类最高的道德规范,即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雄伟气魄。

    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是庄严崇高的,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为人类的生存和幸福而斗争。他承受了种种苦难,并同决心毁灭人类的宙斯展开了坚决的斗争。从外表看,他一直被绑在山崖上,不能有所作为,但他的精神却从来没被敌人的暴力所压倒。他对宙斯派来的使者说:“我不肯拿我这不幸的遭遇来换取奴才的命运。”

    由于他对自己所进行的斗争有着必胜的信念,所以在斗争中愈战愈强。他看透了宙斯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断言宙斯的统治“不会长久”,他确信加在他身上的枷锁定能砸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斗争终将胜利。

    普罗米修斯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奴隶社会上升时期雅典人民旺盛的创造力和掌握生产技能与科学知识的热情;同时体现了民主派战胜贵族寡头派的决心、理想和愿望。普罗米修斯的英雄行为和我自牺牲精神,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称颂。马克思称他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宙斯在剧中是个残酷无情的暴君。他虽然没有出场,但他的淫威无处不在。他不讲信义,恩将仇报,残忍专横,荒淫邪恶。宙斯的形象反映出当时雅典的僭主形象。诗人还讽刺河神俄刻阿诺斯的怯懦、世故,挖苦神使海尔梅斯的奴才本性。所以马克思说,希腊众神在《普罗米修斯》中“悲剧式地受到了一次致命伤”。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在艺术上的特点是场面雄伟,气氛庄严肃穆,语言优美,风格崇高。但人物性格缺少发展变化,结构简单,独白和唱队的抒情诗占的比重较大。

    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写于公元前431年左右。

    故事发生在英雄时代。俄狄浦斯猜破了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的谜语,解除了忒拜人的灾难,被拥戴为巴赛勒斯。

    一天,俄狄浦斯从宫里走出来,看见宙斯的祭司和乞援的人们坐在宫前。在他询问之下,祭司告诉他,忒拜遭了瘟疫,变得一片荒凉,乞求他赶快拯救忒拜。俄狄浦斯宣布,他已派自己的内弟克瑞翁到皮托去求阿波罗的神示。正说着,克瑞翁回来了。他按照俄狄浦斯的吩咐,把神示告诉在场的人:应该严惩杀害前任巴赛勒斯拉伊俄斯的凶手。俄狄浦斯决心把这个案件查清,消除瘟疫。

    俄狄浦斯向忒拜的长老们宣布,凡知道杀害拉伊俄斯凶手的人,都应告发,不得隐瞒。他诅咒凶手,并且发誓说,假如凶手是他家里的人,他愿意承受他自己的诅咒。长老们说不出凶手是谁,便建议他去问先知忒瑞西阿斯。这一点俄狄浦斯早已想到了,并已两次派人去请他。

    忒瑞西阿斯在童子的带领下来到以后,俄狄浦斯一再请求他用自己的预言术拯救城市,他执意不肯。俄狄浦斯生起气来,诬说他就是谋杀拉伊俄斯的策划者。忒瑞西阿斯被逼不过,指出俄狄浦斯就是罪人。俄狄浦斯更加震怒了,他怀疑克瑞翁窥伺自己的职位,先知受了克瑞翁的收买。在长老们劝解下,他们俩不欢而散。先知临走时预言,俄狄浦斯将从明眼人变成瞎子,从富翁变成乞丐。

    克瑞翁听说俄狄浦斯对他的指控,忍无可忍,来到长老面前。俄狄浦斯当面指责他想谋害自己,夺取巴赛勒斯的职位。克瑞翁列举确凿的事实,表明自己并不想作巴赛勒斯。俄狄浦斯不信,威胁要将他处死。两人争吵起来。俄狄浦斯的妻子、克瑞翁的姐姐伊俄卡斯忒出面干预,克瑞翁忿然而去。

    伊俄卡斯忒向俄狄浦斯问明原委,想安慰他,便告诉他,神示说拉伊俄斯将死于亲子之手,结果却在三岔路口被一伙强人杀死。俄狄浦斯听了心神更加不安。他详细地追问拉伊俄斯被杀的情况,命令尽快把幸存的仆人找来。

    俄狄浦斯心神不安的原因何在呢?原来,他在科任托斯的巴赛勒斯波吕玻斯膝下长大。他去皮托求神示,得知他注定杀父娶母。为逃避命运,他决定不再返回科任托斯。路上,由于口角,他曾杀死几个人,其中乘车的老者很象拉伊俄斯。

    俄狄浦斯悲观厌世,疑虑重重。伊俄卡斯忒劝解无效,只得去求阿波罗。她刚从宫内出米,恰逢报信人从科任托斯来给俄狄浦斯报信。俄狄浦斯得到波吕波斯的死讯,感到轻松了许多,以为杀父之说再不会应验。但因母亲还在,他仍不肯回科任托斯。报信人为解除他的顾虑,便告诉他,他并非波吕玻斯夫妇所生,而是拉伊俄斯的牧人将他给了自己,他自己又给了波吕玻斯。俄狄浦斯向伊俄卡斯忒打听那个牧人的情况,让她把那个牧人找来。伊俄卡斯忒劝阻无效,疯狂奔入宫中。

    牧人被带来与报信人对质。牧人怎么也不肯说明,俄狄浦斯让人把他反绑起来以后,他被迫说出实情:俄狄浦斯就是拉伊俄斯和伊俄卡斯忒为逃避命运,让牧人抛到山里的那个孩子。

    一切都应验了。俄狄浦斯迅速跑进宫里,发现伊俄卡斯忒已经吊死。他把她的尸体放到地上,从她的身上摘下两只金别针,狠狠地朝自己的眼睛乱刺。他的胡须沾满了鲜血。他托克瑞翁照看两个女儿,并按自己的诅咒,请求克瑞翁将他驱逐出忒拜。

    目睹俄狄浦斯的悲剧,长老们最后得出结论:一个人没跨过生命的界限、没有得到痛苦的解脱之前,就不要说他是幸福的。

    美狄亚

    《美狄亚》是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作品,取材于古希腊的英雄传说,创作于公元前431年。

    科尔喀斯国的公主美狄亚爱上了来取金羊毛的希腊英雄伊阿宋,她帮伊阿宋取得金羊毛,随伊阿宋私奔,来到伊奥尔科斯。婚后两人生活幸福,并有了2个儿子。美狄亚用巫术处死伊阿宋的叔叔,为伊阿宋报了杀父篡权之仇,一家人流亡到科林斯。随着时间的流逝,伊阿宋忘记了美狄亚的恩情,爱上了科林斯的公主格劳刻,并准备与她结婚,以继承王位。美狄亚在百般劝阻伊阿宋无效后,痛苦之极,决定报复伊阿宋。在伊阿宋结婚那天,美狄亚送给新娘一件浸过毒汁的婚服。新娘着衣被焚身亡,其父抚尸大哭,也被毒死。为了使伊阿宋再受丧子之哀,美狄亚忍痛杀死2个儿子,乘龙车飞往雅典。

    悲剧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问题表示愤慨,对妇女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并谴责了道德的堕落和利己主义行为。

    特洛伊妇女

    《特洛伊妇女》是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作品,取材于古希腊的英雄传说,创作于公元前415年。

    故事发生在被攻陷后的特洛伊城郊外。

    赫卡柏在帐篷中熟睡。她是特洛伊的巴赛勒斯普里阿摩斯的妻子。海神波塞冬来到她面前,述说着特洛伊陷落后的凄惨景象,刚要离去,碰到雅典娜女神来找他。由于希腊人侵犯了女神的殿堂,女神想让他们在归途中受难。她求波塞冬到时候在海上掀起怒吼的波涛,波塞冬欣然应允。两位神随即离去。

    赫卡柏醒来以后,哭诉着自己的遭遇:祖国崩溃了,丈夫和儿子都已死去,先世的尊荣成了泡影,自己偌大年纪,也难免被人奴役。她呼唤营帐中被俘的特洛伊妇女,特洛伊妇女应声而至。她们问她为什么痛哭,她告诉她们,希腊人就要起航,她们将立即被胜利者分配。特洛伊妇女立即陷入对奴隶生活的恐惧之中。

    这时,传令官走来宣布,特洛伊妇女已被分配了。赫卡柏的女儿卡珊德拉分配给了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她的另一个女儿被吕克塞娜去侍奉已死的阿喀琉斯;赫克托耳的妻子安德洛玛克分给了阿喀琉斯的儿子;赫卡柏将成为俄底修斯的奴隶。传令官宣布已毕,就让侍从把卡珊德拉找来,带到阿伽门农那儿去。

    卡珊德拉疯疯癫癫地跑来说,阿伽门农娶了她,她要去破坏他的家庭,为父兄报仇。接着又说,阿伽门农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很多希腊人葬身异乡,妻子成了寡妇,父亲没了儿子,这一切都只为了一个海伦,特洛伊人则是光荣地为国殉难。她预言了赫卡柏和俄底修斯的未来,传令官就把她带走了。赫卡柏立即昏倒在地。

    赫卡柏清醒后,哭诉着自己悲惨的命运,安德洛玛克和她的儿子阿斯堤阿那克斯乘车来到她的跟前。她看见儿媳,想起了儿子,又听说女儿波吕克塞娜已叫人杀死,献在阿喀琉斯坟前,更是痛上加痛。安德洛玛克不愿到杀死她丈夫的凶手家中为奴,赫卡柏劝她要为了幼子而忍耐。哪知传令官又来宣布,希腊人决定把这个孩子从特洛伊的城楼上扔下来摔死。儿子抓住母亲的衣服不愿离开,母亲让儿子最后一次亲吻自己。安德洛玛克眼看儿子被带去处死,悲痛欲绝。接着,她自己也被带走给胜利者做奴隶。

    墨涅拉俄斯带着士兵来了,他是来领取海伦的。按照希腊人的决议,海伦将作为俘虏被自己的前夫处死。她被士兵从营帐里带到墨涅拉俄斯跟前,便开始为自己辩解。她说,苦难的根源是赫卡柏的儿子帕里斯,是他在评判中推崇爱神,激怒了许诺他征服希腊、统治亚细亚和欧罗巴的雅典娜、天后赫拉;她跟帕里斯私奔,是因为爱神作祟,宙斯在爱神面前都无能为力,更何况是人;她曾经打算逃跑,不愿呆在特洛伊。赫卡柏反驳说,赫拉和雅典娜不会到特洛伊附近的伊得山上来开玩笑,也不会把希腊出卖给外国人;至于“爱神”,那只是海伦见帕里斯漂亮,想过奢华的生活,从心里产生出来的观念;如果海伦不愿呆在特洛伊,她就应该设法自杀。海伦跪在地下求墨涅拉俄斯饶恕。墨涅拉俄斯决定把海伦带回希腊去处死。

    特洛伊妇女正悲叹亲人的命运,诅咒敌人,侍从们用赫克托耳的盾牌抬着他的儿子,在传令官率领下,来到她们跟前。传令官吩咐赫卡柏埋葬孩子的尸体,随即离去。赫卡柏责问侍从,为什么怕一个孩子,实行前所未有的残杀?赫卡柏把尸体装饰好,人们立即抬去埋葬。

    这时,传令官又带人来烧毁特洛伊。赫卡柏想跳到火里去,由于希腊人阻止未能如愿。特洛伊在一片哭声和火光中坍塌。传令官率人押着赫卡柏和特洛伊妇女向岸边的船只走去。

    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史诗,约成书于公元前4~公元4世纪,相传为广博仙人所作。

    全书共18篇,约10万“颂”。曾被认作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它写的是古代勇武王的两个儿子,一名持国,一名般度,前者有百子,人称俱卢族;后者有5子,人称般度族。后来般度做了国王,在他死后,国事由持国掌管。般度5子长大,请求继承父位。持国长子难敌不肯,遂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历时18天的俱卢大战。俱卢族全军覆灭,般度长子坚战继位。后5兄弟登雪山修道,先后去世,并到达天堂。

    小说内容复杂,包罗万象。对于印度古代史诗和往世书中重要传说故事、印度教教规和法典、古代印度哲学思想均有所涉猎,堪称诗体百科全书。

    反映了古代印度一个很长时期内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风貌,其主旨在于表现强调政治斗争中的“法”。“法”与“非法”是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般度族被当作“法”的化身、正义的代表受到歌颂,体现了人民的心愿。

    史诗在总体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在讲述主干故事的同时,穿插有许多插话,著名的有《那罗传》、《沙维德丽》等。黑天、怖军、阿周那、黑公主等主要形象鲜明生动,个性突出。史诗用对话体写成,绝大部分采用“颂”的格律。

    史诗被印度尊为法典,在东南亚各国影响很大。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相传为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所作。主要指《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两部史诗。

    关于荷马的生平,异说颇多,较为可靠的说法是他出生于公元前8、9世纪之间的希腊东部一带,他把在小亚细亚流传了几百年的史诗短歌编成了《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之后,这两部史诗就在民间流传,直至公元前6世纪才正式写成文字,到公元前3至前2世纪由亚历山大里亚学者校订修改,成为最后的定本。史诗每部均为24卷。

    《伊利昂记》以特洛伊战争为题材描写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伊利昂是位于小亚细亚西北海岸的特洛伊的首都,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城市,公元前12世纪初,希腊半岛上的一些部落联合进攻特洛伊,摧毁了这座城市。

    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不和女神,这位女神便来到席间扔下了一个“不和的金苹果”。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三位女神为得到这个金苹果而起争端,特洛伊王于帕里斯因阿佛洛狄忒许他娶世间最美的女子而将金苹果判给了她。他随即在这位女神的帮助下拐走了斯巴达王的妻子——美丽的海伦,从而引起了特洛伊战争。战争历时10年,众神各助一方。最后,奥德修斯把一只内藏兵士的木马遗弃城外,假装撤退,特洛伊人把木马拖入城中,伊利昂城终于在希腊人里应外合内外夹攻中失陷。

    史诗15693行,集中描写战争结束前10天的事。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专横地夺走了最勇敢的将领阿喀琉斯的女俘;使他受到羞辱,阿喀琉斯拒绝参战,并祈求宙斯降灾给希腊人,从此希腊联军屡遭失败。阿伽门农赔礼谢罪,未获谅解,在战事紧急关头,阿喀琉斯的好友借他的甲胄,以他的名义上阵,被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杀死。阿喀琉斯得知后悲痛欲绝,宿怨顿消,上阵复仇,杀死了赫克托耳。史诗写到赫克托耳的葬礼结束。

    《奥德修记》全诗12105行。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还乡旅途上的经历。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了10年,遭遇了各种各样的磨难。部分船员被独眼巨人吞食;女巫把他的伙伴们变成猪;他们躲过了以歌声迷人、然后再把人杀死的女妖塞壬;逃避了怪物斯库拉和卡利布狄斯。奥德修斯的船员由于误食神牛,被宙斯的雷霆击沉船只,全部葬身海底,只有奥德修斯自己幸免于难,但却被仙女卡吕普索羁留在海岛上整整7年。奥德修斯第10年上终于回到家乡伊塔克,和妻子团聚。

    这两部史诗以丰富多彩的内容、高超的技巧和完美的形式,为欧洲文学提供了素材,树立了典范,表现出永久的艺术魅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