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里的村庄-霜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以农事的心情,盼望这个节气,新摘的南瓜滤去了苦涩,房檐下成串的“玉露息”行行甜在农人的心间,在白露为霜的日子里,悄悄地埋下一些甜蜜,日子总是那么的有滋有味。

    村庄外的稻田里只剩齐刷刷的稻茬静立,显得空旷宁静,期待一场新的生命。两三天下来,块块的稻茬田在耕耘过后俯首帖耳,油黑发亮,被河水滋润了一季后的土地经阳光一晒,浑身便散了架,柔和且细腻得像蒸馒头的面粉一样,地被农人们平整得像一面平镜,挖条笔直的墒,整好均匀的麦畦子,很细心地把麦姑娘嫁出去,此时的土地软绵绵的,像新铺稻草的床,是那么舒坦。当时我真想,要是天天能在这样的床上睡觉,那可真叫享福。熟稔农事的父亲敦促我快快把麦子播下,好让麦子们躲在厚厚的软软的“棉被”下,安然地做着一个又一个甜蜜而充实的美梦,静候着隆冬的过去。

    几只麻雀在田埂上肆意逡巡,寻觅果腹的麦种或者秋收时遗落的稻谷。农人们是无暇理会那些淘气的麻雀的,即便自己累了一身汗、满手泡,只求播下的麦种能全部钻进土地里就心安理得了。

    田埂上的杂草趁农人忙收播仍旧我行我素地疯长,只是没有了鲜绿,枯黄了许多。在相隔不远的麦田边,就有一个稻草堆散乱伏在田里,这是农人忙着收回稻子时遗弃的稻草。几场秋雨过后,几颗跌落的稻刚破壳,就一脸蜡黄地伫立在深秋之中。

    天色朦胧,露水湿足,雾障了眼睛,却锁不住声音,农人们依旧凭着对彼此背影、农具或耕牛的行走,远远地打着招呼。小麦已种下,经过霜的白菜分外好吃,“着”了霜的茄子,外表就像胶皮一样坚韧,而里面的种籽也变得生辣起来,让人心生一丝敬畏。而此时,乡间田野袅袅的丰收的乐声似乎时近时远,忽而响在身边,忽而又飘至天边。

    一株株仅剩吐蕾的棉花已经韶华不再,发黑的棉铃仿佛母亲皴裂的手指和苍老的面颊,却在阵阵秋风中绽开,它的洁白,它的柔软,那触手难忘的暖意,仿佛母亲最温暖的呵护与深情。在缺衣少棉的年代,母亲为我们冬日不受冻,经常偷偷地去承包拔生产队的棉花秸,好从寒风中的棉花秸里寻得遗漏的棉花。

    远处,传来“妈妈我找到一个大山芋了”的童音,稚气的孩子举着遗留在垅间的一只山芋直往棉田里钻,引得路边的大人们会心地一笑……其实霜降后,山芋才真正成熟了。这时,玉米、大豆之类五谷秋作物已颗粒归仓,农人们会想到已蔫了叶的山芋。凿山芋是个粗中有细的技术活儿,这些活一般由姑娘们去做,她们心细,凿出的山芋极少破损,而那些愣头青的毛头小伙凿出的山芋伤残的很多,不宜储存,所以只有在耙下拾山芋的份。有时拾到一窝汁多肉脆的黄皮山芋,忍不住会放在衣服上一擦,啃去皮吃了起来,文气的姐姐也心馋,便大声吆喝让贪嘴的弟弟快拾,好早点回家蒸煮后解馋。于是,傍晚时分,香甜的山芋味便随着袅袅炊烟弥漫在小村上空。

    活蹦乱跳的青蛙终于累了,有气无力叫了几声“呱呱”,便乖巧地躲藏到一边睡懒觉了;荒塥上茂密的杂草是野兔藏匿的地方,匆忙地从那里路过的农人不时地惊得野兔从路的一边向另一边飞窜过去,甚至突然从你脚下跃起,吓得农人一跳。如果它遇上阿黄就没那么幸运了,虽说野兔浅棕色的皮毛,与泥土的颜色非常相近,只要它伏在地上不动,就不容易被发现。但经不住阿黄吠嗅,沉不住气的兔子吓得一蹦一跳地往空地里跑,惊慌失措的兔子前腿短、后腿长,到了空田里就是阿黄的天下了,瞬间,阿黄扑了上去,咬住它的脖子……

    村巷里,偌大的一个村庄不留一块空隙,一匾匾晒满了豆子、花生。屋檐下,老人们坐在小凳上一边整理着菜秧,一边擀稻草上的籽粒。坐得近的,便说到今年家里的丰收,儿孙们的孝顺,满是皱纹的脸上便写满了欣慰与满足。

    门前的小河缓缓淌着穿村而过,河边,有两棵丈把高的柿子树,满树的柿子早已被孩子们摘了七八了,只剩树顶够不着的那几个,红彤彤的似小灯笼高挂,偶有几只雀儿们啄吃着。

    此时此刻,唯有村东首大槐树上的喜鹊窝在秃枝中露出来,“喳喳”的叫声让人们从头到脚都感到了喜意,让闭了好久的小麦终于从土里拱出来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