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里的村庄-寒露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雁儿排着人字形从天空悄然飞过,最后几只家燕忙碌着准备搬家,房檐下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叨唠着:好好的邻居为何要搬家?只有树杈上的喜鹊安然地修着巢,捕食树叶上的蝇虫……

    庭院里,满藤的扁豆不服气地与菊花比赛,你有满园的花香,我有成串的果实;懒洋洋的黄狗躺在门后,见有人上门,便猛然蹿了起来,“汪汪汪”地直叫,主人从屋里走出来,大声呵斥:是兄弟,你叫什么?

    姐姐,妈妈让我送几角螃蟹过来给外甥吃。

    那黄狗似有几分内疚,摇晃着尾巴,乖乖跟在小舅舅身后,生怕主人打它。

    翻过“秋风起,蟹脚痒”的诗句,又该是“寒露子,霜降麦”的日子。父亲选择在朝阳的河坎,把土整碎、整平,然后把油菜籽均匀地撒上,经过几天的呵护,油菜苗很齐整地从土里冒了出来。他知道如果菜籽播种迟了,就缩短了生长期,会影响产量;播种早了,要是遇到暖冬,抽薹过早,再碰上春天的倒春寒,就会造成减产。

    乡谚说: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只要天不下雨,农人们就赶在霜前抢拾棉花,防止棉花遭霜打后质量降低,棉花减产意味着就是减收。此刻的乡村里一派“上午忙收割,下午拾棉花”的景象,农人们的脸上大都堆着丰收的喜悦,棉花一袋袋地拾回家,在门前摊开照上一两个太阳,趁个暖底给商贩,立刻就能换回大把大把的现票子,如果不抓紧时间出售,到了霜后棉花纤维就会短一些,价格自然要低许多。那年村东首的根伙,不知从哪里听来消息,说霜后棉花要涨价,死不肯把到手的新棉出售,结果过了寒露,到了霜降,棉花价格降了一半,气得他老婆三顿没吃饭。

    也就在这时,远处的每块稻田是不一样的,看着那些稻谷今天还染有许多绿意,一些愣头青的后生以为收割还要些时日,又忙着出去打几天零工,不料两三个阳光一晒,就可以动刀收割了。而这些只有熟稔农事稼穑的父亲才能察觉到,他站在永东河边那块准备收割的稻田里,弯腰抚摸着那丰腴饱满的稻谷,一阵清爽的秋风拂来,稻谷迅速挣脱他的手,霎时稻浪起伏涌动,香气四溢。

    就在他弯腰的一刹那间,他的思绪不禁回想起为选新品种连夜去镇上排队,风雨中为秧苗布洒水草,浑身还满沾着脱小麦的灰就匆匆地去挑秧,为了保灌恨不得把永东河里的水全部抽上来,酷热难当的伏天里边防虫害边施肥……而这些让他付出多少辛劳和汗水啊!如今面对这金灿灿的稻谷,他怎能不弯腰细看,倍加珍惜呢?当他想到马上要动镰收割时,晒场该重新整理,拖拉机也该维修了,把叉和镰刀也该好好地收拾了,于是眉头又皱了起来。但想到马上就能吃上香喷喷的新米,金黄的稻谷就要变成白生生的大米了,心里忽然开朗起来,紧绷的眉头又幸福地舒展开来。

    没多久乡间田野里的稻谷已经收割完毕,村庄边的稻田里散落着一些黄灿灿的谷粒,鸡儿穿过一窝窝蚕豆芽在稻田里觅食,于是田间又洒下三三两两、深浅不一的豆瓣脚印……

    乡谚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村庄上的炊烟与暮色悄悄接近,手臂的肌肤有了一种滑爽的凉意,夜风滑过手臂与脖颈时,秋凉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继续滑进冷寒境里去,在田埂尽头,枯死的盐巴草的叶上竟挂了一颗露珠,一弯月亮正在里面闪亮。

    农谚说:寒露一到百草枯。在已呈现出枯败气象的田野里,蒙蒙一片寒露,最早出门的行人还可看到自己印出的足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