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里的村庄-秋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走进秋分的村巷,踏着湿漉漉的被节气的脚印磨得锃亮的农事,令你陶醉,此时此刻,你分明在读一部里下河水乡风情录,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穿梭。

    远处的庄稼地里尽情展现着玉米的风韵,一排排亭亭玉立的玉米,此时都饱满成熟了,那玉米棒子嘴巴边的红缨须不约而同地成了褐红色,紧紧地贴在包皮上,像个老母鸡的翅膀一样呵护着它的果实,果实探出头来,一脸稚气的笑容在秋日的阳光中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惜土如金的农人在圩埂边插播了向日葵,此时,它们正昂着头,仰着脸,朝着秋天微笑,或者微微低着头,让大家揣摩着这秋意的心思。最惬意的是这个季节里,母亲手拿镰刀和口袋,领着我们去永东河边收割向日葵。脸盆大的葵花盘被母亲用刀割下后堆在圩埂上,然后由我们收拢装进口袋,背运到天井里。秋天的阳光高远且温暖宜人,墙头上摊放着晾晒的稻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母亲剥着葵花匾上的葵花籽儿,我们在稻草上翻着跟头,疯累了,便坐到母亲身边,帮着她捶下葵花盘的葵花籽儿。母亲将葵花籽儿摊放在阳光下,笑盈盈地对我们说:“晒干了,等过年时炒给你们吃。”

    一阵清凉风轻轻吹在这个被称做梦里水乡的地方,该是收获菱角的时候了。河面上的菱蓬早先用绳索拉得界限分明。那日夜穿梭着的永东河旁,出入村庄河汊的拐弯处,随处可见菱蓬的身影。这时的菱角已是青色的外壳、嫩白的果肉,四角高翘,真是玲珑可爱。

    撑船到菱蓬处,总是先在手边翻拣,每一颗菱都逃不过灵巧的手。嫩菱角如水一样清绿,皮还没有硬起来,被指甲轻轻一划,再用手一扯,白嫩的菱肉就出来了。贪吃的小孩把菱肉放到嘴里,只听“咯吱”一声,特别的清香从舌尖直沁入心底,又嫩又鲜,简直是难得的美味!最难忘的当数把老菱下锅煨煮,很快满屋子都弥漫在那股子扑鼻的清香之中。于是,秋分的菱塘里漾动着一只只采菱的菱盆,也会响起采菱姑娘一阵阵银铃般欢畅的笑声……

    农谚说:稻黄一月,麦黄一夜。一颗颗饱满的稻粒仿佛是羞涩的少女,低垂着头,不过,她们都在“咯咯咯”开心地笑着,仿佛要把这丰满成熟和喜悦传染到乡村里的角角落落。阵阵秋风飘来田野间的稻谷与泥土的芳香气息,一掀一掀,就把成熟和秋气掀动并传送到远方去了,催那些在外忙碌的农人快快回家,又该秋收了。

    农谚又说:秋分无生田,准备动刀镰。

    夜色笼罩下的村巷里,传出管水的四爷爷的吆喝声:东圩子稻田明天再上一遍“映脚水”了……他的吆喝声碰撞到一个愣头小子,毫不留情地被他逮住,按在桌边,酒自然少不了要喝,临走了,藕、月饼还塞了他一怀……

    稍微多喝了点酒的四爷爷说:记住,明年分红蛋时别忘了我……

    月亮此刻早已挂在天空,农人们纷纷设案桌于月下,桌上盛满了月饼、芋头、豆角、菱角等食品,全家人在月下一起团圆赏月,老奶奶又讲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古老神话传说,耐不住寂寞的男孩儿,偷偷地钻出门缝,约上几个伙伴“把风、行窃、分享”好不有趣……

    一家人正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奶奶讲故事,案桌上悄然多出一只小手,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一把再说,不小心被菱角戳痛时弄出声响,只好乖巧地投降,最终还是满心欢喜地得到半块月饼。

    夜,在不知觉中已深,在这样美丽的夜晚,在这个美丽的农事村巷里,回味月圆的剧情,让你更沉浸于里下河农事节气的风情万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