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心灵的花朵-王福才的幸福生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曾颖

    一天,王福才开着他那辆即将报废的夏利车,带着他那胖胖的女朋友来单位找我,在我桌上放下一小包用红手帕包着的喜糖和喜烟,脸比手帕还红地对我说:我结婚了!

    王福才是我的校友,比我低三级,我读高一的时候,他正好读初一。那时流行初中和高中混班考试,以防止作弊。我们就是在一次期末考试时认识的。他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那双小得出奇的眼睛和大得出奇的耳朵,而是他说的一句话。在他的几位同学讨论今年要在班上考第几名时,他一脸不屑地说:争那些有屁用,我只和自己比。

    这句话出自一个初一学生口中,多少让人有些惊诧。在这个争名次争得让人发疯的学习环境中,有人说出这样一句话,也算是语出惊人。敢说这种话的,不是成绩最好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学生,便是成绩已差到难以再差的学生了。

    王福才显然是后者,初中毕业便不再读书了。他像许多农村孩子一样,开始了自谋生路的旅程。也许是因为当年他说过那句“只和自己比”的话,我对他印象特别深,在有意无意中,关注起他的生计来。

    他最初当甘蔗贩子,每天骑车从邻县买来甘蔗,在学校门口卖。如果天气好的话,每斤赚3到5角钱;天下雨,则猫在家中和人玩扑克。

    第二年,他攒钱买了一辆摩托车,以往花两个小时只能拉100斤甘蔗,现在换了车,一小时可以拉200斤甘蔗。效率提高效益翻番,不出半年,两轮摩托就变三轮,“两效”继续提高。

    这时,他的同学们,有的读高中升大学,有的在父母帮助下,找到了体面工作。但王福才依旧信奉“只和自己比”的原则:今天比昨天挣得多;今年比去年过得好。天天都像赚了一般幸福着。

    后来,王福才花2万元买了一辆三轮车,自己当起了老板,每天上街拉客,拉一个1元,拉10个10元,每天做着现金交易,脸上总是笑眯眯的。而这时,县城内外,早已是经济暴热,街上的豪华车和人们发财的消息一天比一天多。今天张三股票翻了番;明天李四靠哪个大老板批的地增值三倍;后天谁谁谁的伯父发了财,送了他一套别墅……

    人们半是羡慕半是愤恨地相互传递着这些信息,并因此对自己的工资房子老公或老婆的没出息而感到愤懑和痛苦。而每当这个时候,我眼前就会闪过王福才略有些不屑的话语:我只和自己比!

    这句话,某种程度上,也成为我在浮躁时候的镇静剂。这些年,我的工作还算顺利,几乎每年都会升职和加薪。但身边,某同事一单业务提成20万元;某同行辞职去开策划公司,年赚百万;某兄弟办房地产杂志年赢利近千万;某熟人一本书版税多少多少……

    我承认,我是俗人,这些传闻到我耳中,不可能不像水入油锅那样,引起些响动。但这些响动,除了让自己对自己不满之外,便再无别的用处。而这时,王福才的那句话,便会浮现于我的耳边:和自己比,看看今天有没有昨天好?

    就在王福才踏进我办公室之前的一分钟,我正在接听一个朋友的电话,这个月薪一万五的时尚杂志副主编在电话中向我抱怨生活的不从容,身边朋友的奔驰宝马让他的帕萨特无地自容,雪茄吧里的消费让他捉襟见肘。这时,我嘴里竟莫名地冒出了王福才的那句名言。

    王福才后来卖了三轮来成都,帮一位朋友做二手车生意,并自己买了一辆接近报废的夏利代步。他依旧像往日那样,把自己作为自己的比赛对象,自己和自己比赛着。那种旁若无人、那种自得其乐,令人羡慕。

    在我送他离开时,看到他那辆贴满彩纸的红色夏利车,此车形象颇为眼熟,仔细回忆,猛然想起是某报报道过的“最牛婚车”,在那幅照片中,那辆破夏利扮成的婚车与宝马车队擦肩而过,搞笑意味特别明显。想不到这又是王福才的杰作。

    谁又能说,这破婚车里装着的幸福不叫幸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