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花凋青颜改:陆小曼-旷世绝恋:惊破女儿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踏雪寻梅

    雪花悠悠飘落,站在窗前,美景似画。屋子的暖炉里散发出阵阵的热气,心却还是凉。皑皑白雪淹没了一切,也尘封了一切。只有梅花依然那么美艳,鲜红的颜色犹如一团火焰,燃烧着寂寞人的心。美人倚窗扉,眼朦胧。

    自从结婚以来,小曼的心一直都充满了孤寂。她,不再是那个灵动的小女孩,不是可以独自参加各种宴会的名媛,她变成别人的妻子,只能独自待在家中。这对于小曼来说无疑就是一种折磨,她就像是炽热的阳光,怎么能隐藏在一个角落里。

    小曼喜欢热闹,害怕孤独。只有置身于人群里,她才能感受到快乐。她受到西方教育的熏陶,在外交部任职,她已经习惯了被人追捧的生活。笼子里的金丝雀,惹人怜爱。小曼绝对不想成为画里的风景,再动人,也不是真实。

    上一代的名媛淑女,秉承了几千年以来中国的传统,丈夫和孩子是女人这辈子的主题。多少女人的青春都埋葬在了幽静的院落里。陆小曼曾在日记中写道:“她们(母亲)看来夫荣子贵是女子的莫大幸福,个人的喜、乐、哀、怒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也难怪她不能明了我的苦楚。”

    小曼的内心是苦的,性格决定命运。她,受不了冷落,孤寂的生活对她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她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新一代名媛,她想要精彩的生活。丈夫、儿子不应该是女人的全部,只有为自己活着,才是真正的人生。所有人对女人的要求就是贤良淑德,一心一意为丈夫和家庭服务,张扬个性那是不被世俗容忍的。

    她的丈夫,王庚,每天都忙于公务,早出晚归。少年得志的他,是上流社会人们心中有前途的青年。能够得到上司以及社会名流的认可,这与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王庚对自己的要求极为严格,所有的事情都是泾渭分明,一板一眼。他在别人眼里是一名优秀的军官,出色的军人,好男人的典范,但却不是小曼心中的理想丈夫。

    王庚在工作日没有娱乐,只能工作。小曼只能自己待在家中,百无聊赖。她不想做男人的附属品,她是一个女人,一个名媛。她需要丈夫的陪伴,并能支持她的优越感和虚荣心。她不是一个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摆设。一颗心跳跃在心间,她渴望浪漫的生活。王庚一颗心扑在了事业上,他抽不出太多的精力呵护自己的妻子。事业蒸蒸日上,他觉得自己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但是他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出色。在他的心里,男人的事业就是资本,也是对妻子最大的报答。只是面对陆小曼这样的女人,这样的理论早已经变成的浮尘。

    她,是一个个性十足的女人,浪漫、热情而知性。这样的女人更需要浪漫的情怀,风花雪月的陪衬。她与王庚是两个世界的人,她不理解王庚的雄心壮志,王庚也不理解她的少女情怀,一切都在慢慢疏远,离开原来的轨迹。心朝着不同的方向游走,这就是同床异梦的痛苦。

    小曼试着缓和他们夫妻之间的隔阂,只是她太小看天性的作用。每当她感到寂寞万分的时候,就会让王庚陪她去参加聚会,王庚很少同意,总是以工作忙的理由拒绝她。是啊,他忙,工作是重要的,国家大事是重要的,而她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小曼总是这样想,对于这段婚姻,她沮丧了,开始怀疑自己的婚姻。

    此时的王庚,根本没有感受到自己妻子的忧伤。女人心海底针,对于女人的心思,男人好像永远是个局外人。而女人的感情就像一堵墙,总是随着自己心发生倾斜。女人的心思也是有迹可循的,只是男人们不是太自信就是太大意,总是忽视身边的女人。男人总是认为,事业不仅是自己华丽的外衣,还是留住女人的资本。尤其是那个年代的男人,很少有人关心女人的感情世界。

    小曼开始不想维持现在的生活了,她的内心开始反抗,她憎恨那些束缚女人的封建礼教。她不想也不会做唯唯诺诺,为别人而活的女人。她早已经看透了她母亲辈生活的无聊和无奈。她在日记中写道:“从前多少女子,为了怕人骂,怕人背后批评,甘愿自己牺牲自己的快乐与身体,怨死闺中,要不然就是终身得了不死不活的病,呻吟到死。这一类的可怜女子,我敢说十个里面有九个是自己明知故犯的,她们可怜,至死不明白是什么害了她们。”

    这是多么真实的宣泄,这也是小曼的内心独白。女人不应该承受这么多不公平的条款,这究竟是谁制定的?一定是男人,小曼常常想。世世代代的女人心甘情愿的遵守这些,小曼更是不理解。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反抗?小曼想自己这样过下去,不死也会疯。每天要面对一个工作机器,一个不懂体贴的男人,无聊的生活着,没有尽头直到死亡的那一刻,想到这里,小曼打了一个冷战。

    不论她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多么悲伤?她终究还是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女人,她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摆脱这一切。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发出几声悲鸣。没有人理会,没有关心,只有越来越强烈的痛苦围绕着她。不能拥有自由,为何还让她看见美丽的天空?

    两个人的寂寞,或许王庚也是如此孤单。但不知道如何走进妻子的心,他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妻子拥有更多的笑容。他只能更加努力的工作,让妻子过着物质优越的生活。尽可能地满足妻子物质上的挥霍,他知道,小曼并不是一个懂得节省的女人。

    在认识徐志摩之前,她只是消极反抗。与一些和她命运相同的权贵千金小姐、太太们一起出去吃饭、喝酒、打牌、捧戏子、跳舞、唱戏,过着名媛富足而百无聊赖的生活。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小曼属于这样的生活。只是这一切看似和以前一样,其实都已经变了。婚前的她,就是展示自己,她是骄傲的公主,等着别人的追捧,这样的生活她是真心的欢喜。如今,这是放纵自己,消磨时间的方式。就像是手术前的麻醉剂一样,可以减少疼痛的折磨。难道这就是她曾经在梦里向往的生活?她苦笑着,问自己。时间过得快了,痛苦是否就会少一些?

    小曼总是很晚才回家,晚睡晚起,整天萎靡不振,生活没有目标,没有信心,对什么都漠不关心,为此丈夫对她多有微词。王庚虽然不能常在家中陪伴她,但对她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并不满意,因此常常劝她不要出去,免得把身体搞垮,其实关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面是不愿意妻子抛头露面,不愿意妻子惹事。丈夫这样的劝说没有用,小曼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小曼极为任性,一直有着大小姐的脾气。父母虽然家教严格,但是因为是独女,也都尽量顺着她的意思。她向王庚诉说自己一个人在家多么无聊,多么难受,不出去玩又能做什么,怎样打发时间。任性的小曼说到气愤处就会恶语相讥,为了出气专捡难听的话说,时间久了互相伤了和气。小曼为此也很痛苦,但又无可奈何。

    后来的第二任丈夫徐志摩也是这样,希望妻子乖乖待在家中,因为这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妻子,守着丈夫。社交圈也是一个复杂的地方,接触多了人的心难免会受影响。人应该有自己真实的生活,浮华的生活会让人堕落,不敢面对现实。社交可以成为生活里的一部分,但毕竟不是人的主业。社交生活总是黑白颠倒,人不能正常起居。小曼的身体本来就不好,这种生活只能让身体更加虚弱。见到这种情况,小曼就会大发脾气,因为没有人了解她的心理和感受。那么,她的感受到底是什么?很难捉摸。

    她,渴望爱情,希望男人给她浪漫的生活。她想拥有自由,永远像少女一样生活。这就是她的矛盾,她自己都很难说服自己,更何况是一个男人,如何能了解她那深邃、细致的心思。

    她这样的性格,或许根本就不适合婚姻,因为婚姻本身就存在一种束缚。小曼的想法不是这样的,她只是觉得王庚不是能和她一起生活的人。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她与王庚真的不适合,王庚不浪漫,没有情调。志摩对她体贴,是她真心爱慕的人,最后,还是没有完美的结局。

    拂晓惊梦

    清晨的微风透过窗帘,轻轻抚摸着美人的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希望就在那片黑暗之中星星点点的烛光,为你指明前进的道路。某个时间,某个场合,遇见一个情投意合的人,这就是缘分。那片桃花林,鲜艳的花朵,翠绿的树叶,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缓缓地流进了你的心间,停留,久久不能消散。

    有个叫徐志摩的人走进了小曼的生活。徐志摩是一位诗人,他,天性浪漫,外表英俊,才华横溢。当时已经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文人,他的作品受到了上流社会的认可。风雅的谈吐,也受到了很多名媛的爱慕。

    浪漫之都巴黎,徐志摩曾经与有一名绝世才女林徽因有了感情。这段爱情并没有持续很久,林徽因认识到自己对于他的感情崇拜多余爱情,就毅然离开他,回到了北京。志摩对林徽因难以割舍,最终追到北京,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林徽因嫁给了与她已有婚约的梁思成,这是志摩心中永远的痛。

    北京是个古老而又高贵的城市里,古往今来多少故事?无数人在这里谱写着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爱情。在这个热闹的城市里徐志摩伤痛万分,而就在这里,他遇上了让自己魂牵梦萦的人,这个人就是陆小曼。悲剧喜剧都不重要,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段曾经让人艳羡的佳话。

    小曼是怎样认识徐志摩的?不论当时的是怎样的情况,但他们的相遇肯定是一种天意。一个受伤的男人,一个失意的女人,擦出火花是必然之事。徐志摩与陆小曼都是充满魅力的人物,男才女貌情投意合没有有人会感到吃惊。爱情总是在没有预料的时候就悄然的到来,让人措手不及,欣喜万分。

    爱情是一滴甘露,能够滋润枯竭的心灵,就像春天的烟雨蒙蒙。那么细腻,那么柔软滋养着美丽的花朵。志摩与小曼两个人的相遇是一种不期而遇的美丽,是一种内心的契合。爱上一个人或许就是裙摆飞扬的瞬间,嘴角上扬的弧线,不经意的一个眼神。我们感叹爱的奇妙,又不禁意识到这种偶然中的必然。郁达夫说:忠厚柔艳的小曼,热情诚挚的徐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绽放火花,烧成一片。

    正如张爱玲所解释的爱: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在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就是缘分。王庚、志摩、胡适都是留美派,都是梁启超的弟子,又都是北京社交界的年轻俊杰,他们无论如何是要碰到一起并认识的。他们不仅认识,而且还是好朋友,常常一起聚会,出游。可能是在这些聚会中,也可能是和朋友一起去王家拜访时,徐志摩认识了陆小曼。

    总之他们认识了,互有好感,大为欣赏,一见钟情。小曼容貌的美丽、娇艳,身材婀娜多姿,性格活泼开朗,态度的轻松、自然,说话的柔声细气、幽默俏皮,为人的机灵、大方,吸引了多情的志摩,征服了傲慢志摩,志摩要找的就是这样性灵的女子。

    只有这样的女子才与他的浪漫情怀紧紧相扣,小曼的影子已经在他的心里挥之不去,她的一颦一笑都像烙印一样刻在了他的心里。爱情给他的眼睛蒙上了美丽的面轻纱,小曼的一切在他的眼中都是一种吸引。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加上诗人的情怀,在志摩的心中爱情就是人能活下去的支柱。而他的爱情只有博学多识,美丽聪慧的女子才能够成就。

    小曼这样多才多艺,美丽可爱,有灵气又超拔的女子可不是到处都能遇见的。对于志摩来说,小曼就是世界上的唯一。他知道要是错过了小曼,可能她这一生的爱情将变成幻想。志摩对小曼一见倾心,马上引为同道,到王家的次数也就多了起来,与王庚的聚会更是频繁得很。只有他自己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多看一眼她,和她多说几句话,多一些了解。他爱上了小曼,爱上了朋友的妻子。

    小曼的心也跳动起来了,结婚后她一直都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自从志摩出现,她的心开始有了涟漪,暗暗的跳动着。她想压制自己的情绪,但是无济于事,越想控制越是那么肆无忌惮的思念。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总是盼着徐志摩的出现,哪怕是他与王庚在交谈,自己只是在一旁偷偷地看上几眼。

    她,自卑了,怯懦了。从小就娇惯任性,自我感觉良好的女子第一次出现这种感觉。毕竟自己已经是有夫之妇,是别人的妻子,如何能够对别的男人动心,况且还是那么一位有魅力的男人。想起自己读的书里的故事,突然觉得很真实,很凄美。以前总是觉得那些都是虚假的东西,别人杜撰的经历。此时的小曼真切地体会到书中女主人翁的感受。

    志摩就是她梦里的那个男人,能够温暖她心灵的那个人。王庚是一个刻板、尽职、沉着、干练的年轻人,是一个工作狂,除了周末,平时绝没有时间陪小曼玩耍或说话。这种婚姻已经让小曼厌倦,生活中出现像志摩这样的男人,自然会让小曼感受到柔情。已经开始倒戈的心毫不犹豫的偏向了另一边。

    其实王庚是一个可怜的男人,作为一个男人他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他是一个优秀的男人,这一点不容置疑。妻子背板了自己,爱上了自己的朋友。这对于任何一个男人来说都是奇耻大辱,自己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没有任何办法。一个是枕边的妻子,一个是挚交好友,却在自己眼皮底下眉目传情,这是多么大的讽刺?

    小曼的母亲说,小曼是因为接触徐志摩这种人,又看了太多的小说才导致离婚的,这确实也是当时新潮的名媛淑女们离婚的原因。小曼这一代,女子的生活已经开始改变。各种歌颂爱情的书籍也传进的中国,加之接触了开明的绅士,受了西风的吹拂,中国的名媛淑女们开始变化,追求爱情是她们变化的第一步。

    寂寞烟云

    红灿灿的朝霞渲染着整个老北京城,来来往往的人群夹杂着各种叫卖声。北京城里的大街小巷都是这么热闹,红砖绿瓦都散发着暧昧的气息。院落里的绿树显得更加清脆,蝴蝶在花丛中忙碌中,煽动着美丽的翅膀。豪门深闺显得愈加幽静,静谧的气氛中还有一丝丝的忧伤。

    小曼是一个任性、多情,喜欢玩又玩惯了的女人,一天不出去,就浑身难受,无聊至极。她厌恶这种无边无尽的孤寂,没有激情,没有自由,无所事事。时间对于女人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如此这般的花样年华,怎能就这样在寂寞中渐渐逝去。

    小说是小曼的精神食粮,也可以帮她打发那一个又一个无聊的下午。她沉醉于那些动人的情节,不管是惊世骇俗的痴恋还是没有结果的暗恋,都深深地打动着她的心。她很想将自己的感受说给身边的人听,但是没有一个理解她心情和感受的人。她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孤军奋战,却连一个知心的人都没有。

    每当小曼要对王庚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王庚总是漫不经心地听着,小曼知道他并没有理解。王庚以为小曼就是抱怨几句,使点小性子,发个脾气,并不会真的有什么离经叛道的想法。在他的心目中,她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可她并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女人,她有判断能力会思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们夫妻间存在性格方面的差异,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时间一久,自然产生矛盾、摩擦。矛盾、摩擦日积月累,夫妻变得疏远、冷漠,甚至成为怨偶。当夫妻之间的感情只剩下抱怨之后,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了。小曼开始消极对待,不想为自己的婚姻在作出任何努力。疲倦是婚姻里最可怕的情绪,憎恨往往还表示存在着激情或者感情。一切都变得无所谓的时候,婚姻也就走到了尽头。只不过是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无关紧要的人。这种称谓多么令人寒心!

    进入热闹的戏院,已经听过好几遍的戏,每天都在上演。遇到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大家在一起喝酒、聊天、听戏。笑声像一阵热浪此起彼伏,夹杂在那激情澎湃的戏曲声中。大家互相看着对方的脸,却永远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一个月不见面,就会把这个一起欢笑的人忘掉。这就是社交生活,华丽的令人着迷。只是到最后,你还是你,并没有任何改变。所有的孤寂和痛苦还是要自己承担,那些曾经一起欢笑的人早已经消失在脑海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志摩是一个性情化的诗人,情绪好或坏的时候往往需要朋友或同伴,因此他常常心中没有杂念,无所顾忌地找上王家的门来。或许他的心里已经开始装着一个美好的女子,只是此时的他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真心。或许他,还没有发现这颗寂寞的心。没有人能够界定爱情来临的时间,只能在它在自己的心中生根,才会逐渐发现这个奇妙的东西已经枝叶繁茂,留在心间无法移动。

    毫无戒心的王庚正在批改公文或手不释卷或公务缠身,他会头也不抬地对志摩说:“志摩,我忙,我不去,叫小曼陪你去玩吧!”若小曼想出去玩,而志摩又恰巧在跟前,王庚又会对小曼说:“我没空,让志摩陪你去玩吧!”王庚信任自己娇美的妻子和志摩这个磊落的朋友,而最初志摩和小曼也像两个小孩子一样只是想出去玩玩,并没有私情和奸杂之心。

    可是孤男寡女在一起,不免日久生情。更何况他俩性情本相同,又是两个互相激赏的人?再加之二人内心孤独,都需要深层情感的抚慰。他们在一起总是谈古论今,从孩提时代讲到青葱岁月,从少时学堂之事聊到父母高堂,最后聊到各自的婚姻。言语之间,他们看出了彼此的心事。他自己将对小曼的感受藏在心间,毕竟这个女人是朋友的妻子。小曼把自己对志摩的心意默默的收藏,毕竟他是自己丈夫的朋友。

    王庚没有时间陪小曼,志摩就陪小曼参加社交舞会。他们一起跳舞,他们两个都是艺术感觉十分敏锐的人,美妙或激越的音乐和舞蹈能唤起人的情感,激发人强烈的情感,更何况他们是如此般配的一对,才子佳人,一个浪漫风流,一个如花美眷。飞扬于舞池中,他们显得那么夺目,那么耀眼。

    他们一起外出欣赏美景,春天西山满山遍野的杏花,让他们怦然心动,互相陶醉。大自然总能给人亲切的享受,就想投入的母亲的怀抱,不禁让人忘却了一切烦恼。分享着眼前的美景和各自的感受。他们一起唱戏义演,分享成功的喜悦。

    一起喝酒聊天,袒露胸襟,说出自己最隐秘的痛苦和喜悦。这两个内心极端孤独痛苦的人,发现对方都是心地单纯,极其美好的人,于是他们同病相怜,互相需要。爱情的初衷就是相互欣赏,相互安慰。感情就像两条小溪,而后汇聚成一条大河。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没有人能够拒绝。

    这样互相慰藉的两个男女,天长日久,必然发出深厚的情感,激发了强烈的爱情,他们发现不能没有对方,他们发现已经离不开对方,爱情是如此甜蜜,爱情使她们快乐无忧,爱情这样美妙,他们发现自己还没有真正爱过,这就像是他们的初恋。他们需要同类、同伴,需要安慰和快乐,他们需要对方,他们已经离不开对方。

    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情感时,他们有些害怕,也有些内疚,但他们已经身不由己、心不由己。他们已经顾不了他人的感受,他们只能不顾一切地走下去,因为太美了,所以舍不得,他们只能错下去,于是震惊北京城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就如此这般开始了。

    前世之约

    有一条无形的线不停的牵动着两个人的心,这就是缘分的力量。冥冥之中仿佛早已有了安排,前世今生的等待就是为了这一次的相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美丽的邂逅,彼此的眼眸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一位依旧风光无限的少妇,才女。已经嫁为人妇的她,依然保持着少女的情怀。沉闷的婚姻令她意志消沉,对生活失去了乐趣。但是走进社交聚会,她还是风姿卓越,引来大家的追捧,她就是天生的名媛。不论到什么时候她都保持着高傲的姿态。

    走进小曼的内心,才发现她是一个有思想,多愁善感的女子。风华绝代的舞姿背后隐藏着一颗受伤的心灵。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她的人才能看见最深层的她,才能够深切体会这个女子的喜怒哀乐。小曼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其实我不羡富贵,也不慕荣华,我只要一个安乐的家庭,如心的伴侣,谁知连这一点要求都不能得到,只落得终日里孤单的,有话都没有人能讲,每天只是强自欢笑地在人群里混。”这就是她的心声。

    虽说她并不是一个懂得节俭的人,这源于她的家庭,她的出生。从小锦衣玉食的生活,她并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是,奢靡的生活并不是她的本意。不经意间,她的生活就变成了这样。

    无聊的生活总要有一个宣泄的方式,她离不开那种浮躁的生活。这是她唯一消遣的方式,麻醉自己的良药。因为整天沉迷于日夜颠倒,脱离现实的生活,才让她远离了痛苦。那不是消失或者不存在,而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那些令人不快乐的问题。

    一位浪漫的诗人,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迎娶了一个与自己没有共同语言的大家闺秀。她是一个好妻子,孝敬公婆。相夫教子。这样的女人贤良淑德,受人敬爱。一切都是那样的完美,只是志摩的心里却是那样的空虚。他羡慕轰轰烈烈的爱情,就算是为此而牺牲,也是值得。

    志摩一生短暂,却留下很多令人感动的诗句。这一切都源于他丰富的情感世界,诗人总是多情的人儿。志摩追求了林徽因四年,却没有得到任何结果,他从巴黎追到北京,最后林徽因与梁思成却双双赴美国留学,斩断了他所有的希望。林徽因是志摩心中的女神,他们在巴黎相遇。林徽因欣赏徐志摩的才情,崇拜他,徐志摩更加喜欢林徽因,两个人在巴黎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有的人出现在彼此的生命里,只是暂时的停靠,轻轻地告诉你一些事情便离开了。对于志摩,林徽因就是这样的女子,她美好,充满魅力,令人着迷。但最终只是一个过客,一个令人伤心万分的曾经。

    遇到小曼的时候,志摩正处于无尽的痛苦之中。这次失败的爱情已经彻底的击垮了他,生活已经失去了意义,每一天都是煎熬。爱情带来的伤痛没有人能够替代,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去承受。地狱的苦痛也不过如此吧,他要结束这种生活。沉闷、压抑、痛苦每一天都折磨着他的心。

    他需要另一个女神抚平他的伤口,给他希望。小曼的出现无疑是柳暗花明,给他的生活重新带来阳光。美丽是女人吸引男人眼光的资本,而才情能够让男人心动,停留。他对女人是挑剔的,看女人的眼光比较高,女人就是他所谓爱、美、自由理念的体现。一个女人如果不漂亮,不活泼,没有性灵,没有知识,没有天赋,他绝不会喜欢。徽因有这一切,小曼也有这一切,他爱这一类女人。只有这样的女人才能够成就他的诗情画意,也只有这样的女人才能够成为他的知己。

    志摩喜欢有志向的女子,没有才情,没有知识的女人是乏味的,当容颜渐渐老去的时候,什么都留不下,也剩不下。只有内心的学识和自身的气质能够长久的保留。小曼在他的心里就是这样的女子,美丽大方、多才多艺,看见小曼志摩就知道,这就是他苦苦寻找的人。他热烈地爱上了眼前这个女子,在他的眼中小曼是完美的,无人能够取代。爱情让人变得盲目,看不清真相,只能够看见美好的一面,无视真实的世界。或许志摩觉得经过他的熏陶,小曼一定会成为他心目中的真正的淑女。

    在小曼的心中,志摩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不追名逐利,没有满脑子升官发财的想法,而是那么的善解人意,懂得女人的心。他是真正的理解她,欣赏她。他的心是那样宽阔和柔软。小曼喜欢这样绅士又柔情的男人,想象与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一定能够幸福。恋爱中的人总是把对方想得太好,或只想对方好的一面,甚至夸大对方的好处。给对方带上一圈光环,在这光环的照耀下,一切都美妙无比。

    这就是前世的约定,无法逃避的命运,两个志同道合,同病相怜又相互欣赏的人注定要走到一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