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清风明月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伯牙绝弦,知音难觅。这是多少世间人心中的呐喊。人生友不过三,更何况,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茫茫人海之中,小曼与志摩相遇了,相知相惜。他们就是彼此寻找的知音,两颗心已经默默的贴近。
小曼告诉志摩:从前,她只是为别人而活,从没有自己的生活,她的生活都是别人安排好的,是别人要的,不是她要的。王庚是父母看上的,是他们押的宝。父母认为王庚以后必将有一番作为,而她是陆家的独女,一定要与这样的男子结婚才能给家族带来希望。她明白,她纵有千般本领,也只不过是个女流之辈。她不能像男人一样抛头露面,征战沙场。陆家的声望需要一个男人来成就,父母必须寻找像王庚这样的人。
没有反抗,没有太多微词,她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当时她没有真正的看透婚姻这件事情。没有人让她有爱情的感觉,没有人像志摩一样走进她的心扉。她以为结婚以后爱情自然就有了,结果,她失望了,最终,绝望了。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一直在坚持着,希望有一天她与丈夫的矛盾慢慢化解。时间一天天,一月月的过去,她与丈夫之间的隔阂却是越来越深。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样美的诗句,她只是欣赏。孤单的看着窗外的月色,一切只是更加冷清了。没有人陪伴,再美的景致只剩下凄凉。她开始消极反抗,每天沉迷社交场所,跳舞、喝酒、打牌,过着虚幻的生活。只有这样她才能麻醉自己的灵魂,让时间过得快一些,痛苦可以变得少一点。
王庚劝阻她,让她远离那些浮躁的生活。小曼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上黑白颠倒的生活,身子更加不如从前。小曼的性格十分张扬,王庚怕她惹出什么是非。女人抛头露面难免让人担心,何况王庚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她生活在牢笼中,生活在铜墙铁壁中,在生活张开的大网中,几乎窒息,喘不上气来,可是没人理解她,也没有理睬她的感受。她需要一个倾听她心声的人,一个真心疼爱她的人。无数次在梦里,她看见的那个人,亲切地注视着她,只是每次都看不清他的脸。她知道,梦里的人终究会出现。
那股执着的等待一直支撑着小曼,这样痛苦的生活不会持续一辈子。小曼知道自己不会像那些郁郁而终的女子,葬送自己一生的幸福,只为一个贤良淑德的虚名。生命承受的是不可逆转的厚重,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这些在当时看似不正常的想法就是小曼的真心。
社交场上的人,总是那般纸醉金迷,开心畅饮。这些都是虚假的表象,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秘密在人群中沉醉,谁都看不见对方的真心。小曼看着那些阔太小姐们,竟然会有一股忧伤。看着这些女人在舞池中翩翩起舞,满面笑容,她,仿佛看见了她们心中尘封的寂寞。她,了解女人的心,明白女人的痛。有多少女人每天身不由己,乏味的生活着,像自己一样。
黛玉葬花,片片花瓣落在地上,这是花儿的命运,黛玉却不忍见,亲手将她们埋葬,多么凄美的画面。女人最爱自怜,这是天性使然。如同她一样的女子,世间不知多少。默默地忍受着生活所赐予的一切,从来不曾为自己争取。她不想将这样的命运延续下去,只是她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这一切。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茫,她需要一个可以指引她方向的人出现。
终于,志摩出现了,在小曼最迷茫的时候。小曼向志摩敞开了心扉,说出她的希望和失望、情感和期盼、苦恼和痛苦。志摩就是她的知音,倾听着她的心声。心中的郁结慢慢解开,心胸开阔起来了。遇上一个真心理解自己的人,就像久旱逢甘露般的畅快。
不知从何时起,小曼开始期待志摩的出现。每天盼望着见到他,与他交流思想,互吐心声。志摩与王庚是不一样,王庚总是要求自己按照礼数来生活,甚至不能有过分的想法。小曼一直都是一个不拘于世俗的人,王庚却一直想将她改变,希望她变得安分。这样的生活只能让小曼更加苦闷,内心反感,抗拒。与志摩在一起,可以畅所欲言,没有压力,不用担心被人指责,被人说教。
恋爱中的志摩,为这个自己爱着的、最纯洁、最可爱的灵魂所受的苦而不平,要为她申冤,帮助她。他为她有这样的性灵和觉悟而惊讶和赞美,他鼓励她要“力争自己的人格”,要搏斗,寻找自己需要的生活和爱人。他灌输给她新的理念和思想,使她觉醒。小曼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默默的忍受只能让自己更加痛苦,只有努力争取才会获得幸福。自己还有希望,只要敢于挑战世俗对女人的不公。
小曼不满意与王庚的婚姻,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样才能逃离这样的生活。志摩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为她指明前方黑暗的道路。她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知道自由的意义。女人应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一辈子任人摆布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直到认识志摩一切开始改变了。她恋爱了,于是烦恼与痛苦,也跟着一起来。
毕竟小曼是有夫之妇,丈夫还是志摩的朋友。他们的爱情注定不会被世俗容忍,快乐的同时充满了忧愁。时间多少爱情被世俗断送,他们的前途一片黑暗,似乎看不到光明。小曼的心还是痛的,比以前更痛。她,害怕,担心,这样快乐的日子会很快消失。她又回到昏暗的生活里,分不清白昼与黑夜。
一见倾心
一世情缘,半生等待。伸手便可触及,那是幸运。时间在指缝中静静地流淌,等待亦是一件美事。茫茫人海,川流不息,每个人都在等待,机遇和缘分,在时间里成长着。一个回眸,一场细雨,就能完美的呈现。紧紧地抓在手里,绽放在心间。
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一见钟情的命运早已注定。志摩看见小曼轻盈的身姿,在舞池中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这一刻,他已经被深深地吸引。
心里一直惦记徽因,那个让他肝肠寸断的女子。徽因的才情、美丽无人能及,徽因是志摩心中的女神。但是女神已经离开了志摩,只留下无限的遗憾和痛苦。志摩想开始新的生活,遗忘并不容易,这种女子世间罕见,又岂能轻易忘怀。
志摩一直苦苦挣扎,难以平复。志摩曾经因父母之命,与人结婚,一直过着相敬如宾的生活。志摩是留美派,自然是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熏陶。他憎恨中国的封建礼教,那是捆绑人手脚和心灵的枷锁。只是身边的女人都是那么迂腐,她们不会为自己争取权利,结婚后总是唯唯诺诺的生活着,相夫教子,没有属于自己的世界。
直到志摩遇到徽因,他仿佛发现了一个稀世珍宝。徽因没有中国传统女性的软弱,她很坚强,自立,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才华横溢。这样的女子是多么难得,志摩就这样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徽因。只是这位佳人最后离开了,永远的消失在志摩的世界里。她有自己的生活,已经成为别人的妻子,他要做的只有遗忘。
志摩还是决定于妻子离婚,因为他知道这样的婚姻是两个人的痛苦。他对自己的妻子说,你应该去勇敢的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们两现在就像是被绑在一起的蚂蚱,我们都不自由不幸福。离婚对我们两都好,你可以找一个心灵契合的人一起过幸福的日子。
他要找一个与他相知相惜的女子,他们能够互相理解,相互欣赏,既是知己朋友,又是爱人。这样的女子一定要是拥有美丽的容貌,博学多识,才华横溢。林徽因是这样的女子,他疯狂的迷恋,真心喜爱。他以为自己会与徽因成就一段传奇的佳话,那将多么的令人欢心喜悦。这锥心的痛,他没有料到。
小曼出现了,带着希望走进了他的生活,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小曼就是志摩心中理想的那个人,志摩觉得小曼就是上天给他的礼物让他能够走出前一段感情的阴霾。阳光又一次洒进了他的世界,让他感受无比的温馨。自从第一次看见小曼,志摩就知道他和小曼之间一定会有故事发生。一个人在另一人身上感受到美好,那就是爱情的前兆。
志摩完全被小曼迷住了,志摩说:溺水三千我只取她那一瓢饮。北京城里的千金小姐千千万,他非她不娶。为了得到她,他说:我有时真想拉你一同情死去。我真的不贪恋这形式的生命,我只求一个同伴。这就是志摩真挚热烈的情感,他是真正为爱而活的人,不向世俗低头,勇敢的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就是因为这样强烈的情感才成就了志摩与小曼之间的故事。他们都是生存在世间的一对痴人,可以为爱生,为爱死。他们的爱情比一般人更加艰难。前进的路上充满了险阻,他们退却过,但是没有放弃。小曼需要一次释放自我的机会,她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志摩就在此时出现给了她前进的勇气,小曼的出现坚定了志摩的爱情理想。他们就是这样彼此成为心灵的依靠,互相搀扶着走向爱情的终点。
志摩问小曼:我如果往虎穴里走,你能不跟着来吗?为了他们的恋爱,志摩什么都不怕。这是作为一个你男人应有的担当,为了自己爱的女人,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志摩的勇敢也激励着小曼,让她对这段感情坚定了的信心。她知道志摩一定会带给她幸福的生活,志摩是这个世界最懂她,最爱她的人。只要坚持下去,他们一定会得到想要的爱情,幸福的生活。
志摩说:别说得罪人,到必要时天地都得捣烂他哪!为了得到他的同伴,他做好了赴死的准备,这就是志摩的情感,热烈、执着,这就是诗人志摩。对于爱情执着得像一个倔强的孩子,只为自己的内心,不去忌讳那些世俗的道理。
爱情的力量是如此的伟大,轰轰烈烈,至死不渝。真正的爱情就是这样的不顾一切,世间有多少人面对爱情能够保持理性,一辈子总要疯狂的爱一次,这才不枉费来这世上走一遭。志摩和小曼都是这样思想,他们注定要在一起。我们惊叹爱情自私,同时又赞美着爱情的美好。看似矛盾的感情实则有其相通的地方,只是世人的出发点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自然会看见不一样的结果,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一个没有过错只是不懂怜香惜玉的你男人,就那样无情的被抛弃了,还戴上了最让男人难堪的绿帽子。那个抢走自己妻子的人还是自己信任的朋友,这是多么大的打击。王庚是个可怜的人,到最后还是爱着小曼,只是他自己知道他们之间的差距,根深蒂固的东西已经无法改变,所以他选择了放手。这样的决定是多么的残酷,他没有办法,只能如此。看着自己的妻子投入别人的怀抱,自己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
其实,王庚是一个可怜人,他的错只是找了一个性格不合的妻子。他的生活方式永远跟不上妻子的脚步,达不到她的标准。多少次他想申诉,自己很努力想给妻子更多的幸福。所以他日夜工作,几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工作机器。结婚的时候,小曼的父母在很多人之中看重了他,把自己唯一的掌上明珠许配给了他。他的家境并不是多么殷实,比不上小曼家里显赫。他知道只有自己更加努力才能给小曼幸福,也能让陆家对他刮目相看。他是一个好男人,他的错就是遇上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女人。
他的人生没有像预想的那么辉煌,小曼与志摩的事情对于王庚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击。自从知道他们的事情,王庚一直活在痛苦里,与小曼结婚三年也未能得一儿半女。王庚没有再娶别的女人,最后在国外一个人孤老终身。这就是他的命运,多么令人惋惜。华丽的出场,却那样暗淡地离开了。
人生没有假如,我们却可以幻想一万种可能。如果王庚没有娶小曼这个任性、娇惯的女人,他与一个贤良淑德的女人结婚生子,幸福的生活,没有来自世俗的伤害与耻笑。他的人生会不会灿烂一些?又或许,小曼没有遇上志摩这样的诗人,他和小曼一直走下去,那么又会是怎样的光景?
时间就像是一个冷酷机器,没有感情,从来不会同情任何人,它一直严厉的注视着世间的一切,没有给过任何人重新选择的机会。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手里都拿着一张单程车票,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只要选择了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只能一直朝前走,直到生命的终结的那一刻。
小曼与志摩的爱情之所以惊天动地,是因为他们的爱情建筑在无数人的血泪上。他们可以为了爱情付出一切,伤害一切,只为他们能够永远的相爱。面对爱情他们热血沸腾,完全没有顾忌身边的人。几千年的封建礼教不会在一瞬间坍塌,任何改变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渐变。他们却给了世人当头一棒,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坦然的接受。他们的父母一定要忍受别人的白眼与讽刺,这样的事情必然会影响父母的声誉。作为知书达理,懂得人情世故的儿女怎么能容忍父母的颜面遭受诋毁。他们的内心一定是万般矛盾的,但是爱情的火苗打败了一切其他的顾忌。
他们是自私的,只想到了自己的幸福,看不到别人的痛苦。毕竟每个人生存于这个世界上,除了爱情还有责任,亲人,家族。他们抛弃了所有一切,只为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
他们又是勇敢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勇气放下自己拥有的一切荣誉和地位。面对新的生活,未知的一切,没有人不畏惧。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走到最后,成为世人眼中的异类,受到世人诟病。
这个社会上对于女人的标准总是比男人严苛,小曼敢爱敢恨的性格造就了她前半生的辉煌,后半生的悲凉。留给后人的就是淫妇一类的恶名。
情投意合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缔造爱情神话,一段痴恋可歌可泣,最终幻化成美丽的蝴蝶,自由生活于天地间。世间的美景皆随心而动,蝉鸣鸟叫,绿树红花,亭台楼阁都在某个瞬间里变得沁人心脾,色彩斑斓。没有丑恶,没有痛苦,只有美好,充满爱的世界里一切都变得与众不同,让人陶醉。
志摩总是找机会去王家看望小曼,他还不确定他们之间的未来,只是想多看这个女子几眼,就是这样纯粹的想法。
雾里看花总是美的,他在小曼幽幽的倩影里渐渐沉醉。
小曼对他有没有感情,他不是很清楚,只是觉得他们两个之间有谈不完的话题,愉快的气氛总是让他们忘记时间。每次能够看见小曼,志摩就会感到心情开阔,期待着下一次的见面。
王庚总是忙于工作,每当志摩邀请王庚参加聚会或者郊游。王庚总会说,工作忙啊,你让小曼陪你去吧,她也是个喜欢玩乐的人。志摩经常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这或许就是缘分,上天的安排。没有单独相处的机会,志摩怎么会陷入热烈的爱恋,小曼怎么会向志摩倾吐衷肠。王庚给他们单独相处的机会,助长了他们爱情的幼苗在彼此的心中生根发芽。
孤男寡女在一起久了,难免互生情愫,更何况是才子佳人。王庚是一个君子,完全可以这么说。王庚把志摩和小曼当成两个贪玩的人,而且认为这两个人受过良好的教育,不会做出什么逾矩的事情。王庚对自己的好朋友和妻子充满的信任。加上小曼自从结婚以来一直过着没有白天黑夜的生活,有个人能够带给她快乐,让她远离社交,这也是一件好事。最后的结果王庚无法预料,只有承受无情的背叛与痛苦。
志摩带着小曼欣赏风景,参加各种宴会,在每一场流光溢彩的宴会里小曼心中装满了喜悦,她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有人陪伴,有人分享她的喜怒哀乐,她的美丽也不再寂寞。他所给予的,正是她深深渴望的。一场爱的火花,在两个越来越深的相处中迸射得更加灿烂。
志摩给了小曼这样美好的生活,风花雪月没有人可以抗拒。我们的诗人就有这样的魅力和手段。尤其是小曼的这样的女人更是经受不了爱情的诱惑,她只能深陷其中,享受着纯净、简单的爱情。
爱情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没有人能够了解其中的真谛与奥妙。无数的人为之疯狂,面对爱情,我们都是俘虏。多少人冲破束缚,只为拥有一段爱情,有人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承受着世人的唾骂。
爱情推动着人们执着地前进,不计后果,不惧险阻。不论世事如何变迁,爱情始终是人们赞美的佳话。当一个人走进你的心里,便掌控了你的情感,牵动着你的情愫。生根发芽,只为有一天繁花一片,姹紫嫣红。
小曼与志摩的爱情就是如此强烈,不计后果。只为奔赴一场华丽的人生盛宴。只为这一生能有这样一次灿烂。
志摩可以为了小曼放弃一切。违背自己的原则,背叛自己的朋友,什么都可以,只要能够拥有这个风华绝代的女子。有了小曼就像拥有了全世界,这是只属于志摩的世界。在这个独特的世界里,没有礼数,没有痛苦和挣扎,只有他和小曼的爱情。漫天繁星,闪烁着微微的光芒。志摩想,这就是他的梦想王国,小曼就是这个国度的王后,没有人比小曼更加高贵、美丽。恋爱中的人总是有太多美好的想象,梦幻这也是爱情的一部分。脱离了现实,任何情感都是透明的,没有杂质,就像是清澈的湖水,可以看见鱼儿自由的游荡,水草像丝带一样翩翩起舞。当遭遇现实无情的冲击时,一切都会变化,支离破碎。
当初他们相识时,志摩已与前妻离婚是自由身,而小曼却被婚姻所系绊,而且她的夫婿王庚也是上流社会有地位有前途的青年俊杰,如果没有志摩对小曼的“引导”,“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更用真挚的感情劝我不要再在骗人欺己中偷活,不要自己毁灭前程,他那种倾心相向的真情,才使我的生活转换了方向,而同时也就跌入了恋爱的。”
志摩对小曼的影响巨大,以前小曼沉寂于痛苦之中,却没有勇气改变现有的一切。她,知道自己的命运不应该是这样的暗淡,没有希望。她却看不见黎明的曙光,看不见自己的以后的道路。志摩的出现让她渐渐看清了自己,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她知道志摩就是她的希望。每当志摩对她讲一些西方先进的思想时,小曼总是认真地聆听,仔细想着其中的道理。这就是一个精神导师的影响力,志摩就是带领小曼走出阴霾,突破自我的明灯。
爱情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而是实实在在的感情。志摩给小曼讲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多少男女为了爱情万劫不复。比起以前,当时的社会已经开明了许多。志摩告诉小曼,女人应该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幸福。消极反抗不是解决痛苦的方式,一定要为了自己的人生努力争取,哪怕是与愚钝的世人为敌。
叶落北平,小曼的生活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小曼已经离不开志摩的开解和宽慰。小曼不清楚她对志摩的情感,只是觉得自己喜欢与志摩在一起,有了志摩的生活和以前不一样了。她开始盼望着天亮,盼望着每一次与志摩见面的机会。每次王庚没有时间的时候,都是他们两个人单独相处。小曼暗自感谢上天为她安排的这一切,让她在最苦闷的时候,遇见志摩这样一个人,一个不为权势,只为真情活着的男人。
小曼无数次幻想,自己没有与王庚结婚,这样她就可以等待志摩出现,他们两可以永远在一起。这只是幻想,她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已经机会再去拥有志摩这样的男人。她很苦恼,她想结束这种没有结果的感情。在一切都可以控制的时候,让自己可以全身而退。每当看见志摩真挚的表情,小曼又狠不下心来,毕竟这才是她真正的爱情。放弃志摩就像是往小曼的心上捅刀子,一刀一刀,她只能默默的忍受,却无力反抗。
小曼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她最担心自己的父母。他们是要体面的人,陆家更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她不想因为自己给父母的脸上抹黑,让祖宗跟着蒙羞。从古至今,陆家没有女人离婚的习俗。从一而终才是女人正统的命运,作为大家闺秀的小曼更是要遵守这样的礼教。她是懂的,从小到大,她没有做过让父母失望的事情。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闪耀着绚烂的光芒。小曼一直是令父母骄傲的女儿,甚至自己的婚姻,小曼也没有违背父母的意愿。她,以为自己可以做得很好,就算是没有爱情的人,她也可以忍受。只要丈夫是一个有前途的男人,能为陆家带来荣耀,一切都是值得的。只是她没有想到,婚姻是如此一个令人无法隐藏自己真心的事情,越想掩盖自己的内心,越是不断的流露自己的喜怒哀乐。
小曼想过挽救自己的婚姻,也反思过,只是这些都是收效甚微的无奈之举。刚结婚的时候,她想改变王庚,希望王庚能和她有一些共同的爱好,一些交集。但是,总是事与愿违,王庚永远也不会走进她的世界。她有时候会想,也许王庚并不喜欢自己的世界,想要走进自己的世界,那是痴心妄想。陷入失望之中...
改变自己去适应王庚,这是最后的挣扎。小曼想改变自己的性格,让自己能够变得和一般的闺秀一样,安心的相夫教子,传宗接代。只是一切都是自己想的过于简单,改变并不是那么容易。小曼发现自己的决定十分荒唐,如果一个人的性格那么容易改变,世界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怨偶。小曼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充满了小女人的情怀。她,消极反抗,总是让王庚摸不透她的心思。她不想再去努力什么,想尽办法挽救自己的婚姻,活跃于各种社交场所,发泄着自己的情绪,消磨时间。这是小曼过了很久的日子,可以逃避的生活还是充满美好的,毕竟还有一个逃避的藏身之处。这样就可以避免遍体鳞伤,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
生活像是泉水叮咚,无时无刻不在累积,爱恨情仇沉睡在每个人的心里。最终都会到达极限,到那一刻任何事物都无法改变,只能爆发。小曼的痛苦与挣扎也在不断的积累,小曼知道自己有一天会倒下,无法再去维持着一段令她绝望的婚姻。小曼想到过千万种可能,结局在刹那间出现,只是不知道何时是尽头,那遥远的未来是悲是喜?
小曼没有想到拯救她灵魂的人来得这么快,有时候自己都不敢相信会有志摩这样的人走进自己的生活。从此,她已经停滞的生活开始有了变化。她逐渐有了反抗的勇气与决心。一味的妥协,只能让自己的生活陷入无限的纠结与痛苦之中。人活一世,一定要活的精彩,追求自我。她是受过现代教育的女子,她是新一代的女性,她要与命运对抗。
正是因为志摩对小曼的热爱和志在必得,才使小曼走出婚姻,成为当时社会认为的不道德的女人。而事实上,小曼是先有与王庚的不和,才有与志摩的结合。她说:“婚后一年多才稍微懂人事,明白两性的结合不是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与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一件事。”因此,小曼绝不是一个水性杨花、见异思迁的女人。她是一个情感的觉醒者,比起一般的女人,她不愿逆来顺受,她的个性和情感的觉醒使她走出婚姻,走向志摩。
这是一个女性真实、勇敢的体现。只是当时的社会无法容忍这样的女子。封建礼教下的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没有灵魂,没有思想。小曼这样的女人注定要被世俗疑惑,消融。小曼没有惧怕,只是勇敢的前进,走向自己理想的春天。志摩就是小曼看到的希望,她终于明白自己的思想不是遥远的梦想,是可以拥有的现实。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喜欢追名逐利,看淡感情,至少志摩是一个真性情的人。
他对小曼说:让这伟大的灵魂的结合毁灭一切的阻碍,创造一切的价值,往前走吧,再也不必迟疑!可事情并不像志摩想象的那么容易,周围所有的人都来说服小曼,让她悬崖勒马。小曼知道前来劝阻的人都是怀着一颗想要拯救她的心,其实她是感动的,只是她只能选择属于自己的路。时间久了,小曼的心被两方的力量撕扯着,来时变得精疲力竭。
年迈的父母坚决反对她,所有的压力都朝着她扑来,有时候她真的灰心了,不想再争取了,她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社会和他人的压力太强大了。志摩一封封的信寄到小曼的手中,每接到志摩的信,小曼就会受到感动和鼓励;可父母和亲戚一逼迫,她就又软了下来,她真难啊!好难啊!在那样一个封建社会,没有一个人同情她、支持她,站在她一边,更没有一个人理解她。志摩让她勇猛的上进,可周围到处是铜墙铁壁,她怎样上进?怎样搏斗?她唯一的办法是拖延和坚持,挺住!志摩恨透了这可恶的道德、家庭和社会,他在《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里写道:“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披散你的满头发,赤露你的一双脚;跟着我来,我的恋爱,/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我拉着你的手,爱,你跟着我走;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你跟着我走,我拉着你的手,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
志摩对小曼的影响巨大,小曼的内心赞同志摩,只是强大的现实让她不知道如何自处,毕竟自己已经是别人的妻子,总是比不得那些未婚的青年,还有资格祈求幸福。压力是小曼喘不过气来,残酷的事实纠葛着她的心。
相爱容易,相守难……
芳心暗许
缘分来了,谁都无法逃避,只能面对。小曼爱上了志摩,她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一直在呐喊。窗外的风景已经变得暗淡,社交场上的热闹早已进不了小曼的眼。只有与志摩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快乐。她要给志摩一份完整、热烈的爱情。
为了他给她的那一片纯洁的真情,小曼不能不还他整个的从来没有给过人的爱!他们这样情不自禁地抑制不住地相亲相爱、难舍难分。志摩赞美小曼道:像一朵高爽的葵花,对着和暖的阳光一瓣瓣的展露她的秘密。小曼快乐得像一个贪玩的小孩,每天跟在志摩的身后,快乐无比,满足异常。这是爱情的力量,爱情能让一个陷入痛苦的女人重新感受到幸福的滋味。一个懂得爱情真谛的人,都能在爱情之中获得极大的满足。
能够拥有志摩的爱情,是小曼毕生的荣幸。小曼没有后悔过,爱上过志摩是她正确的选择。女人的心事最坚强也是最脆弱的。当女人爱上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就是神,她们就是虔诚的信徒。对于这个令人崇拜的男人,女人只有无限的爱意与敬意。当一个女人开始变心的时候,外界任何的诱惑都会是致命一击。她们容易受到伤害,容易变得遍体鳞伤。有时候女人却像是斗士一般,保护着她们认为美好的事物。
志摩快乐得像雪花,他在献给小曼的诗中写道:“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正当他们快乐的像神仙一样时,他们的秘密被人发现了。家庭和社会都不谅解她和志摩的爱。
这是必然的结果,没有人会赞同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这样的先例,就算有也是寥寥无几,被世人诟病,没有立足之地。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一致反对他们,志摩顶着巨大的压力。但是他没有退缩,为了小曼,他可以付出一切。这就是志摩坚强的信念,就是这颗坚强的心成为小曼与志摩爱情的催化剂,让他们之间难舍难分,没有谁能够阻止这两颗炽热的心。
小曼的丈夫王庚把小曼交给她的父母,小曼被父母像看管犯人一样看了起来,她不得离开家门半步,小曼再也见不到志摩,志摩更是无法见到小曼,一对鸳鸯就这样被拆散了,这是怎样的残忍。一对炽热的情人就这样被活活的分开了。
这是预想之中的事情,小曼的父母一定会尽力阻止这段不被世人祝福的情感。他们每天都游说,企图改变小曼的心意。他们对小曼讲出来其中的缘由,各种利害关系,希望小曼能够迷途知返。小曼有时候会动摇,毕竟她不是只为自己而活,她还有亲人,还有家族。她想到了自己的决定给这些人带来的冲击。母亲坚决反对,女人的名节是一生的荣耀。红杏出墙,一辈子都会抬不起头做人,这是母亲对于小曼的肺腑之言。小曼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只要真实的活着。但是父母的清誉也会因为自己的自私毁于一旦,就是因为她这样的女儿。她陷入了沉思,父母也让她好好地思考,找出自己的错误,走向光明的道路。
小曼成了毫无自由的囚犯,家庭给她施加的压力和恐吓使她身心俱碎。小曼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也无力与整个家族和社会对抗,这时她痛苦灰心极了。干什么都没有意思了,走路也无力气了,活着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志摩见不着小曼,只能通过写信与她沟通,并支持她。虽则无法见面,但志摩决心已定,他不相信通过奋斗爱而不得,因此他在一封封的信中吐露真情,鼓励小曼。
有了志摩的鼓励小曼变得坚强起来,她不要再摇摆下去。如果她放弃志摩就是放弃了这么多年来的希望,生活又会回到从前。她还是那么寂寞,就连秋叶落地的声音她都能听见,她害怕那样的清净。每日在社交场上与那些与自己一样无聊的人一起,没有任何精神上的享受,只有空无的笑声与快乐。
想到这些小曼决定不再犹豫,她明白自己的心,她是爱志摩的,所以她要与志摩在一起,相爱的人应该一起生活。不断的迟疑或许会让志摩受到伤害,这是小曼内心的担忧。志摩的感情那么热烈,令人无法抗拒,那一定是从内心深处爱着自己。小曼十分欣慰,她已经是一个没有自由的女人,别人的妻子,能够得到这样的爱情是小曼没有料想到的。她以为自己到死都难以享受到爱情,只能凄凉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志摩的出现就想是冬日里的一股暖风,怎能不让人珍爱万分?
用现代的眼光看小曼,她只是一个最具勇气,毫不伪饰,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真女子,最平常不过。用当时的眼光,如果宽容些的话,她也只不过是抛头露面的另类女子。时间万物都在变化之中,都有一个过程,小曼就是那些走在改革前沿的女性。棒打出头鸟,她注定要被世人看作不甘寂寞,行为放荡的女人。
如果用道学家的眼光看,她就是一个不贞的“淫妇”、“荡妇”,是遭万人唾弃,见弃于社会的坏女人。小曼的不幸并不在于社会把她看成一个不贞的女子,因为她和志摩,还有他们的朋友都蔑视假道学家。就算是被社会上的各种维护社会礼教的人谩骂,甚至诋毁,小曼也没有害怕,她早已经做好了被世人伤害的准备。她想通过这次的反抗能够换的后半生的幸福生活。这是她的希望,而且她知道这一切都会实现。志摩让小曼看到了希望,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面对外界的阻力,他从来都没有退缩,一直在鼓励自己,激发她的信心。
小曼并不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她若真是这样的女人也不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般容不下小曼。小曼的不幸是在志摩的眼中她不是一个贤妻良母。她的罪过在于,她没有给志摩生下一儿半女,而这是志摩在乎和希望的。还在于她没有全心全意地为志摩服务,没有用志摩的事就是她的事的态度对待志摩,因此男人觉得她可恶,不是一个好女人。志摩的心又是向着谁呢?
她的后半生坐实了骂名,人们可以找到各种借口侮辱小曼。毕竟她是一个离过婚,背叛丈夫不洁的女人。千辛万苦与志摩结婚,却也是幸福短暂,一生没有儿女。这也是一个女人的悲哀,也成了被世人谩骂的借口。
小曼真切地爱上了志摩,她明白自己的心。她决定与志摩相守一生,这是她此刻最坚定的信念。小曼也真挚、热情地爱上了志摩。就算是放弃一切,小曼也要给自己的爱情一个完美的结局。一路走来,小曼几乎没有为任何事情这般徘徊过。爱情就这样来了,在小曼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定是上天的安排。小曼感激上天的眷恋。志摩就是她此生最大的礼物。
爱就爱上吧,志摩是一个值得深爱的男人…….
徘徊惆怅
压力遮天蔽日的袭来,没有人可以安然度日。怀揣着希望,等待着幸福的到来。黎明前的黑暗让人找不到前进的道路,小桥流水,薄薄的烟雾笼罩着平静的湖面。看不清,摸不透,只有等待才是最真实的感受。何去何从,还不见分晓。
志摩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与前妻离婚之时,父母颇为反对,认为志摩是瞎胡闹。现在竟然要娶一个有夫之妇,父母已经达到忍耐的极限。他们是绝对不可能接受小曼这样一个背叛丈夫的女人,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他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只是儿子的坚持,让老两口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劝阻。
志摩的父母想尽了办法让志摩放弃这个他们认为近乎可怕的念头,这是自毁前途的表现。他接触的圈子,朋友们都很开明,认为爱情是值得争取。但是王庚也是无辜的人,无端被人扣上一顶绿帽子,未免有些无辜。有人赞同,有人唾弃。当时的志摩已经身心俱疲,但是他还是无法放弃这段爱情。阻力越大,志摩越觉得他们的爱情伟大。多少人为了爱情不惜飞蛾扑火。他不能做一个懦弱的男人,他要为小曼遮风挡雨。
正当志摩走投无路、愤恨不已的时候,志摩收到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助手恩厚之从南美发来的信,说泰戈尔近来身体欠佳,在病中牵挂着志摩,希望他能到意大利与病中的老诗人相会,安慰老诗人。收到信后,志摩非常激动和着急,他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老大哥胡适,胡适鉴于他目前尴尬、痛苦的处境,劝他最好借此机会出去走走。他劝他说:志摩,你该了解你自己,你并没有什么不可撼动的大天才。安乐恬逸的生活是害人的,再像这样胡闹下去,要不了两年,你的笔尖上再也没有光芒,你的心再也没有新鲜的跳动,那时你就完了。你还年轻,应该出去走走,重新在与大文学家大艺术家的接触中汲取营养,让自己再增加一些作诗的灵感,让自己的精神和知识来一个“散拿吐谨”。志摩想,事实就是这样,眼前靠他的勇气和胆量于事无补,反而给小曼增加更大的压力,不如先退一步。
分别就在眼前,志摩对小曼万般不舍。自从与小曼相遇,他们之间经历了太多的甜蜜与痛苦。面对离别一切都是幸福的回忆,志摩沉醉于这样的美好之中。就算是离别也要再见一面,这是恋人之间最甜美的约会。志摩与小曼想尽办法,挣脱双方的束缚。他们已经很少见面,只能依靠书信表达彼此的思念。
终于得以相见,小曼带着幸福与痛苦对志摩说:“虽然我舍不得你走,你不在我说不定会被他们逼疯,我也会感到势单力薄,但我不会妨碍你的前途,你这次出去游历,和大诗人在一起,肯定会对你的才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再说,这样的环境,你在,可能更糟糕,他们会防得更紧,不如你先离开,让我与他们周旋斗争,也让时间考验一下我们的情感,看看能不能忘掉对方。”
这是一段看似理智的对话,也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方式。折中的处理方式,希望这种方式能将对所有人的伤害降到最低。人生有千万种可能,或许在志摩出走的这段时间一切都会发生变化,小曼是这样想的。短暂的痛苦却可以换来长久的平静,她不愿再看见志摩为了她受到大家的谴责,家庭的责罚。她不想让自己变成伤害志摩的利器,不想让志摩从此一蹶不振,将他的才华就此埋没。小曼的父母也对小曼讲了一些道理,无非就是女人的命运在结婚的时候就已经注定。王庚是一个不错的青年,小曼应该依靠这样的男人,陆家需要这样的女婿。志摩只不过是一个文人,他没有雄才伟略,没有他们希望的前途。他们明白要是小曼放弃了王庚与徐志摩在一起,不仅他们陆家的名誉会受到影响,陆家的前途和地位更会受到巨大的影响。父母劝小曼冷静的思考,爱情毕竟是一个虚幻的东西,她与志摩爱情的前途更是一个未知的景象。
他们真的需要一段时间冷静下来,仔细的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面对这次抉择,他们将会失去什么,得到什么。或许他们之间的爱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夭折于摇篮之中,也未可知。理智让他们放慢了脚步,作为一个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的决定影响着身边很多人的幸福与生活,这种慎重必不可少。
面对分离,谁又能冷静面对?志摩一个男子尚且伤痛,何况一个柔弱的女子。在为志摩饯行的酒宴上,小曼非常痛苦,表现得很不理性,相爱的人被强行分离,就如同从她身上撕她的肉,这份难受只有当事人感受深刻,于是她只有借酒消愁。俗话说借酒消愁,愁更愁。但是除了用酒麻醉自己,小曼想不到其他的方式能够让自己脱离痛苦的纠缠。她只想用酒精麻醉自己的神经,让自己不再那么沉痛。
那天小曼喝醉了,别人劝她不要再喝了,但痛苦的小曼接连叫着:我不是醉,我只是难受,只是心里苦。志摩看在眼中,痛在心里。小曼的话一声声像钢铁锥子刺着志摩的心。愤、慨、恨、急的各种情绪就像潮水似的涌上了心头。
志摩真想带着小曼离开这个充满束缚的地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志摩可以带着小曼去国外生活,摆脱这里的一切。看到小曼,他心疼极了。那时志摩就觉得什么都不怕,勇气比天还高,比海还深,只要小曼一句话出口,志摩什么事情都可做到!为小曼抛弃一切,只是本分。为小曼志摩不会顾忌什么性命与名誉。但是小曼只是哭泣,没有任何要求。
看着痛苦的小曼一阵阵的呻吟和挣扎:“顶好是醉死了完事”,看着阻碍他们结合的人们,志摩的肝肠寸寸的断了,他太痛苦了,可在这些人面前他却不能说不能动,只能忍受。他们之间的爱情毕竟不是光明正大的正统。志摩看着这种场面比自己的伤痛还要令人难以忍受,不仅仅是痛苦还有无限的煎熬。作为一个深爱小曼的人,怎么能够容忍这样的伤痛发生在心爱的女人身上。看着痛苦围绕着小曼,志摩心如刀绞。
他觉得好恨啊,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成为罪人,而那些并不理解小曼的人倒成了审判者。他们只隔着一张桌子,痛苦的小曼需要他,我知道我的眉儿的心坎儿只嚷着:我冷呀,我要你的热胸膛偎着我;我痛呀,我想要你搂着我让我减轻痛苦;我倦呀,我要在他的手臂内得到我最想望的安息与舒服!但是实际上志摩只能在旁边站着看。这样生离的场面怎能让人不为之同情、落泪?
阻力、压力更坚定了他们爱的决心,饭局后志摩写信给小曼说:想你,疼你,安慰你,爱你。我人虽走,我的心不离开你,要知道在我与你的中间有的是无形的精神线,彼此的悲欢喜怒此后是相通的,你信不信?他鼓励小曼:你这回冲锋上去吧,死了也是成功!有我在这里,放大胆子,上前去吧,彼此不要辜负了。……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你有信心,有勇气,腔子里有热血,灵魂里有真爱。我的孤注就押在你的身上了!再如失望,我的生机也该灭绝了。
志摩的信,言辞恳切,让小曼感动不已。就在这个秋天,志摩离开了北京,去了遥远的国度。小曼一个人与世俗对抗,她不知道自己能够得一个怎样的结果,不论是怎样的艰难,她都要努力下去。只要他们的爱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她就无怨无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