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职责-舍生忘死的水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英格兰,陷于一片汪洋大海,

    岩石嶙峋的海岸,

    击退了海神尼普顿想要一探究竟的波浪。

    ——费尔科纳

    啊,可是你这壮观美妙的大海,

    包含着多少喜悦、祝福和兴旺,

    我听到你的声音,如此庄严而甜美。

    它让我哭泣,又让我欣喜若狂——

    哭泣,是因为那些亲爱的人儿葬身海底。

    欣喜,是因为有人征服了死亡。

    ——欧律狄克号船长希尔

    放在船头的,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礼物。没有它,哪个牢房能像这苍白怒嚎的大海般坚不可摧。这些钉子,不仅把船板牢牢钉在一起,也使整个世界亲密相联。它们的坚强,不仅从天堂带来了光明,也把爱撒遍地球。——拉斯金。

    大海培育了最勇敢的人。海上生活的种种危险让人在勇敢无畏中成长。不,不仅是勇敢,还有对职责地深刻领会。水手生活需要坚忍,需要敏捷,充满了责任。它不像生活在陆上,一个人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就可以放心地上床睡觉。他需要时刻小心,处处留意。

    水手不管在白天还是黑夜都要随时提防。长途航海,如果风平浪静,舵手可能会安静地呆在船舱中。可是一旦风起浪涌,他就得不停忙碌,勇敢无畏。船帆必须收起来,要不然船就会被风刮得转向,这也许是在深夜,他得爬上桅杆,收起船帆,他孤立无援,冒着生命危险。也许一阵狂风会把他吹落,也许一个巨浪会猛烈撞击船身,把他从桅顶震下。狂风暴雨,风雨交加的黑夜,没有人听得到他落水,船只会继续前行。

    当第一个人撑船航海时,当陆地从视野中消失的一刹那,他必定对所处的新环境惊恐不安。四周空无一人——只有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大海。死亡和他之间仅隔着一块船板。这个首次航海的人该对责任和勇气有一种多么崭新的体会啊!即使对那些留在陆地上的人而言,大海也是一位良师。当钱尼希博士还是个孩子时,他曾在纽波特的海滩度过了许多时光。之后他说道,“这个世上使我最受益的地方莫过于那个海滩了。”

    所有新世界都是水手发现的——从哥伦布到库克船长,人们认为北美最初是由冰岛人发现的,他们只不过没在那里定居。哥伦比亚和阿梅里坎纳斯首先把他们的发现公布于世。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也是继哥伦比亚之后的伟大发现者。费尔南多·麦哲伦是第一个环绕世界航行的人,哥伦比亚发现美洲时他才年仅二十岁,他的首次航行是去非洲和印度群岛。第二次他去了南美洲,他沿几内亚、巴西的海岸一路前行,最后抵达里约热内卢海湾。他向南行驶,结果发现了麦哲伦海峡,从那里他驶入太平洋。

    在探索过程中,荷兰人也是伟大的冒险家。在努力寻找通往中国的道路过程中,他们在博朗滋的带领下,率先在北角遭遇千难万险。他们探险的唯一结果是发现了诺瓦·津布拉岛。这些荷兰航海家继续向南行驶,发现了澳大利亚(新荷兰)、范·达尔曼岛和马来西亚群岛。

    瓦斯科·达·迦玛发现可以经由好望角前往印度,他的这一发现被证明是贸易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它向西方诸国展示了一条通往遥远东方的海上之路。荷兰人也声称发现了这一路线。他们说,豪特曼兄弟是最先经由好望角到达印度的,并且在那里为大型垄断公司——荷兰印度公司打下基础。借助该公司,荷兰这个小小的共和国在船只、殖民地、贸易方面获取了强大的物质资源。

    那时的英国人尚不谙经商之道。虽然当时的东方贸易已向西拓展,但是还没有到达英国。这个国家只生产原材料,就连羊毛都被销往比利时,在那里纺织、编织成成衣。虽然英国有很多水手,但是由于没有商业贸易往来,他们没有从事船舶航行。然而,他们却非常好战。如果当下没有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他们便出海与外敌打仗。邻国诺伊斯特弗特和雅茅斯的海港均战事不断。他们并不看重偶尔所谓的一点小小的掠夺。他们出海探险,并从经过他们港口的船只上掠夺财物。

    直至伊丽莎白时代,英国才有了一群真正的水手。所有人都对德雷克、罗利、霍金斯以及一些早期海上英雄的历史十分熟悉。他们好像盲目地驾着小划艇出海,驶往未知的海域——去探索新的国家,也许未来的一天那里可以成为他们子孙的家园。西班牙和英国当时正在交战。英国人和他们的敌人在陆地和海上展开了无数次激烈战役。一群勇敢水手就这样脱颖而出。当西班牙——这个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驾着它的无敌舰队攻击英国时,英国更是迫切需要这些水手。这场战役是历史上最壮烈的战役,他们为国家、为宗教、为荣誉、为独立而战。

    英格兰指挥官德雷克、霍金斯、弗罗比舍,他们都是水手出身,久经考验、坚忍不拔、技勇双全。他们曾经历过各种艰难险阻,现在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不顾一切,敢于迎接挑战。他们的影响力在与西班牙的第一次遭遇战中就表现得十分突出。英国军队在天气上占了上风,他们向敌人开炮,然后又很轻松地驶出敌人射程。英国船只轻便,易操作。它们绕着笨重的西班牙船只打转,一经过西班牙船只就发射炮弹。西班牙人想要放开打,英国人就是不给机会。他们紧紧粘在敌人后边,沿着海岸线“边跑边打”。经过普利茅斯港时,一群加固过的小船也加入了英国军队。夜晚来临,灯塔上的火炬点燃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激烈战争的场景。西班牙船只彼此碰撞着,一个佛兰芒人炸毁了一艘西班牙船只。有一艘担任后卫的船不能动弹,弗罗比舍和霍金斯一直对这艘船猛烈炮击直至深夜。次日上午这艘船终于向德雷克指挥的“复仇号”投降。

    当西班牙无敌舰队(当时英国舰队尾随其后)在德旺和多瑟特海岸一线陷入战事时,陆地上的民众带着强烈的期待观战。当他们经过达茅斯、特恩茅斯、莱姆和威茅斯等每一个小港口时,大船都满载了人员和供给品,小战船上满载着以商人为主的士兵驶入海中加入争战。当无敌舰队到达位于波兰·比尔和圣·阿尔班海角之间的海湾时,风向正转为东北风,让西班牙人处于顺风有利位置。英国人朝海边抢风航行,被紧随其后的西班牙人袭击。船只一艘接一艘被击中,但是西班牙人却不能靠近或者登上这些先发起攻击现在又四处逃散的英国对手的船只。因此,大炮的轰鸣也沿着海岸愈演愈烈。攻击一场接着一场,战斗却依旧不分胜负。

    在驶往加来市的航线上,无敌舰队经过了怀特岛。从海岸得到人力物力补充的英国人缓缓地跟在后面。无敌舰队等待着与停靠在丹吉里斯和福克石之间由亨利·塞莫尔勋爵率领的十六只船组成的分舰队会合。会合过程中,英国舰队朝着加来方向航行,而伟大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只好以半月型编队锚抛锚停泊在加来,等待着从荷兰赶来的三万退伍老兵的支援。最伟大的西班牙将军亚历山大·法里斯原本要带领整支西班牙部队赢得攻占英国首都战争的胜利。但是现在无敌舰队却在徒劳等待。荷兰人和西兰人的组合舰队关闭了荷兰所有的港口,以至于一艘小舟都无法逃脱。

    英国船队指挥官霍华德爵士,召集众指挥员商议。他们决定对无敌舰队发起攻击。夜,死一般的沉寂。海水墨黑,雷声在远方隆隆作响。一刹那,六艘熊熊燃烧的火船冲入无敌舰队中央,西班牙人顿时惊慌失措,整个船队一片嚎叫。船缆被切断,船只在水面上漂移不定,大船彼此纠缠在一起,有几艘被火船烧毁。无敌舰队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卡皮塔纳巨船被推向岸边后,落入法国人手中。天刚破晓,部分船只已无法行动。不过仍有为数不少的船只匆忙出海,向荷兰港驶去。英国人也起锚紧追。在不到格拉沃利讷的地方赶上了逃窜船只,立即给予痛击。他们突破西班牙人的先锋舰队,向旗舰发动进攻。炮火的猛烈轰击,将舰上的帆和船索炸成碎条,并迫使他们向主舰体后退。四艘船彼此相撞。这场战役持续了六个小时,英国人始终不让西班牙人近身作战。战斗结束前,三艘西班牙船沉没,另有许多成了孤立无援的残骸,向荷兰的沙丘飘去,注定难逃劫数。16艘西班牙最好的船成了牺牲品,四、五万士兵死于这场战役。而英国却未丢失一条船,仅有不到一百人阵亡。

    英格兰的商业贸易发展仅次于荷兰之后。他们都是水手组成的国家,都是源自同一种族。他们开启了世界历史上崭新的时代。“船帕、殖民地、贸易”是他们的奋斗目标。他们在新的土地上播种,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法国、西班牙、荷兰及英国,都在北美洲开拓了殖民地。尽管各国殖民地留下来的为数不多,但英国的总数超过所有国家。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好望角、印度群岛,人们都讲英语。到下一个世纪,也许遍及全球的人都会讲英语。所有这一切都起源于船只和水手。

    是水手就要尽忠于他的船只。在危难时刻,船长是最后一个离船的人。不管是火灾还是暴风雨,大难临头时,船长首先要保证妇女、儿童的安全,然后依次是别的旅客、船员,最后才是他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勇气就像美德一样,只能孤芳自赏。无论在海上还是在陆地,勇气都不追求喝彩。“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这是一个水手对自己最好的赞美。烈火见真金。勇敢的人虽然懂得什么是风险,但他却无所畏惧,勇敢面对,无论生与死,他都同样沉着冷静。

    普利姆索尔先生讲述了一个故事,说明他为何支持那些商船海员,帮助那些并不友好的人开创事业。一次,他乘船从泰晤士河到雷德卡,当时雷雨交加。幸亏乘坐的是一艘必须接受政府检查的客轮,他才得以安全抵达。途中,有三艘船搁浅,一艘船沉没,只剩下桅杆露出水面。后来得知,三艘船上的船员仅有一人幸存。普利姆索尔先生的妻子翘首等待,心急如焚。他想起那些溺水死去的人的妻子,也许她们只能空等一场,她们的丈夫再也无法回到她们身边。从那一刻起,他决心把他整个人生,他的金钱、他的时间全都投入到这个需要他全力以赴的事业中来。从此后,他一直努力阻止那些由于船主的贪婪而导致的海难,这些海难本来是可以防止的。水手与其他人一样,有权逃生,我们应该为他们呼吁。普利姆索尔先生不仅发起了这场运动,而且成功了,他为此引得了人们的称赞。

    也许与陆军官兵相比,船长和水手之间更加生死与共,因为他们是在“同一条船上”,他们的命运更加紧密相连。他们彼此更加了解,更能为彼此而献身。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都会不惜一切能力,挽救同伴的性命。当写到这里时,两个杰出的例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1880年2月,当女王陛下的“无敌号”战舰全速航行在从亚历山大到阿波克海湾的旅程中时,船上传来“有人落水”的呼救声。人们把救生圈扔进海里,“无敌号”没有熄灭引擎,小型救生艇却在极短时间内放入了水中。与此同时,有人看见落水的人抓住了甩出去的测探绳,有脱落了,结果他又被拖入水中。他松手了,飘向船尾,几乎奄奄一息。

    站在舰桥上的霍恩·弗利门多船长明白片刻的耽搁都将使那个落水的人丧命。他脱掉帽子、外套、靴子和其它一切,瞬间跳入海中。他不失时机,集中精力游到达那个落水人沉入的地点时,他发现那人已经在水中下沉很深了。他潜入水中,救起奄奄一息的落水者。由于负重很大,船长感到精疲力竭,很难让落水者的头一直保持露出水面。随后,海军中尉摩尔和铁匠的朋友康宁汉姆一起跳入海中协助救援船长和落水者。紧接着救生船到了,四个人被拉上船,安全带回甲板上。被营救的人即刻送往船上的医务室,在那里他很快恢复了知觉;而那几个英勇的救助者,在稍事休息之后,都恢复了体力。

    最勇敢、最富自我牺牲精神的行为当属“安娜贝拉·克拉克”号的夏普船长和约翰·蒙英托希。他们在1878年11月援救了着火的法国“梅拉尼”号的船员。当时两船相距很近,停靠在距离巴约讷的阿杜尔河上。“梅拉尼”号上装载着石油,部分石油着火了,接着引爆了盛石油的木桶,轮船顿时陷入一片火海。燃烧的石油透过船两侧的排水孔流到海面上。“梅拉尼”号很快就包围在一圈宽阔的燃烧带中。一些船员跳入水中,但还有一些船员由于惧怕面对火与水的双重危险,仍旧呆在船上。

    “安娜贝拉·克拉克”号的船员先听到爆炸声,接着看到火苗窜向高空。尽管非常危险,有两名船员还是决定去解救被火围困的法国人。穆尔船长跳入一条小船,木匠约翰·蒙英托希跟随其后。他们划呀划呀,穿过燃烧的水面向“梅拉尼”号驶去。他们的衣服着了火,手和胳膊也被烧伤。他们终于抵达了轮船,救下法国船员,并把他们安全送回“安娜贝拉·克拉克”号。他们以此为荣,引以自豪。这种勇敢义举充分展示了自我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他们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荣誉,而仅仅是责任使然——别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其中一名海员因此而毁了自己的一生,这实在让人感到伤悲。木匠约翰·蒙英托希的手和胳膊严重烧伤,根本无法再当海员。人们把伤残的他抬回他居住的阿德罗森,他再也没有恢复。确实,女王陛下给船长和木匠颁发了的最高荣誉的铜质奖章,法国政府也颁发了金质奖章,还有由劳埃德颁发的海上救助奖章。可是一个终生残废的人是无法靠这些奖章生活的。难道就没有人可以为这样一个英雄提供可以维持生计的方法吗?

    美国也有类似例子。幸运的是,这个人光荣殉职,无须向公众求助。一艘在伊利湖上航行的汽船着火了,船上载着一百多人。舵手约翰·梅纳德坚守岗位,他的目标是驾船靠岸,挽救乘客的生命。火苗沿着轮船一直烧到他身上,他的衣服蜷缩成碎片,身体被严重烧伤,可是他始终不离开岗位,坚持掌舵。船终于靠岸,一百多人得救了,可是这个舵手却死了。他牺牲了自己,英勇地挽救了别人的生命。

    急风骤雨、汹涌澎湃的大海对于轮船来说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岩石密布、危险重重的海岸。如果一艘轮船供给充足,载荷不超标,驾驶到位,那么航行在宽阔的大海上,就会像停泊在船坞一样安全。只有离岸出发,或是返港抵岸时,才会遭遇船只失事的危险。所以在海岸线四周,到处矗立着灯塔,指引水手们加快回家的航程。在漆黑的夜里,在寒冷的季节,只有航海人才知道在离家咫尺的海岸灯塔是他们的救命之星;只有体验过在绝望中挣扎,面临莫名灾难和天灾人祸时,人们才知道灯塔得重要性。灯塔守护着海岸线——它用自己的执着、色彩有规律地一闪一灭,告诉人们哪里有暗礁,哪里有岩石。一看到灯塔,水手们就会欢欣鼓舞,灯塔能正确地引导他们驶进向往已久目的港。

    不过,要在暴风雨中帮助水手抵岸,灯塔只是众多必备手段中的一种。海水沿着嶙峋的海岸怒吼咆哮,足以淹没所有炮场发出的能够毁灭整个人类的大炮轰鸣声。灯塔也许指明了天堂的方向,可是能够到达天堂吗?如果看一下每年公布的海难失事表,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船舶失事发生在东海岸,以及从纽卡索到伦敦的运煤船的航线上。英格兰东北海岸船舶失事十分频繁,尤其是泰恩河口附近一带。因此,这里是救生船发明地也就毫不令人奇怪了。来自南希尔德斯的亨利·格雷特黑德第一个构想出一种不会沉没,翻转后自动站立的小船。来自伦敦的卢金·亨利也为海上救生准备了一款不会沉没的救生艇。离芬恩群岛不远的班博鲁海岸附近,是极易发生海难的地点。当时身在纽卡索的歇尔普博士派人把一条小渔船送给卢金,让他改造成一条不会沉没的船。改造完成后,这条小渔船在使用头一年中就拯救了好几条性命。不过救生艇还没有广泛投入使用,已改造的另外一艘是来自班博鲁海岸的一条小渔船。

    1789年来自纽卡索的“探险”号在泰恩河口失事。虽然轮船搁浅的地点恒塞恩靠近入河口,距岸边仅有三百码,可是波涛汹涌,船员们相继顺船缆坠入水中。旁观者数以千计,却无一人敢冒险前去搭救,没有一艘普通的船可以经得住这样的惊涛骇浪。这次灾难给人们带来强烈震撼,他们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提供奖金奖励那些能够用来挑战海洋危险,尤其是能够抵御海浪的救生艇最佳设计模型。委员会选中了两个设计图。一个由威廉·伍德哈夫设计,另一个由亨利·格雷特黑德设计。希尔德斯委员会把奖金授予了格雷特黑德,认为他的模型龙骨形状比较出色。但是他们也从伍德汉的模型中吸取了长处,使用软木让船变得更有浮力。这确实是救生艇发明上的关键,伍德哈夫绝对有资格分享奖金。伍德哈夫原来是一个画家,后来在圣·希尔达教堂做执事。人们在他的墓地竖起了一块碑,碑顶放着他设计的救生艇模型。圣坛灯饰上也挂着一个这样的模型。模型的原本则由南希尔德斯自由图书馆保存。在墓碑上,人们写道:他发明了救生艇,这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格雷特黑德改造了伍德哈夫的软木设计,并用在他制造的救生艇上。这艘救生艇在纽卡索救下了将近二百人。另一艘救生艇由诺森伯兰公爵定购,并为它的保存捐赠了年金保险。公爵还给波尔图定购了一艘。登普斯特先生为圣·安德鲁斯定购了一艘,用它营救了许多人的命。到1803年底前,格雷特黑德先生制造的救生艇不少于三十一艘——为苏格兰造了五艘,给外国造了八艘,给英格兰造了十八艘。在格雷特黑德制造的至今仍在使用的救生艇中,最老的造于1802年,它属于雷德卡的一个水手——雷德卡这个地方险礁环绕。救生艇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这不仅要归功于救生艇有强大的浮力,还要归功于船上水手的英勇果敢。

    救生艇上的水手每年都在岸边留下这些英勇的事迹。只要看到一艘轮船,抑或只是一条小渔船,在海中艰难行进,他们就会登船下水,什么也挡不住他们。无情的浪头,把船一次次打回来,他们试了又试,使出最大的勇气,最终会驶出港口来到海面。有时他们乘坐的船也会被撞向礁石,不过船身可以自我纠正,继续前行去履行慈善助人的使命。就在不久之前,雷德卡号救生船驶离海岸四英里去营救一条渔船上的船员,最后他们成功完成任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