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毅力的训练;
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救星,
使他们战胜残暴与金钱所带来的一切苦痛。
——弥尔顿
因为我们希望
在浩翰的宇宙中,
将我们开启的正义事业
圆满完成,永不放弃。
——A.H.格洛弗
在我生命里,我看见一支十字架
那里上帝之子献出了他们的生命:
没有损失就没有收获,
没有死亡便没有生命,
没有信仰就会丧失光明,
只有忍受羞耻才能感受光荣,
除非承受责难才能体念正义;
不朽的上帝耶稣教导说,
淡薄名利,放弃权力吧!
——奥尔里西·格拉欧基
一个传教士问惠林顿公爵,是否值得向欣杜斯传布福音,公爵反问道:“你的开拔令是什么?”
“走遍全世界,将主的福音传递给每一个生命。”
“那么服从命令吧,你唯一的职责就是服从。”
尽管这是一项不受欢迎的危险任务,但在每个年代都会有人追随救世主,勇往直前。耶稣向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传教。圣·保罗是第一个使徒,他在东部的科林斯湾、以弗所和萨洛尼卡等地修建教堂。他曾传教于罗马,后来长眠于此。
传教士的事业最需尽职和英勇。他把握自己的命运,勇敢面对危险与死亡,他生活在野蛮人与食人族之间,金钱也无法衡量他面对危险和苦痛时所付出的一切。传播上帝恩泽的使命支撑着他。举国内外,所谓“高深的思想家”对我们自愿承担的传道使命其实一无所用。而一味的否定不能教授给人们任何东西,它只破不立,因此它会削弱我们的信念,让我们失去精神支柱,让我们无所从拜,不思进取,人性不能得到提升。
野蛮人的本性固然“卑劣”。“可他们的卑劣如何能与我们的卑劣相提并论呢?上帝何曾没有教导过我们不要说任何人贫贱或邪恶?”主教塞尔温说,“而我在这里指责的不是那些被现代人称之为‘可怜的未开化的人’和‘即将灭亡的野蛮人’。更可怜、更容易毁灭的恐怕是那些基督教国家的民众,他们满腹经纶却无以致用。然而最可怜的人可能还是我们自己,作为饱受上帝恩慈的教士与牧师,却是如此的疏于职守!我宁可作为野蛮人的同伴或兄弟,也比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与众不同的冒险行为更为有益。其实,凡此种种微妙的思想早已侵入到了传教事业中。”
对于把神圣福音传播到英格兰大地,为我们的自由、统一和学识,甚至传教事业做出卓著贡献的圣·奥古斯丁,我们是多么的感激不尽!16世纪末,在格雷戈里教皇的支持下,他就任英格兰主教之职。他继续自己的使命,在一群僧人的陪伴下,经由法国,来到赛尼特。在坎特伯雷,他受到国王埃塞尔伯特的接待。国王的妻子是基督教徒,部分受她的影响,国王接受了洗礼,最终入了教。奥古斯丁的传教遍及全国,直到605年他辞世,英格兰大部分地区承认了基督教。
我们也不会忘记西印度群岛的传道者拉斯·卡萨斯。阿瑟·赫尔普斯这样评价过他,“在包括宗教在内的一切事情都诉诸于武力的时代,拉斯·卡萨斯在孔塔斯和皇家委员会面前据理力争,说传教事业应独立于武力之外,与之划清界限。传教士只要一息尚存就应继续前进,他只依靠上帝赋予他的特权,而不依赖民众或武力支持。事实上,直至今天他都是所有传教士学习的楷模。”
1498年,在哥伦布的带领下,拉斯·卡萨斯跟随其父远征西印度群岛,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美洲。返回西班牙后,他又一次前往伊斯帕尼奥拉岛,在那里他被任命为牧师。在新工作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雄辩、敏锐、诚实、勇敢、虔诚与自我牺牲精神。他跟随西班牙人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努力赢得印第安人的信任。他阻止了许多动乱与暴行,因为西班牙人比印第安人更野蛮残忍。在亲眼目睹了几次大屠杀之后,他决定回到西班牙为可怜的印第安人求情。他获得机会面见国王费迪南德,告诉他印第安人所遭受的灾难与痛苦,以及他们尚未得道就不幸死去的事实。此时的国王已风烛残年,体弱多病,即将撒手人寰,所以他的请求未起任何作用。
国王死后不久拉斯·卡萨斯又设法让摄政王卡迪纳尔关注印第安人的灾难与痛苦,最后卡迪纳尔允诺减轻对印第安人的恶行。他派了三个元老跟随拉斯·卡萨斯前往西印度群岛。刚到圣·多明哥,这些元老就充任了当地的州长和法官,他不得不再次返回西班牙,控诉他们的罪恶。但是他一回来就得知摄政王卡迪纳尔命在旦夕,而小国王只有16岁,西班牙大小事务都由首相负责。正当他与这位首相的交往刚有了良好的开端,首相也死了。死神似乎总在干涉这位传教士完成他的使命。此时伯戈斯主教重新掌权,正如拉斯·卡萨斯自己所说,“他堕入了深渊”。元老们被召回,但拉斯·卡萨斯没有得到任何援助,他像以前一样又去了西印度群岛。他需要在卡马纳建立居住地,保护印第安朋友远离西班牙人的残暴迫害,但他总是受到百般阻挠,最后这个努力也被迫停止了。没有人帮助他,只靠他一个人根本实现不了他的美好愿望。
后来,他过起了隐居生活。他在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多明尼肯修道院度过了八年,过着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活。然后,他又重新投入到传教事业中去。他和两个教友一起去秘鲁传教,然后他们回到墨西哥,教导印第安人信仰基督教。在尼加拉瓜,他组织强大的反抗活动,阻止总督远征内陆,因为远征对当地居民百害而无益,而且可能发生最残忍的暴行。众所周知,一次由4000名印第安苦力组成的远征,最后只有六人活着返回。拉斯·卡萨斯描述了一个苦力由于疲惫不堪,饥饿难耐,终于病倒不能前行的情形:他的脚镣被迅速取走,头被砍掉,扔进了大海。“想象一下其他人会有什么感觉”。
拉斯·卡萨斯和他的同伴现在决定去图祖卢坦,目的是让当地居民皈依基督教。对西班牙人来说,那是一个可怕的地方,他们称为“战争之地”,因为他们被土著人击败了三次。尽管冒着生命危险,这些传教士在信仰的激励下,鼓足了勇气,决心向该地进军。他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奎歇”语将基督教神圣的教义翻译成诗,接着考虑如何把这些诗介绍给印第安人,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找到四个商人,这些人每年都会带商品去那里好几次,他们教会商人完美地复述诗歌,这些诗歌也被谱成乐曲,配以印第安乐器。拉斯·卡萨斯还为这些商人提供了像剪刀、刀子、镜子、铃铛之类的小商品以取悦土著人。
商人受到印第安酋长的热烈欢迎。晚上,当各方首领会聚一堂时,商人要了一件乐器,开始在乐器伴奏下朗诵诗歌,立刻产生了很大反响。几天之后,他们再次唱歌布道,酋长向他们打听这些诗歌来自何方,代表什么意思,商人回答说“来自教士”,“教士是什么人?”酋长又问,商人耐心解释。最后,酋长向这些非凡的人发出了邀请。这就是拉斯·卡萨斯和他的同伴进入“战争之地”的过程。
不用再继续这个话题了。很显然,印第安酋长接受了基督教,他烧毁了神像,向他的子民传布福音。拉斯·卡萨斯和佩德拉·德·安格罗在拉宾纳建造了一所教堂,在那里讲道教学,不仅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教会了他们手工艺术,授予他们基本的洗衣、裁剪等方法。他们的事迹传到了邻国科万。这些勇敢的僧人所取得的每一次成功都为他们后来的努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拉斯·卡萨斯在1539年重返西班牙。由于他与印第安人的交往和对他们的了解,他被扣留在那儿。他开始撰写一本名为《西印度群岛的毁灭》的书。这本书后来吸引了极其广泛的读者。他被任命为新托莱多的库斯科地区主教一职,但是他拒绝了。他又被任命为新墨西哥齐亚帕地区的主教,这是宗教领导层出于良心坚持要求他担当此职。最终,他顺从了宗教领导层的意志。随后他再次扬帆起航去向新世界,在雷阿尔城省首府安顿下来。主教的尊严没有改变他的穿着和生活方式。他穿得和普通僧人并无两样,衣服上也有补丁和撕破的地方。他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最简单的东西。他反对新法律中赦免奴隶贩卖者和蓄奴者的条款。他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竭尽全力才废除了奴隶制。他的生活常常受到侵扰。他被称为“魔鬼主教”和“反基督主教者”。他从不在意这些反对和威胁,而是信心百倍、无所畏惧追求自己的事业,直到战胜邪恶。1547年他回到西班牙,并辞去了主教的职务。
拉斯·卡萨斯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十二次横渡大西洋往来于欧洲和美洲,四次入德国,会见皇帝。他精力极其充沛,体魄强健,92岁才辞世。1566年7月,他患病不久后,逝于马德里。
现在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地球的另一端——玻利尼西亚群岛,那里许多传教士也英勇无比。以被称为“埃勒曼加的殉道者”的约翰·威廉斯为例,他的生活是一部传奇史。他的童年毫无特别。他给一个伦敦五金商人当学徒,最初在前台工作,后来转到车间。他拥有机械师的天赋,制造的铁制品做工精良,技艺高超。青年时代,他结交了一些不信教的朋友,这对他的性格几乎产生致命的影响。他们被认为是无宗教信仰的人和汤姆·佩因特斯。所幸的是当时正面思想也在流行,最终他加入了相互完善协会,成为一名积极的安息日学校教师。
在异教徒土地上的传教活动激起了他很大的兴趣。精心考虑之后,他开始为“伦敦传教协会”服务。协会接受了他,1810年,他离开师傅,提前结束了学徒生涯,那时他只有20岁。在那短暂的时期内他得以学习文学和理论知识,想尽办法参观工厂和车间,增加对机械的了解,并且把和平的理念及宗教的教义传播给了与他的工作伙伴们。
库克船长在太平洋发现了很多岛屿,上面住着野蛮人。有的人单纯无知,有些人则残酷得令人可怕,不过所有的野蛮人都崇拜神灵。应“南海传教会”之主哈维斯博士的请求,“伦敦传教协会”挑选出这些岛屿作为他们首次传播宗教教义的地方。许多年来传教会的先驱们历尽艰辛,却收获甚少。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土著人逐渐地开始接纳并信奉基督教,在有些岛屿崇拜神灵的仪式被完全废除了。
传教事业一直需要更多人手。意识到这种需求后,“伦敦传教协会”派出使者约翰·威廉斯。尽管他知识储备尚浅,但他年青有为,勤奋好学,充满热情。出发前,他与玛丽·昌纳小姐成婚,她对他未来的事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辞去学徒工作六个月后,他同其他青年传教士去了悉尼,后又去了群栖群岛中的岛艾默欧小岛。在那里,除了给传教士帮忙外,他还学好了塔希提语,同时他承担铁匠活,和其他传教士为塔希提国王波梅尔铸造一艘小船。
不久,威廉斯又先后去了瓦海因和拉亚蒂。拉亚塔是“伦敦传教协会”管辖的最大、最主要的岛屿,在那里他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一方面努力改善当地土著人的身体状况和道德修养,一方面也没有忽视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传教。土著人一向都很卑劣懒散,男女滥交司空见惯。在威廉斯取得影响后,劝说他们婚姻合法化。
过后他劝说他们自己修建住所。他自己开始建造一座英式风格的舒适房屋,给当地人一个样板示范。房子分为几个部分,用木头铺成地板,墙做成框架结构,用珊瑚石灰粉刷。房间里面有桌子、椅子、沙发、床架、地毯和窗帘。几乎所有的用品都是他一手操办的。
人模仿能力很强,很快地向他学习。不久,在他的帮助下,也盖起了新房,学会了文明社会中体面而舒适的生活。威廉斯教会他们造船,并且从岛上的商业发展出发,教他们种植烟草和甘蔗,以准备产品出售。他还亲自造好车床,用来带动糖磨坊里的辊子在上面转动。
启发土著人进行工业生产后,威廉斯又渴望为他们的生产找到充足的市场。他希望其他岛屿也能被和平征服,他深信没有什么比岛民之间的贸易往来更能改变当地的民情和宗教信仰。为此他需要一艘大船,小船已满足不了需求了。
威廉斯渴望把他满脑子的想法变成现实。1822年,他去了悉尼,买里一艘80吨重的帆船,命名为“前进号”。新南威尔士的总督送给他母牛、小牛犊及绵羊,以便在岛上进行繁殖。威廉斯承担了这件工作的全部责任,他认为这就是传道而不仅仅是贸易。但是他相信当“伦敦传教协会”意识到所有这些的重要性时,就会继续支持他。
安全返回拉亚蒂后的第二年,他又驶向哈夫维群岛,寻找拉拉汤加岛。库克船长曾经坚持不懈地寻找这座神奇的岛屿,却都空手而归。威廉斯只是通过一些古老的传说才得知它的存在,在长时间的搜索之后,他回到拉亚蒂。但不久他再次出发。在海上漂泊了数日,饱受强劲逆风的吹打,储藏的食物也快用完了,船长对威廉斯说:“我们不能再找下去了,否则我们会被活活饿死的”。于是威廉斯第五次派当地人爬到桅杆的顶端观察。他大叫道拉拉汤加近在眼前。
“再有半个小时我们就要放弃这次搜寻了,可是在这个时候,环绕在拉拉汤加顶部的云层被正在上升的太阳驱散了,‘在那里,我们要找的岛屿就在那里’,威廉斯一声大叫让所有人眉头舒展。情感的转变是那么迅速、强烈,以至于无论经历多少个岁月我都不会忘记那一声大叫所引起的震动。所有人都神采奕奕,活力四射,互相祝贺,这表明我们拥有同样的感情,我们都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嗓门呼喊:感谢上帝给我们指引了正确的道路。”威廉斯这样说道。
传教士威廉斯和他的同伴(即周边岛屿的土著人)顺利着陆。传教士们立刻宣布了他们的任务目标:教化岛上的土著人,使其懂得基督上帝才是他们真正的神灵。土著国王愿意皈依基督上帝,而他的臣民也愿意追随国王一同信奉基督教。在岛上停留一段时间过后,他把其中一名土著传教士留在那儿,而“前进号”又回到拉亚蒂。此时,他开始计划将整个纳威加托列岛和其它群岛归入他的传教范围之中。就在他整装待发进行另一次远征之时,从伦敦得到的情报说“伦敦传教协会”不同意他这次行动,只因他们妒忌无足轻重的威廉斯可能会创造传教事业的又一新辉煌。与此同时,新南威尔士州的商人们得知州政府制定了一项关于财政规定的法令。这项法令对与南海诸岛开展贸易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因此,威廉斯被迫驾驶“前进号”离开此地。他在船上装满了他能收集到的最畅销的物品,把船开到悉尼,按规定卖掉了船和货物。
威廉斯继续留在拉亚蒂,但是他经常去拉拉汤加岛访问。1827年,他陪伴准备去拉拉汤加传教的皮特曼夫妇上岛。他们发现过去的神像大部分已被摧毁,人民的道德规范和宗教修养有了很大改善。威廉斯现在的职责就是把圣经翻译成当地方言,而在此之前他们所熟悉的版本是用塔希提语写的。他相应地确定了拉拉汤加语的书面形式和语法规则。按照他的设计和安排,还建了教堂,首领和土著人都乐意地帮忙,所以教堂两个月就完工了。教堂的修建不用一钉一铁。共可容纳三千人。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件稀奇的事情。一天早上威廉斯先生出门忘了带他的直角尺,他捡起一块木条用木炭在上边写了一句话给他的妻子,希望她能把直角尺给送信人带来。他请求酋长差人把木条交给威廉斯太太。酋长结果木条就问,“我要说什么呢?”“你什么都不用说;木条会告诉她我想要的东西。”酋长离开了,心想威廉斯真是个傻子。威廉斯太太拿到木条,读了上面的话就把木头扔了;接着他找来直角尺交给酋长。他拾起木条,一边跑一边喊,“看英国人是多么有智慧啊!他们能让木头说话!”他在木条上拴上一根绳子,把绳子系在脖子上。过后的好多天里,总是有一帮人围着他,听他说发生在木条上不可思议的故事。
因为一直没有船到来,威廉斯不能返回拉亚蒂,只好继续留下来,他充分利用时间建设学校,教土著人读书、认字。比起教会群岛上聪明活泼的教友,这些土著人的确学得很慢。最初教他们塔希提语,对于他们而言,这更像是一门外语。直到他把圣·约翰福音和迦拉太书译成拉拉汤加语,他们才有了很大进步。
有一些野蛮放肆的年轻人密谋杀害威廉斯和他的同事,并在从拉拉汤加到邻近的塔哈岛的路途中把他们的尸体扔到海里。幸运的是,这个阴谋被发现了。酋长主持了一个会议,并决定将涉嫌密谋的四个罪魁祸首处以死刑。威廉斯插话,乞求酋长饶恕他们不死。在谈话的过程中,酋长询问英国人在此情况下会怎么做。威廉斯告诉他们在英格兰已有健全的的法律和司法体系,法官会依照法律审判和处罚犯各种罪犯。“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酋长问道。
因此,酋长决定建立一套法律制度,作为公共司法正义的基础。威廉斯先生和思雷尔克德先生准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起草法律文件。在此法律草案中,他们写入了陪审团审判规则,这在当时是反对压迫的最大障碍。与此同时,在罪犯们被审判之前暂时任命了一个法官。罪犯们被判在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流放四年时间。
威廉斯在拉拉汤加度过了一月又一月,还是看不到有船经过,他决定进行一次非同寻常的尝试——自己动手造一艘船。需要工具来造船,但他什么都没有,他首先造了一对铁匠用的风箱。岛上有四只羊,一只产奶,其他三只作为祭祀品。经过三四天的努力,他用这些羊皮做了风箱,但是不能吹火,终归失败了。晚上,老鼠跑出来,啃光了羊皮。所以,第二天早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木板。但是威廉斯还是一心想要实现他的梦想,他突然意识到水管能抽水,按照同样的原理,压强能够产生风力。克服重重困难后,他终于成功造出了一台能满足需要的机器。
借助风管他制作了所有的铁制品,用穿孔的石头作为火钩,大石头用作铁砧,一对胡桃钳作为夹钳。至于煤,他使用椰子和其它树木制成的木炭。没有锯子,他就用楔子劈开树木,然后请土著人用石头做的短柄小斧切凿木材。当需要扭曲的木材时,他把一根竹子弯曲成需要的形状,或者在森林中去找弯曲的树枝。用这样的方法,他得到了两块符合他要求的木板。他用小铁片在木材上钻了很多洞,在船的内外两侧也打了很多洞,又在洞里钉入木栓。这样整个船体构造就牢牢地连接在一起了。
接着他把椰子树的外壳做成木板,用木槿皮做成绳索,这样他就有了一台拉绳索的机器;他又用土著人睡觉用的垫子做成帆,这些垫子被绑在一起以挡风;他又造了一架车床,能把木板都捆在一起;锚也是木制的,上面还吊有装满石头的桶。这艘船大概有七八十吨重,经过十五周的辛勤劳动,“和平使者号”终于可以发动了。接下来就是装舵,但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因为没有足够大的铁,只能用铁镐、铜匠用的锛子和耘锄做成铁片,把舵牢牢固定住。这样,这艘令人称奇的船就可以起航了。
考虑到要向800海里以外的拉亚蒂航行有些危险,他决定先去艾图塔克,仅仅有170里远。拉拉汤加的土著国王马凯也踏上了这次远行。这艘船很适合出海,尽管土著人没有经验,但除了船头桅杆折断以外,没有发生任何严重的人员伤亡。途中虽遭遇了猛烈的狂风和波涛汹涌的海浪,幸运的是,威廉斯有指南针和四分仪,这样,困难就少了很多。没有什么比告诉国王在哪个方向首先会看到陆地更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了。土著国王一个劲发地问,想要知道人们如何准确判断看不见的东西,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再也不会把岸上作战的人称作武士了,只有与强风劲浪搏击的英国人才真正配得上这种美誉。”
“和平使者号”在艾图塔克停留了八到十天,然后装载货物返回拉拉汤加。船上主要有椰子、猪、还有猫。拉拉汤加本地的猪小得出奇,而且很难饲养,所以引进了七十只优良品种。引进猫的理由很容易解释,因为岛上老鼠泛滥成灾,如同埃及遭遇的十种瘟疫之一。它们爬上桌子在食物之间乱窜,偷走肉块和面包,坐在椅子上,睡在床上,“当家里所有人都跪着祈祷时,老鼠到处乱跑,”威廉斯说道。
实际上老鼠吃掉了拉拉汤加岛上一半的粮食。它们啃光了威廉斯先生的风箱。当没有食物的时候它们就变成了残食同类的动物——吃掉它们的幼鼠。因此对于拉拉汤加人来说,猫就成为了受欢迎的外来物,在新引进的猪的帮助下,贪吃的猫很快吃光了岛上所有的老鼠,清除了岛上令人难以忍受的公害。
威廉斯不满足于一直停留在拉亚蒂岛上。那里的事业一切顺利,但是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他征服,他决心要征服它们。他精力旺盛,充满活力,英勇无比。西面还有一些传教士们从未涉足的岛屿,包括哈佩、萨莫安和导航者群岛在内。他乘着“和平使者号”绕着这群岛航行了一圈,取得了与其它岛屿同样巨大的成功。他摧毁了当地各岛盲目的偶像崇拜,在土著人心中树立了对上帝的信仰。
最终,威廉斯下定决心要重返英国,他去塔希提岛卖掉“和平使者号”,然后于1834年6月搭乘一条返程的捕鲸船抵达伦敦。他把用拉拉汤加语编写的新约全书手稿交给了“英外圣经协会”,之后被印刷成册,他还记述了自己非凡的传教生涯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这本书一经出版就激起人们浓厚的兴趣。他在全国无数会议上发表演说,与教会的显要人物、有造诣的科学家及上流社会的权贵结交朋友。因此,他得到很多捐助,帮助他完成传教的主要任务。伦敦城市公司全体一致同意提供500英镑的支持。这次捐款总计达4000英镑。他用这些钱购买了卡姆登号船用于传教。1838年4月,卡姆登号搭载着威廉斯夫妇及其他16对夫妇从格雷夫森德起航,这些传教士将会在各自不同的地方离船上岸。
平安到达南海群岛后,他们视察了驻有传教士的岛屿环境,然后继续向西航行,开往未开化的地方。途中一直都很顺利,直到到达位于新希布来兹群岛的埃勒曼加岛之后,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停靠多林海湾时,船上下去了一批人。似乎当地土著人曾经被某艘路经此岛的船员的野蛮行为激怒过,为了报复,他们攻击了刚上岸的传教士。这些野蛮人杀害并吃掉了威廉斯和他的朋友哈里斯。
就这样,这位崇高伟大,克己苦行的传教士,年仅44岁就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责任就是教化行善,他四处传播基督教和文明的火种;他不屈不挠,坚忍不拔,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他去施以仁慈;他可以耐心地等待,他深信他所传播的种子终有一天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他的功德将会流芳百世,甚至连埃勒曼加的食人族也废除了偶像崇拜,最终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基督教的真理。
所有的荣誉都属于他们——那些或鲜为人知或家喻户晓的基督教传教英雄们;属于所有为了传教事业奉献出时间与精力、传播知识、为他人减轻罪恶、抚慰心灵、拯救灵魂的人们;属于所有把生命献给崇高信仰的人们;也属于所有帮助受苦受难、愚昧无知的穷苦百姓们获得比芸芸众生更高层次幸福的人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