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无疑是绚烂多姿的中国经济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地处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福建,北承长江三角洲,背接珠江三角洲,北靠赣、皖、湘广阔内陆腹地,又连接港、澳,与台湾仅隔一衣带水。这一片神奇的土地哟,森林覆盖率居全国之首、海岸线长为全国第一、人均水产品产量列全国之冠。
发轫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中国社会变革运动,已高蹈宏阔地推进了20多个年头。福建,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延揽八面来风,一路欢歌庄严的历程,追逐时代的潮头。1978~2004年,全省经济年均增长12.9%,GDP总量从全国第22位飚升到第11位,人均GDP从23位跃升至第7位,民营经济年均增长20%以上,民营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7位。
大河奔流,万木争荣。
改革呼唤大手笔,开放需要大智慧,发展企盼大格局。
2004年,岁月春风催动南国荡漾的春意。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果断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自然聚合、互相依存的区域经济综合体。
这一战略构想,立足于全国发展大局,推动省际协作,延伸腹地空间,密切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关系,提升开放层次,以期实现经济区域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这一战略构想,立足于祖国统一大业,全力推动福建以及周边地区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板块加速崛起,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沿平台、台港澳两岸四地交流合作的重要地区、区域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最终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带。
这一战略构想,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许,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批示,江泽民同志题词勉励,八闽大地形成共识,海内外乡亲共襄盛举。
坚守“人民唯重、人民唯先、人民唯大”,着眼“发展为重、发展为先、发展为大”,求真务实,真抓实干。2005年,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制定并推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决心趁势而上,开创新局面,跃上新台阶。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六大举措:推进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产业集群、壮大中心城市、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九大支撑体系: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统筹协调的城镇支持体系、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支撑体系、外向带动的开放支撑体系、互利共赢的协作支撑体系、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安全可靠的防灾减灾支撑体系、和谐社会的管理协调服务支撑体系。
福建正从容有序地落子布局,六大重要举措有条不紊地付诸实施,九大支撑体系逐一构建全面展开。
行重于言,一个行动往往胜过一打宣言。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工程,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先决条件。举全省之力推进海港与空港、电源与水源,以及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信息网、电网、供排水网、燃气管网的发展,尽速形成水、陆、空立体交叉、功能齐全、协调配套、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环境。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四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对外开放,服务全局。
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结构,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依托。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全力培育产业集群,以形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互为配套、紧密协作的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
大海扬波,潮涨潮落,涌流着几多骨肉同胞相思情谊。海峡西岸经济区将凭借对台优势,不断扩大闽台合作与交流。以台商投资区为载体,扩大机械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对接;以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为窗口,提升农业合作水平;以旅游、物流、金融为重点,加强服务业合作;以“两门”“两马”为通道,扩大直接往来和闽、台试点直航成果,促进两岸直接全面“三通”;以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和民俗文化为纽带,不断深化两岸交流,吸引更多台湾民众来闽寻根访祖、联谊考察。
围绕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加快“大通关”建设,将直接授予2000多家企业外贸经营权,厦门象屿成为全国“区港联动”试点。与此同时,闽、港共同打造的“八大合作平台”,闽、澳“四大合作领域”也将向世人展现崭新风貌。全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近36000家,实际外资近530亿美元,多年来外贸进出口总值居全国第六位;闽、港八大合作平台:联合招商、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发展、金融、贸易、中小企业发展、旅游、物流、人才;闽、澳四大合作领域:商务、中小企业、旅游、服务业。
风正才能气顺,气顺才能人和,人和才能业兴。充分展现福建人“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常之中的极强责任感”的精神风貌;努力建设“平安福建”,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构建以人为本、祥和康乐的和谐社会。
“海峡西岸正春风”,一个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前沿平台正在夯实,新一轮良性经济增长周期正在开始,一个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趋势正在形成。2004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增幅超过12%,连续三年以两位数速度增长,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600亿元。
2017年,福建将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率先迈人现代化的门檻。闽江口将矗立起一座现代化省会中心城市,厦门的区域龙头作用将更为凸显,泉州湾城市群落将交相辉映,实力倍增;全省各设区市及周边地区将联结成片、浑然一体,与两大三角洲的合作将更为密切,内陆腹地将更加纵深开阔。
山不在高,在于隆起平丘;水不在深,在于养育沃土。海峡西岸,闽山闽水,见证了多少历史的传奇。
上溯5000年,福建先民就在这片沃土、水域繁衍生息,创造了堪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昙石山文化。大海的宽阔胸襟,大山的厚重情怀,造就了闽人“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独特品格。
福建简称“闽”,闽者龙也。福建人破门而出成冲天巨龙,冲门而人又成翔海蚊龙。
太阳东升,花开花谢,星换斗移。
历史的诉说如此激动人心: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如一只巨大的展翅鲲鹏,扶摇直上,遨游南天;3500多万八闽儿女,肩负使命,敞开胸襟,挥洒汗水,开拓进取,正创造着无与伦比、无限曼妙的美好未来……
(原载《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6月16日,《新华文摘》2005年第18期转载;海峡电视台播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