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后,儒学的发展以宋明理学为主导。李觏的思想与理学大异其趣,故长久以来声名不彰。从上个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研究李觏。但人们通常以今人的视角和理论来分析、评价李觏的思想,缺少以社会史、思想史、学术史等为视角的研究,对于李觏在儒学发展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这也影响了对李觏思想的准确评价与定位。
本文全面考察了李觏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深入分析了李觏思想的历史渊源,认真梳理了他的思想主张,并从纵横两个方面,把他和同时代的儒家学者,以及同一流派不同时代的儒家学者分别进行了对比,对李觏的政治思想做了较为综合的分析。
李觏生活在宋朝“祖宗之制”的弊端完全暴露、朝政内外交困的时代。他与范仲淹等改革派一道,积极呼吁进行政治改革,以挽救时代危机。他深入挖掘儒学经典,寻觅治国的良策,并建立起自己的政治思想体系。
李觏的政治主张可以归结为“一本于礼”而“天下大和”。他的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天道观和人性三品五类说,而以经他独具一格地阐发过的礼的概念为核心。李觏以礼囊括、整合了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作为重建社会秩序的标准,并据之考察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弊端,提出了一整套的改革主张。因此对李觏政治思想的评价,最广为人知的是他为改革派提供了理论支持。笔者认为,李觏的理论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价值被人们忽略了。
首先,他的学术实践推动了宋学的兴起。李觏所著的《礼论》、《易论》、《周礼致太平论》等著作,一改汉唐诸儒刻板、繁琐的章句训诂之学,以“议论解经”的方法从事经学研究,直接发掘儒学义理以指导社会实践。他对于儒家经典《孟子》采取的“疑经”态度,也是宋代儒者“疑经”思潮的一个重要案例。李觏的这些学术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宋代学术思潮的发展、创新。
其次,对于儒家排佛的最后成功,李觏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儒家排佛斗争由来已久,但在儒学理论没有发展的情况下,排佛不可能成功。李觏是宋代排佛代表人物。他提出对佛教不仅要从外部进行批判,更重要的是返回儒家经典,挖掘自家的理论资源,强化自身的理论建设。这是儒家排佛策略的重要转向,而他的政治思想体系也可以看作是强化儒家理论建设的一个努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李觏在千余年之后,遥承荀子的理路,重建了儒家功利主义传统。在儒家思想史上,荀子最早建立了儒家功利学派,但未能传承下来。汉代以后的儒家学者,高扬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精神,以谈功利、霸道、富国强兵为耻。在北宋初期,儒家学者囿于传统的影响,于社会危机重重之际,仍然“贵义贱利”,非道德教化的高调不谈。在这种情况下,李觏既坚持儒家道德伦理体系,又大胆地打破俗论,提倡功利、王霸之说,探求富国、强兵之道。虽然他的主张还要到几十年之后通过王安石之手得到部分的实现,但他的政治思想体系为儒家功利主义传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由后世务实的政治家、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宋代以后,儒学的发展以宋明理学为主导,儒家功利学派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境遇。连荀子都被排斥在儒家门庭之外,更不用说李觏了。但在今天,我们对于儒家的认识应有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这样才能更确切的认识儒学发展史。
李觏的政治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创新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如他呼吁统治阶级要勇于变革,强调“救弊之术,莫大乎通变”;他的关于防止既得利益集团的思考、他的富民主张,尤其是他的“义利统一”的立场,都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李觏无愧于“杰出思想家”的称号,虽然实事求是地讲,他思想成就并不像胡适先生所说的那样,“在北宋没有一个对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思想史上有一个非常牢固的位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