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战歌-鏖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市井擒凶

    海地的九月,尽管已是初秋,却仍然一如既往的炎热,哪怕是一动不动地静坐着,也会没由来地招惹一身粘腻的汗。似乎在嘲笑着提醒着所有人,这又是一个多事之秋。

    进入这个月以来,各类犯罪均呈现出上升态势。9月1日在贸易部大楼前和Premature大楼前接连发生两起暴力游行示威;9月1日约21时,在Tabarre22号发生一起枪击命案,一名49岁男子(Jean·Messet dimanche)被不明武装分子开枪射击,头部中两弹,当场死亡;9月1日,有3名受害人在Labryette地区(位于里昂干那第11街区)被20名左右持枪分子绑架,其中12人持有12支猎枪、大刀和木棍等凶器,作案人于当天收到两千美金赎金后,将人质释放;9月1日,一名为Eliebe sainte的23岁男子被3名不明身份的嫌疑人绑架,绑架分子索要5万古德作为安全释放人质的条件……一桩接一桩的棘手案件纷至沓来,让中国第五支防暴队的全体官兵忙得连轴转,几乎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

    自9月2日起,担负太阳城武装抓捕任务的防暴队员们,与民事警察和海地警察并肩作战,密切配合,以过硬的军事技能,顽强的战斗作风,给犯罪分子以沉重的打击,有效地遏制了案件的高发态势。而其中最为紧张的就是9月5日那一天,中国防暴队执行太阳城武装抓捕勤务。整整一天,六次出警,四抓疑犯。

    9月5日,一分队指导员张伟保带领三小队8名队员及1名当地翻译,与海地警察、民事警察执行太阳城联合武装抓捕任务。

    上午6时,防暴队员分乘一台装甲车和一台特拉卡吉普车提前驶进巴西部队16号加强点,等候即将联合行动的海地警察和民事警察。在巴西部队的第16号加强点设有一个接警点,类似于国内的派出所。里面有一名海地警察在值班,主要负责接警,并做好案件、人员及案发地点的记录,同时传达任务给执行抓捕任务的海地警察及民事警察。中国防暴队负责与海地警察和民事警察执行联合抓捕任务。

    大概7点钟,参加联合抓捕行动的民事警察和海地警察都已经陆续到达,中国防暴队的语言队员周少东小队长和当地翻译立即与其进行沟通,了解情况,明确任务。得知今天上午主要执行抓捕任务,但是在没有接到正式指令前,还是先执行巡逻任务。在与海地警察和民事警察执行完近两个小时的徒步巡逻任务之后,中国防暴队返回巴西维和部队16号加强点进行短暂调整,原地待命。

    九月的海地骄阳似火,大家头带防弹头盔,身着防弹衣,脚穿防刺靴,腰别备用弹,手握九五步枪,一身装备足足有五十斤。再加之环境的危险导致的心理紧张,整整两个小时的巡逻下来,早已是全身大汗淋漓,衣服都湿透了。

    热了,就脱衣服吧?NO,在维和队员中是有一条制度明确规定的!为了人身安全着想,在执勤期间,不管天气多么热,不管身体已经流了多少汗,负荷多么沉重,都不允许脱下防弹衣,摘下防弹头盔,哪怕是上厕所也决不允许。队员们除了咬牙坚持,没有第二条路。

    回到巴西部队第16号加强点之后,大家都在车上静静地休息,也趁此机会,把手伸进防弹衣里,在规定允许的情况下,擦拭几把汗水。

    外面路上的行人无精打采地在路上慢吞吞移动着,路上的车辆好像在逃避这火烤的天气,疾速地飞奔,车辆过后,地上卷起一层层灰尘。只有几个小孩在巴西部队的16号加强点外嬉戏玩耍,并用手势不断地向队员们比划着,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吃的东西。

    突然,一个胸前沾满鲜血的男子闯进了队员们的视野!他踉踉跄跄冲进巴西维和部队16号点,可以看出他受了极大的惊吓。

    张伟保指导员凭着丰富的执勤经验,立刻做出判断,“大家注意,有情况,检查装备。”他在对讲机中马上提醒大家。紧接着他第一个跳下车,同时命令语言队员周少东小队长下车了解情况。

    车上的队员立即做好了行动的准备。车辆发动机的声音嗡嗡地响起来,所有的战斗队员立刻开始动作迅疾地检查自己的装备,等待命令。

    张伟保和周少东看到受害人的时候,他胸前的衣服已经完全被鲜血染红了,血迹晕染开来,他的手死死抓住胸前的衣服,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叙述着自己的经历,脸色苍白,嘴唇毫无血色,整个人摇摇欲坠。可以看出他的伤势极重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如果不对其及时地包扎,恐怕会有生命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人命关天!见此情况,张伟保指导员马上命令队员拿来急救箱,让他平躺在一条长椅子上,对伤者进行战地救助,紧急包扎。

    当伤者脱去上衣时,所有人清楚地看到他的伤口,心里不由得为之一颤。只见在鲜血淋漓的胸部,左胸偏下赫然露出一道刀口,刀口足有十厘米之长,鲜血不断地从刀口中冒出来,向下滴落。大家倒吸了一口冷气,太危险了,如果再偏一点,恐怕就性命难保了!

    两位队员打开急救箱,用酒精对伤口进行了消毒,然后又在伤口上敷上止血药,并用纱布包好,由于刀口太深太长,鲜红的血渗透了雪白的纱布,指导员还特意多用了几层纱,最后用胶布反复贴好。

    短短几分钟,伤口包扎完毕,血总算止住了,命也算保住了。虽然伤者已经被伤痛折磨得疼痛难忍,但是他起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停地对指导员说:“麦呵希、麦呵希!”(海地的本地语言克里奥尔语:谢谢,谢谢)。

    这时,这名男子才向值班的海地警察讲述了案情。这名男子名叫简·克劳德(JEANCLAUDE),39岁,家住太阳城5号,以做小生意为生,在家中遭到一名手持尖刀,身份不明的疑犯入室殴打,并向其索要3000美金,否则就杀死他。他拼命反抗,在与疑犯进行搏斗的时候,被疑犯刺伤。但幸运的是他从家里逃脱出来,于是立刻前来报案。

    情况紧急,马上行动,绝不能让疑犯逃之夭夭。指导员马上向基指报告情况。

    兵贵神速,在一阵汽车发动机的响动过后,防暴队的车辆与民事警察及海地警察的车辆火速驶出巴西部队十六号加强点。按照规定,海地警察的车辆驶在最前面,民事警察的车辆开在中间,中国防暴队特拉卡吉普车紧随其后,装甲车开在最后面,一字排开。在受害人的带领下,整个车队向案发现场飞奔而去。

    太阳城内路况非常复杂,路口多,行人与车辆都拥挤在狭窄的巷道里,再开进去一辆装甲车,就几乎乱成了一锅粥。有的路段更是考验司机的高超技巧,贴着道路两边的墙壁小心翼翼地行进,而且只能一直向前,连向左或者向右转动一下都要小心,否则会撞到两边的墙壁,更不用说调头了。这种形势对于抓捕行动也十分不利。

    此时,特拉卡车上的队员把车窗打开,把枪伸出车外,以显示武力。装甲车上的队员打开射击孔,密切观察车外情况,举枪瞄准,机枪手架起机枪。队员们敏锐地扫视着周围的情况,在海地,也许某个路边卖菜的小贩、过往的路人都可能随时从某个菜篮子或者口袋里掏出一把杀伤性武器来。因此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判断力是队员们必须具备的素质,并且还要不断地设想如果真的发生某些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心、眼、口都要高度合一。

    “到达现场之后,特拉卡吉普车上司机留在车上,装甲车上司机和机枪手留在车上,其他所有队员全部下车,负责现场警戒。”张伟保指导员言简意赅地进行了紧急抓捕部署,并反复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下车后注意观察周围情况,按各战斗小组的任务分工进行站位,枪支打开保险,子弹上膛,注意充分显示武力,注意合理利用掩体。

    指导员和小队长不断地提醒司机控制车速,注意路边车辆和行人,确保安全。突然,海地警察的车在一个小巷口停了下来,随即迅速下车。随着指导员的一声令下,中国防暴队员立刻打开车门,跳下车,伴随着“咔咔”拉枪机子弹上膛的声音,大家都已经迅速找到掩体,并做好战斗准备。

    刚才还是非常忙乱的街道瞬间平静下来,路边无所事事的人也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站起来向队员们的车辆张望。小商小贩也停止了手中的工作,手中开始下意识地收整着自己铺位上的东西,面露不安。

    经过与民事警察和海地警察沟通得知,疑犯就在这条巷子里。队员们立刻开始搜捕。因为巷子太窄,车辆无法开进去,所以只能徒步行进。

    随着指导员一声命令:“抓捕组跟我上,警戒组负责后方警戒!”队员们只见他的身影迅速闪进巷子里,连忙紧紧跟上。

    沿着巷子,队员开始向前推进。巷子十分狭窄,又脏又乱,地上的污水和垃圾使整个巷子里弥漫着一种非常难闻的气味,让人几乎窒息。巷子很长,越走越深,越走越窄,越走越乱,越走越复杂,仿佛步入了一个巨大的迷宫。有些地方只能容下一个人侧身通过,一不小心皮肤就会被墙壁或者房屋上的铁皮刮破。

    随着队员们的推进,也看到一些在巷子里经过的人,许多人与队员们擦肩而过,还回头打量着他们,有的还窃窃私语,低低的偷笑。队员们更加紧张了,如果这些擦肩而过的人中有疑犯的同伙,或者其他武装分子,在这样的巷子里几乎毫无作战技术可言,凶多吉少。

    张伟保指导员看到队员们有些慌乱,回头轻轻做了个手势,示意大家镇定。他走在最前面,每路过一个路口,每通过一间房屋,都先小心地利用切角进行观察,利用掩体进行掩护,双手握枪,时刻保持举枪击发状态,并竖起大拇指,用手语告诉后面的队员安全。看到指导员如此沉着,队员们也渐渐冷静下来,每个人都开始密切地观察周边的情况,房顶、房屋、路人,以及每一个角落,整个推进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突然,在一个拐角处,海地警察忽然飞速向前追赶起来。指导员马上在步话机中命令:“跟上!”毫不犹豫,队员们立刻跟随着指导员向前冲了出去。

    拐过一个弯,队员们的眼前豁然开朗!前方不远处,有一名黑人正在拼命逃跑,海地警察正一边叫喊一边追捕。见此紧急情况,队员们立刻如下山猛虎一样扑了上去。

    由于巷子里的百姓很多,所以海地警察不敢开枪,大家都憋了一股气,怎么办?只有抓到活的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可是疑犯非常狡猾,在巷子里转来转去,仗着自己熟悉路况,连兜了几个圈子。

    防暴队员们也不是吃素的,所有人顽强的耐力和好胜的斗志都在这一刻被充分激发了出来,一个队员越追越快,还边追边骂:“看你小子能跑到哪里去!看你和老子谁耗得起!”

    追了足足十几分钟,队员的速度丝毫未减,小组队形却始终保持得十分严谨,疑犯的跑动终于慢了下来,能看出来他的体能已到了极限。三十米,二十米,十米……疑犯马上就要被抓住了。

    前方就是一所居民屋。居民屋矗立在巷子正中,它的左侧是一条死路,在居民屋的右侧有一条路口。如果疑犯要想逃跑,就只能走右侧的路口。然而,上天这一次没有再一次助纣为虐,只顾逃命的疑犯显然已经乱了阵脚,犹豫了一下,他转向居民屋的左侧跑去了。队员们一见此景,不由得大喜过望,这时指导员立刻机灵地带领队员们跑向居民屋的右侧,堵住了这条唯一能让疑犯逃命的路口。

    疑犯跑到居民屋的左侧,却发现面前已经没路了,不由得大惊失色,马上向居民屋的右侧跑回来,但是此时大势已去,右侧的路口已经被防暴队员们死死地守住。队员们以路口两侧的墙角作为掩体,几个黑洞洞的枪口早已对准了他。

    疑犯停下了脚步,前无去路,后有追兵,逃生的欲望彻底崩溃了,他举起双手,身体一下瘫倒在地。此时,后面追赶过来的两名海地警察迅速上前将疑犯控制,并上铐押回。

    这时,周围围观的人已经黑压压的一片,有些人甚至向防暴队员们慢慢靠拢过来,对队员们指指点点。队员们立刻警惕起来,人群中会不会有武装分子,会不会有其同伙,会不会突然放冷枪,等等,谁也不知道。情况危险,队员们必须马上离开这里。为了防止周围的民众前来滋扰闹事,队员们押着疑犯,慢慢地后退,严格按照撤退的战术动作,原来的抓捕组变成了前方警戒组,为海地警察开道,并且警惕地防范着周围的一切,充分显示武力起到了震慑作用,终于安全撤离出了巷子,沿来时的路火速离开。

    随即防暴队又用装甲车开道,保护海地警察安全、顺利地将疑犯押回巴西部队第十六号加强点。返回途中,指导员及时地向基指报告了情况。经审理,疑犯正是刺伤简·克劳德(Jean·Claude)的凶手,名叫Raymondbombe,37岁,此人是太阳城一带有名的绑架犯,曾多次入室绑架、强奸、杀人。随后凶手被海地警察押回警察局,进一步审理。

    至此,终于结束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奋战,抓捕行动以圆满胜利而告终。中国防暴队员过硬的军事素质,勇敢的战斗作风赢得了海地警察和联海团民事警察的高度赞扬。

    这时队员们才感觉到两腿如灌了铅一般的酸痛,肌肉蓦然放松,竟然都有些微微的痉挛起来,全身绷紧的神经一下子松懈下来,人几乎脱力,“呼呼”直冒汗。屈指算来,刚才队员们背着五十斤重的装具,在40多度的高温之下,竟然足足跑了三里多路。

    闪电之夜

    经过持续数月的严厉打击,马提桑和太阳城地区的治安日益好转,原来白天行人也寥寥无几的街道上慢慢热闹起来,车辆行人明显比以前多了很多,甚至还出现了夜市。然而,在遭受沉重打击的残余黑恶势力被迫转移到了原本相对平静的太子港德尔玛斯、佩森威尔等地区之后,导致这两个地区的治安状况迅速恶化,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就发生了多起绑架、杀人恶性案件。为了有效地打击残余的犯罪分子,维护地方稳定,代号为“闪电行动”的抓捕行动又列入了中国防暴队的计划之中。

    9月6日,深夜。漆黑的天空下着毛毛细雨,除了机警的哨兵,整个营区一片寂静。参加“闪电行动”的14名战斗队员全副武装,严阵以待。

    胡运旺政委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扫视了一遍,尽管之前他已经再三叮嘱队员们要注意安全,可是此刻,他依旧像一位给自己的孩子们送行的慈父,枪支、子弹、装具……事无巨细,一一核对。直到把所有的环节都再次仔细确认后,他才重重地拍了拍一分队张伟保指导员的肩膀,沉声道:“同志们,出发吧!”

    悄无声息,队员们以最快的速度登上两辆装甲车和一辆救护车悄然驶离了营区,直奔抓捕目的地———德尔马斯。

    车队出发了。装甲车里静悄悄的,参与行动的队员们都沉默着一言不发———他们不想说话,因为太多的讲话只会消耗体力和分散注意力。面前等待着他们的是一场战斗,作为一名合格的队员,他们只有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绷紧自己的神经,严阵以待,才可以打出漂亮的一仗。

    按时赶到指定地点以后,在联海团行动处的统一组织指挥下,参与“闪电之夜”联合抓捕行动小组———海地特警和约旦特警及中国防暴队员共70余人按照分工,立即投入战斗。

    因为对方人数众多,而且居住集中,加上非法武装团伙这段时间遭受多次打击,伤亡惨重,已成惊弓之鸟,惶恐不安,警惕性和防范意识格外强,稍有风吹草动就很可能打草惊蛇,让对方逃之夭夭。为了确保此次抓捕行动能够顺利完成,联海团制定了周密的行动方案:参与行动的所有人员都提前下车,从各个方向呈包围姿态同时向目的地快速推进。推进过程中,所有的队员都要尽量避免弄出声响,对讲机一律开到最低音量,一切处于最隐蔽安静的状态下,争取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车辆则停留在距目的地约半里的地方,关闭车灯,禁鸣喇叭,待抓捕行动展开后,车辆再迅速靠近,便于增援和撤退,防止人群聚集围攻,阻碍抓捕行动。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互相交替掩护!”张伟保指导员低声道。队员们立刻按照指示迅速执行。

    中国防暴队的任务是负责包围正面方向,封锁路口。队员们压低身体,握住武器,蹑手蹑脚地分两路沿着道路两边快速向前推进,队员之间用手势进行联络。不到五分钟,中国防暴队已经悄然接近目的地———德尔马斯75街(Delmas75)。在线人的引导下,队员们很快确定了抓捕对象藏匿的一排居民住所。

    防暴队四名队员负责警戒外围路口,阻止一切人员车辆过往,三名狙击手和机枪手在暗处负责掩护,密切关注各个方向的可疑动向,其他7名同志在张伟保指导员的带领下,包围了居民住所的正面围墙及大门。所有队员都做好了随时开火的准备。

    根据线人报告,非法武装团伙手里有武器,所以大家在行动的时候十分小心。尽管以前也多次演练过房屋搜索技战术,但是演练和实战毕竟还是有差别,真正到了真枪实弹的场合,大家心里还是难免有些紧张。

    夜间的海地空气很清新,凉爽的晚风温柔地吹拂着,早已没有了白天的闷湿燥热,可是由于队员们全副武装快速推进近半里路,衣服都早已经湿透,整个人像蒸了一次彻底的桑拿,只感觉头顶也在冒着咝咝热气,浑身像泡在水里一样。

    此时,约旦和海地特警也及时到位,他们包抄了居民楼的其他方向,切断了犯罪分子可能逃跑的路线,并占领了周围制高点,架设了机枪和狙击枪,一旦交火,可以有效地对犯罪分子进行火力压制。

    楼上灯火尽灭,一片漆黑,黑幢幢的建筑在街道微弱的路灯照耀下,像一个安静而巨大的黑洞,仿佛随时可以把人吸进去,不复超生。四周偶尔几声恶狗的狂吠声,在寂静的夜空里显得格外凄厉。尽管表面还算平静,队员们却很清楚,此刻在自己面对的这片黑暗中,潜伏着多么高度的危险。

    所有人员一切就位以后,行动总指挥———联海团行动处副处长迪密崔·史纳斯基(Dmitry·Snarsky)发出了“ACTION”的命令,抓捕行动正式开始。

    中国防暴队尾随海地特警首先突进围墙,推进院子,迅速寻找掩体抢占有利地形,为海地特警行动提供强大的武力支持。由于房屋大部分都是铁皮房,十分脆弱,海地特警很容易就冲了进去,随着手电筒灯光的四处晃动,伴随着哐啷哐啷踹门的响声和呵斥的声音,偶尔听到几声大叫。然而,没有想象的激烈枪战,海地特警押着疑犯走出来了。

    这时大部分警力已经进入目标住所,车辆也及时赶到,所有的车灯都被打亮,把整个院子照耀的灯火通明。院子里已经有约二十人被陆续从房子里带出来,中国防暴队员对所有人员一一进行摄像取证。

    就在队员们忙碌这项工作时,行动处长又召集中国防暴队指挥员,说还有几名绑匪隐藏在住宅内,真正的犯罪分子还没有落网,而且他们手中有武器。

    这个消息立时把大家刚刚轻松了的心情又揪了起来,神经重新绷紧。中国防暴队和约旦特警再次进入铁皮房住宅,小心翼翼地逐一进行清查,由于许多人员已经被捕,房屋里显得格外安静。每个黑暗角落都可能有歹徒在隐蔽,随时发起偷袭。队员们慢慢地互相掩护着交替前进,一个房子一个房子地搜索,丝毫不敢大意。

    忽然,意外发生了!只听“啪啪”两声清脆的枪响划破夜空,队员们心里齐齐一紧,立刻就地寻找掩体,辨别枪声方向,准备战斗!

    “在那里!”一名队员低声叫道!只见两名黑影撞破屋顶铁皮,从屋顶上飞快地向前逃窜出去,海地特警立即开始追捕。张伟保指导员迅速通过对讲机通知外面驻守人员,注意找好掩体,守住各个路口,并做好战斗准备,抓捕行动随即进入紧急状态。约旦特警也随之加强了外围警戒,防止犯罪分子逃脱,无数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路口,只要敢跑,随时就会被击毙。

    终于,在外围强大的火力威慑下,两名已经窜逃到外面的犯罪分子停止了逃跑,放弃了抵抗,乖乖地被随后赶来的海地特警抓捕回去。

    事后得知,这两个企图逃跑的是两名绑匪分子,因为知道罪行累累,才企图放手一搏,只是没有想到警方此次的行动格外严谨紧密,毫无漏洞可钻,只得乖乖束手就擒。

    紧接着,抓捕组又对大院一侧平房展开搜索。经过约一个小时紧张的搜查,整个院子里的所有房屋全部被清查了多次。清查过程中,又控制了10余人。整个行动共控制30余人,在行动人员严密的监视下,中国防暴队摄像人员再次进行拍照,录完以后再把录像拿到外面车里送给线人一一辨认。经线人指认,一共逮捕5人,其中3人为绑匪,越狱犯罪分子一名,其他犯罪分子一名,枪支3支,子弹若干。

    凌晨零点40分,“闪电之夜”行动圆满结束。

    在后来进行的行动讲评会上,联合行动指挥组组长、联海团行动处副处长迪密崔·史纳斯基(Dmitry·Snarsky)专门对中国防暴队行动中严密封控、线人保护和医疗保障等出色表现表示赞赏,中国防暴队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为抓捕组提供强大的武力支持,堵住了疑犯的退路,并对线人提供严密保护。

    迪密崔·史纳斯基发出由衷的赞扬:“中国防暴队队员们的专业、敬业和强烈的安全意识,值得其他警队学习和借鉴。”

    围捕马提桑贫民窟

    包括“闪电之夜”的成功,一段时间以来,海地任务区的几个红色高危地区在联海团的强势打压下,在各个维和部队和防暴队的共同努力下,整个海地任务区的整体治安形势越来越好,虽然存在一些暴力活动,但是相比之前的状况已经大有好转。

    然而,为了不给残余的犯罪分子以喘息时机,联海团决定由中国防暴队负责对马提桑贫民区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搜捕,展示武力,抓捕犯罪嫌疑人,打击其嚣张气焰,进一步肃清社会毒瘤,加大威慑力度,确保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马提桑是海地危险程度仅次于太阳城的地区,各种恶性案件频发,尤其是进入秋冬季,案件高发态势更加严峻。看到任务书上加黑打印的“清空贫民窟的每一个房间”的要求,看看作战图上6.4平方公里如此大面积的贫民窟地区,加上此区域正处半山腰位置,道路艰险,地势险要,人口密集,此次的搜捕行动有多么危险已经一目了然了。

    由于房屋搜索是所有行动中危险系数最高的,如此大规模的人员出动,如此高危的行动,怎样才能确保队员的安全呢?这个问题一直缠绕着胡运旺政委。他在桌前沙沙地书写着最新的行动计划,从深夜到拂晓,直到晨风吹拂过他额前的头发,才停下笔来。

    在随后的两天里,他亲自到现场察看地形,反复研究可行方案,根据任务书部署的任务,对所有路线、要道、出入口和明暗巷都进行了勘察,并在卫星地图上作了详细标注。有了这些珍贵资料,为研究部署科学的行动方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又组织参战队员反复演练,从单兵个人技战术动作,到整个行动小组之间的互相配合掩护,协同推进,一一仔细推敲,练习到默契纯熟的地步……长时间的熬夜和耗费脑力,事无巨细的考虑,让他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整个人就似乎憔悴了许多,两眼也布满了血丝,许多队员一见到他,都不由得吓了一跳,差点认不出来,这就是那个前几天还在儒雅微笑、风度翩翩给大家讲课的胡政委吗?

    大家十分心疼,三番两次地劝他要多休息,可胡运旺却有些不满:“同志们马上就要打仗了,我吃这点小苦算什么,只要你们圆满完成任务,一个个的安全回来,我就是再有两天不睡也算不了什么!”

    两天的准备时间一闪即逝,在这两天时间里,参战队员抓紧时间,把各种战术动作、房屋搜索、队形掩护等进行了反复的演练,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把握之仗。

    10月12日下午1点整,防暴队50名队员全副武装,分乘四部车辆,浩浩荡荡驶出营区,1点半准时到达DDO警察局,汇合行动处民事警察、海地特警以后,两点整,整个搜捕车队正式挺进马提桑第四号贫民窟———今天的搜捕区域,一场大规模抓捕行动即将开始。

    防暴队行动官段中慧和联海团行动处共同组成临时指挥部,协调整个行动。其中,7名战斗队员与民事警察和海地警察各一名,负责临时指挥部的安全护卫任务,42名战斗队员按照分工分成六个搜捕小组,和两名海地警察、两名民事警察共同组成一个临时战斗小组,对整个行动区域分片同时搜捕。

    在队员们刚刚到达马提桑4号贫民窟搜捕区域的时候,60名斯里兰卡维和部队官兵马上对整个区域的所有的外围出入口进行了全面的封锁,防止犯罪分子增援或者外逃,整个贫民窟气氛顿时一片紧张。街上的行人开始变得惶惶不安,开始到处躲避,小孩子也躲进屋子里,隔着简陋的大门门缝向外好奇地张望着,街道两旁的一些小摊贩也纷纷收拾东西,准备撤离。路过的汽车加大油门赶紧离开,整个贫民窟陷入了一片慌乱中。

    很快,街上的行人就难觅踪影了,外面的车辆和行人也一律被阻止入内,整个4号贫民窟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尽管此时的天空依然太阳高照、热浪袭人,但气氛却凝重了很多。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时间,六个全副武装的战斗小组,各种不同肤色的人混杂在一起,携带着各式各样的枪支武器,同时在一个集合点朝着不同的方向迅速开进,场面十分有威慑力。

    中国防暴队员身着近五十斤的各种装备,迅速抵达各自的搜索区域,抢占各个路口有利地形,立即加强戒备,针对可能遭受的袭击,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因为队员们已经有过太阳城徒步巡逻的经验,也进行过各种犯罪分子的搜捕实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经过几天的实战演练,加上此时又是白天,视野比较开阔,这里亦没有持枪武装团伙长期盘踞,大部分犯罪都属于流动作案,所以也少了几分以前“闪电行动”深夜抓捕的那份紧张与担心。但是所有人依旧谨记胡运旺政委的嘱咐,还是特别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的麻痹大意。

    随着临时指挥部开始行动的一声令下,六个搜捕小组从半山腰一字排开,沿着山势从上往下,顺着巷道同时开始了搜捕。转眼间,街道上充斥着大量的联合国维和战斗人员。

    行动组队员之间成战斗队形相互掩护着推进,负责搜索的、警戒的,各个脸色神情戒备,四处观察。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战斗队员做好了随时还击的准备。

    贫民窟这个字眼对于很多人来讲或许并不陌生,因为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各国贫民窟的场景。何况以海地的贫穷来说,对于贫民窟的实况,很多人也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但是真正走进贫民窟,感受到眼前的贫穷、肮脏、破乱的时候,那种冲击力还是让队员们感到了震撼。一间间锈迹斑斑的铁皮房,因为年久失修早就破烂不堪,有些房顶的铁皮甚至已经被主人拆去换了钱和口粮,如果风稍稍大些,不用怀疑,那些房子一定是第一个倒塌的对象。房门口到处都是污水坑,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散发出阵阵浓烈的酸臭味,让人闻着一阵阵的恶心。苍蝇飞舞在任何一个视野可及的地方,甚至许多随意坐着躺着的人的身上,也落满了密密麻麻的苍蝇,他们从不动一动手去驱赶。如果不是看到那还在微微眨动的眼睛,队员们几乎认为那已经是一尊尊雕塑倒在那里。

    他们天天生活在这里,从早到晚。因为穷,很多大人连衣服都没得穿,只用一块破布随意地围着身体,脚上也只是穿着破旧的拖鞋。房子里除了简单的床铺以外,就是些杂物,不要说家电,就是连起码的生活物质都不齐全。很多家里,孩子都是光溜溜的一丝不挂,孱弱瘦小的身体显示着严重的营养不良,他们的眼睛里满是好奇,注视着队员们这些不速之客,看上去既单纯又可怜。

    贫民窟里没有正规的道路,除了略微宽点的大路外,其他的都是狭小的巷口,仅容一人通过,弯道众多,污水横溢,很难行走。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袭击,每个搜捕小组在进去搜捕之前,都要安排两个人在大路上守卫警戒出口,便于随时增援或掩护撤退,其他人各自警戒不同方向,保持一定距离掩护搜捕房屋的人员。

    因为是白天,所以每家基本上都是妇女小孩,加上房屋实在小得可怜,不用进屋,在门口就可以一目了然,看得清清楚楚。也许是习惯了这样的盘查,也许是热爱和平,在整个搜捕和调查的过程中,当地人还是表现的比较配合,海地警察询问什么,他们就积极地回答,态度也非常好。尽管这样,队员们还是不得不小心提防。“犯罪分子脸上可没有贴上标签!”一名队员轻声地说道:“而且我们是来执行搜捕任务的,所以尽管我们非常同情他们,却不能把同情写在脸上,更不能停下脚步来中断自己的任务,那是不专业和十分失败的表现。”

    出了这个街道,又进另一个巷口,搜索完一间房屋,紧接着搜索另一间房屋……整整两个小时,队员们冒着酷暑,没有停过一秒钟。每隔一段时间,对讲机里都会传来各个搜捕小组向临时指挥部报告搜捕进度和情况、通报相关信息的声音。

    而从队员们离开营区的那一刻起,胡政委就手不离对讲机,坐在作战室里,密切关注着进展情况。听着队员们一个个的汇报情况,才稍微有点放心。然而,没到到行动结束,任务完成,他总还是难以安心。好在总体情况十分平稳,进度也非常快捷,想象中的枪战和高危抓捕并没有发生,一切都在按着计划顺利进行。

    下午五点半,整个行动圆满结束。此次贫民窟的大规模搜捕行动,是中国防暴队进驻海地任务区以来规模最大、危险特别高,动用人数车辆最多的一次行动。尽管并没有在这次行动中抓捕到犯罪嫌疑人,但是联合行动所展现出来的配合默契、协调有序,以及强大的战斗力和坚决打击犯罪分子毫不手软的意志力,大面积地毯式大规模搜捕的威慑力,都令犯罪分子不敢有丝毫的轻举妄动,也达到了联海团和海地政府想要达到的效果。

    晚上六点多,当整个抓捕行动的所有队员一个不少、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营区,笔直地站在政委面前时,胡政委那颗悬了5个多小时的心才放了下来。他一个一个地、轻轻地拍了拍队员们的肩膀,然后说了一句:“大家辛苦了!今天晚上,给大家加菜。”

    惊雷行动

    2006年12月,联海团为了整治太阳城的治安,下决心重拳出击,展开大规模“新森林”打击行动,重创了武装团伙,有效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后来巴西维和部队在太阳城的心脏地带设置十六号临时加强点,每天对整个太阳城地区进行不间断巡逻,配合各防暴队长期保持对该地区的高压打击势态,致使该地区的治安状况有了明显好转。联海团在紧邻太阳城的国家一号公路设置了十五号检查点,专门针对出入太阳城的可疑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有效地威慑了犯罪分子。

    联海团高压的打击势态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太阳城地区的危险程度明显下降了很多。但是并没有安稳几天,太阳城贝莱科(Belekou)地区的国家一号公路上,突然接连发生多起抢劫、绑架、谋杀等恶性案件,被害人尸体被随意扔置在路边,犯罪分子残忍的手段、疯狂的举动引起当地居民极大的恐慌。

    为了及时有效打击该地区新的犯罪势态,联海团决定对该地区进行一次地毯式的大范围武装搜捕行动。同时结合线报抓捕相关犯罪嫌疑人,有效扼制当地盗窃、抢劫、绑架、谋杀等各类恶性治安案件的发生。

    刚刚在马提桑地区顺利执行过大规模搜捕行动的中国防暴队,因为在勤务中所表现出来的组织严密、经验丰富、战术过硬,又一次被联海团赋予重任。

    尽管有过多次大型围捕经验,太阳城地区相对中国防暴队来说,地形相对比较熟悉,但是胡运旺政委依然不敢掉以轻心。整个太阳城如同一幅微缩地图印在他的脑海里,那里冷枪袭击十分频繁,犯罪分子异常活跃,尤其是民风异常彪悍,动辄发生斗殴血案,犯罪土壤肥沃。相比马提桑大型围捕行动,这次太阳城行动规模显得更加庞大。尽管搜捕区域小了许多,但是出动的人数、武器装备、装甲车数量却比上次多了一倍有余。不仅有中国防暴队派出的60名防暴队员,有大量的海地特警和民事警察进行搜捕,还安排了150名巴西维和部队进行整个区域的全面封锁和外围警戒,另外20名塞内加尔防暴队员在临时指挥部待命,随时准备增援。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搜捕区域聚集了将近250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参战人员,太阳城地区的危险等级由此可见一斑,也反映了联海团对此次行动的高度重视。

    由于这次行动主要是中国防暴队负责内部搜索、警戒和抓捕行动,属于最高危地区的最危险勤务,如何确保安全成为此次行动的一个重中之重。防暴队党委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勤务分析会,研究部署相关方案,讨论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会议持续了整整三个多小时,结合以前在太阳城武装巡逻和徒步搜索的经验,对搜索抓捕过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进行了列举,并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坚决不打无把握之仗。同时,尽最大可能减少当地居民的敌对意识,缓解矛盾,尽量减少或是避免可能针对中国防暴队的各种袭击事件,保证搜捕工作圆满顺利安全地完成。

    “‘惊雷行动’是我们最大型的一次行动,前来的各国防暴队指挥官也是最多的。”胡运旺回忆道:“其实按照正常的安排,本来我还是要坐镇指挥,而不用前往第一线的,小段(段中慧)也说在基指指挥就可以了。但是我觉得,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我应该、也必须去第一线!”

    行动当天,中国防暴队参战队员按时赶到预定地点迅速集结,按照联海团临时指挥部的要求,55名战斗队员分成五个战斗小组,与当地警察和民事警察组成联合搜捕小组,迅速到达指定地点。整个搜捕区域已经在半小时前就被荷枪实弹的巴西部队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团团围住,所有无关人员和车辆一律禁止出入。重要交叉路口停放着大型装甲车,没有熄火的发动机发出沉闷的隆隆声,车顶的机枪塔四处转动,机枪手密切注视着周围的情况,随时给予武力支援。主要干道上小型装甲车来回巡逻,车上顶盖全部打开,四支长枪朝着四个方向伸出,形成一个严密的战斗小组。各个路口、街道每隔十米左右就是一个全副武装的巴西部队人员,神情高度戒备。从外面往里面看,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密密麻麻,气势十分壮观。

    下午三时,随着联海团太阳城搜捕临时指挥部的一声令下,中国防暴队各个战斗小组和海地警察、民事警察组成的联合搜捕小组从五个路口同时进入太阳城。搜捕行动正式开始。

    为了防止搜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队员们所有枪支子弹上膛,保险打开,随时可以开火。防暴队员保持最高戒备,始终保持战斗队形,沿着墙角,交替掩护前进。两名队员在前负责警戒,两名队员负责后方断后,中间一名负责两边观察,配合海地警察进行房屋搜索。

    太阳城有着贫民窟的所有典型特征,与马提桑地区毫无二致。搜捕过程中,队员再次经历了一番马提桑的噩梦,脏乱臭的环境,酷热的天气,依旧是让队员们最为痛苦的因素。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使得队员们已经渐渐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调节自己,对垃圾和污水视而不见,目光只关注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角落,以及任何一个人的动态,对于杂草中大量的废弃房屋,队员们也一间都不放过,仔细搜索。

    太阳城房屋之间所有的巷道纵横,能够四通八达,所以每一个路口都需加倍小心,对每一个经过的窗口都要保持高度的关注,时刻注意可能藏人的角落或是黑暗的区域,防止可能遭受的冷枪袭击。尽管搜捕区域到处都是人,但似乎除了巡逻车行驶时发出的轰鸣声外,就是对讲机里发出的情况报告声音,当地居民没有任何的骚乱或是其他过激行为,一切都是平静的。

    有意思的是,平日里维和部队之间有条不成文的习惯,不管在哪个地方什么时候碰到对方,大家都要互相举手示意打个招呼,以示友好。但在今天的搜捕过程中,大家似乎都没有精力顾及这个常规性礼仪,相互碰到也只是眼神交流示意,手却始终不曾离开紧握的枪支。很显然,尽管没有语言和动作的交流,但是每个人的眼神都已经充分地说明了,紧张和压力也是不分国界的。

    从对讲机各个搜捕小队报告反馈的进展情况,这一次的行动总体上并没有发生大的意外,只是根据线报抓获了两名犯罪嫌疑人,却没有搜捕到相关非法武器和毒品。犯罪嫌疑人在强大的搜捕阵势下并没有做任何反抗,很平静地接受了拘捕。

    也许是太阳城经历过太多的动乱、血腥、暴乱和枪战,生死对于他们而言,已经平淡无奇,难以挑动他们敏感的神经了。这里的人们对于一切似乎已经麻木,每天看到的装甲巡逻车对他们而言,已经习以为常;每天各个国家不同肤色的维和巡逻人员对他们来说,也已经见怪不怪,连如此声势浩大的围捕行动也没有引起当地居民过多的惊讶。没有聚集的人群,居民们都站在自家屋外面漠然地看着这一切,大部分都是妇女搂着小孩子,大一点的孩子在旁边或站或坐,全然没有惊恐之色,神情麻木地看着街面到处走动的维和人员。

    相比马提桑贫民窟地区封锁时的惊恐、慌乱和警惕,这里的平静有着一种异样的辛酸和无奈。

    然而,这样的沉默却给队员们带来了另外一种压力。面对如此场面,整个区域却能够如此平静,倒让人会生出一种隐约的恐惧,因为最大的敌人往往是隐藏在无声的黑暗中的,潜伏的危险依旧存在,让人不敢有丝毫的轻举妄动。

    下午五点半,持续两个半小时的地毯搜索行动圆满结束。尽管只是抓捕到两名犯罪嫌疑人,但是这一次倾尽全力的“惊雷行动”,或许能给这个动荡不安的地区带来一阵清醒的“惊雷”,震荡人们的心灵,带来一场生命的透雨,换来些许他们渴望的安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