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家庭万能胶:怎样“黏合”家庭关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十四章    家庭万能胶:怎样“黏合”家庭关系 (1)

    单亲妈妈为何会成恶婆婆

    俗话说得好:找一个什么样的老公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找一个什么样的婆婆!如果碰上个恶婆婆,那做媳妇的可是有“受不完的罪”了!

    半夜11点多,有人敲门,谭辉在书房听到妻子喊自己出去,原来是谭辉的表妹张靓来了。她提着行李,满脸泪痕地坐在沙发上。

    “你怎么了?”谭辉妻子关切地问。

    “我跟我婆婆大吵一架,跑出来。我先来你们家住几天,躲躲她。”张靓咬牙切齿地说。

    其实,张靓自从结婚后,就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两人常有矛盾。谭辉曾劝说表妹和她婆婆暂时先分开住,但她说婆婆早年丧夫,独自把儿子养大,现在老了,她也不忍心让婆婆一个人住,所以,磕磕绊绊地也就一直这么过了下来。

    谭辉见过表妹的婆婆,是个悲观的老太太,年纪轻轻失去丈夫后,就陷入了孤独与痛苦之中。

    张靓后来断断续续地跟谭辉提到,她的婆婆对儿子管得很严,有时半夜还把儿子叫去聊天;看到自己和她儿子有什么亲昵动作,就在一旁冷嘲热讽,然后含沙射影地哀叹自己孤单可怜。

    张靓的婆婆的行为显然是由严重的悲观情绪引起的,这种情绪所造成的孤僻,使得婆媳二人相处困难,最终恶化到了反目离家的地步。

    其实,从人的心理来看,孤独本来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本性,但是极度的孤独或者长期的孤独使自己与世隔绝,就容易成为一种心理障碍了。有孤独心理障碍的人,会认为全世界都抛弃了他,正如张靓的婆婆那样,她早年丧夫,是个单亲妈妈,她经历过的人情冷暖让她对生活充满了畏惧和不安。现在,她年纪大了,儿子结婚后,她害怕唯一的儿子被媳妇抢走,所以想尽办法要把儿子“夺回来”。

    一般情况下,单亲妈妈因为和子女相依为命,所以对子女有一种本能的保护情结,这也是张靓和婆婆之间的矛盾所在。两个女人都想独占一个男人,自然无法和平共处。由于老人的行为是源自于她对孤独的恐惧,所以如果任由这种孤独感发展下去,很可能会造成老人心理的扭曲。面对这种情况,子女或儿媳应多和老人沟通,让老人明白,他们并不是一个只会用金钱去“打发”老人的人,要让老人感受到子女与他的精神交流和感情沟通。

    帮助老人走出孤独的阴影呢不妨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要经常给老人一些鼓励,不要老是让他们一个人闷在家里,最好还能和他们一起参加一些性质温和的户外活动。多给老人一些乐观、积极的精神暗示,与他们一起接触生活中阳光的一面。

    其次,让老人多交一些同龄的朋友,多参加同龄人的集体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添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趣味性,也可以让老人与同龄人进行充分地交流。

    最后,还可以让老人再次给自己定一个人生目标,比如,帮助老人培养一些适当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既能有效地度过空闲的时光,又能及时接触一些新事物、新信息。

    儿子为什么结婚后也要和母亲睡

    恋母情结的说法源于古希腊神话。

    传说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受到神的警告:如果他让新生儿长大,他的王位与生命就会发生危险。于是,他让猎人把儿子带走并杀死,但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只将婴儿丢弃。丢弃的婴儿被一个农民发现并送给其主人养大。

    多年以后,拉伊俄斯去朝圣,路遇一个青年并发生争执,他被青年杀死。这个青年是俄狄浦斯,就是当年那个被丢弃的婴儿。后来,俄狄浦斯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被底比斯人民推举为王,并娶了王后伊俄卡斯特。不久,底比斯发生瘟疫和饥荒,人们请教了神谕,才知道俄狄浦斯犯了弑父娶母的罪行。结果,俄狄浦斯挖了双眼,离开底比斯,四处漂泊。

    根据这个故事,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称为“俄狄浦斯情结”。通俗地讲,恋母情结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

    恋母情结不是什么道德问题,而是男性的一种正常心理,一位男性根据其从小到大受生活环境影响的不同,恋母情结的程度也不同。有的男性儿童时期在外面受到欺负就向母亲求助,他认为最安全的港湾就是母亲的臂膀。

    男性常将自己视作家庭的顶梁柱,所以,多数父亲往往都扮演着大山一般不可动摇的角色。而为了支撑这座大山,往往就需要一定的社会认可,而事业上的成功也成了这种认可的突出表现之一。

    “爸爸,陪我一起玩吧。”

    “别烦我了,没看我正忙着吗?”

    “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

    “乖,宝贝,爸爸上班回来,辛苦一天了,你自己玩吧。”

    这些对话,常存在于父亲和儿子之间,而大多数父亲们的这种疏忽,可能会令儿子只得依赖于母亲。而这就很容易造成父爱和母爱不均衡,也对孩子将来的成长很不利。

    阿忠从外表看是一个纯爷们儿,他有着健壮的体格,有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还有一位美丽的太太。但是,他觉得自己有些异常,总是惴惴不安。因为他自觉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和母亲躺在一起进入梦乡,那时他会感觉自己躺在最安全、最温暖的地方。

    由于他只愿意和母亲睡在一起,所以他的妻子离开了他,但他一点也不感到后悔。他说,小时候父母因为工作忙,很少照顾他,现在他虽然长大了,却还是很渴望和母亲在一起度过温馨的时光,仿佛这样可以弥补儿时的缺憾似的。

    生活中,男性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他必须坚强,因此就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内心难免产生恐惧和焦虑。可是男人内心的“问题”并不愿意随便对外人说,同时他又需要诉说和宣泄,也想撒娇和展示心中的不安,他不想承认自己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负担社会责任的角色,而渴望回到童年——一个自己不用思虑太多、痛苦太多的时代。这个时候,母亲的怀抱似乎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栖息地。

    心理学家提出,恋母情结的本质是“相似”和“互补”。以男孩为例,他与父亲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认同,使男孩以父亲为榜样,学习父亲,模仿父亲,把父亲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心理特征的一部分。男孩与母亲不同性,两性可以互补,取长补短,这就是恋爱或对象爱。于是,男孩与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用“恋母仿父”来概括。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恋母情结的对象渐渐年轻化,终于被同龄人所取代。但是,如果这个对象替代没有发展完善,就会出现成年后的男子仍然想要依靠或者亲昵于自己的母亲。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过于依赖母亲,或者是过于仰赖别人力量的心理,男性需要做一些预防:

    首先,我们要发掘自身的闪光点,克服拘谨,多表达或者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爱情。同时,要建立自己的精神体系,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社会角色认知,让自己适应自身与社会的改变和发展,让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都能共同成长,而不再依赖。

    其次,建立理性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工作和社交活动,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争取自我实现,体现自我价值,寻找更高层次的心理满足。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存目标,并为此而奋斗和逐渐坚强,在磨砺之中锻炼自己的人格。

    孩子是怎样给家长实施家庭软暴力的

    现代社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纵容娇惯,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要星星不敢摘月亮。他们以为“只要我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将来就会孝顺我”,但事实往往并不会如父母所愿。

    孩子气家长,常见的情况是不听话,让干什么不干什么,不让干什么却偏干什么,说话不礼貌,有错不改,胡搅蛮缠,非让家长听他的不可,这些属于孩子的一般缺点。而有些孩子甚至经常谩骂家长,专门说让家长听了寒心的话,甚至以离家出走或自杀相威胁,以让父母生气为乐趣,这就不是一般的缺点了,而变成了孩子对家长的家庭软暴力。

    有一对夫妇结婚四年喜得一子,取名贝贝,视为至宝,夫妻二人对他百般呵护,一味迁就他。贝贝上幼儿园时动不动就踢人、打人、咬人,家里谁也管不了,还居然让奶奶学乌龟并骑在奶奶身上满地爬。贝贝上幼儿园经常讲条件,常以不上幼儿园为要挟,要求家人带他去吃肯德基或麦当劳。就这样从幼儿园到小学至现在的中学,只要贝贝开口,父母就无条件地满足他。后来这对夫妇找到心理专家咨询,妻子说:“我们以为只要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将来就会孝顺我们。可我们家贝贝就是从小百般呵护,吃、穿、用都满足他,但是他不仅没有学到感激和体贴,反而回到家就活像个小霸王,经常冲我们乱发脾气。有一次我问他:‘将来我们老了怎么办?’你知道他怎么回答我?他竟然说:‘那还不好办,你没看报纸吗?安乐死呀!’这句话就像钢刀扎在我的心上,真是让人后悔莫及啊。”

    贝贝之所以发展成现在这样,与家长的娇纵不无关系,生活中,此类事例并不少见。

    现代的健康概念,不只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全状态。上述案例中的贝贝表现得占有欲强、为所欲为、无理取闹,发展到最后甚至感情淡漠,他的心理发育是不健全的。探究其深层原因,不难发现这种心理发育的异常与家庭的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家庭是孩子的心灵根据地,孩子敢于在精神上虐待父母,是家长从小过分纵容的恶果,是家庭教育的失误。

    我们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尊重和孝顺长辈的品德,树立良好的人生观。要在精神上给予关照,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富足。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更要以人文道德为先。而父母自身也要做好榜样,不要只知道用言语来教导孩子是非善恶而对自身的德行放松警惕,否则,孩子会对父母所说的话产生质疑。

    第十四章    家庭万能胶:怎样“黏合”家庭关系 (2)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娇纵的爱是最可悲的,它是一种本能的缺乏理智的爱。父母对孩子像对偶像似的百般宠爱,这不仅会给自己带来苦恼,而且使孩子的心灵受到腐蚀,任性和虐待的种子就这样从小播下。”他同时还指出:“赎买式的爱也是一种缺乏明智的父母之爱。许多父母以为可以用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需要来衡量父母的爱,其实这种爱同样不能给孩子带来幸福,带来的只是精神上的空虚和思想上的贫乏。”

    每天“逛”图书馆的老人到底是为了什么

    “你可是又在村口,把我张望。你可是又在窗前,把我默想。你的那一根啊,老拐杖,是否又把你带到,我离去的地方,娘啊,娘啊,白发亲娘,儿在天涯,你在故乡。娘啊,娘啊,白发亲娘,黄昏时候,晚风已凉……”当《白发亲娘》的歌声飘进心房,我们是否也想到,为了我们青丝变白发、笔直的身躯渐渐弯曲的父母。一日日,我们的成长催老了父母,我们翅膀硬了之后飞向远方,只给父母留下无尽的寂寞。

    在南方一座宁静的小城,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图书馆。图书馆的一名管理员发现有一位驼背的老读者,他风雨无阻地天天泡在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里。不仅如此,在所有读者中,他总是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走,天天如此,管理员对这个读者烦透了,打心眼里烦。

    那个老读者每次来到阅览室,翻翻这看看那,看上去毫无目的,纯粹是消磨时光。管理员越来越看不上这个驼背的老头,他一来她就烦,其他同事也如此,对他没有一点好感。

    有一天偶然发生的一件事,让管理员从此改变了对这位老人的看法。

    那天在下班的路上,同事突然问她:“你母亲是不是被聘为我爱人那个商场的监督员了?”

    管理员愕然:“没听母亲说过呀。”

    同事说:“我老婆在某商场当营业员,她们商场每天开门,迎来的第一个顾客常常是你母亲。老人什么也不买,却挨个柜台看,还要问这问那。时间一长,营业员们就以为老人是商场领导雇的监督员,是来监督他们工作的——因为商场领导有话在先。他们都对老人很戒备。”虽然同事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她依然听出了那话语中的不友好和厌烦。

    管理员径直回到母亲家,她父亲两年前病故,母亲一个人生活。她把同事所说的事情一说,问母亲是否真的在给人家做监督员。母亲矢口否认:“没有这回事呀,他们大概是误会了,我就是闲逛而已。”

    她开始数落母亲。不料,母亲长叹了一声,伤感地说:“我们这些老人一天到晚太寂寞了,逛逛商店还可以消磨一下时间,可时间一长就养成习惯了,一天不去就觉得不得劲儿。要不,你让我干什么呢……”母亲说到这里,垂下头,悄悄地流下了眼泪。

    就在一刹那间,管理员突然感到心里酸酸的。母亲有一儿两女,可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很少来看母亲,很少陪在老人身边,很少陪她聊天,母亲需要的是排解寂寞和孤独呀!那天,管理员没有回家住,而是陪母亲住了一晚,聊了一晚上的天。

    第二天早上,管理员上班很早,驼背老人依然等候在阅览室门前,也不知怎么她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柔情,她第一次没有用以前的那种眼光来看这个老人。

    管理员面带微笑,对他说:“早啊大爷,这么早就来了,来了就进来吧。”

    有心理学家提出,不同于过去简单的敬老、爱老,床前屋外地伺候老人,现在的老人们更多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慰藉和思想上的沟通。然而,丁克、啃老、月光等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越来越重的社会压力,却在拉大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每个人的生命总是会一步步接近衰老,在我们风华正茂的时候,是否想过养育我们多年的父母呢?他们把余热都发挥尽致,我们可否对他们多一点体贴和关怀,不让寂寞包围他们的心呢。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好品德的养成都是从孝行开始的。孝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各种品德养成的前提。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那他就不能被称之为“人”,必然遭到社会的谴责和鄙视。

    而要做到“孝”,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记得父母的生日。有句老话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正如孔子所言,趁着父母都还健在的时候及时表达我们的爱吧,哪怕是一个简单的电话或者一声亲切的问候,千万不要让自己将来悔恨终生。

    其次,常回家看看。孝不仅仅在于形式,空巢老人缺的绝不仅仅是钱,他们更希望得到孩子的关心与牵挂。一声问候远胜过金钱的慰藉,一次探望足以让老人幸福很久,父母要的其实很简单。

    然后,我们要听得三分唠叨,才能做得一等孝子。老人的唠叨就像是小儿的好问一样,是一种天性,只是很多人长大之后,忘了自己小时候也曾这样“烦扰”过父母,父母却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所谓“顺者为孝” ,对于父母的唠叨,儿女不应嫌弃与疏远,应抱着感恩、包容之心,理智谦和之态,善待父母的唠叨,学会倾听父母的唠叨。

    姑嫂相处为什么就那么难

    俗话说:“缝衣少不了线连针,家和离不开姑嫂亲。”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媳妇整日与大姑子吵架,与小姑子斗气,那么这个家庭就不可能轻松、祥和,家中的幸福感也就会相对降低。

    一般人都认为最甜蜜、最幸福的人莫过于刚结婚的人,可新婚后的梦兰却一脸愁苦,没有半点幸福和喜悦可言。原因是,她刚一进门就发现家里的小姑子对她似乎十分不客气,一天到晚给她脸色看。特别是最近老公出差几天给她买了一份比较贵重的礼物,小姑子为此在家闹翻了天,对她不仅怒目相视,还言语相击。

    面对这样一个“不好惹”的小姑子,梦兰真不知该怎样去应对,为此她伤透了脑筋。

    我们紧张地工作了一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回到家里时就希望有一个轻松温暖的环境供我们解除疲劳,调养精神。如果一到家就卷入姑嫂纷争,那第二天怎么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呢?

    事实上,姑嫂关系确实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的因素。

    首先,姑嫂在两个不同的家庭里成长、生活,致使她们在气质、习惯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可能在性格上合不来。其次,姑嫂各自都会有一种戒备心理。一是做嫂嫂的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把小姑子视为外人,因为小姑子迟早要出嫁,要成为另一个家庭的成员;而做小姑子的会下意识地把嫂嫂视为外人,因为嫂嫂来自另一个家庭,她有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二是做嫂嫂的总感到婆家不如娘家好,他们一家子是骨肉至亲而自己是外来人;而做小姑子的则认为自己反正要出嫁,这个家迟早是兄嫂一统天下。嫂嫂同哥哥夫唱妇随,情意笃厚,小姑子就会看不惯,认为嫂嫂影响了哥哥同母亲和她的骨肉亲情,于是,对嫂嫂的言行看不顺眼,听不顺耳。另一方面,小姑子同婆婆关系很亲密,做嫂嫂的也会疑神疑鬼,认为小姑子和婆婆联合起来对付自己;有时,小姑子对家务事发表了较多的意见,嫂嫂则会不舒服,认为小姑子在“喧宾夺主”。由于双方存在着这些复杂的心理,所以姑嫂关系便趋于紧张了。

    其实,搞好姑嫂关系也存在着不少有利因素:一是,姑嫂的年龄相仿,因此会有许多共同的想法;二是,有些姑娘家的秘密不便对父母说,也不便对兄弟说,只能同嫂嫂或弟媳商量;三是,嫂嫂或弟媳在婚姻的道路上是过来人,有许多切身的感受经验,大姑子或小姑子正好可以借鉴。当然,虽然存在上述有利因素,但要搞好姑嫂关系还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从嫂子方面来看,有这样的相处方法可以参考:

    作为嫂嫂要尊重小姑子的人格,尊重她的自尊心,切不可为一点小事,就以长者自居,甚至挖苦她、贬低她;同时还要理解她,正确对待她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支持与帮助。此外,还要关心她,不仅要关心她的工作和学习,还要关心她的生活、她的人生大事。如果这样做了,小姑子就会在心理上认同嫂子,就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孔子就曾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获得小姑子的信任,做嫂子的必须言行一致、要起表率作用,即要求小姑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小姑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说不做或言行相悖,就不可能在小姑子面前有影响力和威信。

    有些嫂子把小姑子看成包袱,把她当成争夺公婆财产的“眼中钉”,对小姑子往往不冷不热。看到婆婆对小姑子好,就嫉妒、心怀不满,生怕婆婆将自己的“私房钱”给了小姑子。做嫂嫂的应该明白,小姑子和婆婆本是母女,婆婆对小姑子好,是在情理之中的。不要因为小姑子不是自己的亲妹妹,就对她漠不关心。

    而作为小姑子,也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式来处世:

    小姑子自幼生长在这个家庭,对家庭的生活模式是适应的,她的性格和习惯一般都能为家庭的其他成员所理解和谅解。因此,相对于嫂嫂来说,小姑是生活在一个熟悉、友善的家庭中;而嫂嫂不同,她是家庭中的新人,其他成员同她既没有血缘联系,又对她的性格和思想没有深入的了解,她自己也对婆家的生活模式在短时期内无法适应,因此,相对于小姑来说,嫂嫂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家庭。正因为如此,做小姑的应该理解嫂嫂的处境和心情,不仅要以礼相待,还要多宽容嫂嫂的缺点和过失,并热心帮助嫂嫂熟悉、适应婆家的生活,并尽力让家中的其他成员了解嫂嫂,也让嫂嫂尽快了解家庭中的其他成员。

    第十四章    家庭万能胶:怎样“黏合”家庭关系 (3)

    小姑子应主动帮助嫂嫂沟通、融洽婆媳关系。嫂嫂不了解母亲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小姑子理应主动介绍、解释;母亲同嫂嫂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小姑应该从中周旋,缓解矛盾,尽量不要让不愉快的事在双方的心中留下阴影。平时,小姑应该注意,在母亲面前不说嫂嫂的坏话,多提嫂嫂的优点,因为对于母亲来说,女儿对嫂子的评价比儿子对媳妇的评价更具可信度。婆媳关系搞好了,也能促进姑嫂关系的融洽。

    怎样预防火山爆发式的夫妻之战

    夫妻之间需要爱和理解。那么,当爱情归宿于婚姻后,在两个人的家庭里,人们又应该怎样营造和谐、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呢?

    亲和动机是指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希望与他人亲近的内在动力。心理学认为,需要别人关心,需要友谊,需要爱情,需要别人的认可、支持与合作等,均可视为亲和动机。丈夫和妻子,不仅要懂得携手共建自己的温馨小窝,更要学会经营和保鲜窝里的温馨氛围。家庭里两人之间的理解和宽容是最好的钢铁栅栏。

    当青从单位回家时,她的肩都累得要塌下来了。进门见丈夫江正坐在沙发上看报,青懒得多说话,无精打采地开始洗米、择菜。当锅里的油开始欢腾时,江蹭到青背后,笑着说:“我们单位……”不想青大喝一声:“走开!”江吓得不轻,正要发问却见青脸色不佳,只好把话咽下去。接着青开始重重地摔盘扔碗,见江在厨房门口站着,又甩出一句:“就知道吃!”江莫名其妙。于是一场争吵就此开始,最后江披上外套摔门而去,青则扔了炒勺坐在沙发上抹泪。

    之所以发生这种火山爆发式的夫妻之战,就是因为他们夫妻之间忽视了爱的法则。一般情况下,青乐于做晚饭,可这一天她实在太累了,一直贤淑的她不会一回家就叫“饿死我啦!累死我啦!江快做饭”,她隐忍着继续扮演贤淑的主妇角色,没想到怨气却突然爆发。可江只觉得“走开”刺耳,却没有洞察到隐藏在这两个字背后的青的真实需要。青用怒气冲冲的“就知道吃”来掩饰她自己都未必清楚的真实目的:希望江给她一些爱的回报。这种回报也许就是江亲手做晚饭,也许是江一个温情的拥抱加一句“累吗”,也许是江在客厅里喊一句:“我给你泡了杯茶,你来歇会儿……”其实青应该一面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一面用温和的方式让江也明白自己的想法,把“就知道吃”换成“我很累,亲爱的,你能帮我一把吗”。只需要一点转换,局面不就变成另外一种样子了吗?

    我们所说的爱的法则,开始于真正的理解,发展于触及实质的交流,结束于爱的回报。静思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侵蚀婚姻的琐碎争吵都可以用宽容来化解。

    如何才能运用“爱的法则”,让夫妻之间充满温馨和幸福呢?以下六条原则非常重要:

    1.晨起提意见

    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为了在新的一天里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夫妻俩可以在起床后进行一些交流,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在临上班前提出来最适宜。

    2.回家展幽默

    一天辛苦工作之后,夫妻双方都会很疲惫,有时还会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此时难免会心情不好。所以,夫妻二人回家初碰面的那一时刻,不应是发泄的时候,而该是营造气氛的时机,为整晚营造一份好心情。

    3.吃饭寻开心

    餐桌上是夫妻二人最好的交流地点。吃晚饭时,夫妻可以在饭桌上谈些开心的事,来冲淡一天的焦虑和烦躁。愉快的心情可以增加食欲,消除一天的疲惫,增进彼此的了解。

    4.饭后做家务

    饭后,夫妻俩应共同收拾、洗涮一番。边做家务边聊天,是夫妻间很好的一种交流方式,既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又能很好地沟通夫妻情感。

    5.电视要休息

    如今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如果进行“长期作业”,就减少了夫妻间语言、心理和思想上的交流。所以,当夫妻俩看完一个精彩的电视节目之后,最好来一个中场休息,转换到“夫妻频道”上来,关上电视机,当一回“主持人”,来一通侃大山。

    6.睡前多赞美

    入睡之前,对爱人的赞美无疑是一首动听的“催眠曲”。想一想,爱人在这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有什么不平凡的表现,这时认真地总结出来,给予赞美,可让彼此松弛神经,一夜好眠。

    家庭是夫妻幸福的加油站,而温馨幸福的家庭往往到处都弥漫着爱的味道,这样的味道是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经营的。

    为什么环境拥挤容易让人抓狂

    环境可以通过对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微妙作用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举例来说,在一个空气清新、花草葱绿,又伴随着优美乐曲的环境中,人会体会到一种舒适与轻松,会暂时忘却生活的压力。

    良好的自然环境会通过刺激人的感官传达给大脑积极的信息,从而平衡人内心的失衡。而在嘈杂、拥挤的环境中,人会感到烦躁不安,肾上腺素分泌量猛增,当分泌量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就容易导致人们无法控制的疯狂举动。

    某年春节期间,某趟临时客车上,挤满了归乡的民工。整个车厢挤得水泄不通,臭气熏人的车厢内不足一平方米的空间里竟然挤了七八个人。一个小伙子挤在车厢里的桌边,站了一天一夜,疲惫不堪,只能一支接着一支地猛抽烟,以驱散心中的烦躁不安。列车的呼啸声、车厢的喧哗声、难闻的混浊的空气,终于使他无法自控。突然,他抓起桌上其他旅客的杯子、饮料瓶、水果等物疯狂地朝着周围的旅客头上砸去,随即挥舞一把水果刀刺伤了6名旅客。

    心理学家曾在小学做过一个“拥挤对人心理伤害”的实验,让一群小学生挤在狭小的教室中上课和活动。不到一个星期,连平时温文尔雅、循规蹈矩的学生也慢慢地变得粗野起来,在他们身上,攻击性行为急剧增加。实验证明,在拥挤的环境中相互干扰、碰撞摩擦会使人精神疲劳、急躁烦恼、焦虑不安。时间越长,这种心理问题就越严重,直到精神崩溃、行为失控,做出让人无法理解的“抓狂”行为。

    “老公,下午我妈打电话来,说我哥家里出事了,让我们赶紧回去看一看。”妻子在电话里着急地说道。

    李华放下工作,开车带着妻子连夜赶往她老家。在路上她才给李华讲清原委,原来她哥结婚这么多年来,一直和妻子、孩子挤在一间15平方米大的小房子里。因为手头不宽裕,他始终没有能力购买新房。

    “我嫂子和我哥闹过好几回,可我哥也没办法,我父母也帮不上忙。没想到昨天晚上,我哥突然发疯似的跟我嫂子打起来了,今天不见了人。”妻子忧心忡忡。

    到了目的地,李华和妻子在她父母的带领下去了她哥的住处,房子不但很小,而且闷热,不通风。

    后来,警察找到了妻子的哥哥,李华也放心了。因为没出什么大事,李华和妻子留下了一些钱,便离开了。在车上,李华想着妻子的哥哥住的那间小平房,心里并不轻松,现在许多夫妻都因为住房问题有了间隙。

    李华妻子的哥哥的突然反常应该和环境有关系,嘈杂、拥挤的住房环境会让人烦躁不安,极易导致极端行为的发生。

    如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居民的住房观念也在不断转变,从原来的“安居型”逐步转变为“康居型”,居民对住房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选择到健康住房呢?

    首先,健康住房应能够保障我们的安全,选择时还要考虑到室内、室外对健康和舒适度的影响。

    其次,应考虑居室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亲和度。亲和度越高的自然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发展越能产生有益的影响。鸟鸣、花香,冬观雪,秋赏桂,更是一种情趣和陶冶。

    再次,我们还要考虑到居室的环境保护,如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环境卫生,等等。

    最后,最好要考虑到健康保障因素,即健康治疗机构、家政服务机构等,以方便我们的居住和生活。

    为什么厨房要重视色彩搭配

    一个温馨的家,一桌精美的菜肴,自然离不开一个让人心情愉悦的厨房。

    就风水而言,厨房在住宅风水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厨房位代表主人,因此布置好的厨房风水,特别是好的装饰颜色的布局,对主人的身体健康、催财旺运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厨房家具颜色的选择上,应以干净、愉悦为基本原则,并考虑其色彩的明度、色相和其他的家庭环境,因为明度和色相的选择对家庭成员的情绪和食欲有很大的影响。厨房的家具最好使用明度较高的色彩,以刺激食欲,但也应注意尽量避免原色和纯色。

    以纯洁无瑕的白色为主色调的厨具,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干净、朴素,若能再加入一些其他色调点缀,效果将会更好。

    以现代感极强的银灰色为主色调的厨具,是现代时尚与品位的象征,可以彰显出主人的现代感,大片的银灰色还会给人置身太空或未来社会的超现实感觉。

    以纯朴的田园原木色为主色调的厨具,会使空间中充满返璞归真的乡村感觉,令人如同置身于鸟语花香中一般。若能适当地点缀一些淡蓝色或墨绿色,还能加强温馨感。

    以尊贵的黄色为主色调的厨具,尤其是优雅的淡黄色和明快的杏黄色,能营造出或温馨或奔放的效果。

    以热情奔放的红色为主色调的厨具,最适合年轻的新婚夫妻使用,能让人直接感觉到其独特的个性和年轻的活力。而且红色还具有刺激食欲的作用,如果能适当地搭配一些白色或黄色,则能稍微冲淡红色的强烈,使色调变得温和许多。

    以舒爽自然的绿色为主色调的厨具,能使身处其间的人产生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的感觉。如果能做到从室外到室内形成从淡绿色到灰绿色转化,则更能使人感觉宛如置身于真实的大自然中一般。此外,如果在淡绿色间夹杂一些淡蓝色,则会使厨房显得更加生机盎然。

    以浪漫梦幻的蓝色为主色调的厨具,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对于整日忙碌不已的白领一族而言,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能得到很好的放松。若能与黄色、橘红色、灰蓝色、淡蓝色或深蓝色搭配,则会产生或典雅、或明快、或清爽、或清澈、或前卫的不同效果。

    除此之外,沉稳厚重的黑色更适合于年老之人,香甜明快的橙色更适合个性鲜明的年轻人……只要在不影响食欲与情绪的前提下,厨具选择何种颜色,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家庭的整体风格而定。

    在知道了这些信息后,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为自己打造一个有色彩感、设计时尚、灵活实用的厨房,迈出我们快乐家居生活的第一步,让曾经是油烟重地的厨房也进入色彩斑斓、干净明快的“彩色时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