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沉重的“感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主办者将这次评选的名称定为“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所以评选的标准只能是“感动”,即这本书曾经使中国的绝大多数或相当大一部分人受过“感动”——不管这种“感动”是如何产生的,也不管这种“感动”产生了什么后果。我正是根据这样的标准评选的,但当我圈定一些书名,或补上一个书名时,它们再一次唤起了我曾经受到过的“感动”。在共和国,受到过这样“感动”的人不只我一个,而是当时的绝大多数,这就是我选定这些书目的原因。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和我一样,见到这些书目时都会有一种沉重的感觉,或者至今还心有余悸,甚至心有“预悸”。

    像《联共(布)党史》、《斯大林全集》(我只看过其中很少一部分),曾经是国人的“圣经”,党政干部、有文化的党员、知识分子自不用说,就是社会各界、工农大众、中小学生,也无不学一些斯大林这位“革命导师”的“教导”,知道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斗争,歌唱莫斯科—北京、斯大林—毛泽东。在“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时是如此,就是到了坚决打倒“苏修”的时候,这两部书的“圣经”地位依然没有动摇,斯大林还是“三七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联共(布)党史》内宣传的苏联党内“路线斗争”还是一次次“路线斗争”的理论根据和历史经验。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所有在这两本书中受到谴责和批判的人还是国人诅咒的反革命、叛徒、特务、阶级敌人、异己分子、托派、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这本《联央(布)党史》是彻头彻尾的伪造,是教条与谎言的混合物,是残酷的权力斗争和血腥的集体屠杀的产物。我们也明白了,《斯大林全集》的理论和观点并不都符合马克思主义,更不能代替马克思主义。但不能因为这些,我们就不承认曾经受过这两本书的“感动”,不能忘记为这样的“感动”所付的代价。

    我们当然可以忘记这段历史,也完全可以不承认曾经受过的“感动”,但一个健忘的民族和个人都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我希望曾经看过这类书并受过“感动”的人,实事求是地将这些书选出来。这不仅是为了共和国的真实历史,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人永志不忘。

    我一度认为“感动”这个词并不妥当,并且试图找到一个替代词,譬如“影响”“推动”“震撼”,但我不得不承认,没有哪一个词能更传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状况,而只能是“感动”,或许事后才知道只是受了愚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