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答安希孟教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记不得是否接受过《国际先驱论坛报》的采访,因为电话采访很多,一般我不会拒绝,但可以肯定报道的内容没有经过我的审阅,所以我不能对这样的报道负责。从安教授的批评看,其中有关“黄祸”的说法就不符合我的原意。如果安教授乐意赐教,还是请针对已发表的拙文,以免双方先得为说明真实意思多费笔墨。

    我丝毫没有将西方或西方人视为一个整体,但的确有少数西方人长期存在着对中国的误解或曲解,他们惯于“按自己的逻辑推演别人”(这是安教授的引文,不知是否是报道中的话)。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些人产生了“恐惧中国人的意识”。这是不争的事实,不仅经常出现在西方的报刊上,我不止一次与他们讨论过。不知为什么安教授“没有见过相关报道或研究资料”?我们固然应该“谨言慎行”,但面对这样的议论难道能闭口不言?例如最近出版的《光棍》一书就推断,中国人口的性别比不平衡所产生的“光棍”会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威胁。我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发表过意见,认为形势虽然严峻,但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我的确说过“一直到近代,中国的人口基本上是本土生长(产)的粮食所供养的”,我不知安教授“有所异议”是什么意思,因为这是历史学界、人口学界所公认的事实。如果安教授不同意,那么请指出,什么年代、什么地方的中国人口是依靠外国进口的粮食供养的,或者是不靠本地生产的粮食供养的?至于安教授提到的灾害和由此造成的人口损失,这本来是人口史研究的常识,历史上“人相食”的事不知发生过多少。我说的“供养”,只是维持生存,包括安教授所说的“半饥半饱”“低水平的不温也不饱”,中国的人口总数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的人口再生产,才在中国长期持续了“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增长模式,否则总人口肯定会更多。中国古代如此,西方在工业化以前何尝不是如此!但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是否自给自足,只能根据事实,与这些人口的生活水准无关。安教授能不能告诉我,历史上中国从外国进口过多少粮食?中国多少人口不是自给自足的?

    安教授居然对我说的“中国人口从未威胁到世界”感到“惊讶”,我也不得不感到惊讶!“从未”是指过去从来没有,特别是指历史上。安教授既然惊讶,那么不妨指出,中国人口在哪一阶段、如何威胁过世界?安教授认为“中国某一个省人口增加等于中国人口增加,会给国家带来问题。同样,中国人口增加,世界人口也相应增加,世界就会面临问题”,但是这种关系只能说是产生影响,与“威胁”是两回事。如果按照安教授的逻辑,岂不是中国每增加一个人就会使世界多一分威胁吗?

    记得我在接受采访时,并没有单独讨论英国的情况,我是将英国和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海洋国家与欧洲大陆国家作比较的。我强调的是地理环境,“资本主义商业和世界眼光、人类一家的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在各国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深层次的原因正是人口与资源的关系。古代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在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下还会向外开拓的。至于哥伦布等人在寻找新大陆的过程中是否是出于资本主义商业和世界眼光,能不能体现世界一家的观念,近年已有不少证据发表,安教授何至于视而不见?

    安教授称我传播的信息“似乎仍是东西对立的冷战思维或热战思维”,我不能不感到惊讶!难道像安教授那样不顾事实,自认中国人口威胁了世界,承认中国以往的人口不是自给自足,才能显示新思维或和平思维?对学术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平心静气地讨论,还是多摆事实,多讲道理,先不戴帽子为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