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时代-编辑点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王勉:

    高远的小说很“洋”,他跳出了陕西文学惯用的农村题材,农村视角和农村语言。他站在高楼上,关注着城市的分分秒秒,角角落落。为我们写出了充满现代意识的优秀小说——《秒杀时代》。小说无异于喧闹版的《等待戈多》,在一个“未明”的黑夜,一群“未名”的新城市人,痛苦地漂浮在城市的上空。他们等待给他们命名,供他们归宿的黎明。然而,这个黎明什么时刻到来,黑夜的大幕由谁拉开?所有人都是迷茫的。这就是我们的当下。写当下很难,因此很多作家都不愿去写,宁可沉入古代中,陷入回忆,也不愿触碰无奈的现实。高远不光有勇气去写当下,而且有能力把握当下,他准确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而又无奈,疯狂又充满魔力的城市之夜,并用高贵而又悲悯的人性之光,开启了一个明亮的早晨,一个即将降临的伟大时代。

    李江华:

    我是先看了高远的小说集《平安夜说再见》之后才看他的这部《秒杀时代》的,阅读的感觉一如既往。《秒杀时代》把一个虚拟的网络论坛现实化,并且完美地打破了虚拟和现实的边界,从而展现了人的荒诞性,这几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此小说的具体细节不多说,我想说说作者高远,说两个完全个人的看法:

    一、我明显地感觉到高远在陕西作家中的“另类”,那就是他的现代性。陕西是一个乡土文学味道浓烈的省份,当代陕西文学,自柳青以降,就是这样,在外省或者全国看来,陕西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都是乡土的。从这一点来看,更能显出高远的独特和难能可贵。

    二、陕西文学,尤其是小说方面,作家队伍的断档几乎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陈忠实生于1942年,贾平凹生于1952年,杨争光生于1957年,红柯生于1962年。再往后,就不好列举了。我知道高远是官场中人,现为某地的法院副院长。在以后,如果他是官场的成功者,官运亨通,步步高升,那他将成为文学的失败者。如果他是官场的失败者,那他一定会成为文学的成功者。他的名字将列举以上四位的后面,因为高远生于1969年,他将是陕西文学断档的衔接者。

    刘全德:

    中篇小说的存在意义往往遭到低估。高远的小说也是如此。在文学生涯的开端,他以一往无前的勇气选择了中篇小说,看来也将以此种发言形式结束写作。高远具有《变形记》作者卡夫卡留下的痕迹,但痕迹还不是语言本身。

    卡夫卡的小说主人公是这样的现代英雄:心里没有安装方向盘,但却无比清醒地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在一个处处都是迷宫和旋转楼梯的世界图景里,卡夫卡替他见到的人物感到害羞,并且体验到什么叫恐惧。和卡夫卡一样,高远的中篇小说无一例外地进入到“边缘人”的存在,以及由这种碎片般的存在勉力支撑的现代性已充分展开的世界。

    区别在于:高远的小说表露了东方现代性的特殊所在。在一个相对更为焦虑的东西交汇的文化语境里,以西方价值为主导的现代性犹如植入东方精神的异质器官,不断发生排异反应。东方社会的金字塔结构在这种阵痛中分娩出混乱不堪的人文秩序,貌似坚固的传统不是在崩塌而是快速滑动在一个通往深渊的下行坡道上,截至目前还看不到兜底的时刻。在剧烈的震荡中,每一个人都不在他应有的位置——这就是当代历史必将追述的所谓本时代的时代精神。“失位”现象,在二十世纪至今的文学里体现为人的边缘。自然,这也是指向人类全体的事件。这样的现代性,显然呼唤着异于西方的文学匠师。

    在高远反应敏锐的中篇小说里,“荒谬”不是人的现代性发展的结果,反而是它的基本原因;“捆绑”不是人类非理性盲动的报应,反而是自由选择的必然结论。《秒杀时代》这个小说,进一步让我们看到:在一个边缘人的世界里,羁勒生命的界限、契约、限定永远存在,绝无消失的可能(即便是在该小说里得到有力描述的网络论坛那样一个虚拟空间里也是如此)。“界”有时候似乎消失了,但总以出人预料的方式提醒你它还在着。这就是这篇小说震惊效果的由来。另外,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生命,我希望它的孩子们能获得更大的推动力量。更大的动力,使人物完全展示他应有的归宿。现在看来,这个动力还是有些小。

    宋小云:

    读了这个题目,我以为这个作者和我一样,喜欢玩电子游戏,所以经常秒天、秒地、秒乾坤,总之就是一句话:天地唯我独尊,秒杀为我独大。时代都能够轻易秒杀,可见其小说的伤害指数那自然是极高的,攻击力几乎是bug般的存在,再加上小说各种类型的buff状态,那自然是天地变色鬼神愁了(我不心用了网络流行的甄嬛体?反正都是不说人话,那自然都是一样的了,还请作者和读者宽容才好,不要将本宫秒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