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根绳子B.一本薄书
C.一根短竹筒D.一根短木棍
答案:
B。
聚沙成塔:
最早医生听诊是直接用耳朵在病人胸部听的。1816年,法国著名医生兰尼克在看见几个小孩在马路边玩用空心木头听声音的游戏,大受启发,就用一本薄书卷成筒状,一端置于病人心脏部位,另一端贴在耳朵上来听,结果发现比直接用耳朵听更清晰。这就是听诊器的雏形。
世界无烟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答案:
5月31日。
聚沙成塔: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这天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重视香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把世界卫生日定为每年的?
A.5月21日B.3月27日
C.4月7日D.10月25日
答案:
C。
聚沙成塔: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4月7日正式成立。世界卫生组织的英文缩写是WHO,全文是Wro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世界最早的药典诞生在哪个国家?
A.中国B.日本
C.埃及D.西班牙
答案:
A。
聚沙成塔:
世界最早的药典是公元前1世纪或2世纪的《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中药经典著作。全书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该书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大总结,被奉为中药学经典。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最原始的中药分类资料,对中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本书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作者认为上品“主养命以应天”,中品“主养性以应人”,下品“主治病以应地”。
■
中医将人体各部分为五脏六腑。这五脏是?
A.心B.肝C.脾
D.肺E.肾F.肠
答案:
ABCDE。
聚沙成塔:
中医所说的六腑是指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
我国的中医学源远流长,是世界医林的一朵奇葩。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总集是?
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
C.《脉经》D.《本草图经》
答案:
A。
聚沙成塔:
《黄帝内经》写成于战国后期,以后陆续有所增补,到唐代才最后定型。
我国明代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撰写的科学巨著正式名字叫?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本草经集注》
D.《神农本草经》
E.《本草纲目拾遗》
答案:
A。
聚沙成塔: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巨著。撰成于万历六年(1578),共52卷,收药达1892种,方剂万余份,约190万字,它是以《证类本草》为资料主体增删考订而成的。
李时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医药学家,他出生在三代相传的中医世家,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他亲自考查、收集各种植物、动物、矿物标本,历时27年著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是明朝人。
■
下面哪些行为有可能传染艾滋病?
A.与艾滋病人握手
B.与艾滋病人发生性关系
C.艾滋病人给婴儿哺乳
D.输入血源不明的血
E.与艾滋病人拥抱
F.与艾滋病人共用注射器
G.礼节性接吻
H.同池游泳
答案:
BCDF。
聚沙成塔:
艾滋病病毒的抵抗力很弱,一旦脱离人的体液,常温下会很快自然死亡,所以同艾滋病人握手、礼节接吻、同池游泳几乎没有传播的可能。
艾滋病,其医学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综合性”,英文缩写为“AIDS”,是1981年鉴定出来的。艾滋病是一种人类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绝症。
试管婴儿是在试管中成长的吗?
答案:
不是。
聚沙成塔:
试管婴儿的胚胎是卵细胞和精子在培养皿中完成受精、在子宫中成长的。因为世界上第一例体外受精是在试管中完成的,所以人们把体外受精培育的孩子叫“试管婴儿”。
我们手臂上一条条被称作“青筋”的血管,实际是?
A.动脉B.静脉
答案:
B。
聚沙成塔:
动脉指从心脏运送血液到身体各部的血管,分大中小三种。静脉指把血液从身体各部运回心脏的血管,分深静脉和浅静脉。深静脉大多和动脉伴随、浅静脉也称“皮下静脉”。人的上下肢浅静脉较发达,肉眼可见,输血、抽血、输液常会用到这些地方。
人会感染“疯牛病”吗?
A.会B.不会
答案:
A。
聚沙成塔:
1)不仅牛会得上疯牛病,绵羊、鹿、人都可能患病,而且一旦患上疯牛病,就会以极快的速度传播,这种危险是致命的,无法治愈的。疯牛病会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潜伏期,进入人的大脑,造成人精神分裂、痴呆。
2)1995年发现第一例疯牛病患者,是一个女性。
人体血液从心脏流出后的循环顺序是?
A.肺动脉B.静脉
C.肺静脉D.动脉
E.心脏F.肺
■
答案:
DBEAFC。
聚沙成塔:
人体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从心脏流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将氧、养料等输送到全身组织,并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经静脉带回心脏,再经肺动脉带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后经肺静脉流回心脏,如此循环不已。
目前我国的医院是以什么作为统一标志的?
A.红十字B.蓝十字
C.绿十字D.白十字
E.黄十字
答案:
D。
聚沙成塔:
目前我国医院的统一标志是四颗红心簇拥着一个白十字,分别代表着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白十字代表广大病人。
琴纳第一次从哪儿取得了微量牛痘疫苗?
A.人手B.牛腿C.猪耳D.马蹄E.鸡冠
答案:
A。
聚沙成塔:
1796年5月,英国医师琴纳发现挤牛奶的工人很少患天花,就从一位挤奶姑娘的手上取出微量牛痘疫苗,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的胳膊上。一个月后,又在男孩的胳膊上接种天花痘疫苗,结果男孩没有发病。
一般情况下,口服国产青霉素用不用做皮试?
A.用B.不用
答案:
A。
聚沙成塔: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防止意外,服用口服青霉素前,也应做皮试。青霉素是人尽皆知的抗菌药物,它分注射和口服两种类型,国内口服青霉素生产厂家近百家,品种有阿莫西林、阿莫灵、阿莫仙、青霉素V钾等等。由于一部分人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有人在距离20米远的地方一闻到青霉素就晕倒的事件,注射青霉素前做皮试,在我国任何一家医院都是不可或缺的手续。
刷过牙后,牙刷应该怎样放置更科学?
A.刷头朝上B.刷头朝下
C.平放
答案:
A。
聚沙成塔:
牙刷用过之后应刷头朝上放置,这样使牙刷能很快干爽,如果刷头朝下放在漱口杯中则空气不流通,刷头和刷把的水分长时间留在刷头上,很容易滋生细菌,再次使用时,就造成口腔的二次感染,甚至带来口腔及身体疾病。
通常情况下,我们平时睡眠采取的四种姿势中哪种是有利于健康的?
A.俯睡B.仰睡
C.左侧睡D.右侧睡
答案:
D。
聚沙成塔:
一般人的心脏位于左胸部。人在俯睡或仰睡时,身体和两脚都伸得很直,肌肉不能完全放松。俯睡时头和脖子不可能埋在枕头里,势必歪向一边。仰睡时手放在胸前,呼吸不畅又容易做噩梦。左侧睡容易压迫心脏,所以右侧睡最益于健康,又能让食物移向十二指肠。
每当雨雪过后,我们都感到空气特别清新,这是因为空气里什么含量增加了?
A.氧气B.臭氧
答案:
B。
聚沙成塔:
闪电发出的火花会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变成臭氧,它有一种特别的气味,令人觉得空气清新。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电离,氧分子和氧原子的结合产生臭氧,其中饱含负氧离子。所以人们在呼吸时会觉得空气清新。近地层臭氧的增多实际是二次污染物,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对人体器官有伤害。
饭后立即饮浓茶既可解腻又有助于消化,对吗?
A.对B.不对
答案:
B。
聚沙成塔:
茶叶中有一种茶多酚物质,遇到食物中铁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能被小肠吸收的物质。铁与茶多酚接触,失去造血功能。饭后立即饮浓茶,易引起贫血,影响身体健康。
■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哪些学说?
答案:
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
聚沙成塔:
1)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2)五行学说,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3)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指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的规律。
4)脏腑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5)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患病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中药的品种居世界首位的是哪个国家?
A.中国B.美国C.印度
答案:
A。
聚沙成塔:
中药是中医传统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药类物质,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药。中药的发明与应用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中药一词则出现较晚,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为了区分两种医药学才有了中药之称。中国疆域辽阔,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形成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为多种药材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中国已开发的中药有8000多种,经营的常用品种有600多种。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居世界首位。中药除了满足国内需要,目前已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古代中医用什么方法看病?
答案:
四诊法。
聚沙成塔:
中国古代,医生运用视、听、嗅、触等感觉功能以及与病人或知情者交谈,全面了解和系统地掌握与疾病相关的各种信息,从而指导临床治疗。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种方法,称为四诊。
1)望诊是根据脏腑经络等理论进行的诊法。观察体表和五官形态功能的变化征象,可以推断内脏的变化。望诊的重点在望神、望面色和舌诊。因面、舌的各种表现,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脏腑功能变化。
2)闻诊是医生运用自己的听觉和嗅觉,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散发的各种气味来推断疾病的诊法。
3)问诊是医生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现在症状、治疗经过等情况的诊法。
4)切诊是医生用手对患者体表进行触摸、按压的诊法。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脉诊又称为切脉、诊脉,是通过对脉象变化的体察,了解体内病变的切诊方法。按诊,是用手触摸按压病人体表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病变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切诊方法。
《针灸甲乙经》由东汉著名医学家皇甫谧于公元259年左右所著,对吗?
答案:
对。
聚沙成塔:
历代医学家总结针灸实践经验,写出了大批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由东汉著名医学家皇甫谧于公元259年左右所著。全书共12卷,128篇。其中70篇是谈论经络和穴位的,其余论述了脏腑、病因、病理、针刺手法及各类疾病的针灸取穴等。这部书籍对我国晋代以后针灸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
模仿动物的体操“五禽戏”是谁发明的?
答案:
华佗。
聚沙成塔:
五禽戏是我国古代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创始人是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华佗总结了前人模仿鸟兽动作以锻炼身体的传统做法,创编了一套保健体操,包括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就是五禽戏。它比瑞典发明的医疗体操要早一千多年。它不仅具强身延年之功,还有祛疾除病之效,如今五禽戏作为康复医疗的一种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中风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脊髓不全性损伤等患者的辅助治疗。
在人体经络腧穴及一定部位上施以特定的操作手法或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和保健强身的方法是?
答案:
推拿。
聚沙成塔:
推拿,是在人体经络腧穴及一定部位上施以特定的操作手法或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和保健强身的方法,也叫按摩。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据辨证论治原则进行的,它不借助内服药物,副作用很少,对很多疾病都有较好疗效,简便易行。其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常见的适应症包括颈椎病、急性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四肢关节软组织损伤等等。
推拿的功效有:
1)调整脏腑功能。以此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2)疏通经络气血。推拿通过手法刺激,可以促进经络功能及气血生成和运行,使脏腑机能协调,外邪可防,内病得治。
3)疏理肌肉筋骨关节。
哪个朝代饮食疗法就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A.汉B.隋C.唐D.宋
答案:
C。
聚沙成塔:
食物医病,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古时代,经过长期的摸索,人类逐渐获得了辨别食物与毒物的知识,掌握了食物治疗疾病的方法。到唐代,饮食疗法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食治篇,这是现存最早的食疗的专篇。它分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类叙述,其序云:“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麻沸散”是一种麻醉剂,发明者是?
答案:
华佗。
聚沙成塔:
据《后汉书》记载,华佗遇到“疾发于内,针药不能及”的患者,便让其先用酒服下麻沸散。当病人失去知觉后,再开刀破腹,施以手术,然后缝合,涂上药膏。4-5天后,伤口愈合,1个月之后,病人便可康复。这一手术步骤是可信的。手术前病人用酒送服的麻沸散,是医学史上记载的最早用药物麻醉的配方,成功的麻醉效果保证了华佗外科手术的施行。
华佗对麻醉学的贡献已经得到国际医药学的承认。可见华佗是药物麻醉的先驱者,麻沸散的使用是我国在外科方面的一大创举。
■
“医院”作为疗疾机构的名称逐渐出现是在哪个朝代?
答案:
宋朝。
聚沙成塔: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医院的萌芽,之后便陆续有了“疾馆”“病坊”等医疗机构。
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以及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宋朝在医院建设上出现了一个大发展的新局面,例如:建立、健全了管理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县一级都设有医官;严格了管理制度,依病分室,强化了病房管理;与医院建设息息相关的医学教育、药政管理;各种医书的编修、出版也十分兴旺。据史载,在宋理宗宝庆年间,“医院”作为疗疾机构的名称已逐渐出现。
“病历”是谁发明的?
答案:
淳于意。
聚沙成塔:
病历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汉初著名的内科医生淳于意,是我国最早发明和使用病历的医生。
淳于意勤奋好学,热心钻研医术,从名师公孙光学得“妙方”“方案”,并从公乘阳庆学得黄帝、扁鹊的脉书和五色诊断方法,医术日渐精深。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淳于意深深感到:病人对于自己的病症的叙述,如果没有记录而光靠医生记忆是不行的,于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就医中,淳于意把病人的姓名、地址、病症、药方、诊疗日期等一一详细记录下来,同时,把治愈的和死亡的病例也作了详细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淳于意感到,这样做对于诊断和治疗都有好处。他把这种记录称为“诊籍”。
后来,不少医生争相仿效淳于意的这种做法,由于“诊籍”是专门记录病人病史的,所以慢慢地就将其称为“病历”了。
“营养缺乏症治疗法”是谁发明的?
答案:
中国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于公元200年发明了营养缺乏症治疗法。
聚沙成塔:
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对营养缺乏症作了生动的记述,并提出了饮食疗法,病人食用他推荐的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后证实对治疗营养缺乏症确实有效。
后来营养学家勿思慧在其著作《饮膳正要》中详细地用开处方的方法说明了治疗因缺少维生素B而患脚气病的方法。他提出治“湿脚气”的方法之一是“以马齿苋洗净取汁和粳米煮汤,空腹服之”,同时还开出了治“干脚气”的处方。而西方的医务人员直到19世纪末才认识到脚气等营养缺乏症。由此可知,中国人发明的营养缺乏症治疗法比西方领先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我国古代医学史上享有“药王”美誉的是谁?
答案:
孙思邈。
■
聚沙成塔:
孙思邈是唐代京兆华原人。他钻研古代名医名著、秘方,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不但吸收和运用了张仲景、华佗等几十位著名医学家的药方,尤为可贵的是他还搜集整理了来自民间、文人、名士、少数民族、宗教界和外国传入的药方,从中汲取了大量营养。集数十年之心血,于公元652年前后,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这两部巨著一共记载了6500多个药方,其书首列妇人、幼儿疾病,并创立脏病、腑病、针灸方药、内外诸病、养性练气分类,具有新的系统性,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被誉为祖国医药学的百科全书,后世尊孙思邈为“药王”,可谓实至名归。
谁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儿科专家?
答案:
钱乙。
聚沙成塔:
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人。约生于宋明道元年(1032年),卒于政和三年(1113年)。
钱乙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他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由此也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中国古代没有女医生,对吗?
答案:
错。
聚沙成塔:
1)汉代的义姁是我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位女医生,她悬壶济世,深受群众爱戴。相传汉武帝得知她的医术后,招她入宫,拜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等治病,深得太后信任。
2)晋代鲍姑,是名医炼丹家葛洪之妻。相传“艾灸”是她发明的。
3)唐代的胡倍,对养生长寿、吐纳导引有独特见解。她编绘了“黄帝内经图”一卷,描画了人体的五脏。
4)明代的谈允贤,祖传名医。当时的富家眷属生病,羞于请男医生搭脉,闻谈氏之名,都请她诊治。她晚年还写有《女医杂言》一书传世。
5)清末女名医曾毅,治病有许多独特的经验。她著有《古欢室丛书》一部,内有《女学篇》《医学篇》《诗词集》三大部分,集中反映了这位清代女医生行医救国的雄心壮志。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医是谁?
答案:
王与。
聚沙成塔:
南宋时期的王与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医”。王与,字与文,号正庵。南宋景定元年出生于永嘉明伦里,是举世闻名的、最早的法医学家。王与认真批阅了世界第一部法医检验学专书《洗冤录》,并据实践经验,著《无冤录》一书,是我国古代法医学的经典著作。朝鲜、日本等国亦奉之为法医界之圭臬。另有《钦恤集》《礼防书》《刑名通仪》等,皆为刑房、历律之专门著作。
王与的《无冤录》经常被后世法医学人士当做重要的参考资料。清代道光年间,有海宁(今海宁市)的许叔夏,儒而精医,尤其擅长咽喉五官科疾病的诊治,曾任职江、浙,官至知州,断狱如神,能为民雪冤,尝因剖析冤案之需,仔细研究王与的《无冤录》,又据该书内容,对《洗冤录》作了注释,写成《洗冤录详义》问世,也成为一部法医学界有价值的专门著作。许氏另有《咽喉脉证通论》《析骨补遗考证》等,亦皆为法医学著述。
中国古代的十大名医都是谁?
答案:
扁鹊、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葛洪、皇甫谧、华佗、钱乙、朱震亨、叶天士。
聚沙成塔:
1)扁鹊,春秋时期人。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他善于运用四诊法,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2)张仲景,东汉人,名机。他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3)华佗,三国时期人,字元化。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他不愿做官,宁愿到处奔波,为人民解除疾苦。
4)皇甫谧,东汉人,著有《针灸甲乙经》等医书。
5)葛洪,两晋时人,字稚川,号抱朴子。他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贡献。
6)孙思邈,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
7)钱乙,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8)朱震亨,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
9)李时珍,明代人,他著有我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医书《本草纲目》。
10)叶天士,清代著名医学家。
我国古代关于兔唇修补术的最早记载始于何时?
答案:
公元4世纪-5世纪。
聚沙成塔:
兔唇,又名兔缺、缺唇,是一种多因素遗传性畸形。据《普书·魏咏之传》八十五卷记载:“魏咏之,生而缺唇,年十八……医曰: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笑语……”当时经吏部尚书殷仲堪门下的医生给魏咏之做了缺唇修补手术,术后遂获全愈。可见我国远在公元4世纪-5世纪已经掌握了兔唇修补术,这一记载是史籍中关于兔唇修补术的最早记载。
至唐代,中医外科已出现了专职的整形外科医生,兔唇的修补也更为普遍了。明代医家王肯堂在其所著《疡医证治准绳》记载了外伤造成的缺唇修补术,也完全适用于先天性缺唇的修补。王肯堂是具体论述缺唇修补术方法及步骤的最早的医家之一。至清代,著名外科家顾世澄(18世纪)撰著《疡医大全》(1760年)一书,书中对于兔唇的修补有更具体的记载。
我国古代没有用音乐治疗疾病的技术,对吗?
答案:
错。
聚沙成塔:
音乐疗法,是指运用音乐艺术治疗疾病的方法。相传伏羲氏作瑟,女娲作笙簧,创乐曲和弹奏法,制定乐律。而运用音乐治疗疾病,早在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一些记载了。可以认为这是我国人民运用音乐和舞蹈治疗疾病的最早记载。
到战国秦汉之际,一些医学家运用音乐疗法治疗疾病的经验可以说已经很丰富了。《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篇中已有五音治疗疾病的记载。所谓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五种不同的音阶(大致分别相当现在的音乐简谱中的l、2、3、5、6)。五音分别与五脏匹配,即:肝—角,心—徵,脾—宫,肺—商,肾—羽。不同的音乐,对脏腑功能的亢奋或消退不一样。医家就是按音乐的不同旋律、节奏、音色、音量、音调来治疗各种不同类型的疾病的。
拔火罐的疗法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A.三国B.南北朝
C.晋代
答案:
C。
聚沙成塔: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中医的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拔火罐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民间使用很久了。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中医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疗法。
古代中药店摆放药品是有讲究的,对吗?
答案:
对。
聚沙成塔:
古人摆放药品注重考虑五行属性。因为不同的方位有不同的五行属性,所以,他们在摆放药品时,特别注重摆放在与药品的五行属性相同或相生的五行方位上,如治疗肝胆疾病的药品(属木)摆放在东面、东南面和北面,尽量不摆放在西面和西北面;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品(属火)摆放在南面、东面和东南面,尽量不摆放在北面;治疗脾胃疾病的药品(属土)摆放在东北面、西南面和中间,尽量不摆放在东面和东南面。
“寒食散”是一种什么样的药?
答案:
“寒食散”又叫“五石散”,唐代称“乳石散”,其主要成分为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黄、赤石脂五种石药。
■
聚沙成塔:
寒食散是一种剧毒药,服用后伴随毒性发作,产生巨大的内热,因此需要一整套极其细微而繁琐的程序,将药中的毒性和热力散发掉,即所谓散发。如果散发得当,体内疾病会随毒热一起发出;如果散发不当,则五毒攻心,后果不堪设想。即使不死,也将终身残废。而散发的重要一点是,必须在服药后多吃冷饭、饮温酒、冷浴、散步、穿薄垢旧衣,如不散发,则须用药发之,因称寒食散。
寒食散是古代神仙服食范畴中的一种,求仙药之事。其实寒食散的药方,汉代就有了,一般认为发明者是张仲景。汉武帝时,信奉方士李少君、栾大等,烧炼金石一类矿物,物为石药。寒石散与成仙无关,服之者多称去病强身,实际上为济其色欲。
张仲景,名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最后几年(约公元215~219年)。张仲景刻苦学习《内经》,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
什么样的医生是“铃医”?
答案:
铃医亦称“走乡医”“串医”或“走乡药郎”,古代已有,宋元时盛行,铃医以摇铃来招徕病家,故而得名。
聚沙成塔:
铃医奔走乡间,栖宿寺庙,医治民众疴疾。他们始终恪守着“扬仁义之德,怀济世之志”之教诲,妙术施治,求取薄利,屡化沉疴恶疾,深受群众信赖。《夷坚丙·韩太尉》:“迁御医王继先诊之,曰:‘疾不可为也,时气息已绝。’适草泽医过门,针其四体至再三,鼻息拂拂,微能呻吟。”
实际上,作为我国医学史上重要一页的铃医医术在古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的扁鹊、华佗等名医都是铃医。至于铃医的药方,在我国宋代名医赵学敏所编撰的《串雅内编》里多有记载。
中国最早留学回国的西医是?
答案:
黄宽。
聚沙成塔:
黄宽后来通过赴美、英留学,成为我国第一位留学回国的西医。
黄宽又名绰卿,很小时就进入马礼逊教会学校念书。1846年9月,因健康原因,校长布朗决定次年回美国。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这一决定,并表示愿意携带几名年龄较大的同学赴美国继续深造。容闳、黄宽、黄胜都向布朗表示愿去美国留学,当即得到布朗的首肯。黄宽于1850年考入爱丁堡大学医学系学习西医,并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大学5年本科学业。随后他继续攻读病理学和解剖学研究生课程,终于在1857年获得博士学位。从而成为我国在英国著名综合大学接受正规医学训练的第一人。
毕业后,黄宽并没有留恋异邦生活,而是一心想要用自己的医术在自己的国家治病救人,开创西医在华的新天地。
医学上最初尝试用磁石治疗的是古代哪位名医?
答案:
扁鹊。
聚沙成塔:
磁疗又被称为磁穴疗法或磁场疗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一定强度的磁场作用于人体某些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用磁来治疗疾病。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名医扁鹊也曾经作过磁石治疗的尝试;西汉初期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就记载过磁石的特性,以后还陆续不断有过类似的记载,它们都是将磁石作为煎剂或成药的一部分。至明代李时珍已将磁石粉调和各种油膏制成外敷药物。清代还有人推荐和使用磁石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药方。此外,在医书《格致镜源》中还有这样的记载:益眠者,无如磁石,以为盆枕内,用此枕而不昏,持之以恒,便有保健效果。
■
扁鹊,原姓秦,名越人,又号卢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是中医学的开山鼻祖。一生创有:《难经》,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导引”在哪个朝代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医疗保健体操?
A.汉代B.唐代
C.宋代D.元代
答案:
A。
聚沙成塔:
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一卷画在丝织品上的古代《导引图》。画中有男女40余人,有的身上穿着便服,有的赤足裸身,在做各种导引动作。在各图之侧,配合着相关文字说明。这幅2100多年前的《导引图》,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导引发展到汉初,已逐渐形成一套医疗保健体操。
据《吕氏春秋》记载,导引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相传那一时期,有一个阶段气候非常恶劣,许多人因此患起了疾病。有的手脚肿胀,有的心胸憋闷,以致“民气郁遏,筋骨不达”。为了消灾祛病,当时有人跳起一种舞,认为舞可以“利关节”,对疾病能起到“宣导”的作用。后来,有些医生把这些舞蹈动作引进了医书,命名为“导引”。
关于解剖学知识,在我国古代还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对吗?
答案:
错。
聚沙成塔:
关于解剖学知识的记载,可追溯到古代中国、希腊和埃及的许多相关著作中。人们最初是在祭祀、制备食物、打猎和战争负伤的过程中对人体和动物的内部结构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在我国,2000年前的第一本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解剖学的知识,东汉名医华佗(145-208)擅长作外科手术,宋代的王帷一在1026年还用铜铸成人体模型。1247年宋慈著《洗冤录》一书,详细记载了全身各部的骨骼名称、数目、形态,并配有检骨图。清代名医王清任(1768-1831)曾亲自剖视童尸30余具,著有《医林改错》一书,对人体器官的观察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记述。
开食疗专著先河的是哪位名医?
A.华佗B.李时珍
C.孙思貌D.扁鹊
答案:
C。
聚沙成塔:
食疗是利用日常的食物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注意到饮食与防病、治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的文献记载中,掌管饮食的医官叫做“食医”,被列为四种医中的一种。食医这一学科和食医的设置,《周礼》一书中也有记载。
到唐代,饮食疗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代名医孙思邈主张“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他还专门撰写《食治》一卷,开食疗专著之先河。孙思邈的学生孟诜,集唐以前食疗之大成,编成了一部《补养方》。后经其弟子张鼎增补,改名为《食疗本草》。18世纪后,现代食物化学的发展,在食疗方面又揭开了新的篇章。
世界上第一种抗菌素是?
答案:
青霉素。
聚沙成塔:
世界上第一种抗菌素——青霉素,是1941年问世的。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专家弗莱明。1928年秋,他在伦敦圣马丽学院任细菌学讲师。有一天,他在观察葡萄球菌时,发现作为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长着一簇簇绿色霉菌,这种现象司空见惯。许多细菌专家的实验室内经常发生外来微生物的污染,一般倒掉了事。可是,弗莱明却十分细心。他发现霉菌的周围竟没有葡萄球菌,而玻璃器皿里的葡萄球菌也消失了。这个偶然的发现,引起弗来明的极大兴趣。他于是设法培养那种霉菌,把培养液过滤了一下,滴入长满葡萄球菌的玻璃器皿里,几小时后竟发现葡萄球菌全部死亡;又把过滤液稀释到800倍,效果仍然很好。
弗莱明后来把他发现的这一特殊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
上图这些形如珍珠的东西就是危害人体健康的葡萄菌,青霉素能消灭它们。
镇静药最先源于哪个国家?
A.美国B.法国
C.英国D.中国
答案:
B。
聚沙成塔:
镇静药源于法国。20世纪40年代后期,法国神经外科医生拉波利发现手术前病人体内产生的组胺对人身体有害。他想找到一种抗组胺的药。
法国一家实验室为他提供了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异丙嗪,以后又研制了作用更为强大的氯普马嗪,它可以使病人在手术前进入一种“愉快的安静状态”。法国医生狄富和丹尼克发现它还可以使发病的躁狂抑郁症患者镇静下来。后来,他们又发现氯普马嗪对精神分裂症特别有效,原因在于它能使人大脑的情感区解除病症。
被称为“现代牙科之父”的医生是?
答案:
皮埃尔·汤夏尔。
聚沙成塔:
牙科医生源于法国。18世纪以前,治牙一直是理发馆、铁匠铺、蹄掌工、马兽医、化缘者的副业。17世纪90年代,法国安杰的医生皮埃尔·汤夏尔看见患牙病的人越来越多,靠理发馆等进行治疗,不但不够及时,而且卫生条件差,致使患者感染的病例很多,于是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安杰开办了世界第一家牙科诊所,同时,他也是最早使用“牙科医生”名字的人。
汤夏尔作为海军军医,曾在牙科专业军医亚历山德拉·波特尔雷手下受过严格而科学地训练。他一改以前在患者口中挥舞钳子或凿子的做法,确立了牙科技术,故汤夏尔被称为“现代牙科之父”。
用表面电极头第一次记录了世界上人的心电图的是?
答案:
华勒。
聚沙成塔:
1915年,华勒在圣玛丽医院的一次日常讲话中,提到了他发明心电图的经过。他说:“我研究了各种动物的心脏,有一天我忽然想到,利用肢体作为电极一定是可行的,而且,在心脏不暴露的情况下静电放射,由此便可从心脏导入静电计。我便把我的右手和左脚浸入到两个与静电计相连的、盛有盐溶液的盆子里。于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景象发生了——带有心脏搏动的水银注脉动出现在我面前。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电图。它是在1887年5月英国的圣玛丽医院实验室中产生的。”用表面电极头第一次记录了世界上人的心电图的是华勒。
■
X光透视是由哪位科学家发现的?
答案:
德国科学家伦琴。
聚沙成塔:
X光透视是由德国科学家伦琴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并进而进行深入研究得到的。他正用一个嵌有两个金属电极的放电管做阴极射线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他偶然发现当放电管一开始工作时,放在临近实验台上的涂青亚铂钡纸屏就出现荧光。他把纸屏移到离放电管2米远的地方,结果放电管一工作,纸屏仍有荧光。他用一层黑色的厚纸板遮住放电管,结果荧光仍出现在纸屏上。伦琴非常兴奋,继续做试验,发现这束奇怪的光可穿透纸板、衣服、甚至厚厚的书本。他又大胆地尝试将手放在电管前,结果手的骨骼影像清晰地显映在荧屏上,伦琴兴奋至极,他终于发现了一种新射线。这种射线肉眼看不见,但穿透力特别强。这种新射线没有名字,因为数学上常用X表示未知数,所以伦琴就叫它“X射线”,后来人们也称其为“伦琴射线”。
发明和最早在处方中使用“R”符号的人是?
答案:
古罗马名医盖仑。
聚沙成塔:
“R”是医生处方笺上十分常见的符号,其含义为“请取给”。
据传,发明和最早在处方中使用这个符号的人,是距今约1700年前古罗马名医盖仑。他历任几代罗马国王的御医,他模仿古埃及神话中招福驱祸的“医神”豪拉斯的眼睛,别出心裁地创造“R”符号,当作个人处方标记。
成功研制出卡介苗的人是谁?
答案:
卡美尔和介林。
聚沙成塔:
19世纪80年代,法国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巴斯德,首先发明用减弱了毒力的细菌预防某些疾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法国另两位微生物学家卡尔美和介林从中受到启发,决心研究出一种可以预防结核病的菌苗,来对抗困扰人类的结核病。
1907年,卡美尔和介林开始培养一株致病力甚强的结核菌,该菌是从结核病牛乳汁中分离出来的。他们把该菌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中,每隔3周移种一次,细心观察结核菌的毒性改变情况。在培养移种过程中,用豚鼠、家兔、猴子、小羊及小牛等反复试验,最后,终于使该菌的毒力减弱许多,不但不会使动物发生结核病,而且对结核病产生了良好的免疫作用。
1921年,卡美尔和介林将研制成功的结核菌疫苗,首次应用于人类。结核菌疫苗的发明,使得人类不受结核病侵扰。为了永远纪念这两位发明者,人们用卡美尔和介林的名字将这种疫苗命名为“卡介苗”。
整容术最早出现于哪个国家?
A.德国B.法国
C.英国D.中国
答案:
A。
聚沙成塔:
整容术最早出现于德国,1910年,柏林的外科医生马克斯·约瑟夫,从鼻腔内切口,第一次成功地完成了鼻型矫正手术。
据法国福什医院外科主任保尔·泰西埃说,脸部的长度、凸度都可经外科手术加以改变,尤其是儿童,手术后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而且这种手术只需8小时,十分简单。
改变容貌,使看起来漂亮、年轻,在整容术中已不是什么难事,可以说,今天,眼睛、鼻子、下巴、耳朵、皱纹、乳房、腹部、大腿、臀部都可进行美化。
世界第一个试管婴儿是?
答案:
路易丝·乔伊·布朗。
聚沙成塔:
1978年7月25日,世界出现了奇迹,第一个在母体外受孕的婴儿——试管婴儿路易丝·乔伊·布朗,在英国曼彻斯特郊外的奥德姆总医院诞生了。这是一个重5磅12盎司、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女婴。她是通过剖腹产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
小路易斯的诞生要归功于3名专家长达9年的研究。她的母亲是当年31岁的莱斯利·布朗,她曾被告知永远不会生孩子。
奥德姆总医院妇产科大夫帕特里克·斯特普托、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博士和巴里·巴维斯特博土,决心运用现代医学科技,把布朗卵巢里的卵子取出来放进试管里,让它同她丈夫的精子进行受精,尔后,把受精卵移入她的子宫,进行正常的发育,最终获得了成功。
我国古人没有安置假眼的记录,对吗?
答案:
错。
聚沙成塔:
唐代时我国在眼科方面发明了安置假眼,用珠制及木制眼来代目的技术。据《太平御览》(宋李方等撰)记载:“唐崔嘏失一目以珠代之。”又有《吴越备史》(北宋范垌、林禹撰)载:“唐立武选,以击球较其能否。置铁钩于球杖以相击。周宝尝与此选,为铁钩摘一目,睛失……敕赐木眼以代之”。原书注:“木睛不知何木,置目中无所碍,视之如真睛矣。”可见当时安置假眼的水平是相当高的。这是世界上安置假眼的最早记载,欧美在近代才有安置假眼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