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柏拉图B.伽利略
C.笛卡尔D.毕达哥拉斯
答案:
A。
聚沙成塔:
“地球”这一概念,有人认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的,经考证,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应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从自然哲学的观点出发认为,宇宙中最完善的形式是球形,因而人所居住的大地也应该是具备最完美的形式,大地只有呈球形才适应“宇宙和谐性”和“数”的要求。
■
20世纪以来,我国境内发生过8级以上巨大地震吗?
答案:
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
聚沙成塔:
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地震。震级为8.5级,有感范围远达上海、北京、香港、甚至越南海防的摆钟也因此停摆。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感地震波及面最大的一次,也是中国第一次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调查的地震。
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蕴地震,震级为8级,震中区形成了170公里长的断裂带,最大错动幅度达20米。这是中国大地震中已知错动幅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震级为8.6级,波及范围很大,建筑物倒塌严重,山崖崩垮,山峰崩颓,道路毁坏,交通断绝,地表改观,河流改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最大的一次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按中国的标准,大地震是指震级?
A.3≤M≤4.5B.4.5
C.6≤M<7D.7≤M<8
E.M≥8
答案:
D。
聚沙成塔:
M≥8的叫巨大地震。
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记录出自?
A.《竹书纪年》B.《山海经》
C.《旧约》D.《新约》
答案:
A。
聚沙成塔:
该书是最早的一部编年史,书中有“夏帝发,七年泰山震”的文字记载。
地球总体成分中什么元素比例最高?
答案:
铁。
聚沙成塔:
铁约占地球物质的34.63%。地球中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占地球物质的30%。
人工降雨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A.冰块B.干冰
C.浓氧D.氟里昂
答案:
B。
聚沙成塔:
当空气含大量水蒸气,却因缺少凝结核而未能凝成雨滴时,用飞机将干冰撒向空中,由于干冰迅速气化吸热,四周气温骤降结出许多小冰晶,水蒸气就能凝成水滴而下雨。
说地球是一个扁圆的球,对不对?
答案:
不对。
聚沙成塔: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相差21公里多,但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因此地球的扁率很小,如画成1米直径的圆,扁率根本看不出来,因此,地球其实是一个“滚圆的球”。
地球自转一周为多长时间?
答案:
23小时56分4秒。
聚沙成塔:
天文知识小数字集锦:
1)地球自转一周为23小时56分4秒;
2)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49600000公里;
3)地球的近日点为147100000公里,地球的远日点为152100000公里;
4)地球的质量为5.9771027克,大约为60万亿吨;
5)地球与月亮的平均距离为38400公里;
6)月亮平均半径是1737公里,相当于太阳半径的1/400;
7)月亮的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1/49,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81;
8)月面最高气温高达127°C,而最低气温低到-183°C;
9)地球与月亮大约同时期形成,约为46亿年;
10)太阳半径约为70万公里,太阳的体积比地球体积大130万倍;
11)太阳的质量为21027吨,比地球重30多万倍。
世界气象日是?
答案:
3月23日。
聚沙成塔:
这是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确定的,以引起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
A.赤道B.南北纬20°至30°
C.北纬20°至30°的沙漠地区
答案:
C。
聚沙成塔:
如撒哈拉沙漠,全境处于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全年大部分时间盛行干热的哈马丹风,降水稀少,干燥炎热。年平均气温一般在25°C以上。7月平均气温在35°C~37°C以上,绝对最高气温超过50°C,而且高温持续时间很长。利比亚的阿齐齐耶的绝对最高气温曾达58°C,有世界“热极”之称。
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最多风的地区,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
正确。
聚沙成塔:
南极洲气候酷寒,年平均气温在-25°C左右。严寒的气候和海洋上来的西风寒流的影响,使南极洲成了暴风雪最多的地方。风速一般是每秒17米到18米,最大风速每秒钟近100米。风暴来临的时候常常伴随着强大的旋风,有时形成100多米高的风柱,能把二三百斤重的石头刮得满地乱滚。
■
以下哪一项不是地球的“五带”的正确叙述?
A.南温带B.南寒带
C.北温带D.北寒带
E.北热带
答案:
E。
聚沙成塔:
地球上气候带的分布是非常有规律的,它们的排列与纬线平行,而且南、北半球对称。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23°26′之间的地带是热带;位于南、北纬23°26′-66°34′之间的地带是温带,北半球的叫北温带,南半球的叫南温带;位于南、北纬66°34′到南、北极之间的地带是寒带,北半球的叫北寒带,南半球的叫南寒带。地球上一共可以划分成这样的五个气候带。
郑和“七下西洋”,多选择在秋冬出海,还是春夏出海?
答案:
秋冬出海,夏季返航。
聚沙成塔:
因为秋冬季节航线上常刮西北风和东北风,帆船可顺风远达西亚、北非等地;而夏季返航时,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可顺利返回。
避雷针的发明者是?
A.伏打B.莫尔斯
C.富兰克林D.爱迪生
答案:
C。
聚沙成塔: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物理学(包括热传导测量、蒸发过程中液体冷却现象、声音在水和空气中的传播)和电学。1752年6月进行著名的风筝试验,证明闪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世界上最早进行子午线实地测量的国家是?
A.中国B.古希腊
C.古代埃及
答案:
A。
聚沙成塔:
唐开元十二年,僧一行主持大规模的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其中以南宫说等人在河南所做的一组观测最有成就。最终得出了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两地相距351里80步(唐代尺度)的结论。这实际上就是求出了地球子午线的一度之长。
煤在地质史上是由什么在沼泽中大量沉积而成的?
A.陆地生物B.陆地植物
C.海洋生物D.海洋植物
答案:
B。
聚沙成塔:
沼泽中植物遗体在覆水缺氧或少氧的环境下,经生物化学作用被部分分解、埋藏后,在温度、压力增高的条件下,经地质作用转变成煤。
■
我们的地球现在所处的时期是新生代?
A.第一纪B.第二纪
C.第三纪D.第四纪
答案:
D。
聚沙成塔:
第四纪时间范围从距今248万年到现在,它是人类出现和发展的时期。
中生代被称为“恐龙时代”,它大约结束在?
A.2.5亿年前B.1.5亿年前
C.6500万年前D.4000万年前
答案:
C。
聚沙成塔:
中生代约开始于2.5亿年前。中生代以陆生裸子植物、爬行类(尤其是恐龙)和海生菊石类的繁盛的为特征,故有“裸子植物时代”“恐龙时代”或“菊石时代”之称。中生代自然地理环境急速变化,出现了著名的恐龙种类灭绝事件。
新生代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或“被子植物时代”。它开始于多少万年前?
答案:
6500万年前。
聚沙成塔:
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得到空前的发展,植物界达到被子植物繁盛阶段。哺乳动物的进一步演化,适应于不同的生态环境,分化为许多门类,到第三纪后期最高等的动物——人类起源。
一个国家的石油资源前景,主要看什么分布的面积、体积和有机物质丰富的程度?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答案:
B。
聚沙成塔:
石油勘探实践表明,世界上已发现的99%以上的油气田都分布在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岩区,变质岩或火成岩中储存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是由附近的沉积岩中生成的石油运移而来的。
■
人类历史第一次准确而及时地测知地震的地震仪是谁研制的?
答案:
东汉顺帝太史令张衡。
聚沙成塔:
公元138年3月1日(东汉顺帝永和三年二月)张衡成功的利用候风地动仪测得京师洛阳及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陇西(今甘肃临洮南)地震。这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准确而及时地测知地震。
地球的总面积为51000万平方公里,在这之中,有多少万平方公里是海洋?
A.26800B.36100
C.45600
答案:
B。
聚沙成塔:
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
人们常用蓝色形容海洋,那么海水的颜色是否全部呈蓝色?
答案:
不是
聚沙成塔:
由于海水的光学性质和所含的悬浮物质,如海藻、泥沙、浮游生物的不同,海水的颜色也多姿多彩。除了蓝色,近岸的海水因悬浮物质多,对浮光吸收较弱,所以呈绿或浅蓝色;河口附近的海水因含大量的泥沙呈黄色;而如果赤褐色海藻大量繁殖,海水会呈红色等。
■
我国最早的潮汐图表出现在?
A.汉代B.唐代C.宋代
答案:
B。
聚沙成塔:
唐代窦叔蒙《海涛志》,约成文于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潮汐专篇。他利用中国古代天文历算方法进行潮汐时的推算,得出潮汐周期为12小时25分12秒(强),并绘制了潮汐时推算图,依据旧历日期和推算图,即可查出当天的高潮时辰。这个潮汐图表比现存欧洲最早的“伦敦桥涨潮时间表”(1213年),要早400年。
日食总是发生在什么时候?
A.初一B.十五
答案:
A。
聚沙成塔:
日食只会发生在当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中间,并沿同一条直线排列时。这种条件只有当新月时(新月的第一天),此刻太阳位于月球轨道与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的两个交点之一,也就是说位于月球切割黄道的两个点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日食只发生在月球新周期初始阶段(即初一)的原因。
发生地震时,在震中区附近的人们最先感到的是?
A.水平晃动B.上下颠簸
答案:
B。
聚沙成塔:
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横波和面波。在震中区附近,三类波尚未分离,互相叠加。三类波的传播速度不同,纵波速度约为每秒5-6千米,横波速度为每秒3-4千米,面波速度只有每秒3千米多。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和面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面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地球的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请问它们哪个是固态?
A.内地核B.外地核
答案:
A。
聚沙成塔:
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加深而增加;内地核的压力和温度比外地核大;因压力增大,熔点较高,所以内地核虽然温度高却保持固态;而外地核虽温度较低却是以液态存在的。
地球上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是?
A.撒哈拉大沙漠B.拉萨
答案:
A。
聚沙成塔:
撒哈拉大沙漠纬度低,又处于最干燥的地区,上空没有云层遮挡,是地球上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其年日照时间在3600小时以上,中部可达4300小时。
■
世界上第一台观察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答案:
张衡。
聚沙成塔:
我国东汉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察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从此,人类开始了使用仪器观察地震的历史。
张衡的地动仪是用纯铜制成的,直径8尺,盖子中间隆起,看起来很像酒樽,外面用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起来。仪器里面有精巧的结构,中间有一根上粗下细的铜柱——这是地动仪的中枢机械。仪器外面对准东、南、西、北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的8个方向铸有8条龙,每条龙嘴里衔着一只铜球,龙嘴下面又各有一只蛤蟆,张着嘴,正可接住铜球。在铜柱和8条龙嘴之间各有机械连接。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由于地震纵波的先行到达,铜柱就倒向哪一方,机械使对准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龙嘴里的铜球就落到蛤蟆的嘴里。铜球跌落发出声响,管理人员凭听到的清脆声响,就会知道发生地震的准确方位。
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机器人的是哪国人?
A.日本B.美国C.中国
答案:
C。
聚沙成塔:
提起“机器人”,人们往往以为这是当代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产物。殊不知,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机器人的是中国人。
最早的机器人曾出现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子·汤问》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西周时,周穆王到西边诸侯的封地视察。一次在回中原的路上,有人引荐了一位巧匠给穆王,此人名叫偃师。偃师曾将一个自造的能歌善舞的假人献给周穆王。中国最古老的医书《黄帝内经》有“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肾主骨”的论述。偃师所造之人,五脏六腑于四肢五官内外相应,颇有科学道理。周穆王将此人带回国都,举国轰动,偃师造人闻名遐迩。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有记载:北宋庆历年间,有一姓李的术士,曾用木头刻制了一个钟馗。木钟馗高三尺,右手持铁筒,左手放有香饵。
老鼠嗅之,必到左手取食。此时钟馗左手扼鼠,右手运筒将鼠击毙以献给主人。我国古人制作的机器人手艺之精巧、用途之广泛,令人赞叹不止。
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是谁?
答案:
裴秀。
聚沙成塔:
中国古代的制图技术非常发达。有一个叫做裴秀的人,是西晋著名的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所谓“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即: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条讲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离,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绘图原则;后三条是因地形起伏变化而需考虑的问题。这六条原则的综合运用正确地解决了地图比例尺、方位、距离及其改化问题。所以制图六体成为我国明代以前地图制图学理论的基础,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家”分别是谁?
答案:
张衡、蔡伦、毕昇、杜诗。
聚沙成塔:
1)张衡: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利用水力推动运转的大型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和世界上第一台预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相传他还制造过指南车、记里鼓车等,因其机械制造水平很高,被尊称为“木圣”。
2)蔡伦:发明家蔡伦当过官吏,约在公元105年他把纸的样品呈献给当时的皇帝。有关蔡伦发明纸的记载出现在汉朝正式的史书中。
3)毕昇:宋代徽州人。在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4)杜诗:东汉机械工程家。公元31年发明水排,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
“指南鱼”是用来做什么的?
答案:
指南鱼是中国古代用于指示方位和辨别方向的一种器械。
聚沙成塔:
大约在北宋初年,我国人民创制出了一种新的指南工具——指南鱼。当时有一部有名的军事著作,叫《武经总要》,在书中就提到用指南鱼辨别方向。《武经总要》这部书是在北宋仁宗庆历四年以前写成的。这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我国已经有指南鱼,并且把它应用到军事方面去了。指南鱼用一块薄薄的钢片做成,形状很像一条鱼。它有两寸长、五分宽,鱼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它像小船一样,可以浮在水面上。再用人工传磁的办法,使它变成磁铁,具有磁性。
使用指南鱼比使用司南要方便,它不需要再做一个光滑的铜盘,只要有一碗水就可以了。盛水的碗即使放得不平,也不会影响指南的作用,因为碗里的水面是平的。而且,由于液体的摩擦力比固体小,转动起来比较灵活,所以它比司南更灵敏、更准确。
古代比较早的测定风向的仪器是?
答案:
相风铜乌。
聚沙成塔:
历史资料中有记载的比较早的测定风向的仪器叫做“相风铜乌”,这是一种用铜做的形状像乌鸦一样的风向器(“相风”就是观测风的意思),它装在汉代观测天文气象的灵台上。这是专职观测天象单位所设置的仪器,最初造得比较笨重,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就渐渐做得轻巧灵敏一些了,在晋代,太史令就设有木制相风乌,并逐渐流行起来了。
太阳的寿命有多长?
答案:
太阳的寿命应该是100亿年。
聚沙成塔:
现代科学证明,太阳的年龄已有45亿岁,太阳将由红星球变为蓝星球,再变为白星球,最后变成黑星球,经历红太阳、蓝太阳、白太阳、黑太阳几个阶段之后,太阳就会寿终正寝。
过去的45亿年加上未来的55亿年,太阳的寿命应该是100亿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