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生活不美,是你快乐太少-不要在意他人的批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批评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对是错,我们都将会从中受益。因此,我们一定要坦然地接受来自任何人的批评,永远不要因此而产生无谓的苦恼,那只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阴暗。

    接受他人的批评

    促使一个人发火的原因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由遭到别人批评而引起的。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类事情的发生,一个人因为遭到别人的批评后到处发泄情绪,所有人都成了他攻击的对象,愤怒的心理使他变得极为暴躁。我们谁都会遭到批评,可以说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越深刻的批评就越能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它是促进我们成长最好的帮手。所以说,我们不应该因为遭到批评而感到不愉快,甚至是发怒。

    伊本·加比洛尔曾这样说道:“一个人的心灵隐藏在他的作品中,批评却把它拉到亮处。”很多一直都处于迷茫状态的人,往往都是因为受到别人的批评后才清醒过来的。没有批评人们就很难会有所进步,因为人们无法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对是错,尤其是对那些怀有满腔热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人而言,他们更需要别人的批评来为自己提醒,以至于自己不会盲目的做一些错事。换个角度来说,既然批评是一件好事,那么,我们就更不要因此而发怒了。这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对身体也有着很大的伤害。

    美国的一份《生活》杂志上曾刊载说:“愤怒不止的话,长期性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就会随之而来。”

    曾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剑客,他打遍天下无敌手,因此他也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可这个剑客却有一个缺点,他永远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

    一次,他在与对手决斗取得胜利后,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原因是对方是位女士,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过对手,并且将其伤得很重。一时间,种种批评扑面而来,有的说他不讲道德,有的说他不配做一名英雄,甚至还有人说他应该离开这个国家,他的行为让人感到恶心。听到这些消息后,这位剑客十分的愤怒,他不仅没有接受批评,还对外宣布,一定要报复那些批评过自己的人。原本以为这样就可以使那些一直都在批评自己的人就此收口,可他这样做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想法,相反,却招来了更多人的质疑。就连那些一直视他为英雄的人也对他的这种行为感到不能理解。于是所有人都开始慢慢的讨厌他,他英雄的美名也就此而终结了。因为不能接受现实,剑客因此而大病一场,差点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当我们面对别人批评的时候,应该学会坦然的接受,并对此做出思考,仔细想想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真的做错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定要及时做出检讨。千万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发雷霆,这样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品德,对身体也是没有一点好处。

    其实,那些不能接受别人批评的人,也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承担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才不敢面对别人的批评。他们试图用逃避和反抗的方法为自己进行辩解,可很显然,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不能将其化解的同时还会招来更多不必要的麻烦。

    小云在一家文化公司里工作,由于工作还算出色,领导将她升为了部门的主管。可升职没过多久,她就因为态度问题被公司炒鱿鱼了。

    在完成一次任务时,小云因为和部门里下属的意见产生了分歧,两人闹得很不愉快。最终导致了任务的失败。事后,下属对小云的能力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如果当初能按照他的计划去执行这次任务,一定能顺利的完成,也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消息传到小云的耳朵里后,她顿时大发雷霆,并且马上找到了在背后批评自己的那名下属。为了逃避领导的怪罪,小云甚至还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那名批评自己的下属,说全是因为他的不团结,才导致了任务的失败。其实,领导对此事早已心知肚明,原本就是小云的错。是她觉得自己大小也是个领导,没必要接受下属的意见和批评,才导致了与同事间产生了分歧,使这次任务失败。最终,领导没有听小云解释,不但狠狠的批评了她,还将她炒了鱿鱼。

    正确的认识批评,不要因此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动怒对我们没有一点好处,更何况这并不是一件值得我们动怒的事,相反,它应该是一件让我们感到高兴的事。在很多时候,之所以一个人能得到别人的批评,说明这个人还被大家关注着,大家是希望他能改正错误。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正视任何人的批评,并从中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别让批评影响你

    一些批评是善意的,可也有一些批评是不怀好意的,面对别人的恶语相向,我们要轻松的将其抛开,不要让它对我们造成任何影响。否则,它将会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阴影,始终纠缠着我们。

    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一些正常的批评是一件好事,他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纠正错误的机会。至于那些属于个人攻击、诽谤、中伤和诋毁的批评,我们如果不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批评伤害,就不要在意它,面对那些恶意的批评,我们没必要为此浪费一丁点精力,如果你没有这样去做,那么,你很有可能会上那些试图用这种方式攻击你的敌人的当。

    据说,佛陀在一次旅途中,遇到了一个不喜欢他的人,旅途中那个人想尽一切办法去侮辱他,这种侮辱持续了几天,伴随着一段很长的旅途,如果换作任何一个普通人,都会向那个污蔑他的人讨个说法,可佛陀却毫不理会。

    等那个人骂够了,正想悻悻而去时,佛陀转身回问:“如果有人想送你一份礼物,但你一直拒绝接收,那么,这份礼物应该是谁的?”

    “很简单嘛!礼物应该属于那个送礼的人。”

    佛陀听了,笑了笑说:“我本来没有过错,这如同礼物一样,如果我一连几天不接受你的辱骂,那就等于你自己在骂自己。”

    那人听后没有作声,灰溜溜的走掉了。

    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怀好意的批评,如果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被一些罪恶所感染,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灵,如果可以这样做,那么,错误的批评乃至所有不良因素都不会影响到我们。相反,假如一味地沉溺于别人的想法或说法,就很容易陷入被动,甚至会被对方所累。

    真正的智者永远不会因为敌方情绪上的一些挑逗而失去理智,面对恶意的批评,他们总是会一笑而过,根本就不会将其放在眼里。这些深明大义的人,能以极大的意志力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尽管受到很大的攻击,可他们的情绪却始终会保持平和,平静的心态使他们冷静地面对发生的任何事情,并还会将自己的精力集中,用正确的方法把自己所遭遇的不良环境轻松的化解掉。

    在一次酒会上,一个女政敌高举酒杯走到了丘吉尔面前,指了指他面前的酒杯说:“我恨你,假如我是你的夫人,我一定会在你的酒杯里下毒。”这是一句充满仇恨的挑衅,伟大的丘吉尔却微笑着说:“您放心,如果我是您的先生,即使是一杯毒酒,我也会将它一饮而尽。”

    一次,有一个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了洛克菲勒的办公室,直奔洛克菲勒办公桌的面前,他一边用拳头用力的击打着办公桌一边愤怒的说:“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接着,这个暴跳如雷的家伙对洛克菲勒的谩骂持续了十多分钟。

    所有人都为自己的老板感到愤怒,他们觉得接下来洛克菲勒一定会拿起墨水瓶向那个不停在羞辱自己的家伙丢去,或是叫人把他轰走。

    但事情并没有向大家想象的那样,洛克菲勒不但没做出任何反抗和回击的行为,并停下手头的活,用一种温和的眼神注视着这位不识趣的攻击者。对方越是急不可耐,他越显得和善。

    那个狂妄的家伙被洛克菲勒的大度搞得莫名其妙,嚣张气焰慢慢的平息了下来,甚至竟有些手足无措了。

    最后,他又在洛克菲勒的办公桌上狠狠地敲打了几下,但洛克菲勒依旧是用和善的眼光看着他,没有给出任何回应,最终这个狂躁的家伙感到有些尴尬,便转身离去了。而洛克菲勒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开始工作。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忍耐是化解冲突最好的方法,当一个人发怒时,如果遇不到反击,他便不会坚持太长时间,那么,他的不良情绪也会随之而慢慢地变弱,这也就促使了他由最初的暴躁情绪,慢慢转化为平静。

    面对别人的挑衅,那些真正的智者并不会迎“风”而上,他们往往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轻松并且友善的化解了自己所遭遇的麻烦,平和的心态和友善的行为,使他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会格外的冷静,永远不会因为别人的不良情绪而影响到自己。

    对恶意的批评一笑了之

    一群孩子正在草坪上踢足球,突然天上飞过一架飞机,詹姆斯抬头看着天上的飞机,心想在天空中飞行一定特别好,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是那么的美丽。他心中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想长大后当一名飞行员,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就在这时候他的伙伴大声地喊着他的名字说:“詹姆斯,你在做什么,在那里发什么呆?”詹姆斯说:“快看天上的飞机,长大后我要当一名飞行员,我也要飞上蓝天。”他的伙伴对他大吼:“好了你别在那妄想了,你这个傻瓜,我发誓你这辈子都不会成为飞行员的,快去把足球捡回来。”詹姆斯没有去捡球,也没有因为伙伴的讽刺而放弃心中的想法,他暗暗的下决心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

    詹姆斯长大后,考上了一家航空大学,也如愿以偿的当上了飞行员。一天他驾驶着飞机在天空中飞翔的时候,经过了他小时候居住过的地方,想起了他的小伙伴对他曾经说过的话,内心充满了自豪。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不会因为受到别人的一些影响而放弃自己追寻的目标,更不会让一些讽刺和批评左右自己,面对别人恶意的行为,他们会一笑了之,并且会用行动证明自己是正确的。相反,还有很多人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似乎不是在为自己而活,当遇到一些外界因素影响时,他们会显得无所适从。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只得到别人的赞美,即便是你非常的出色,也避免不了遭遇一些批评,而批评中也始终都会有一些恶意的,很多人都会因为受到恶意的批评后,便失去了原有的自信,甚至还会怀疑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并开始担忧自己的能力。这样一来,就会使人们无法集中精力去做事,原本很有把握的事,往往也会因此而被自己搞砸。

    在人类的行为中,存在一条基本的原则,如果你能遵守它,就一定能为自己带来快乐,而如果你违反了它,就会陷入无止境的挫折中,这条法则就是:“尊重他人,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杜威教授就这样说:“人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就是这股力量促使人类创造了文明。如果你希望别人喜欢你,就要抓住其中的诀窍;了解对方的兴趣,针对他所喜欢的话题与他聊天。你希望周围的人喜欢你,你希望自己的观点被人采纳,你渴望听到真正的赞美,你希望别人重视你……然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让我们自己先来遵守这条法则;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要先怎样待别人。”

    我国明代学家屠隆在《续娑罗官清言》中说:情尘既尽,心镜逐明,外影何如内照;幻泡一消,性珠自朗,世瑶原是家珍。其意思就是说,只要放下对尘世的眷恋之情,那么心灵之镜就会明亮澄澈,从外部关注自己的形象,不如从内部进行自我省察,驱除庸俗的念头;只要看破实质,打消对如梦幻泡影一样的世事的执著之念,那么,自身天性就会像明珠一样晶莹剔透,熠熠生辉,要做世间少有的通达超脱之人,最关键的还是要保护好自己内心的那一份淡然。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曾经这样告诉成年教育家卡耐基:她在白宫里一直奉行的做事准则就是“只做你心里认为是对的事”,反正是要接受批评的,做也该死,不做也该死,那就应该做应该做的事情,对一切非议一笑了之,再也不去想它。这才是做事情成功的关键。

    过于在乎别人的说法,只能使自己的生活充满忧虑,尤其是对那些错误的批评,如果我们事事都往心里去,那么,你迟早都会被它们折磨的疯掉的。

    美国著名总统林肯将那些对自己的刻薄恶意的批评写成了一段话,这段话被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裱挂在了自己的书房里。“对于所有恶意批评的言论,如果我对它们回答的时间远远超过我研究它的时间,我们恐怕要关门大吉了。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自己认为是最好的事,而且一直要坚持到终点。如果结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些恶意的批评便可不去计较;反之,我错的,即使有十个天使为我辩护也是枉然的。”

    虽然我们不能阻止那些心怀恶意的人向我们提出恶意的批评,但我们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完全不会理会它们。所有人对我们提出的批评,都是以他们的观点来说事的,我们千万不要因此而对生活感到迷茫,做自己,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不要让任何人或是任何事影响到我们,才是最好的选择。

    勇于面对嘲讽

    没有人敢保证他一辈子不会遭到别人的嘲笑,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别人嘲笑的对象。很多人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嘲笑视为一种侮辱,是对自己人格或是能力的一种否决。在遇到这类事情的时候,一部分人会选择昂首挺胸,并不会因此而丧失信心,或是减少对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而还有一部分人则会选择逃避,他们会在别人对自己的嘲笑面前低下头,甚至会因此而产生自卑的心理,失去前进的动力。两种不同的人,两种不同的选择,他们得到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前者的行为是正确的,无论成功与否,他生活得都一定会很充实;而后者则会生活在忧虑当中,因为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他们对自己始终会怀有怀疑之心,这也就导致了对自己失去信心。

    莫妮卡在二十几岁时就已经出版了作品,虽然已经是一位作家了,可是仍然举止笨拙,常感自卑。她的体型有些胖,不过并不是痴肥,她觉得衣服穿在别人的身上总是那么的漂亮。她在赴宴会之前要打扮好几个小时,可是一走进宴会厅就会感觉到一团糟,总觉得人人都在评头论足,在心里耻笑她。

    有个晚上,莫妮卡忐忑不安地去赴一个不大熟悉的宴会,在门外碰见另一位年轻女士。

    “你也要进去吗?”

    “大概是吧,”她扮了个鬼脸,“我一直在附近徘徊,想鼓起勇气进去,可是我很害怕。我总是这个样子。”

    为什么?莫妮卡在灯光照映的门阶上看看她,觉得她很好看,比自己好得多。“我也害怕得很,”莫妮卡坦言,她们都笑了,不再那么紧张。她们走向前面人声嘈杂、情况不可预知的地方。莫妮卡的保护欲在心里油然而生。

    “你没事吧?”她悄悄问道。这是她生平第一次心不在自己而在另一个人身上。这对她自己也有帮助,她们开始和别人谈话,莫妮卡开始觉得自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不再是局外人。

    穿上大衣回家时,莫妮卡和她的新朋友谈起各自的感受。

    “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比先前要好得多。”莫妮卡说。

    “我也如此,因为我并不孤独。”

    莫妮卡想:这句话说的真对!我以前觉得孤立,认为世界上的人都信心十足,可如今遇到一个和我一样自卑的人。此前,我因为让不安全给吞噬了,根本不会去想别的,现在我得到了另一启示:会不会有很多人看来谈笑风生,但实际心中也忐忑不安?

    莫妮卡常去的一家本地报馆,有位编辑对她似乎很粗鲁,莫妮卡觉得他的目光永不和自己接触。她总是觉得他不喜欢自己,现在,莫妮卡怀疑会不会是他怕自己不喜欢他?

    第二天去报馆时,莫妮卡深吸一口气,对那位编辑说:“你好,安德森先生,见到你很高兴!”

    莫妮卡微笑抬头。以前,他习惯一面把稿子放在他桌上,一面低声说道:“我想你不会喜欢它。”这一次莫妮卡改口道:“我真希望你能喜欢这篇稿子,大家都写得不好的时候你的工作一定非常吃力。”

    “的确吃力。”那位编辑叹了口气。莫妮卡没有像往常那样匆匆离去,她坐了下来。他们互相看看。莫妮卡发现他不是咄咄逼人的特稿编辑,而是个头发半秃、其貌不扬、头大肩窄的男人,办公桌上摆着他妻儿的照片。莫妮卡问起他们,那位编辑露出了微笑,严峻而带点悲伤的嘴角变得柔和起来。莫妮卡感到他们二人都觉得自在了。

    后来,莫妮卡的写作生涯因战争而中断。她去接受护士训练,再次因感觉到医院里的人个个称职唯独自己不然而心中生畏,她觉得自己手脚笨拙,学得慢,穿上制服看来仍全无是处,引来许多病人抱怨。“她怎么会到这来?”莫妮卡猜想他们一定会这样想。

    工作繁忙加上疲劳,使莫妮卡不再胡思乱想,也不再继续发胖。她开始感觉到与大家打成一片的喜悦,她是团队的一分子,大家需要她。她看到别人忍受痛苦,遭遇不幸,觉得他们的生命比自己的还重要。

    “你做的不坏。”护士长有一天对莫妮卡说。莫妮卡暗喜:她原来在称赞我!她认为我一切没问题。莫妮卡忽然醒悟到几星期以来根本没有必要为自己是否称职而发愁担忧。

    如今,事过多年,莫妮卡仍对人群、事业成功的人、粗鲁无礼的店员怀有畏怯之心,也仍然害怕身处于似不相属的那种环境中。她告诉自己必须记住:想想你自己过去和那个独自站在街头紧张不安的女士的谈话。

    人们都会有心感不足的时候,为了使别人觉得快乐,自己也觉得快乐,要更加清楚地看待问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感受到来自别人的嘲讽,特别是自己在从事一件新事物的时候,便更容易引起这类事情的发生,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感受。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要为此感到难过,而应该英勇的面对。

    不要怀着怒气做事

    俗话说:气大伤身。怒气会使一个人性格变得急躁,如果怀有怒气去做事,不但很容易因为一点小摩擦与他人发生冲突,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当一个人怀有怒气去做事的时候,就如同一个丧失理智的士兵,没等敌人把他打垮,他就被自己发出的怒火“烧伤”。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使自己能够立足,人们一直都在与对手竞争,可在这期间,一定要牢记一点,无论到任何时候都不要怀有怒气去“战斗”,因为怒气会使人丧失理智,在丧失理智的情况下,是很难取得胜利的。

    虽然我国古代有“哀兵必胜”一说,但满怀怒气、丧失理智的哀兵未必就能取胜。三国时期,一心急于为关羽报仇的刘备,心怀怒火,倾全国之力,大举兴兵攻打东吴,而最终落得败兵早死的下场。

    公元219年,关羽死后,刘备痛苦不已,对东吴仇恨有加。那个粗鲁的张飞鞭挞部下稗将范疆、张达,二人刺死张飞投吴。这让处在悲痛中的刘备痛上加痛,恨上加恨。他不顾群臣苦劝,兴兵伐吴。以怒兴师,恃强冒进,在战略上犯了兵家大忌。开始时连胜东吴。孙权派使者求和,刘备斩之,孙权只好拜陆逊为大都督,那个聪明的陆逊坚守不战,以待蜀军兵疲意沮。而后火烧连营,大获全胜。刘备败走白帝城,伤感懊悔染病,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

    在历史学家看来,这是一场不会有好结果的战争。刘备一意孤行,不听诸葛亮事前调兵部署,结果蜀军几乎全军覆没,在卫兵的死拼保护之下,才捡了一条命,但从此忧郁攻心、一病不起,最后撒手西去。

    冲动是魔鬼,愤怒总是会使人们变得冲动、丧失理智。无论受到了多大的委屈,我们都不要让怒火在心中燃起,要静下心来,理智的、冷静的看待问题,只有在理智的情况下,才可以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拿出最好的解决办法,从而顺利地将所遇到的事情化解。

    一位老人退休后在乡下买了一座宅院,准备在这里安享晚年。这座宅院处于乡下的一座小山下,周围的环境非常优美,安静的生活让老人觉得很舒服。可没过多久,安逸的生活就被三个人给打破了。这三个人一连几天都在附近踢所有的垃圾桶,吵得老人无法好好的休息。老人实在受不了踢垃圾桶发出的噪音,于是,他主动去和那三个人攀谈。

    “伙计们,你们几个是不是玩得非常高兴呀!”他温和的说,“如果你们能够坚持每天都到这里来踢垃圾桶,我愿意给你们一块钱作为奖赏,你们认为怎么样?”

    三个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非常的高兴,心想:天下居然会有这样的好事,我们不但可以在这里娱乐,还能拿到钱,真是太好了。

    于是,他们每天都会来这里踢垃圾桶。几天后,老人满面愁容的找到这三个人说:“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少,从现在起,我只能付给你们每天五角钱了。”

    三个人听后虽然有些不高兴,可这个结果还是能够接受的,于是他们继续踢着垃圾桶。

    又过了几天,老人再次找到了他们,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我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所以我只能每天付给你们两毛五分钱,这样可以吗?”

    “什么?每天只有两角五分钱,这实在是太少了,无论怎样我们都无法接受,你去找别人踢这该死的垃圾桶吧!”说完,三人气冲冲地离开了。

    生活恢复了以往的安静,老人再也没有听到踢垃圾桶发出的噪音,他又开始安逸的生活。

    遇事不发怒,人们就可以保持冷静的头脑,便会理智的处理遇到的困难。英格索尔说:“愤怒将理智的灯吹灭,所以在考虑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时,要心平气和,头脑冷静。”

    所有好的办法几乎都是由冷静的头脑想出来的,反之,在丧失理智的情况下是很难想出好办法的;即便是想出了办法,也基本都是错误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任何事情而使自己怀着怒气去做事,如果这样去做,得到的一定会是非常糟糕的结果。

    美国政治家托马斯·杰斐逊曾这样说道:“在你生气的时候,如果你要讲话,先从一数到十;假如你非常愤怒,那就先数到一百然后再讲话。”当我们心怀愤怒的时候,不妨等到情绪有所好转的时候,再与别人进行沟通。如果我们能这样做,只是多付出了一点时间,却能收获更好的结果。

    为什么会被批评

    批评总会使人生活得不愉快。相信,没有哪个人愿意被批评。可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任何人都应该做到这一点:接受批评。许多人会因为遭到批评后,烦恼不堪,甚至还会因此产生自卑的心理。当我们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非议和批评时,不要因此而感到不安和焦躁,应该静下心来,仔细的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真的做错了什么,才引来了批评。如果自己所做的事,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那我们就应该积极接受批评,并加以改进;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是正确的,那么,面对那些不怀好意的批评,我们就不必去理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面对批评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到事情的根本,要对整件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千万不要感到迷茫,更不要冲动地做出决断。其实,当大部分人产生和你不同的意见的时候,就是考验你意志和检点自己的时候,要学会从容的面对。

    英国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赫兹里特说:“毫无缺点的人显然是不存在的,因为他无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个朋友,他似乎属于完全不同的物种。”其实做事和做人都是同一道理,人无完人,事也不可能做到完美。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任何人都保证不了自己不会犯错,可以毫无闪失的将其完成到最好。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料到的,因此,发生一些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况且,犯错也不见得就只是一件坏事,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及时改进的同时,得以进步。著名作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曾这样说:“错误是真理的邻居,以此它欺骗了我们。如果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了门外的话,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了。”在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犯错,受到别人的批评后,才促使自己从迷茫中走出来的。因此,我们不应用完美来要求自己做的每件事,错误和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会给予我们一些帮助。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避免不了会遭遇一些责难,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修养、气度、胸怀和魄力。任何人都会犯错,而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因矛盾而产生批评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听到对自己的批评时不要烦恼,很多时候,别人提出的建议往往有助于自己获得突破,自古以来,哪一个成功者没有遇到过责难?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烦恼。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人,不会让心灵受到外界指责和批评的侵扰。在很多时候,也许别人不经意间一句尖刻的话,都会像一把尖刀一样扎在你的心上,让你感到苦恼,让你感到痛苦,甚至会成为你一生都挥之不去的阴影。但往往就是这些话,会成为你人生的动力,促使你更加渴望胜利,把自己变得更强。

    1879年,维克多·格林尼亚出生在法国瑟儿堡一个资本家家庭。他的父亲拥有庞大的产业和巨额的财富。

    维克多·格林尼亚出生后父母非常的溺爱他,这使得他成天游荡在瑟儿堡大街上,盛气凌人。他没有自己的事业追求,根本不把学习放在眼里,成天混迹于上流社会,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在一次宴会上,刚从巴黎来到瑟儿堡的波多丽女伯爵竟毫不客气地对他说:“请给我站远一点,我最讨厌花花公子挡住视线。”他强烈的自尊受到了严重伤害,要知道,瑟儿堡年轻漂亮的姑娘都愿意和他谈恋爱,波多丽女伯爵的话竟把他一下击倒了,于是偏执、疯狂和自卑袭上他的心头,但过了不久,他就醒悟了,开始反省过去,后悔浪费的光阴,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苦涩和羞愧之感。

    从此他开始发奋学习,追赶自己过去曾经挥霍掉的宝贵时间。每当灵魂和肉体变得麻木的时候,他就用女伯爵的话来激励自己,使自己感觉到痛楚。后来,他为了摆脱优越生活的影响,主动离开了家庭,走之前给家里留了一封信,上面写着:“请不要找我,我要刻苦学习来弥补过去荒废的学业,相信自己会有一番成就的。”

    维克多·格林尼亚来到了里昂,拜路易·波韦尔为老师,通过两年扎实而勤奋的学习,他进入了里昂大学插班就读。大学里,他刻苦勤奋赢得了化学权威菲利普·巴尔的器重,在这位权威的指导下,他把所有著名的化学实验重新做了一遍,并纠正了一些错误和不完善的地方。终于,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格林试剂在这些大量平凡的实验中诞生了。

    一旦开启了成功的大门,他的成果就像决堤的潮水一般滚滚而来,他在化学领域有了很多重要的发现,为此,瑞士皇家科学院授予他1912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此间,他还收到了来自波多丽女伯爵的庆贺信,信中只有一句话:“我永远敬爱你。”

    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别人的批评,使一个人重新认识了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在找到自己缺点的同时还会促使一种强大力量的爆发,这种力量会帮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