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穹A到可可西里-正文(7)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05年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野外科考队由科学家、通信支持人员、后勤人员和新闻记者组成,队长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研究员担任。科考队从西藏拉萨出发,途经双湖、普若岗日、格仁错、岗扎日、可可西里湖、鲸鱼湖、茫崖,最后抵达青海格尔木。我们是2005年9月20号从拉萨布达拉宫出发的,当时温度还不错,25度,但是随着越往后走温度越低,最后降到零下20度。我们科考期间都是住帐篷,不像在南极是住在雪地车的生活舱里面。帐篷里面的温度是零下18度左右。我们平均的工作海拔高度是5000米以上,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空手走路相当于通常负重50斤,呼吸是相当困难的。道路情况方面,在可可西里比较害怕的就是陷车。在青藏高原基本上是冻土带,冻土是指在土层和岩石之间有非常多的固态水,固态水在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很坚硬,但是在太阳辐射比较强烈的时候或者温度高的情况下就会融化,地面上非常泥泞,陷车情况非常严重。在可可西里陷车是很危险的,要是出不来的话,人就死在里面了。

    我们的车队由四种车型组成,小的是丰田的陆地巡洋舰4500,它的越野能力非常强。四辆六轮驱动的卡车装载我们所有的生活物资。两辆油罐车保证我们进入无人区以后的油料供应。两辆联通通讯车保证我们与外界的通讯和联系,也包括我们电视台的视频信号传输。下面我讲一下在可可西里陷车的故事。先说2005年9月份进入的这次,比如有一次发生陷车时其实距离我们的宿营地已经非常近了,大概就在一二百米的地方,有一条非常细的小溪,它的宽度大概就在1米到2米左右,当时大家都没把它放在眼里,都觉得开过去没问题。没想到第一辆六轮驱动车一进去就陷在里面了,第二辆六轮驱动车试图在距离它十米多的位置冲过去,结果也陷在里面了。第三辆六轮驱动车在距离它500米左右的位置想冲过去居然也陷在里面了,最后一辆六轮驱动车在救陷进去的卡车时自己也陷进去了,这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四辆卡车都陷进去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危险的一幕,因为我们所有的生活物资都在卡车上,如果车陷在里面的话,意味着我们所有的人将死在里面。因为这种卡车非常重,靠越野车“陆地巡洋舰”根本拉不出来。所以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科考计划能不能进行的问题,而是我们这六十多个人能不能活着走出来的问题。后来我们想出来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决定用五辆越野车的绞盘同时拉一辆大卡车,很幸运,越野车绞盘同时发力终于把第一辆卡车带出来了,一辆卡车出来之后,它又去救其他三辆车。整个营救过程大概花了6个小时,能把卡车全部弄出来是非常幸运的。还有一次陷车也很惊险。那是2005年6月底到7月初,在我和科考队的先遣队进去探路的时候陷车了,就在挖车的时候,我们遭遇了当地百年不遇的暴风雪,温度一下降了40度。而第二辆车在救援的时候也被陷住了,这样所有的车辆都被陷在了里面。后来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车辆,徒步返回。我们在5000米的高原上走了7个小时,步行了22公里,最后返回了大本营。而在此前的一个月,青海也发生了一起类似的事故,最后是导致15个人死在里面。

    我们这次的通讯保障可以说是在科考界和电视界绝无仅有的,我设计了五套设备来进行通讯保障。首先是两辆无线应急通讯车,它本来并不是用于科考的,而是电信运营商在出现突发事故或战争状况时应急保障的。它的应急通讯能力很强,天线支起来以后,就能保证方圆几公里到十几公里的通讯,而且它的传送速率非常快,VCD以上画质的电视画面能够1:1地实时传送,也就是说可以基本达到直播的技术水平了。但是通讯车的越野能力非常有限,它一般是在公路上行进的,不是给我们这样来越野使用的。第二套设备是IPSTAR卫星。它的好处在于机动灵活,我们只要有个车把它装里面,到营地之后,把它的卫星支起来,就能应用了。它可以实现上网冲浪,也可以通过它来传信号,还可以打电话。但是它的传输比例是1:10,比较慢。第三套方案是海事卫星通讯B站,它的好处是非常方便灵活,在哪儿都能用,但是它的传输的比例是1:30,非常慢。我们还带了海事卫星M站,最后备份就是铱星电话,在前几套方案都不能用的情况下,可以用铱星电话和后方连线口播新闻,也就是没有画面,只有连线录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