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肤枝丛紧密,分枝多而细,植株呈球形伸张,枝叶柔软秀丽,叶片纤长,株型秀颀,颜色是鲜嫩的青草绿,是遍布南北常见的一年生草木。
地肤一年四季都能生长,它的颜色,在时间里流转,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视觉观感。春夏嫩绿,深秋渐变成枫叶红,冬天干燥枯黄。
在春夏,地肤初盛,绿油油的,布满空地,可观又可食。鲜嫩的地肤是一味新鲜易得的绿色时蔬。村人常常用其幼叶嫩茎凉拌,下面条,是很好的绿叶菜。
《本草纲目》有载:“地肤嫩苗,可作蔬茹。”在地肤还未长成高大的植株之前,趁其鲜嫩,随手捋上一簸箕,回去清水洗净,用沸水焯两三分钟,捞出马上放冷水里拨一下,调味装碟,经沸水处理的地肤绿苗颜色更显清凉翠绿,十分夺眼。
新嫩的地肤,口感清爽,味鲜爽脆,富含钾与胡萝卜素,可以明目养颜,有保健功能。
地肤除了是野生的菜蔬,还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中药。
地肤全草可入药,其嫩苗鲜叶,对通淋有奇效。《医学正传》曾记载:“抟兄年七十,秋间患淋,二十余日,百方不效。后得一方,取地肤草捣自然汁,服之遂通。至贱之物,有回生之功如此。”
等地肤开过黄褐的小花后,结果实成熟,所结果实为地肤子,是一味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明目强身的草药。地肤子为“少常用中药”,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春夏我们取地肤的嫩叶,做粥、佐汤、炒菜、摊饼。秋天我们观其紫红枝叶。冬日里我们用老了的地肤枯枝编织,做成一种古老的清扫工具——扫帚。《本草纲目》对地肤作为扫帚之材曾有载:“地葵、地麦、落帚、独帚、王蔧、王帚、扫帚……茎可为帚,故有帚、蔧诸名。”
地肤因其是做扫帚的良材,被后人称为扫帚苗、扫帚草。
别看扫帚这种最日常的清扫工具,却历史悠久。
扫帚从夏朝就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地肤也是从那时起,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紧密联系的。
据说夏朝时有个叫少康的人,偶然从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长羽毛向前爬,所过之处灰尘渐少,由此获得灵感,制成了第一把扫帚。
起初,用的是鸡毛材料,奈何鸡毛太软,不耐磨损,后又改换成竹条、草等硬质材料,才制成了耐用的扫帚。
但并非所有的地肤都是制作扫帚的良材。
地肤有很多品种,最常见的有三种:野生地肤、细叶地肤、宽叶高秆地肤。
野生地肤高大叶宽,形态粗糙,老株可做扫帚使用,但效果不是最佳。细叶地肤是矮化品种,常作园林盆栽观赏之用。宽叶高秆地肤才是制作扫帚的良材。
细叶地肤是人工培育矮化了的品种,株型矮小,叶片细软,青翠嫩绿,秋季转为紫红色。常植于花篱、花镜,丛株散布于花坛、疏林下。也可随坡就势,高低错落,点缀于庭前屋后,制造疏密相间的美好观感,是常见的观赏地肤。
宽叶高秆地肤俗称铁扫帚,枝条筋骨铁线状,富有韧性,耐磨损,等秋后叶子都净,取其剩下的骨架,拔下细细捆扎,就制成了扫帚。古书里记载地肤多为帚,指的多是这种地肤。
《尔雅》把地肤记载为:“葥,王蔧。”
在古汉语里,蔧即为扫帚草之意,说的就是被称为扫帚草的地肤。
去了艹部的彗,有彗星之意。彗星因其有头有尾,拖了长长的尾巴,其形似帚,又被人称为扫帚星。
自古人们把运气不佳或总带来厄运的人称为扫帚星,姜子牙就曾封其前妻为扫帚星,以表达对那个女人的不满。
也有人认为扫帚星是一种福祉的象征。因扫帚在古代也曾被视为神权的象征,具有可以扫除一切妖魔鬼怪、疾病灾祸、晦气的神力。
但在遥远的古代,由于人类对天文科学认知的局限性,认为形状怪异的彗星与人类的灾难存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又逢彗星的出现常常与战争、饥荒、洪水等灾祸联系在一起,因故彗星也就被一些人视为灾星。
所以自古人类对扫帚的认识就存在两个极端:一为具有神力,可以扫除一切妖魔鬼怪;一为可以带来灾难的不祥之物。
也许受了此类观点的影响,地肤草一边因其形似观音手持净瓶里的杨柳叶,颀长柔美,被人类拜为女神,有观音柳之美誉;一边被蔑视为千心妓女。处于风口浪尖的地肤,一直深陷于这种极端的人类争论里。
任你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地肤普通却不平凡,它普通得甚至不需单独栽种,就自行扩散;也无需人工施肥浇灌,自然昂扬。它忠于自我,从我出发,自己就是独立的小星球,发出自己的光和热,自我蓬勃,是十分省心的植物,却又集观赏、菜蔬、草药等功能于一身,素朴而美好。
地肤以其本色素朴之姿,任人评说,我自昂扬,已悄然度过了几千年的风霜雨雪,至今依然初心不改。其存在的本身就是自身清白的证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