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能在广场、街道两旁、宾馆等地见到各国国旗迎风飘扬。我们知道举行国际会议、展览会、体育比赛都会悬挂各国国旗。国旗是神圣的,不少国家对悬挂外国国旗都有专门的规定。在国际交往中,还形成了悬挂国旗的一些惯例,为各国所公认,我们应该有所了解。
哪些场合可以悬挂国旗呢?
在一个主权国家领土上,一般不得随意悬挂他国国旗。按照国际关系准则,一国元首、政府首脑到他国领土访问,在隆重场合、其住所及主要交通工具上悬挂本国国旗,是一种外交特权。
举行国际会议、展览会、体育比赛,应悬挂所有参加国的国旗。即使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只要它是所举办活动的组织成员都应悬挂该国国旗。悬挂的次序是从左至右,以英文国名的第一个字母为序。而悬挂双方国旗时则以右为上,左为下,客在右,主在左。汽车上挂旗,则以驾驶员为基准划分左右。
在建筑物上,或在室外悬挂国旗,一般应日出升旗,日落降旗。升降国旗时,服装要整齐,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
升旗的时候,护旗人要托起国旗的一角,国旗触地是极不严肃的。不能使用破损或污损的国旗。国旗一定要升至杆顶。在外宾所在的重要场所挂旗,升旗时应有专职仪仗兵负责,并要向其他国国旗行军礼。
如遇需悬旗致哀,通常的做法是降半旗,即先将旗升至杆顶,再下降至离杆顶相当于杆长三分之一的地方。也有的国家不降半旗,而是在国旗上方挂黑纱致哀。
日常生活中应爱护国旗,国旗图案不能在商品广告、产品宣传等非正规场合乱用。撕扯、践踏、焚烧国旗的行为都是违法的。而在正式场合,必须按国际惯例办事。国旗绝对不能倒挂,一些国家的国旗由于文字和图案的原因,竖挂或反挂也是不可以的。有的国家明确规定,竖挂需另制旗,将图案转正。不同国家的国旗,比例并不相同,如果用同样尺寸制作,两面旗帜放在一起,就会显得大小不一。此时,应将其中一面略放大或缩小,以使旗的面积大致相同。
在正式活动中,人们往往通过升挂本国国旗,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在涉外交往中,恰如其分地升挂本国国旗或外国国旗,不仅有助于维护本国的尊严与荣誉,而且还有助于对外国表示应尊重与友好。
与外国人做生意,你也行——有商自国外来不亦乐乎?
与客人第一次见面很重要,在哪里迎接客人最显尊重呢?答案是机场或车站。让外商在抵达之初就心情愉快,自然是个不错的开端。另外,东道主应安排与来客级别相对应的人到机场迎接,特别是在重要的国际商务活动中,这是不可忽视的礼节。“入乡随俗”不仅出访时必要,在本国接待访客也同样适用。对来访的客商送上一个他所熟悉的问候,会令对方备感亲切,它不仅体现了对来访者及其所在国文化的尊重,而且有助于建立起公司与客户间良好的信誉。当然,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了不同国家的习惯,功夫做到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对日本客人,眼睛的直接接触和身体的直接接触都不提倡,因为这代表傲慢,不要看他的眼睛,取而代之的是看他的领带打结处,以表尊敬。在日本鞠躬,头要低到身体一半处,双手放在一起。你见到的人年纪越大、职位越高,你鞠躬应该越深,你的声音和态度应该越平静。
欧洲各国则更喜欢拥抱的礼节,有时还伴以贴面和亲吻。但要注意,不可吻出声响。在商务活动中一般不行此礼,且中方人员不主动拥抱、亲吻外宾。男士还有特别的脱帽礼和对女士的吻手礼。
初次见面之后,一般会迎接外商到下榻处,待客人稍事休息后,再找一个环境幽雅清静的饭店用餐。饭后将他访问期间的日程表递上,以便让他了解访问的大致安排。另外在客人预订的房间里放上一束鲜花,摆上几种客人可能喜欢的水果、食品和饮料,会增加外商对你的好感。
不管是为对方接风洗尘还是洽谈生意,餐厅都是最佳去所,精心选择,体现心思和诚意。商务招待的基本原则是,可以高消费,但要反对浪费,所以,千万不可用中国式的满汉全席吓跑客人。更不要用中国式“周到”来对待外国客人!充分尊重客人的意愿是礼貌更是尊重。
在合作期间,如果时间允许你倒是可以展示一些当地文化,邀请来访者游览市容,甚至到家中做客,这不仅能显示你的礼貌好客,还可以增进了解,使双方关系更为融洽。
送礼送到心坎里——赠送礼物习俗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经常通过赠送礼品来表达谢意和祝贺,以增进友谊。礼品在现代国际交往中越来越多地用来表达情意,联络感情,加深印象,沟通信息等。送礼越来越受到现代世界各国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如何完美地送出一份有意义的礼物呢?高乃仪曾经说过:赠送礼品的方式比礼品本身更重要。由于各国习俗不同,赠礼的种类和方式也有差异。
事实上,送礼在欧美不大盛行,即使是重大节日和喜庆场合,这种馈赠也仅限于家人或亲密朋友之间。来访者不必为送礼而劳神,主人绝不会因为对方未送礼或礼太轻而产生不快。所以,到欧洲人家中做客,郑重其事地送上厚礼反而不合时宜。
如果对象是英国人,鲜花、名酒、小工艺品和巧克力就足够了,但有客人所属公司标记的礼品不被看好。
如果对象是法国人,香槟酒、白兰地、糖果、香水即是好礼品,书籍、画册等也深受欢迎。但法国人除非关系比较融洽,一般不互相送礼。
与欧美相反,在日本,送礼是习惯。
日本人讲究礼仪,有送礼的习俗,并将送礼看做是向对方表示心意的物质体现。礼不在厚,赠送得当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像中国的文房四宝、名人字画、工艺品等就非常受欢迎。
然而,礼品的包装不能草率,哪怕是一盒茶叶也应精心打理。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需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
阿拉伯的习俗很特别,初次见面时不送礼,否则会被视为行贿!同样,中国的工艺品在这一地区很受欢迎,造型生动的木雕或石雕动物,古香古色的瓷瓶、织锦或香木扇,绘有山水花鸟的中国画和唐三彩等,都是馈赠的佳品。在阿拉伯,不要送古代仕女图,因为阿拉伯人不愿让女子的形象在厅堂高悬;不要送酒,因为多数阿拉伯国家明令禁酒;向女士赠礼,一定要通过她们的丈夫或父亲,赠饰品给女士更是大忌。
在法国,男人向女士赠送香水,有过分亲热和“不轨企图”之嫌,也不能送刀、剑、刀叉、餐具之类,若送了,意味着双方会割断关系。
国外非常讲究礼品包装,礼品一定要用彩色纸包装,然后用丝带系成漂亮的蝴蝶结或梅花结。而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礼品包装则要避免把彩带结成十字交叉状。另外,注意送礼双方身份的对等,双方身份和礼品规格要一致。送礼要讲究平衡,有多方外国友人在场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避免厚此薄彼,造成不快。
“苦中作乐”的艺术——如何品饮咖啡
喝咖啡,就得喝得优雅,每一步都藏着学问。甚至有人说,咖啡不是“喝”的,而是“品”的!其精细程度可见一斑!就从拿咖啡杯开始吧,在餐后饮用的咖啡,一般都是用袖珍型的杯子盛出。这种杯子的杯耳较小,手指无法穿出去。但即使用较大的杯子,也不要用手指穿过杯耳再端杯子。咖啡杯的正确拿法,应是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把儿再将杯子端起。品饮咖啡不能用勺子舀,勺子是用来加糖或搅拌咖啡的。喝时只需将杯子端起即可。不要将下面的接盘一起托起。
很多人喝咖啡要加糖,加入咖啡的糖通常用砂糖和方糖,它们被放在专门的器皿里。给咖啡加糖时,砂糖可用咖啡匙舀取,直接加入杯内;如果是方糖可先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在咖啡碟的近身一侧,再用咖啡匙把方糖加在杯子里。避免直接用糖夹子或手把方糖放入杯中,使咖啡溅出,从而弄湿衣服或台布。
咖啡匙是专门用来搅咖啡的,饮用咖啡时应当把它取出来。
不再用咖啡匙舀着咖啡一匙一匙地喝,也不要用咖啡匙来捣碎杯中的方糖。刚刚煮好的咖啡太热,可以用咖啡匙在杯中轻轻搅拌使之冷却,或者等待其自然冷却,然后再饮用,试图用嘴把咖啡吹凉,是很不文雅的动作。
咖啡不能多喝,尤其是商务人士在正式场合喝咖啡,只作为陪衬,一般要少于三杯。不要大口吞,咖啡要小口慢慢品味。
有时饮咖啡可以吃一些点心,但是,饮咖啡时应当放下点心,吃点心时则应放下咖啡杯。
如果邀请友人来家中喝咖啡,那就安排在下午四点,一般不用速溶咖啡,最好用咖啡壶煮制。而受邀的客人最好将咖啡喝的一滴不剩,以示感谢的心情,将主人为你提供的咖啡喝完也是一种礼仪。
小费中的大学问——怎样付小费
付小费是对于服务品质肯定的一种行为,这虽然是一种礼仪,却也影响服务员下次招呼你的服务态度。一般说,当你得到别人的服务时就应该付小费,如果服务特别周到,还要多付。想要再次光临的话,给小费就更不能马虎了。
首先要弄清楚付小费的对象,并不是所有的服务生都要小费。
在欧美国家,对为你服务的行李搬运工、餐馆上菜的服务员、旅行团的导游、司机、宾馆门口为你叫出租车的服务生以及客房清洁工,都应该付给一定数量的小费。若碰见餐厅卫生间的保洁员或餐厅里的乐手,付给他们小费也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对搬运工应付小费,但存取行李时不必付服务员小费。在旅馆时,对帮你提行李或打扫房间的服务员应付小费,但对柜台上的服务员则不必。记住,对警察、海关检查员、大使馆职员、政府机关职员等公务人员绝不可付小费。
相反,在新加坡,付小费是被禁止的,如若付小费,则会被认为服务质量差。澳大利亚也没有给小费的习惯。
至于小费付多少才不失礼?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各项服务要付多少小费,还是在到达那个国家时问问当地的导游较为妥帖。一般按账单金额的10%~15%计算,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认为失礼。
当然,付小费也有一些技巧和惯例,不是给了就可以。给打扫房间的服务生的小费,在离开房间时放在显眼的位置即可,如果能在桌子上放小费的同时,留一张“ThankYou”的纸条,会备受服务生的欢迎和尊重。
在餐厅,把小费放到结账的盘子上或直接递给服务员是不合规矩的,正确的做法是放在餐巾上或压在用过的盘子低下,这样服务员来收拾桌子时就会自行取走。
倘使要当面付小费给行李员,那最好是与他握手表示感谢的同时将小费暗暗给他。
说了这么多,其实首要的一点就是给予服务生足够的尊重,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所必需的。小费中包含的是你对服务生的感激之情,如果带有了施舍的意味,不仅对方不会接受,同时也降低了你的人格。
玫瑰玫瑰我爱你——送花的学问
你知道以下这些常识吗?到欧洲人家里做客或接待欧洲客人,如果想送一枝花,不要给德国人、瑞士人送玫瑰花,因为他们认为它代表爱情;不要给英国人送百合花,他们认为它意味着死亡;不要给意大利人送菊花,这种花他们只在葬礼上才用。这就是一些国家花卉禁忌中的小常识。
小小的一束花,送起来也是有学问的,不同国家花语不同,禁忌各异。
尤其在欧洲,周末与亲朋挚友欢聚,或在其他社交场合,人们都愿意送上几束鲜花,敬献上自己的一片情意,只有了解不同国家花卉禁忌才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然就可能遭遇小曾的尴尬了。
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菊花象征着悲哀和痛苦,朋友应邀赴宴等喜庆场合都忌带菊花,只有葬礼上才用菊花(白菊)表示哀悼。
虽然百合花在不少国家代表神圣、圣洁或纯洁与友谊,但在英国人和加拿大人眼中却代表着死亡,人们习惯只在开追悼会时才用百合花。
同样,西班牙的大丽花和菊花,日本的荷花,法国的康乃馨,俄罗斯的黄色蔷薇花,在当地都被认为是不吉祥的。
德国人视郁金香为“无情之花”,送此花给他们代表绝交。
与德国、瑞士人交往,送朋友妻子或普通异性朋友,最好不要选红玫瑰给他们,因为红玫瑰代表爱情,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除了花语,花色也是有禁忌的。巴西人忌讳绛紫色的花,认为紫色花是不吉祥的送葬礼花;埃及、墨西哥和法国人忌讳黄色的花;比利时人最忌讳蓝色,遇到不祥之事,都用蓝色花作标志。
另外,送花的枝数亦有讲究。送菊花给日本人的话,只能送有15片花瓣的品种,因为16片花瓣为皇室专用。在俄罗斯、南斯拉夫等国家,记住一定要送单数花,因为他们只有对死人吊唁时才送双数花。与中国类似,韩国人、日本人忌讳“4”,他们认为“4”是表示死亡的数字。另外,日本人还特别忌讳赠送数量为“9”的花,如果你送花的数量为“9”,就等于视他为强盗。
点头Yes摇头No——肢体禁忌
肢体语言是人心理随环境产生的一种习惯反应,正所谓:“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无论是社会交际、公司之间的生意甚至是各国之间的外交等方面,肢体语言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了解各国肢体禁忌,于人于己都是有益处的。
手势禁忌伸出一只手,将食指和大拇指搭成圆圈,美国人用这个手势表示“OK”,是赞扬和允诺之意,在中国也同样适用。而在巴西、希腊和意大利的撒丁岛,这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污秽手势,是极不文明的。
在中国,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表示赞赏,会跷起大拇指,表示“真棒”!但是在伊朗,这个手势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能随便使用。日本人则用大拇指表示“老爷子”。而在英国,跷起大拇指又变成了拦路要求搭车的意思。
食指刮下巴表示“抱歉我对你没意思”,这是法国特有手势,尤其是女性对不喜欢的追求者表示拒绝的方式,常可在咖啡厅见到法国美女一面微笑一面以手指刮下巴动作,非常迷人可爱,而追求者一见,也多会识趣的离开。所以在法国若你对他有意思,千万别做这个手势,否则很有可能错失良缘。
点头“Yes”摇头“No”
说起来很顺口吧?但也不是全世界都通用!像印度、尼泊尔等国则以摇头表示肯定,也就是一面摇头,一面面露微笑表示赞成、肯定之意,常令外地人摸不清楚其真正的心理,满腹怀疑。
招手可别招过头人们相遇时习惯用手打招呼。美国人打招呼是整只手摆动,而在欧洲,正规的方式是伸出胳膊,手心向外,用手指上下摆动,整只手摆动表示“不”或“没有”之意。在希腊,美国人打招呼的方式就是对旁人的污辱。
事关宗教,须谨慎有些手势看似平常,但在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可能就犯了忌讳。在佛教国家不能随便摸小孩的头,尤其在泰国,人们认为人的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头部被人触摸是一种极大的侮辱。
中东人不用左手递东西给别人,认为那是不礼貌的,同样忌用脚示意东西给人看,或把脚伸到别人跟前,更不能把东西踢给别人,这些都是失礼的行为。
总之,与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的人交往,需懂得他们的肢体语言,闹出笑话是其次,如果造成误解而伤害感情,岂不是太遗憾了?
黑色星期五——数字禁忌
据《圣经》记载:耶稣在星期五被处死,而背叛他的犹大是耶稣的第13个门徒。亚当和夏娃也是在星期五那天偷吃了禁果而获得原罪。在《诺亚方舟》里,毁灭一切的大洪水也是星期五爆发的。此后,信仰基督教的民族都以“13”和“星期五”这两个数字和日子为忌讳。
张先生的公司与一家日本企业进行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洽谈,双方基本达成共识,日方表示可以签协议了。张先生特意选了9月9日,因为这一天正是他的生日,意义特别。然而日方在接到通知后却表示不满,张先生及时更改时间,协议才算顺利签订。事后他了解到,9是日本人所忌讳的数字。
看来,小小的数字也不容忽视!
在大多数欧洲国家,数字13和星期五被视为是不吉利的。如果“13”日和星期五碰巧在同一天时,这一天就被西方称为“黑色星期五”,有些人就会惶惶不可终日。
直至今天,在欧洲许多城市都没有13号街道,酒店也没有13号房间,大楼甚至没有13层,12层上面就是14层。甚至门牌号、旅馆房号、层号、宴会桌号都要避开“13”。英国剧院中找不到13排13号的座位,美国的剧院即使有13号也以半价出售。此外,非洲的加纳、埃及,亚洲的巴基斯坦、阿富汗、新加坡以及拉美一些国家也不大喜欢这个数字。
除了13,还有一些数字是大家避免提到的。在传说中,“666”乃是魔鬼撒旦的化身。所以不论街道、房间的编号,还是飞机、客轮、火车的班次,几乎见不到“666”这一数字。但在中国,这可是个不错的编号。
在日本、韩国等国,“4”这个数字通常令人千方百计地避开。因为与中国类似,在这些国家的语言里,“4”的发音近似于“死”。所以与日本、韩国友人互赠礼品时切记不送数字为4、谐音为4的礼品;不要安排日本人入住4号、14号、44号等房间。
日本人还忌讳“9”,因为在日语中“9”的读音与“苦”相同。
数字虽小,意义重大。因此,了解一些各国的数字禁忌,在互赠礼品、安排住宿、举行重要活动时是很有必要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