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后,成年后的父亲,感觉自己走路都帅了很多,以前未成年的小流氓不敢在自己面前放肆,成年后的大流氓已经在父母的重压之下不是去城市里打工,就是跟着大船出海捕鱼去了,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村子里欺负矮小的父亲了。
所有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交集,归结起来,在那个时代就是钱,钱多的就有人缘,钱少的除了父母兄弟,几乎没有朋友,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有韧性,更能够体谅一些事,解决一些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争吵。
人们的表情,眉头都会跟着钱多钱少,每天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钱多的自然眉飞色舞,钱少的像父亲这样的只能黯然神伤,连抽烟都得跟人要,每天忍着只能偶尔抽,之后弄断了,下午接着抽,即使这样,父亲笑容依旧满面。
“听说捕鱼不错,附近村子里都有捕鱼发财了。”发财在那个时候,是敏感词,只要关于发财的故事,村子里的每个人都是好手。
为了发财,有些人甚至做出了让人没有办法接受的事情,村里有个些微脑膜炎的女人,生孩子后将孩子卖掉作为生活费用,常人是没有办法想象的。然而,即使每个人都认为那是错的,依然没有责怪她。
自己生活都那样艰难,又怎么会有时间去责怪他人呢?每天都在想着怎么才能赚钱吃饱饭的时候,连骂人都没有力量,一切都是为了生活。
在经过一番打听之后,父亲才知道村子里有人刚好有大网可以捕鱼,可怎么才能借到别人家里的大网,这是个难题。
这次的巧合可不是我瞎扯淡的,父亲在冥冥之中在江里面救起了他们家的小孩子,父亲的游泳技术本来就不高,可惜在桥上有十几个人,最终也就父亲一个人跳了下去,周围都有游泳十几年的人。
人家救了你的孩子,你自然感激涕零,父亲很快理所当然地借到网,都说这是缘分。紧接着,带着网子,和村子里的结拜兄弟元泼一起,用自己的小船,拉着网直接扑向九龙江,退潮的时候撒网,涨潮的时候就让鱼进来,那网是相当庞大,围捕的范围也大,这是一次伟大的围捕行动,绝对不允许有漏网之鱼。
行动时间在夜晚,一切行动听指挥。
一个晚上的涨潮,能够让更多的鱼儿入网,这是父亲成年后的第一次捕鱼尝试,炎热的夏天,水中的氧气量很少,都露出头来呼吸……
等到晚上退潮的时候,鱼儿们不是卡在了网上,就进入了网里设计的陷阱。第二天早上,喜笑颜开的父亲数着钱,和元波一起到超市买了一条烟,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有钱的父亲一米五的身高顿时好像达到了一米八,而元波伯伯则是笑得好像中了大奖。
有了这第一桶金,捕鱼似乎成为了一个赚钱的好方法。后来,他又借来了更大的网,那网可以流经村子的九龙江围了一大圈,要安置如此庞大的网,自然需要大量的时间,父亲和元泼兄弟开着小船,用了整整桑小时才把网给铺设好,就等着今天晚上的收获了。
“今天晚上少喝酒哈?”大胡子元泼伯伯,是个酒鬼,在这个村子里已经闻名遐迩,穷光蛋喝的当然是最便宜的土酒,酒壮熊人胆,胆子小身材大的元泼伯伯一喝酒感觉把全世界都踩在了脚下。
随着父亲捕鱼赚钱之后一个礼拜,村子里还有隔壁沿着九龙江的村子全是进行了效仿,父亲的名字也随着在几个大村子里面传开了,因地制宜谋求发展父亲不懂,只知道鱼是货,人有了货就能卖钱,而需要的工具是网。
父亲如此简单的逻辑方式,其实远远在那些所谓的文化人之上,智商也是高高的。
在同一年,有个叔爷爷的儿子,也算是我的叔叔之类的,他的名字却在整个镇传开了,他是那一年高考的第一名,也就是镇状元,以前能参加高考的都是家里有文化的或者有钱的人,能见到高考状元就仿佛见到了李小龙成龙两条龙。
父亲的名字很快便被他给覆盖过去了,物以稀为贵,在没有文化的年代,文化是非常昂贵的。那个时候,大家都追求文化,但基本见面都是闽南语骂人三字经,骂得越是带劲,就越显得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越好。
当然酒后除外,酒后骂得越厉害就意味着打架,打架之前的前奏几乎都是一个样子的。一大桌子聊着聊着,突然间就聊到桌子上两个人之间的往事,在酒的助兴下,回忆跟热血一起涌上心头,紧接着涌上脑袋,最后就开始说胡话了。
还好,父亲不会喝酒,一碰酒就睡着了,不省人事,别说昨天,连前天的事都忘得一干二净。
村子里这样只要喝酒打架的事情一直在重复着,就好像是同一个剧本每天都在上演,而且主人公还很可能都差不多。这些人,大多有纹身,赤裸上半身,脸基本都被晒得很黑,不是在九龙江里,就是在工地上,望着他们的背影,汗水滴露在泥土里,雨水也随之下来了,夏天的闽南容易下雨,而且很多都是骤雨,随下随停。
回归到正题,高考考上大学的自然放鞭炮喝烈酒,随着各种捕鱼网大到来,九龙江里的鱼惨遭各种围剿,就连子子孙孙都要连根网起。那么多的网,漏网之鱼仓皇而逃,不到半个月,九龙江那几个村子里附近的鱼都变得少了,能够网上来的也都是一些智商太低估计也没什么营养的鱼。
那个年代,还没有环保这个概念,环境还没有破坏呢?哪来环境保护之说,水里的鱼都被卖了,村里人连九龙江里的沙也不放过,毕竟那是可以用来卖钱的。
建房子最需要的是水泥和沙子,都在九龙江边,捕鱼的时候大家都已经练就了捕捞好手,于是很多人都合伙买了沙船,开始挖沙了。
当然,挖的都是自己村子面前的九龙江,几年间那些挖沙的人甚至都建起了高房,甚至有些人都在市里买房了。
由于没钱,父亲自然只有眼巴巴看的份,直到有一天在打捞拉的时候,从九龙江里捞起了一小块东西,那是父亲之前从未捞到的。
“这是什么东西?”父亲拿给元泼,元泼也不知道,直到在船边洗了洗,才露出寒光之色,那小东西分明就是一块银锭,而且看那样子整整齐齐,像一小船,两头翘起,很明显就是官银。
在官银的背部都有刻字,这些刻字一般显示都是铸造银锭的所在地,父亲依然不知道,但是银锭就意味着钱,这是绝对错不了的,九龙江可真是个宝贝地方。
消息不胫而走,整个九龙江变成了一个打捞场所,毕竟很多人都是打捞能手。尽管人与人之间都避而不谈,大家打捞拉的时候更加上心了,就捞上来的石头有时候都得故意去洗一洗,生怕错过金块银锭。
可惜的,打捞起来基本都是一些铜钱,或者破碎的古代碗之类的,然而这些破碎的碗居然还有人来买,一个破碗一块钱,一个光绪铜钱能买一块钱,也算是一门赚钱的路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