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温暖入睡的时候-村里来了外国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自从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开始慢慢发展,走出去引进来,顺便引进来几个外国人,这些外国人也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了中国,就像是多年来的利玛窦来传教一般。

    当然,对于外国人来说,对于这神秘的国度,他们大多数停留在长辫子的黄种人,以及北京的长城,故宫里的珍宝。

    十岁在泉州的打工让父亲成为了最早见到外国人的村里人,在村子里活了将近二十年,父亲整天看到的都是黑头发,黄色近黑色的皮肤,还有黄色的牙齿,都是抽烟惹的货……

    那些台风撕裂树木枝干的日子里,躲在坚实的大庙建筑里是最安全的行为。当然,在大庙里不做点什么事似乎都很无聊,于是随手一副扑克牌,三个人一战斗地主斗到到雨停,在雨中被神明保佑,最潇洒的生活也不过如此。

    只要有台风的日子里,就意味着所有的船只都必须停业,所有的人也正式宣布进入了娱乐时间,每家每户夜晚都亮起温馨的灯,风越大就温暖,感觉就像是在过年一般。台风肆虐几个小时过后,天气格外晴朗,榕树叶子上的水滴晶莹透亮,阳光透过空中还未消失的水汽,在九龙江两岸架起了一座彩虹桥……

    在靠近石码市区的地方,有一座桥,石码也位于九龙江的一边,这座桥横架在石码与另外一个镇。

    那桥通往对面的另外一个城镇,这个镇叫做紫泥镇,之所以叫做紫泥镇是因为这块地的土都是紫色的,更为神奇的这个地方的鸭蛋最少都是双黄蛋,还有四黄蛋呢?在紫泥镇面前还有一大片红树林,一群白鹭在那飞舞,白鹭和红树林是最会挑选环境的,它们需要最为自然的环境,如果他们能够生存,说明纯天然没有任何污染。

    那些天紫泥镇来了一些外国人,好像他们国家也正在实行过改革开放似的,来到村子里表演,其实就是图个热闹,了解了解中国人。

    那时候能看到外国人的,基本都出现在电视上,很多人也希望能够在现实中看到,可惜村里人基本没有人去过国外,也没什么外国的朋友。

    其实,父亲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厦门见过两个老外了,那时候老外的回答够他吹牛吹一辈子的,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之前,那件事在我们家里的讨论度依然很高。

    后来,听说村长去过日本,这是那些年一直被讨论的长久话题,村长去了日本才发现原来外国人跟中国人长得一模一样,只是说的语言不同而已,只会“混蛋八格牙路”日语的村长似乎对日本也没有多少的感觉,去过好像没去过一样。

    这件事情一传一,十传百,从村长一开始认识一个日本人,到村长有一个在日本生活成长的兄弟,最后到村长跟日本人勾结……

    村里的传言,自古以来就是以讹传讹,村长实在憋不住了,听说这事连媳妇都开始怀疑他的人生了。

    为此,村长开始长达一个多月的解释之旅,终于让他的媳妇相信了他,再也不用睡在客厅的沙发了,而且还是硬的沙发,村子里随即因为有新的谈资,村长的事情也就被放过去了。

    中国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养成了凑热闹的习惯,甚至有一次村里的一个哑巴的脸上受了伤,都十几个人围了过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升级为这哑巴被丈夫暴打,很可能会带着孩子被赶出去。

    “赛林木,这香蕉皮谁扔的。”其实,只不过是一个香蕉皮惹的祸,正因为生活显得无聊,每天不是开船或者在榕树下乘凉聊天,村子里就这么大,他们的世界似乎也就这么大,生活如若还没有变化,那岂不是生不如死。

    所以喜欢凑热闹的人就喜欢编故事,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连外国人都知道了。

    经常看中国人表演,突然有外国人,也是个新鲜事,就像是吃惯了包子豆浆油条,偶尔吃吃面条也是极好的。

    那些外国人真的是从一个村子赶到另外一个村子进行表演,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也没有人去问。

    也许是间谍,也许这些外国人只是来中国,顺便赚点江湖钱,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来宣传他们的文化艺术。

    他们的表演村里人都没见过,穿着很暴露的芭蕾舞让村里的有些妇女边看边用手掌遮着眼睛,不过都是透过缝隙去看的。除了芭蕾舞之外,还有英文歌曲演唱,还有骑马表演,毕竟场地有限,不然就斗牛了,父亲在电视上看过斗牛,他想的不是可怜的牛,而是牛肉。

    父亲看得惊呆了,没想到自己活了都快二十年也没看见过这些东西,就像当年的马文和带着船只发现新大陆时候惊喜的心情。

    那时候还没有美的感官标准,在村里人看来这些男的就是一群长着长毛的高个子猴子,而女的像是黑白电视屏幕里出现的女妖,只是这个话题可以一直聊下去,直到这些外国人很快离开了漳州市。

    这也是父亲第一次感受到外国人的样子,他们活蹦乱跳的影子一直停留在当晚他的脑海中,对于这些野兽的到来让他能够联想到的就是八国联军,听着当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城的故事长大的人,还停留在洋人日本鬼子的称呼,对于日本人大家都是同仇敌忾,很多人从小就抗拒日本人的东西,甚至扬言要杀回日本,只不过都是一些愤青而已。

    有一天,真有一个日本人到村子里来了,为了引起他的注意,有个老人就开始说起自己当年砍日本鬼子的故事,说到激动的地方还唾沫横飞,旁边的几个人都被说得精神振奋,此人确实有误人子弟的本领,之前两个非常好的朋友因为他的故事,说着说着就打起来了,还好当时好多人劝架,事情快速解决。

    这下子,鬼子真再次进村了,虽然都是黑头发黄皮肤,中国人和日本人还是可以看出区别的,就算看不出,停语言也可以判断出来。

    “当年,我一个人一把破枪干掉了十九个鬼子,都是长这样的。”说着就顺手指了指那个日本人,所有的人都想笑了。

    “你们在笑什么?”没想到那个日本人还会说中文,还好讲故事的老人说的全是闽南语,群众中有个懂几句普通话的随口说到:“他们都说要欢迎你呢。”日本人,笑了笑,鞠躬九十度,老人继续说道:“看这鬼样,简直就是欠收拾。”

    日本人随即又问到在说些,对方回答:“他问你吃饱了没?”在这样如此和谐充满情感的对话中,两个人差点打了起来,最后日本人乖乖地滚出村子。

    后来才知道,那日本人是村长请来渔业指导的,所有人都知道日本是个岛屿国,他们有非常丰富的渔业生产经验,所以村长盛情邀请过来参观指导。

    没想到,还没见到村长就被打跑了,实在是够冤。

    村长真着急了,到处去找这个日本人,但又没有办法联系上,在没有手机的年代里联系一个人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村长气坏了但也是没有办法,只好作罢。

    没有想到,那日本人最后竟然到了隔壁村子指导去了,据说还是个造船专家,给隔壁村子造了一个标准渔船,又省钱又省油,给他们提供制造了很多优秀的东西。

    以至于后来,隔壁村子的渔业发展得很好,好到好像鱼儿闻到那船都会自动送上门一样,还都跳出水面恭喜他们发财似的。

    村长肠子都悔青了,因为有人看到他一个人在村委会门口一个劲儿跺脚,原来村长只是在屋子里面坐太久了,脚麻了而已。

    外国人到村子里的事情慢慢地也不觉得新鲜了,大家仍是过着原本的生活,捕鱼的捕鱼,捞拉的捞拉,种菜的种菜,依然过着劳作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黑人。

    大家都说是非洲的,于是各种地理知识在村子散开来了,各种黑人的传说也不断上演,说那里非常贫穷,很多人连水都喝不上,甚至还抓老鼠当饭吃。

    直到有一天这黑人开口说话了,“我是肯尼亚人,准备来这里投资”,这个黑人是外来引进物,就是有钱人,看中了那片海的领域,吃惯了沙子石油,准备来这里吃海鲜。

    外来投资,当然欢迎了。

    一年后,黑人自动离开了村子,从此再没来过九龙江。

    原因很简单,别人都觉得他的鱼太黑了,不够新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