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是三毛的生日,可我从来都不记得。只是临睡前偶然看到朋友圈有人转发的中国新闻周刊发表的三毛专文,躺在床上的我恍然又失措,像是错过了一个日日夜夜心心念念、终于来到你面前的人。可是时间已到了第二天,我来不及在这一天写下关于她的只言片语。
郑重地点开标题,看到文章导言末尾附着这样一句话:文末有珍贵录音,记录着她与荷西美到心碎的爱情。“美到心碎”?我琢磨着“心碎”二字,心想,这么矫情浮夸、动不动就心碎的字眼,不应该这样随处乱放。可是,当再次听到她的稚嫩地像孩子一般的声音,再次听到她讲的故事,仍然心痛到流泪。她太过执着、太过真诚,从来容不得生活里的虚假,也就此放纵自己失去爱人的绝望。若是肯稍稍欺骗自己,把亲友们的劝慰听进心里去,也许结果不会是这样。
有人说,一个轻易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显然她并不是,她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恨不得把每一天过得五彩斑斓。对待死,她并不轻易。早在荷西离开时她就想随他而去,可是当时她对着荷西的尸体说,“我上有高堂,我有父母,还不能跟你一起走……过几年我再来赴你的约会”。她清醒地知道自己即使处在绝望里,也有必须要完成的责任在身。
在荷西死后的十多年里,她依然去写作、演讲、教书,做着她喜欢做的事情。可是,虽然生活给了她太多太多的快乐,随之而来的伤痛也积累到了她无法承受的地步。甚至说,在荷西死后的日子里,若是没有亲友费尽心力的劝慰劝导,乃至逼迫,她也许不可能支撑着走下这十多年。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有时太长,有时太短,都是不能预料和控制的情绪。她对生命采取了这样结束的方式,即使非常不愿意,但我却在心里默然理解。可若是可以向她伸手,我一定拼命拼命拼命拉住她。并不因死亡多么罪恶多么可怕,而是实在舍不得。
可惜那时,没有人可以拉住她,一如十二年前,她没能拉住自己的丈夫——荷西。命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它把你拉到爱人的身边,让你惊喜,又把爱人从你的身边夺走,让你痛苦。她相信命运,便无处发泄。
三毛写过很多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可是关于沙漠里的夫妻生活,她只有在台湾报刊的约稿下写过一篇,零零碎碎的琐事便随处穿插在其他的故事中。生活对于他们,尤其在沙漠,就是柴米油盐。买一桶水要驾车两三个小时到几十公里以外的镇上,甚至还要担心隔壁邻居的羊会随时从房顶掉下来,弄破房顶。风沙漫漫,酷暑难耐,在这样艰苦干涸的沙漠里,三毛的文字却无时无刻不透露着滋润,好让人羡慕。好像身体化成沙漠里的沙,心田却是雨季里的花。在采访的录音中她说:“虽然住在沙漠里,在他的身边,为什么我眼前看到的都是繁花似锦,那么我的歌词里面就有这样的句子,花又开了,花开成海,海又升起,让水淹没。”她对生活的热爱,从她的文字和语言中溢出,即使在最悲伤的时候,也不能苍白。
其实,他们的爱情故事,在我看来,实在不能够美到心碎。那只是一对普普通通的平凡夫妻,在普普通通的平凡生活里,那么认真用心地去对待每一次的日升日落。他们感恩生活的富足,就像在沙漠里开出了花。
今生就这样开始了……一首写给初恋男友的《今生》,在遇见荷西时开始了。没有鲜花,没有甜言蜜语,只是天真又纯真的承诺:“我有四年的大学要读,两年的兵役要服,等我六年,我就来娶你。”是的,对于当时正在马德里念大学的三毛来说,荷西不过只是一个高中“小朋友”。已经在爱情里受过伤害的三毛便决定,既然话已至此,今后彼此不要再有联系,荷西信守承诺,在这六年中,没有任何讯息。六年过后,曾经的“小朋友”变成“大胡子”,命运再一次把三毛送到了马德里。当她看到一整个房间里挂满了自己大大的黑白照片时,她心里想的便是“这一生,有如此真心实意待我的人,我还要谁呢”。他们没有恋爱,如三毛所说,他们的爱情是从结婚后开始的。“今生,是我的初恋,今世,是我的婚姻”,之前所有的爱情纠缠从此不再计较,与荷西结为夫妻后,她只是荷西的妻子,一个简单的身份。
就这样,荷西默默地成为三毛所有故事的主角,被她的读者所熟悉。我想一定有人和我一样,有时会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荷西是谁?为什么我对他那么熟悉。然后发现,哦,对了,他是三毛笔下的一个故事主角啊,不对,他是三毛的丈夫啊。这种感觉十分奇妙。他既不是什么名人,也没什么文学作品可以阅读,我们本应不会有任何交集,可是他却常常被三毛带到我们面前,于是,这样一个常被邻家姐姐提起的“我家男人”,便默默地在读者心中根深蒂固。我们知道,他有大胡子、爱潜水、孝顺、有责任心、有爱心、还有一点大男子主义,荷西大概不知道,在中国,有那么多人爱着他、爱着他们。
鲜活的故事,鲜活的心情,在三毛的文字里,随时都是跃然纸上,经常让人忘记写作者早已故去,刹那间以为她还在西班牙的某个岛屿上的房子里伏案写作。等到突然反应过来,捧着书本的人已是目瞪口呆,眼泪直流。眼前明明就是一张张刚刚越洋而来的书信啊,可是寄信人却已不在人世。
开心就笑,悲伤就哭,一切的自然、简单如她所愿,一如她的文字,毫不掩饰哪怕一丝的窃喜、惊讶、焦急。她把一个真实的自己、一颗真诚的心在一张张白纸上完全铺陈而去,不留余地。一颗真心的交付,终是得到了无数真心的珍视和珍存,她的努力没有白费。然而,即使什么也没有得到,她亦没有什么好去后悔。既然一切事物自然而然地开始,简简单单地向前,她跟着走便是了。
而荷西——“我今生的初恋,今世的婚姻”,今生今世,也是跟定你了。
【一旦相爱,不曾离别】
上班时,同事突然郑重其事地说:“我觉得男人花心是正常的,我感觉自己也挺花心的。”她说得很小声,不敢大肆宣扬自己这个“放肆”的想法,而我却惊讶地抬头越过面前的电脑看着她说:“对啊,我也这么觉得。”我俩相视一笑,像共鸣了某个秘密。
“假如现在我跟一个男的在一起了,如果他有了更喜欢的人,我觉得是正常的,而且应该让他去选择。”她说。
“可是如果你还喜欢着他,那你不是很痛苦。”我说。虽然我也认为追寻真爱是每个人的权利,可是如果我爱的人不是我的爱人,那该有多难过。
“不断相爱,不断离别。”我那不知烦恼为何物的同事再次让我有种思维爆炸的快感。她时常在办公室里没心没肺地对着我们感慨:你们怎么都会有烦恼呢?我好像每天都嘻嘻哈哈的。是啊,没心没肺到都能“不断相爱,不断离别”了。
我重复着她的话,不断相爱,不断离别。相爱过的人,真的能好好地离别吗?相爱过却离别的人,要过多久才能再次好好相爱?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做到好好相爱、好好离别呢?令人恍惚令人绝望的世事难料真的可以用一言以蔽之,然后一人向左,一人向右,互不相欠吗?据我所知,分手之际,男人大部分内心决绝,表面不忍,而女人大部分表面决绝,内心不忍,男人只需花上一小点的时间就能把表面的不忍坚定成决绝,而女人却不知道要花上多少时间才能把表面的决绝变成真正的决绝。男人是爱的建立主导者,而女人是爱的维持主导者,虽然曾经欣羡着司马相如诗于卓文君《凤求凰》,让她坚定了追求幸福的决心,如今更加钦佩于卓文君那不忍决绝的《白头吟》,最终挽回了丈夫的心。若是能够欣然接受“不断相爱,不断离别”的箴言,固然也好,但若能够一旦相爱,不曾离别,为什么不呢?
突然回想起前一天晚上妈妈的电话,似乎也有些相爱离别的意思。
她问我:“你妹妹的那个男孩子”妈妈问起妹妹的男朋友,但她基本不说“男朋友”,大概是因为那个年代没有“男朋友”一说,所以她也觉得说出来别扭。
“嗯。”我回答着,表示知道。
“掉(分手)了没有?”她问。那个年代也没有“分手”,她用“掉”,好干脆的“掉”!
我惊讶着笑说:“人家才谈了几个月,你就问掉(分手)了没有。”她大概还不能明白现在年轻人的爱情要经过多少缠绵悱恻、软磨硬泡,方能修成正果。
电话那头又是妈妈那屡试不爽的嗤之以鼻之声,她非常喜欢以此来坚定自己的看法,并且时刻提醒着我们的不谙世事,却不知电话这头的我总是轻轻一笑。我们常笑她,笑她不愿意承认自己那坚定不移的看法结果是错的,不承认女儿们早已长成她不能掌控的模样。想到此,又想笑她。
我在想,妈妈是不是看透了如今的年轻人“不断相爱,不断离别”地耍流氓,希望我们早点和所有爱错的人掉得干干净净,也好遇见一个真心实意的人,从此好好过上幸福的日子。看来,妈妈是在操心女儿们的未来啊,而不是在意掉没掉的事。醉翁之意不在酒呀。
有人相爱不知离别,有人相爱就知离别,有人相爱早知离别,有人相爱再无离别。爱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情愫,却不总是那么恒久。爱,给少了让人淡忘,给多了让人窒息。爱的时候,爱便是牵手,不爱的时候,爱便是放手。可是那么多人有牵手的勇气,又有多少人,有放手的勇气呢。不断相爱,不断离别,这样的宽容和坦然谁人能承受,谁人能做到,又有谁人敢呢?
愿爱是恒久且不被束缚的灵魂,不管离别与否,只要有爱,就好。
【枪林弹雨下的红酒杯】
不久前,旅舍里来了一个新老板,才刚刚认识,正好恰逢七夕,这已婚男人就有意无意地和我讨论起“你们女人喜欢我们男人如何浪漫”这件事,听来有玩笑之意。作为一名对爱情保持着神一般的信仰的常年单身贵族,我当然对他这种一口一个爱情的态度和口吻表示轻视,尽管他是已婚者又怎样,我从来就不觉得恋爱中、已同居、已订婚、已婚等等人士就一定比一个单身者更懂爱情。不敢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是有些事不需要亲身经历,有些事就已向我走来。
今年是频繁参加婚礼的一年,加上即将要赴的一场,一共三场。也许有听者要洋洋得意地“切”一番了:三场也算频繁?呵呵。是的,对于我来说已经很多,在漫长人生里知晓自己必定会参与的婚礼中,已经很多。那些曾经与我朝夕相处的姑娘们就要结婚啦,那对于我可不是穿上一套像样的裙子包个红包进场喝个喜酒那么简单的事。有种携手共赴的美好,有种不需告白的告别。
对,就是这样。结婚就是有人在一起了,有人分开了。所谓喜极而泣,我想并不是极喜因而泣,而是喜中满满都是泣。但婚姻自古是美好但又是固执的一件事,必须是喜事,是值得高兴的事。
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少数的一次抱着希望没有失望的体验。早就听过无数遍的爱情小说,终于相见恨晚,香港、上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老宅、旗袍、妙语连珠、尖酸刻薄,不足以说尽说极我想要表达的那样独树一帜爱恨分明的年代。就像蔓延而去的废墟上一幢鲜明而立的老屋,那样灰暗古老,却又威严深深。之后又看过电视剧,恰好加深了那些在书里一眼扫过的画面。这是故事,不是童话,生活再戏剧再精彩,也是没有文字下、荧幕里的完美无瑕。
这段倾城之恋的主人公——白流苏、范柳原。一个是离了婚的女人,一个是爱人已逝的男人,在旧式社会,离婚的女人就如被丢弃的物品,残花败柳,再有人要就不错了,哪里有你挑三拣四的地方,而白流苏也是几乎认命,却依然没有人家敢娶她这样一个上过头条还会跳交际舞的女人。而范柳原也好不到哪里去,在最穷困潦倒之时遇见的真心相爱之人却在他得到上万亿遗产的时候被迫嫁给他人,最后病逝。深情已逝,想必再有如何美丽的女子也未必能够入他的眼。用何以琛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他,范柳原,不能也不愿将就,同样的,只能被当作某个人的影子的白流苏,又如何能将就。于是,两个明明一见就钟情的人就这样摩拳擦掌你进我退地暧昧着。感情是这样,若是不那么喜欢对方,或许两个人就好上了,可偏偏是太喜欢对方,才迟迟不能在一起。
去了一趟香港再次回到上海的白流苏日夜都想念着这个潇洒倜傥的范柳原,而范柳原哪里又能忘记她那最美不过的低眉浅笑。这个有些小小霸道的男人,不给任何承诺,只是干脆利落地寄来一张去往香港的船票。若是普通女子,她能接受没有婚书承诺婚姻保障的爱情吗?她会去吗?恐怕没有这个勇气。可是白流苏没有犹豫,她似乎就在等着这张船票,好让她能顺理成章收拾行李离开家,去见那个心心念念的人。当两人再一次在香港码头遇见的时候,一句轻轻地“好久不见”还来不及寻味便已迫不及待热情地拥吻在一起。流苏说,我想好了,我愿意当你的情人。
此时若是和平时期,或许你们还可以摇晃着红酒杯和一桌子的朋友庆贺团圆,也可以在屋里灯下互诉衷肠,可惜这是个动荡的年代,家破人亡,逃难失散,在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谁还顾得上爱情,还有一杯红酒。枪林似乎就在头顶上空,弹雨似乎就在门口身后,在一处时刻都在震动着的小楼里,镜头从凌乱的地板移到一张桌前,桌上是一本本子,白流苏正席地而坐,写着什么,而我惊讶地发现她的手边竟然是一杯红酒。在战火纷飞,不知爱人是生是死的夜晚,她居然为自己准备了一杯红酒,桌子在震动,红酒在杯中跳舞,我瞬间就哭了。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才能有这般勇气、这般胸襟、这般力量。就像那句“我愿意当你的情人”一样带来的冲动和热情,让人不能自已。白流苏,你如何能做到这样?
一颗炸弹飞来,最后还是摧毁了这还算坚固的小楼,白流苏飞奔进门,以为范柳原已经死在这残垣断壁之下,痛哭不已,不想范柳原此时也正听到轰轰的爆炸声,扔下工活赶回来。他突然出现一下子从背后抱住白流苏说“流苏,我们结婚吧”。对于白流苏来说,只要他好好地站在她的面前,便是最大的恩赐,那些婚姻名分算得了什么呢?而范柳原之前也正是因为这动荡不安生死莫测的境况才不敢妄下承诺。可是此时他却说,“结婚吧,能做一天的夫妻也是好的”。这个男人终于明白,对一个深爱着的女人的承诺并不是太平盛世的富贵,而是水深火热时的相依。古装剧里那些自以为爱到深处的男人屡试不爽地台词就是“亲,你看我现在这样,根本不能给你幸福,为了你好,你还是听你爹娘的话……”说完便转身离去。没有勇气的家伙,却还自以为为对方的幸福推波助澜,功高盖主一般伟大,接着,女主的一生不幸从此开始。范柳原并没有这样,因为他终于知道,能给予爱人最大的幸福就是不离不弃,而他们俩除了对方,也确实是再没有可依靠的人了。
若不是战争爆发,若不是家族颓败到无法撑起的时刻,或许白流苏没有机会跟随徐太太从上海到香港,范柳原也没有机会再续和她的几面之缘,两人更没有机会决定自己的命运义无反顾和对方走在一起。是一个城市的倾倒成全了两人的爱情,是战乱让他们收获了爱情。
是的,一定要这样乐观,否则哪里来的红酒杯、哪里来的誓言、哪里来的相拥相吻?对于白流苏而言,找个还可以又不嫌弃她的男人嫁了是生活,拿着船票远航而去甘愿当一个情人的是勇敢生活;对于范柳原而言,找个不失美色又风情万种的女人排遣寂寞是生活,在怀念逝爱的同时又憧憬爱情渴望家庭的是激情生活。是爱情让他们曾经绝望到以为不会再爱,又是爱情把他们从沉沦的生活里解救出来。再苦的茶,也掩盖不了品茶人脸上那翩然等待回味的表情,再难的境遇,也要在生日的时候找几根蜡烛,唱一首生日快乐歌。那种深入身体、融入血液的安然不惧,竟然高贵了起来。
旅舍住着里一位沙发躺尸,人称凯叔,他时不时地就向我索要冰淇淋,“阿秋,给我买个冰淇淋吧。”一天无数次,随口而出,我不当回事儿,喜欢开着玩笑回答说:“这兵荒马乱的,人们连饭都吃不饱,你还要吃冰淇淋?”后来,无论谁来要什么,我不想答应的时候,就回这句,这兵荒马乱的,人们连饭都吃不饱,你……果然一语既出,对方不仅被逗得乐呵呵的,再说不出要求的话来了。你们这些个傻瓜,就算兵荒马乱,我们也要学红酒在小小的杯子里起舞啊。我们对生活、对爱情、对未来的要求和期待,怎么可以因为遇到困境就草草了之,当然包括对一支冰淇淋的渴望,万一实现了呢。
回到开篇时那没有下文的浪漫,如果你没有小公举和小小明那样的阵势却非要说女人肤浅,说了女人肤浅又非要刻意搞出一点浪漫去满足这种肤浅,这种人是可耻的。难以想象平常日子只顾吃饱打嗝出门打屁睡觉打鼾的男人,在七夕圣诞等各种节日送送玫瑰吃吃大餐也能说得上浪漫了?戏剧里的情感虽不完全真实,却还有生活的影子,而真实的生活,却和真实南辕北辙。你说生活就是当下、眼前的样子,我却不以为然。
遇见范柳原之前,已经离婚的白流苏常常这般无奈“就这样吧”;遇见范柳原之后,再也没说过。
【go with the wind,be happy in anyway】
离开家的前一天,奶奶笑着拉着我的手说:“要回去啦?什么时候再来?”我不拆穿,一样笑着说:“很快会再来的。”此时,若是这问话被哪个姑姨听了去,定是要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我只当这天大地大,都是自己的另一个家。
可惜,事到如今,不管你愿不愿意,终于还是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到了25岁还没有对象,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甚至到了40岁还在单身。越来越多的大龄单身青年从最初的以为孤立无援慢慢发现同道中人,最后不谋而合地大喊:不想结婚怎么办?听似无辜无助,其实是对催婚的一种反抗。事实就是事实,就算是我家奶奶如此睿智的问话也无法改变呀。
几年前,当全国第一档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正式开播,新鲜新颖的内容迅速吸引了几亿观众的目光。那时,每周末守着电视看别人唇枪舌战,牵手失败,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而当我们自得其乐的时候,似乎以为大概只有自己喜欢看,并不会想到这样一档帮人找对象的节目居然能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也许人们早就该知道,单身、不婚、不生孩子这种事,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我们开始关注这样的节目时就开始了,甚至更早。
在21世纪的今天,婚姻早已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么干脆残酷,也不如唯爱便执手天涯这般执着美丽。年轻男女们在婚姻上关注的焦点不再是迎合父母的期盼、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也不是彼此是否相爱。结婚的理由也许是年龄到了,也许是遇到一个家境还不错的人,也许是不小心怀孕了,而单身的理由大多是,还没有遇到一个合适的人。久而久之,不想结婚的念头自然而然便冒了出来,如此千不该万不该有的念头,真是让人捉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可是,怎么办呢。
这个新年过后,26岁的我,终于开始发现周围亲戚们不一样的眼光和口吻,开始调侃自己,为自己开脱,开始想:要是不想结婚,怎么办?
而隔壁伯母家的二堂哥更惨,这个新年过后,他应该要40了吧。有女朋友,但两个人都不想结婚,不喜欢小孩,这可把我伯父伯母急得发飙。过年回家,不仅要因为此事和父母吵上几句,还要时不时被兄弟姐妹、姑姑婶婶教导一番。虽然他拥有一副看似不老的面孔,可是年龄从来和长相无关,因为缺少了正常人在这个年纪应有的现状,多少异样的眼光包围着他。
而农村的妇女习惯对他人的琐事说三道四,所有不合常规的事便是最好的谈资。每当我妈对着另一个妇女说起他的终身大事,总是嘴角一下撇到隔壁,摇着头郑重其事地娓娓道来,最后感慨伯父伯母如何艰辛才支撑起这个家到现在。而我,既心疼老一辈父母无私地付出,又对这固执不化的思想无可奈何。年龄到了却未婚也许确是让父母操心了,但如此紧紧催逼最后是为了谁好呢。为了维护我哥和自己的立场,我只好直截了当地拆我妈的台:妈,你别去说哥哥了,以后你女儿我也是这样的。她的滔滔不绝戛然而止。
为此,刚刚26岁的我还没来得及适应年龄的变化,马上就沦为妈妈口中那个“刚好和你哥哥一派”的人了。然而,尽管她听过许多遍我的“胡言乱语”,却依然像什么也没有听到过一样,继续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好好地找个人,互相扶持……听来听去,还是妈妈的“催妆曲”最好听。而来自三姑六婆的好心劝告,“怎么不找男朋友呢”、“是时候啦,可以啦”“怎么会像这样子咯”、“快叫姨姨去当新娘子”、“以后姑姑还没有侄子结婚快,像什么话”,恍惚得让人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其实,我和堂哥的情况还是有些不一样的,他是没有结婚的打算,我是没遇到对的人。可惜在她们看来,我们都是一派的,不像话一派。没有人愿意倾听我的解释,更没有人相信在乎你为什么没有对象。置身事外的人总是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发言权,就像看《非诚勿扰》节目那般得意。可是,亲爱的,别太在意,你永远不会成为别人家那本难念的经,大家很快就会各忙各的了。况且,单身派的队伍很是强大,足以“同仇敌忾”了好吗。
某天听荔枝电台,听到一期节目的题目“如何过好一个人的一辈子呢”时,惊得我竖直了耳朵。此电台主播铁定是疯了,竟胆敢把一个人过一辈子这种事搬上台面来,若是不小心被姑奶奶们听到了,还不气急败坏。我很着急,同时又很好奇:真的有那么多“一个人一辈子”,多到可以为此专门做一期节目吗?耳机里那位男主播慢慢讲诉着一位单身阿姨的故事,讲她如何在独自一人的生活中精致地度过,又讲到日韩一些国家的老年人中,不曾结婚的占了多少惊人的比例。淡淡的语气里没有刻意,就像一段事实的陈述直抒,可还是令人错愕地不敢完全相信。
直到在春节期间,看到某天“知乎”上提问的问题竟然是:……不想结婚怎么办?并且,提问下面跟着的回复帖子大多一样,乍一看,真像集体无奈造反。我开始慢慢确信,在中国,也许就在我们的身边,就有那些没有男(女)朋友也不想结婚的、有男(女)朋友却不想结婚的、即将要结婚但想逃婚的,有恐婚而不婚,也有不婚而不婚的人。可是,怎么办呢?两个彼此相爱的人都不能做到时时宽容,更别奢求他人的宽容,也许真的只有时间有答案了吧。别太在意,交给时间就好。
有一句名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不会谈家庭,只是自私地说说无数个“自己”:不幸的人生都是相似的,幸福的人生却各有各的幸福。我这样相信。
go with the wind,be happy in anyway.
【再见,我的爱人】
那天晚上,突然很想听邓丽君唱歌,便问室友是否喜欢听邓丽君的歌,她欣喜地说喜欢。于是,那久违的甜美歌声在小小的房间里荡开,一切都安静了。那晚我们伴着她的歌入睡,第二天又唱着她的歌醒来。
看书、洗漱、上厕所,一整个上午,带着手机,时时醉在她的歌声里。直到中午看到网络上“邓丽君20逝世祭”的文章,心上一颤,某种不知该叫作预见、预感还是感召的东西让靠在床边的我瞬间吃惊得目瞪口呆。
那一天,大家都在谈论她,文字、音乐、视频,争相成为各个网站的亮点。世间有多少的不舍别离,最后都以一声“再见”告终,她告别爱,我们告别她。那一天,我觉得她是回来了,受到怀念的感召,她怀念爱,我们怀念她。
音乐里播放着“good bye my love我的爱人,再见,good bye mylove从此和你分离”,一曲《good bye my love》,把所有的美好藏在了心里,和所有必须放下的不舍挥手告别。“我会永远永远爱你在心里,希望你不要把我忘记”,几乎要流泪,明明是心中的挚爱,却不得不从此分离。淡淡的告别,轻声的再见,不撕扯不纠缠,然而一曲唱完,似乎一转身便是无尽的眼泪。
她的歌声不激烈亦不舒缓,听歌的人不能随着鼓点快乐点头,亦不能陶醉一般慢慢摇晃身体,只是坐在一角,忘记周围的空间,静静地让音乐流进耳朵,让她丰富的情感随歌声唱进心里,然后在听者的心里荡起层层波浪,涌上眼眶。为什么要说再见,能不能不说再见,不能。可是,很多人明明知道不能、不能、不能,她们仍然一遍又一遍地问。为了这份坚强决绝而心疼,也为那隐秘脆弱的真心而心疼。
再见、再见、再见吧,就让月亮代表我的心。原本被人们赋予深情表白、浪漫爱意的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在她的歌声里竟是“从此要与你分离”一般。“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不移,我的爱不变,月亮代表我的心。”即使对你真心真意,至死不渝,你依然不能相信,我们依然不能在一起,那么,就让月亮代表我的心,在每一个夜晚来到你的身边,伴你左右。“轻轻的一个吻,已经打动我的心,深深的一段情,叫我思念到如今。”即使我们今生无缘,但你已经在我心里刻下回忆,即使知道我们即将分离,但这份情我定不能忘记。
走吧、走吧、走吧,我仿佛看见《醉乡民谣》里窘迫潦倒的男主角,刚刚从别人家的沙发起床,穿着借来的外套,抛弃身后所有属于或不属于他的一切,独自背着吉他离去的背影。他怀着对这个世界的爱,却不得不离开不能使他归属的地方,即使有爱,亦不再回头。那么潇洒,把一切的欣赏、同情、埋怨、憎恨都远远地甩在身后,与他无关。邓丽君也是这样吗?爱到爱不到,得到再失去,统统在转身的那一刹那,变成回忆。如《漫漫人生路》,独自坚持“愿一生之中,苦痛快乐也体验”,宁愿“将欢笑声,盖掩苦痛那一面”,无论如何,“早已决心向着前”。
也许这首被人们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原本就与表白爱意无关,而是与挚爱的人不得不分离的无奈和心伤。所有的浪漫甜蜜都不能长存,那就继续在思念里永恒。然而,即使是受到伤害的真心真意,她的歌声,依然带给人美好的体验,恰与诗经里的“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以转,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异曲同工。我的心不是镜子,不可以美丑皆受,我的心不是石头,不可以前后逆转,我的心不是凉席,不可以正卷回旋。我只保存美好的、向前的、正面的力量。
我喜爱她,不只因那甜美的歌声,更因歌声内藏着的一颗美好、坚强的心灵。哭着走过,笑着感受,最后带给自己的一定不仅是苦痛的路程,更多的是欢愉的心程。
只言片语,不能表达再多。只是不经意听到了一些弦外之音、声外之意,觉得珍贵,不能忘怀。
【情人节到了,写封情书吧】
情人节时问一个同事:“你和你的男朋友都是怎么过情人节的呀?”她说:“就互相送礼物。”“送玫瑰花和巧克力?”我想情人节的礼物无非这两样了吧。她说:“一般会送比较实用的礼物,去年他送给我一双鞋。”“什么?鞋子?”我有些惊讶。“那如果不过情人节会是怎样?”她低头羞羞地说:“看到大家都过,如果我们没过的话会不开心吧。”我差点笑出来。“那圣诞节什么的你们是不是也当情人节来过呀?”她得意地微微一笑:“是啊。”“最讨厌你们这些人,把什么好玩的节日都过成了情人节。”我恨恨地撇起了嘴,又为情人们的甜蜜而笑出来。
记得在懵懂的学生时代,周围的人都在拼命念书的高中时代,那时谈恋爱的同学不仅不能大胆秀恩爱,还会被老师叫去做思想工作。而在我们的宿舍,就有这么一位勇敢的姑娘,及腰的长发、明亮的大眼睛、肉肉的脸颊,走路像企鹅,说起话来一脸天真,傻傻的乖乖女,居然恋爱了。从此,“男朋友”三个字就成我们除了吃饭睡觉大堆作业之外,可供娱乐的话题。
我们在宿舍里“预谋”和她的男朋友擦肩、偶遇,制造各种机会就为了看看这个所谓的男朋友到底是长着一副什么模样,可以让我们宿舍的大美女倾心。慢慢地,我们开始直接称呼那个男生的名字,而不是“你男朋友”,虽然我们和他并不互相认识,却因为室友的关系变得很熟悉,那似乎就是我印象中,第一对见证中的情侣。而学生生活依然被课堂、练习、考试所占据,让我们没有时间羡慕任何一对情侣。在那些奋斗的日子里,我们也默默参与了别人的爱情,当然还有那难忘的情人节。
至今,我都还记得那一年他俩的情人节,男生送了两盒巧克力给她,还约她晚自习后去爬山。大家分着吃光了她的巧克力,又出谋划策晚上约会带什么零食,是不是要带手电筒,月黑风高的,会不会半路遇上坏人。最后,出人意料,她天真地决定带上一把水果刀。就因为这把水果刀,我们从高中笑到毕业,从分别笑到相聚,而曾经的少女,如今已经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了,另一半也早已不是那个他。不知道结了婚、有了孩子的夫妻,还会过情人节吗?
后来,每年的情人节,我看到的都是玫瑰花、巧克力、交通拥堵、超市打折、餐厅爆棚,还有卖花的大妈和学生,情人都去哪儿了,再也没有人来分享她的情人节。那年有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有的分了手嫁了另一个人,还有的分分合合,跌宕起伏。有人告别了情人,有人收获了爱情,还有人,把情人放在心里,神一般供着,那么神圣。像很久以前那个为爱而牺牲的基督徒Valentine一样。
2.14情人节,西方人的Valentine's Day,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个名为Valentine的基督教徒为爱而牺牲的故事,具体内容不详。虽然故事结局很悲惋,但当中的爱却是浪漫而伟大的。也许要回到爱情最开始的模样,才能发现最真、最纯粹的爱吧。
浪漫的情人节,浪漫的情人,该是令人欢欣雀跃的吧。无论送的是玫瑰花还是巧克力,收到的是围巾还是鞋子,都不及两颗彼此荡漾的心。
情人节到了,不如写封情书吧。
【那回不去的林真心,那只剩纪念的青春】
谁的青春,不是林真心,谁的青春,又如林真心。——题记
坦白说,在我看来,《我的少女时代》这部电影挺好看,延续着台湾偶像剧和电影清新温暖的风格,剧情不跳跃,很有故事性,没有刻意制造的悲剧现场,也没有让一段普通的初恋陷入万劫不复的悲惨里。淡淡的、静静的、有着平凡人生该有的呼吸,让情感流露的不漏痕迹,又那么动人。
在青春剧导演们拼命自残着剧本里的主角,想比比看看谁更惨,谁更能博得同情,谁更能吸引眼球的时候,林真心和徐太宇的故事就像一股突然流出的泉水,一下冲刷走地上满满的血迹,而之前被叫好的几部同类型电影瞬间遭到挑剔和忽略。称赞《我的少女时代》的观众就像电影里的林真心一样,当遇到徐太宇后,便不再注意欧阳非凡,尽管他看起来更帅,成绩第一,可是我们最终还是会被平凡和真心打动,而不是非凡。
然而,被感动之后,细细想来,这样一部自诩接地气的平凡人生真的就是我们大部分平凡人的人生吗。也许并不是,也许某些片段更像高中时候的我们曾经那么希望可以拥有却不曾有过的。你很好,却不是我的,这样的青春好棒,却不是我的青春。而我的青春是什么,为什么那些画面看起来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
我的青春是什么,不可否认,说得直白残忍些,它大概更像是一部高考回忆录。而初恋,只是隐藏在一次课上的不经意回头,一次做题时的出神偷笑,只有节假日才会空余出的期待,是一首时常唱起的插曲。相互喜欢的两个人,常常沉默不语,尽管曾经不动声色地打听过彼此的消息,但从不敢主动询问、关心,甚至连作为普通同学之间的问候都变得谨慎。好想和你好好打个招呼,却总是装作不经意,好想在教室或是操场上遇见你,等到真的遇上了又着急地想要躲起来,听说你生病了真的很想发个短信关心你,却找不到一个除了关心之外的理由,好想你也有一个喜欢的人,这样子,我大概就不会再想起你。初恋大概更像是一个情人,一个不能在高考这个原配面前光明正大走出来的美好情人。
若是一切如电影所演,男女主角可以随时随意找到彼此,可以一起逛文具店一起学习一起约着去露营,那样大胆的鼓励,那样充满笑意的眼神,也许一切早就被同学看出端倪,早就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做思想工作,早就因同学们的玩笑而脸红,早就惴惴不安不知道多少回。而当时的我们是那样害怕被别人知道自己的心事,尤其是那个喜欢的人。那时候的我们没有早恋的勇气,甚至不敢显露一丝丝的痕迹,不敢在学习上分心。我们好像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了题海之战,把所有的勇气都用来实现理想,而喜欢的人,拜托等一等。
是啊,等一等好吗,等我来告诉你,同时也等你先来告诉我。可惜,终于等到你开口的时候,我又想逃跑了。我介意你还没有给我写过情书,还没有给我买过早餐,还没有在宿舍楼下等过我,还没有送过我礼物,还没有完成那么多想象过觉得理所应当的事情。等到喜欢的人也喜欢我了,一个个期待过的美好又变成了阻隔。内心里满满都是“我”,那么自私,又吝啬地不肯告诉,依然期待着他不用言传便可意会。可是他好傻,好像永远都不会知道你的心思。其实现在看来,我也并没有聪明多少,简直幼稚极了。
后来,我常常觉得遗憾,遗憾喜欢你的时候,时间还早。遗憾因为太早喜欢你,因为害羞和胆怯,不敢和你说话,不敢和你成为朋友,不敢和你一起玩耍,遗憾我们认识了那么久,却好像从来没有认识过。至今,我都不能明白,为什么明明那么容易就能靠近的两个人,却一直隔着那么远的距离,远到坐在窗户边的我明明看着老师的时候就会看到你,却始终走不过去。如果时间可以走得慢一点,我可以先认识你,慢慢从同学变成朋友,慢慢在打打闹闹中发现自己的心意,那些猜测会不会就能迎刃而解,属于我们的回忆会不会更多一些,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原本以为我们已经长大到会更喜欢那些血腥残忍带来的刺激,不理解为什么台湾的作家九把刀,一个大男人却永远都在写些小情小爱,台湾的偶像剧,为什么依然是十年前的样子,而最后,我们还是会对号入座到《等一个人咖啡》里,还是会被这些无知幼稚的情节击中。当我们用年龄和经历来隐藏起曾经有过的少女心,以为自己应当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大人,却依然经不住一部电影的轻轻试探,藏不住一个喜欢过而没有结局的人,假装不了一个淡定理性的自己,瞬间泪流满面。
《小幸运》里唱到:与你相遇,好幸运,可我已失去为你泪流满面的权利。这也是我已明白的,我将从此失去你。好像那个原本握在手里的人突然走了,与你再无关系,就连为你而流泪都变得自作多情而显得多余。歌词好细腻、好入心,因为在那个两人不能有更多交集的时代,为你而流泪是一件甜蜜的事情,一件好像哭起来就能跟你扯上关系的事情,甚至是一种很暧昧的行为。坚信“我一定是跟他有关系,才会为他哭的”,由此沾沾自喜。可现在,我已失去为你泪流满面的权利,最卑微的权利都已失去。
有多少人,是那回不去的林真心,就有多少人,是那回不去的徐太宇。过了那么多年,我还是很懦弱,还是很希望遇到你但又不敢面对你,更别提那句“好久不见”。也许你自认为已经跌跌撞撞从悲伤到释怀,而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始终都在起点,从未挪开半步,只是看着你一步步向前奔跑,努力要追上另一个正在奔跑的我。一切都已回不去,因为你已走远。
祝福你在我看不见的天际,你张开了双翼,遇见你的注定,她会有多幸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