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西学精粹-资本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马克思Marx(德国1818年-1883年)

    《资本论》是一部相当重要的著作,它在经济学体系中引起了一场真正的革命。卡尔·马克思的著作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政治问题解决以后,我们必然会立即面临社会问题,那时,马克思的著作就更加重要了。

    ——瑞典学者霍·梅列

    马克思是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导师。这位睿智的伟人所创立的伟大学说主要反映在《资本论》中。列宁说,在《资本论》以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还是一种假设,虽然是最好的假设,自有了《资本论》,这个学说就不是假设了,是等于经过实验的科学定理了。它就像照亮夜空的熊熊火炬,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而包括恩格斯在内的马克思的继任者又前赴后继地努力使它从科学的理论变为现实。尽管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世界社会主义还没有最终到来,但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已经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

    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曾富有远见地说:“他的英明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并不是出于对马克思的热爱而做出的夸奖之词,而是出于对马克思一生贡献的认真思考所做出的客观评价。一百多年过去了,恩格斯的预言仍在被不断地证实。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通过互联网,在悠悠千年、代代英豪中评选本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在众多候选人中名列榜首,这或许能说明点什么。西方有很多经济学家宣称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已经过时,对此,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编写的关于马克思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你们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有必要一次又一次宣布我的思想已死了呢?”不断地宣布一种思想已死了,不正可以证明他们的内心对这种思想深深的惧怕和这种思想本身的深邃吗?

    20世纪90年代之初,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很多人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但世纪伟人邓小平却坚定地说道:“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在我们昂首阔步跨入新世纪时,重温邓小平的名言,尤感亲切。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不可战胜的奥秘,在于它植根于马克思广博的学识和孜孜不倦的探求,在于它植根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逻辑,在于它是科学真理。

    把卷帙浩繁的三卷《资本论》的丰富内容,用大大缩小了的篇幅概述出来,是十分必要却又十分困难的。恩格斯生前很关心并指导过这个工作,但未能如愿。直到他临终前还说:“对三卷《资本论》做个梗概的介绍,这是一个作家能给自己提出的最艰巨的任务之一。我认为,在整个欧洲,能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找不到半打。”今天,由于马克思的学说在全球的广泛传播、研究和得到理解,从事这项工作自然比前一个世纪要容易得多了。尽管如此,恐怕谁也不敢说自己可以把《资本论》内容概括得精当得体而又十分成功。而我们对这部书的介绍,与其说是对《资本论》比较熟悉,不如说是对这部伟大著作十分热爱,很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资本论》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原理,更重要的是,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资本论》了解马克思这位伟大的人物。

    《资本论》是一部长篇巨著,共分三卷。第一卷共有七篇序言和跋。前四篇是马克思写的,主要说明了《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后三篇是恩格斯写的,主要说明《资本论》第一卷再版修订情况和伟大意义。序言和跋说明的主要问题有三个:《资本论》的写作动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资本论》的方法。序言和跋之后,是《资本论》第一卷的正文。这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第一卷包括七篇,可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商品和货币,说明资本关系产生的历史前提;通过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分析资本和积累,说明资本关系产生、发展直至灭亡的历史趋势。

    第二卷是第一卷的继续和补充,又是第三卷的引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这里所说的流通过程并不是资本的单纯的流通过程,而是作为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统一的流通过程。这里指的资本,只限于产业资本。这卷共三篇,21章。第一篇和第二篇先叙述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三篇综合说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资本论》第三卷的标题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它表明本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运动的总过程。这一研究是建筑在第一卷对资本直接生产过程的研究,以及第二卷对资本流通过程研究的基础之上的。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所以对剩余价值的研究贯穿于整个《资本论》之中。如果从这一角度来考察《资本论》各卷的研究对象,那么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卷实际上研究的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二卷研究的是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第三卷则是研究剩余价值的分配。正因为如此,恩格斯才明确指出:“第三卷所阐述的就是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律。”“剩余价值的分配就像一根红线一样贯串着整个第三卷。”

    《资本论》第三卷的理论研究与前两卷相比具有很大的区别。前两卷的研究理论抽象色彩较浓,主要是一种本质的研究。但第三卷却大不相同,它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形态的理论描述,理论的分析研究已经大大接近了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现实。

    《资本论》这部伟大科学著作是来之不易的,它凝聚了马克思毕生的心血和恩格斯许多辛勤的劳动。马克思在谈到著述《资本论》的情景时说:“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为了它,我已经牺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为了全面批判、总结经济学的研究成果,马克思对以往大大小小的经济学家的著作都做了仔细的分析和评价,并写了大量的笔记。我们仅从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即《资本论》出版的过程,就可以窥见马克思用力之艰深,知识之广博,治学之严谨。可以说,《资本论》是马克思对他以前的经济思想史的科学总结,是一部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也是一部值得我们珍藏的大师经典。

    高深经济理论的生动文学表现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经济学几乎是枯燥与抽象的别名。然而《资本论》的文学艺术水平却例外地为世人所惊叹。俄国一位评论家说:“《资本论》叙述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明确,尽管研究对象的科学水平很高,却非常生动。在这方面,作者和大多数德国学者大不相同,这些学者用含糊不清、枯燥无味的语言写书,以致普通人看了脑袋都要裂开。”连英国资产阶级对马克思别具一格的文体也不得不叹服,说他“使最枯燥无味的经济问题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日本作家板本胜能够把《资本论》戏剧化,就因为《资本论》本身就是有浓厚艺术色彩的作品。因而,翻开《资本论》,你不仅可以得到经济理论的修养,而且可以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仅凭这一点,《资本论》就胜过任何一部经济学著作。

    马克思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功底很好。他中学时代就酷爱文学、博览名著,想当诗人和小说家。他写过小说、剧本,发表过诗歌。虽然上大学后听从父亲的劝阻,放弃从事文学的打算,但他终身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并感染全家。他和孩子们能整段整段地背诵名家的名作,特别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和歌德的诗篇。这是马克思能给自己的经济学著作赋予艺术生命的背景。

    《资本论》虽然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但马克思尽力以文学的笔法来叙述。马克思说:“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都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但是要达到这一点,只有用我的方法,在它们没有完整地摆在我面前时,不拿去付印。”“因为经过这么长的产痛以后,我自然乐于舐净这孩子。”马克思独具匠心,刻意修饰,终于把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以优美的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写得非常生动传神,一扫经济学界陈腐晦涩的古板老套,别开生面。这里仅从第一卷中采撷两个方面的几朵花絮,看看《资本论》的文学风韵。

    第一,为了揭露、比喻、分析的需要,《资本论》中直接引用了许多名家名著和神话传说之佳句典故。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塞万提斯、笛福、海涅、狄更斯、席勒等几十位名家的作品都在书中大放异彩。例如,为了说明商品的交换本性,马克思引用了塞万提斯《唐·吉诃德》中的主人公的荒唐行为相比拟。唐·吉诃德为了满足自己与美丽公主幽会的幻想欲,就把丑陋不堪的客店女仆马立托奈斯当作公主来拥抱。马克思写道:“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和昔尼克派,他随时准备不仅用自己的灵魂而且用自己的肉体去同任何别的商品交换,哪怕这个商品生得比马立托奈斯还丑。”庸俗经济学家西尼耳为替资本家辩护,提出资本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马克思一方面对西尼耳的“节欲”一词作了机智的讽刺,说西尼耳忘记了斯宾诺莎的“规定即是否定”的话,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看作是他的相反行动的“节欲”,如“吃饭是绝食的节欲,行走是站立的节欲,劳动是闲逸的节欲等等”,资本家的节欲是最滑稽可笑的;另一方面,马克思引用了歌德《浮士德》中的那个“胸中有两个灵魂”的主人公来辛辣地嘲笑资本家:“资本家的挥霍从来不像放荡的封建主的挥霍那样直截了当,相反的,在它的背后总是隐藏着最肮脏的贪欲和最小心的盘算,但是资本家的挥霍仍然和积累一同增加,一方决不会妨害另一方。因此,在资本家个人的崇高的心胸中同时展开了积累欲和享受欲之间的浮士德式的冲突。”说明资本家并无“节欲”可言。又如马克思引用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的杀人犯比耳·塞克斯在法庭上的滑稽辩护词,来揭露资本家污蔑工人反对资本主义使用机器方式的强盗逻辑,引用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的残忍来比喻资本家对童工的冷酷无情等,都恰到好处。

    第二,《资本论》本身的语言形象、生动,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以对资本家形象的刻画为例,在《资本论》里,马克思把资本家的形象刻画得真是惟妙惟肖,狼吞鸡吝的本性、凶暴残忍的恶行、虚伪狡黠的伎俩、皮脸多变的丑态,往往只是几笔,就暴露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马克思写道:“资本家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就带工人到他的工场里去,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的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资本是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资本家明明知道,这样无限制地榨取工人,会引起民族衰退。但是,他“不理会人类将退化并将会不免终于灭种的前途,就像他不理会地球可能和太阳相撞一样。在每次证券投机中,每个人都知道暴风雨总有一天会到来,但是每个人都希望暴风雨在自己发了大财并把钱藏好以后,落到邻人头上。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就是每个资本家和每个资本家国家的口号……既然这种痛苦会增加我们的快乐(利润),我们又何必为此苦恼呢?”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那副死皮赖脸非要赚钱不可的种种表演,被马克思描绘得栩栩如生。这里就不赘引了。

    以上只是从《资本论》中摭拾来的几片小花瓣而已,这座艺术大厦的精美与瑰丽就可见一斑了,而我们之所以读起来会感到困难,一方面是因为《资本论》毕竟是经济学的理论著作,有它的深奥之处;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对《资本论》中叙述的时代、背景、典故比较陌生,以及翻译上的必有后果,一国文字译成另一国文字,总要难读一些。《红楼梦》翻译成外国文字,外国读者未必能像中国读者那样读得津津有味,这就是为什么德国工人看得懂《资本论》,而我们至今还不容易读懂它的道理。(胡培兆)

    绝世之作

    《资本论》是马克思在长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掌握大量实际资料与思想资料的基础上用毕生心血写成的划时代巨著。它把高度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结合在一起,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它是处在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解放的指路明灯,是已经取得解放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一百多年来,尽管资产阶级学者无数次宣称《资本论》已经“被驳倒了”,《资本论》已经“过时了”,但是,这部伟大著作就像常青的劲松,在狂风暴雨中傲然屹立,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首先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它深刻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彻底弄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它的基本原理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完全适用的。当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一些在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无法预见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以《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发展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

    《资本论》在主要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同时,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社会大生产的共同规律、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还科学地预见了社会主义经济必须遵循的某些经济规律。这些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当然,社会主义社会作为20世纪新诞生的事物,具有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时无法预料的情况和问题。我们又必须以《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而且还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逻辑学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新哲学和辩证法,在《资本论》中达到了自身发展的最高水平。列宁写道:“虽说马克思没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我们要深入研究《资本论》中的哲学和逻辑学,把它们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资本论》还是一部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它为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资本论》还包括了马克思在政治、法律、历史、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教育、道德、宗教、文学、艺术、语言等领域闪烁着天才火花的思想。它在各个方面都蕴藏着有待我们大力开发的无数瑰宝。

    恩格斯在评论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时恰如其分地指出:“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得到。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是有价值的,并且将来也是有价值的,可是要攀登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遗,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赏下面的山景那样,这只有待这一个德国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马克思的《资本论》比之前人的著作,达到了令人景仰、令人惊叹的最高峰。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马克思的名字,都是鼓舞全世界人民前进的旗帜,都是全世界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宝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都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揭示的基本原理与我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而我们在某些时候的挫折,恰好就是背离了《资本论》中揭示的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基本原理。(许涤新)

    卡尔·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里,这个省比德国其他各省更多地受到法国大革命先进思想的影响。作为一位伟大的人物,马克思的成就主要来源于他非凡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但是,他的人格的形成和品格的培养却深深地受着两个人的影响,一个是他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另一个是冯·威士特华伦男爵,马克思后来的岳父。

    人们常说:童年的影响非常重要,以至决定这个人以后的生活道路。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因为我们确实能从亨利希·马克思身上看到他的儿子卡尔·马克思日后将要选择的道路。亨利希·马克思是特利尔城律师公会会长、政府法律顾问,除精通法律外,还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喜爱读德国著名作家席勒、歌德的作品,对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伏尔泰的著作更是爱不释手,能够熟练背诵其中的精彩篇章。受启蒙精神的影响,亨利希·马克思倾向自由主义,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而这在当时封建君主专制的条件下,是需要很大勇气才能做到的。马克思父子二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头脑上来说都是如此。亨利希·马克思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和优秀品格,极大地影响了童年和少年时代马克思的思想意识倾向,马克思对自己的父亲非常敬重,他称父亲是一个“以自己的纯洁品格和法学才能而出众”的人。他从父亲身上,既学到了渊博的知识,又学到了追求自由、坚持真理的为人道理。父亲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终身受益,他一直把父亲的一张照片带在身上,直到去世。而冯·威士特华伦男爵是特利尔城的顾问官。男爵虽然身为贵族,却没有丝毫的傲慢和优越感,也许正是这种性格,影响了他的女儿燕妮,使她不顾地位的差别,嫁给了马克思。男爵同马克思的父亲一样,也是个思想解放,崇尚自由、民主的人,并且具有开阔的胸襟和渊博的知识,能熟练使用英、德、法、意等六国语言。在山花烂漫的季节,男爵时常带卡尔·马克思到城郊的小山丘上去散步,在散步中给他背诵荷马的叙事诗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以有益的知识启迪卡尔·马克思幼小的心灵。在寒冷的冬夜,他将马克思带到家中温暖的客厅里,向他介绍圣西门和他的空想社会主义观点。马克思尊敬他,把他当作自己的第二个父亲,大学毕业时,马克思将自己的博士论文专诚献给了他。

    马克思马克思的辉煌成就,与他伟大的战友、伙伴恩格斯的帮助是密不可分的。恩格斯于1820年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一个大资本家家庭。恩格斯一生经商,但从未放松对社会科学的研究。他先后与马克思合著过《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恩格斯还经常接济处在贫困中的马克思。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从此开始了他们伟大的友谊。他们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携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恩格斯回忆说,“当我1844年夏天在巴黎拜访马克思时,我们在一切理论领域中都显出意见完全一致,从此就开始了我们共同的工作。”从1844年9月到1847年底,他们合写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清算了哲学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

    在马克思的一生当中,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当属他与燕妮的纯洁爱情。这位出身贵族的美丽女孩,冲破了重重阻力,嫁给了马克思。燕妮心里当然清楚她选择的是什么,但自接受马克思求婚的那天起,她就已经决定与马克思相伴一生。尽管后来马克思穷困潦倒,尽管她为繁重的家务活所劳累,尽管她不得不随马克思到处流亡,但是,她却从未后悔。有很多人曾经对燕妮心中所想做出各种猜测,然而,在我们看来,是马克思崇高的志向、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和发人深省的真知灼见令燕妮十分敬佩,是马克思对燕妮忠贞的爱情令燕妮难以割舍。1856年6月,燕妮带着三个孩子回德国特利尔探望身患重病的母亲,这是他们结婚后第一次较长时间的分离。马克思给燕妮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长信,字里行间,弥漫着对妻子无限的爱恋与思念:“诚然,世界上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她的每一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都能引起我生命中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一直在他们身边的小女儿爱琳娜曾说:“整整一生中,不论是在幸福的时刻或是在困苦的日子里,爱情和友谊始终联系着他们,他们从不知道动摇和疑虑,他们互相忠实到最后一刻,连死亡也未能使他们分开……”这份真挚的爱情,永远值得我们回味。

    马克思是伟大的,然而死神的召唤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令人遗憾的事情终于降临了。1883年3月14日2时45分,马克思在自己的安乐椅上与世长辞,他的手边还放着未改完的《资本论》手稿。恩格斯就这一重大损失写道:“我们党的最伟大的头脑停止了思想,我生平所知道的一颗最强有力的心停止了跳动。”“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历史将永远记录这一刻。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行动纲领。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的阐述,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列宁语)。作者运用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说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纲领和目的;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指出了一些共产主义派别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论述了共产党人对待其他工人政党和民主主义政党的态度,以及党的基本策略原则。它的出版不仅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大事,也是无产阶级斗争史上的大事。它给予了无产阶级彻底解放以强大的思想武器。列宁指出:“《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篇幅虽然不多,但价值却不下于很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恩格斯也有所建树,他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也被后人视为社会主义理论的经典之作。此书是恩格斯应拉法格的要求,于1880年抽取《反杜林论》的部分内容,并对其作了一些补充和改动后发表的。1883年出版德文版时,定名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书中,作者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尤其是19世纪初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学说的积极成果及其局限性,指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在本书的第三章中,作者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说明了只有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完成无产阶级解放世界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在本书1880年法文版导言中说,这本小册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