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学习参考-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学习要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尽可能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形成共识、取得一致意见的重要民主形式。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实现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马列主义关于共产党人在民族革命中应该有原则地与资产阶级党派建立统一战线的思想,注重运用协商形式建立统一战线,开展党际合作,进行协商民主的探索。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种新型的民主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协商民主实践从政治领域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从国家层面扩展到地方和基层,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协商民主概念和理论也逐步形成。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作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战略部署,确立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西方协商民主存在明显区别。

    第二节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涵盖范围广,把有序参与、平等议事、民主监督、凝聚共识、科学决策、协调各方、和谐发展融为一体,可以广泛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保证人民持续参与日常政治生活的权力,有效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权利,提升了人民民主层次,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决策的重要方式,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协商民主以和谐为核心价值,以求同存异、体谅包容为原则,以建立平等协商、对话、协调的机制为保证,以达成各方利益表达、各种矛盾化解为重点,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取向,有助于促进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社会价值理念的实现。此外,协商民主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开展沟通、对话、讨论,广泛交流、交锋、交融,有效克服党派和利益集团为自己的利益相互竞争甚至相互倾轧的弊端,有效克服不同政治力量为了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固执己见、排斥异己的弊端,广泛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力量。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完全一致,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紧密相连。

    第三节 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覆盖全社会各方面,不局限于某个方面。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广泛多层制度化是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具体要求。“广泛”体现的是协商主体和协商内容的广泛性;“多层”,主要指协商制度的进一步体系化,既有横向区分,也有纵向联系,注重协商机制之间的相互配合,在中央、地方、基层各个层次展开;“制度化”,是指要使协商民主制度化、协商方式规范化和协商过程程序化,逐步推进协商民主从政策文件向法律法规形式的制度化转变,使协商民主的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广泛多层制度化各有侧重,同时又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拓宽多种协商渠道、建立健全多种协商方式、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拓展国家政权机关的协商渠道,加强国家政权机关协商民主建设。二是加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政党协商建设。政党协商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政党协商,中国共产党也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进行协商。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要重视发挥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社会组织作为协商渠道的重要作用。三是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同群众进行协商。此外,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要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发挥社会组织在沟通、对话、谈判、调解中的协商渠道和平台作用。要适应现代化发展进程,引导和促进网络协商民主健康发展,使协商平台更为多样和丰富。

    第四节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通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充分协商、凝聚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的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作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合作、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坚持团结和民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坚持民主协商、平等意识、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的重点是,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着力点有四个:一是明确协商内容,二是拓展协商民主形式,三是规范协商程序,四是完善委员联络制度。

    思考题解答及拓展

    1.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前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关键时期,与选举民主相比较,协商民主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一,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最广泛地发展政治参与,对于形成民主政治发展合力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社会成员的价值诉求也愈益多样化,希望更广泛更深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治理。协商民主坚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使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都能得到充分表达;坚持求同存异、合作包容,既尊重大多数人的共同意愿,也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在充分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作出决策,从而保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有效地参与政治建设,实现民主权利。

    第二,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推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最大程度地促进党和政府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协商民主使民主参与贯穿决策全过程,弥补了选举民主只能在决策之前对不同意见进行选择而无法参与决策全过程的不足,使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机制更加完善。同时,民主协商的过程,也就是加强沟通、增进理解、扩大共识的过程,能够有效增强人民与党和政府之间的信任度,克服各项政策和工作共识不高、无以落实的弊端,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相统一,确保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第三,发展协商民主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通过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使执政党、参政党、国家权力机构、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广大民众在共同的协商平台上进行平等交流和坦诚对话,可以最大限度地兼容各方面利益,形成社会各方面均可接受与采纳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措施,密切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干群关系,从而共同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

    延伸阅读1

    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民主概念的由来与区别

    政治协商这个概念来源于1946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通常被称为“旧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联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国民党经过斗争争取来的。虽然蒋介石撕毁了政协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但政治协商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新政协”,借用了政治协商的概念,但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从此,中国共产党就事关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同各民主党派、各族各界代表人士进行政治协商,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层面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不断推进,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日益完善。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强调,中共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人士就中共中央将要提出的大政方针问题进行政治协商,人民政协要对国家大政方针、地方重要事务、政策法令的贯彻等重大问题加强政治协商。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中共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和中共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协商是我国政治协商的两种基本形式,并对中共同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的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包括: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重要文件;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建议;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人选;关于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关系国家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等。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规定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等。

    由此可见,政治协商是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就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的协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治协商会议这样的政治组织,形成了政治协商这样的制度。可以说,政治性是政治协商最显著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提倡民主协商。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反复强调,“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共产党人必须和其他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多商量,多座谈,多开会,务使打通隔阂,去掉误会,改正相互关系上的不良现象,以便协同进行政府工作与各项社会事业”。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按“三三制”原则建立各级政权组织,并注意与党外人士协商办事。

    周恩来1949年在人民政协筹备期间多次指出,“新民主主义的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是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凡是重大的议案提出来总是先有协商的,协商这两个字非常好,就包括这个新民主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协商原则,对于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要事务、领导建议人选等都要事先进行协商,充分发扬民主。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恢复发展我们党历来倡导的民主协商精神和传统,就国家大事和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进行充分的民主协商,并确立了协商于决策之前和执行过程中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更多更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民主协商,强调的是发扬民主。就是说,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大事不是独断专行,而是坚持民主协商,让广大党外人士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切实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民主三个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政治协商是侧重于协商内容的政治性,民主协商侧重于发扬民主,协商民主侧重于民主形式。三个概念紧密联系,又有不同,不能相互混淆,更不能相互取代。特别是政治协商与协商民主,政治协商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发展得较早,研究得比较充分,因而有比较规范的制度设计和运作程序。而协商民主是与选举民主相对应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协商民主作为制度层面的建设任务提出来还是一种新的创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制,包括新制度的设置和新政策的制定,其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存在较大空间。如果将协商民主等同于政治协商加以理解,就容易导致忽视其他各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政治实践,从而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统一战线》,2014年第9期。

    延伸阅读2

    习近平为何高调谈协商民主(节选)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在庆祝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高调讲话,“协商民主”登堂入室,逐渐蔚为大观。有学者指出,协商民主或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突破的一条重要路径。那么,怎么理解协商民主呢?

    先从一个历史场景说起:“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这是作家何其芳对抗战时期延安的描绘。

    这是一幕令人向往的历史场景,充满朝气的中国共产党,让边区和抗日根据地成了当时中国最具魅力的所在,这种魅力来自清廉务实,更来自民主,来自一种叫“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共产党员占1/3,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中间分子和其他人员占1/3,而他们身后,分别是无产阶级和贫农、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正是这种天才式的政治架构,让抗日阶层的利益得以调节与平衡,实现了全民族的大动员。

    回头来看,这也正是协商民主的滥觞。三三制政权,当然是在中共的领导下,那怎么实现领导呢?毛泽东说了:“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这次带有实验性质的民主实践,为中共日后的协商建国理论乃至政治协商制度积累了丰富经验。也难怪,当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产生后,在讨论代行人大职能的人民政协是否有必要存在时,毛泽东给出了明确的意见: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

    显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棋便是寻找适合中国的民主制度构架。而协商精神,在其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那段经典论述:“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我们政府的性格,你们也都摸熟了,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

    制度背后是文化,这朵民主之花,为何在中国大地上生发,也有其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包括我们看影视剧,常常会从肱股之臣的议政场所看到一幅匾额,上书“一团和气”四字,可见这四字在当时并非贬义。和是追求的结果,求同存异应是题中之义。所谓“和合文化”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密码之一。

    那么,如何理解从党的十八大开始涌动的协商民主浪潮呢?这与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三个自信”密切相关。当我们试图理解和解释中国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奇迹时,制度优势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作为一个经济体量已居世界第二的大国,如何在制度文明层面为人类作出贡献?蓦然回首处,协商民主呼之欲出。

    且不说人民政协已经有了60多年的生动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讲到的:“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单就基层自治来说,协商民主已经彰显出威力。比如被誉为“泥土里长出来的民主载体”的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会,便是创设一个协商平台,让各方利益主体畅所欲言,表达诉求,寻求共识,解决问题。十几年发展下来,这个会的能量如今不得了,它不仅调动了老百姓的积极性,还将人大、政协等政治机构全都拉了进来,成为一个基层自治的有效模式。

    推动协商民主,还与一个宏大的主题相关,那就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每年两会上,政协委员的仗义执言总令人印象深刻,也因此诞生了不少“大炮”委员。这背后即是协商民主的魅力:畅所欲言。利益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治理这样的社会形态,处理好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日昌,表达日盛,但吸纳利益诉求和表达的常规性渠道明显不足,表达的无序状态对社会理性不仅无助益,很多时候还会形成戕害。发展协商民主,就为日益多元的表达,提供一种制度性通道,来容纳广大群众参与和表达的热情,从而扩大有序政治参与。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管理思维已日渐式微,一项政策的落实单纯依靠强制推行,已非良策。如果协商民主发扬得好,局面就会改观。事前与老百姓充分沟通商量,吸纳民意,则出台的政策就是建立在“同意”基础上的,会获得更大的合理性,执行起来便更加顺利。

    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用口语化的表达所阐释的:“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内部商量好怎么办,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够,要想把事情办成办好是很难的。”“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句朴实的话,点出了民主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安排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从制度设计上讲,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结合,构成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这种制度不仅解决了权力来自哪里的问题,还解决了权力如何运行的问题。

    当然,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制度,真正焕发它的制度效能,仍需要不断探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化。只有增强其制度刚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商。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中央有关协商民主的指导文件,正在制定过程中,将会对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阐述和规范,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规范有序的、合理的、可操作的制度体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9月22日。

    2.如何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广泛多层制度化是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具体要求。“广泛”指的是协商民主横向的覆盖范围,体现的是协商主体和协商内容的广泛性。“多层”指的是协商民主纵向的布局层级,体现的是协商制度的进一步体系化。“广泛”与“多层”相结合,就是指在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都要建立和拓宽协商民主的渠道,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制度化”是指要使协商民主制度化、协商方式规范化和协商过程程序化,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归根结底是要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程序化的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国家政权机关协商民主建设。在人大,选举和协商两种民主形式前后衔接,协商民主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人大代表选举、立法工作、审议重大问题和作出重要决定、人事任免、人大代表议案工作等方面。立法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协商民主在政府工作中广泛应用,主要包括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咨询以及重大决策前与社会各界充分协商等制度。人大和政府工作中的协商实践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方式、渠道和制度。应当不断总结,拓宽协商范围和渠道,加强调研和论证,推动政务公开,健全协商制度,充分提高和调动公众参与协商的意识和热情。

    第二,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党协商。要提高中共党政领导干部积极开展政党协商的意识和责任,进一步完善政党协商的保障机制,支持协助民主党派提升协商水平。除了政党协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体现为更大范围内的协商,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善的协商民主体系,要重视发挥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社会组织作为协商渠道的重要作用。

    第三,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进一步提高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对协商民主地位作用的认识,明确与群众充分协商是政府实行重大公共事务行为的必经程序。规范各种协商形式的职权、范围、召集方式,制定自治章程、理财制度、村(居、厂)务公开等制度,设立监督小组,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的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制度。重视社会组织在沟通、对话、谈判、调解中的协商渠道和平台建设,完善各类会议旁听制度,改进群众来信来访等方式,使协商渠道更为多样和丰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公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政治参与的各项权利,建立政府和网民的对话协商制度和引导网民理性讨论制度等,促进网络协商民主健康发展。

    案例

    协商民主新形式:调研协商座谈会

    6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主持召开调研协商座谈会,邀请民革中央、民盟中央、民进中央、台盟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出席。在座谈会上,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台盟中央副主席黄志贤、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无党派人士林毅夫提出相关建议。俞正声就一些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探讨。他指出,希望各民主党派切实加强参政党建设,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相关部门要为搞好政党协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创造好的条件,提供必要支持。

    与以往类似,这是又一次党外高层人士的汇聚,是又一次建言献策的“思想盛宴”;但与以往又有所不同,这次会议的名称是“调研协商座谈会”。据中央统战部的消息显示,这是调研协商座谈会作为新的政党协商形式,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后的“首次亮相”。

    协商形式“出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完善政党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健全知情和反馈机制,增加讨论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使协商对凝聚共识、优化决策起到作用。新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将“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写入了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调研协商座谈会的产生,正是着眼于进一步丰富政党协商的形式和内容,为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搭建了新平台、拓宽了新渠道,是真建真用。

    协商主题“契合”。这次调研协商座谈会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建设和制定“十三五”规划,都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着力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重点调研课题。当“重”和“重”实现高度的契合,必然会产生更加重量级的连锁反应,为党和政府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协商内容“有料”。真协商必然要见“真功夫”,要搞真调研。这次会议党外人士都提了高质量建议——

    明确平潭综合实验区特殊定位,支持平潭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起航点。将养老服务业确定为民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构建政策支持体系,推进居家养老、医养结合,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体、教、科普”公共文化服务联合行动、全民阅读提升计划。明确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功能定位,推动两岸农业交流、促进两岸基层民众往来。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立政策支撑体系,加大财税、金融、保险、外汇的支持力度。建立有区别的产业政策体系,优化政府服务体系,完善促进“一带一路”发展的“软环境”。

    这些都是2015年党外人士“大调研”的成果,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说起来,“大调研”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这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央统战部负责组织开展的考察调研活动。以2015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大调研”为例,八位主席分别带队,共深入11个省(市)的120多家单位,召开近30场座谈会,同时发挥地方组织的作用,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效应,扩大了调研的广度和深度,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与会各方“互动”。协商必然包括对话和交流,协商的良好效果就体现在与会各方充分发表意见、形成良性互动,进而凝聚共识,这是调研协商座谈会的亮点所在。

    此次座谈会气氛热烈,中央领导同志主持,党外人士找问题、提建议,部委和地方同志讲情况、谈举措。在交流中,有关部门加深了对多党合作制度的认识,能够从党外人士的独特视角看待和调整政策取向;党外人士则能更加直接听到政府部门的意见反馈,对调研成果的充实和提升大有裨益。所以说,这种协商的形式是双向的、共赢的。

    资料来源 中央统战部宣传办公室微信公众号“统战新语”。

    3.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推进协商民主建设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各级政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工作方法、实践模式和工作网络,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开创者和探索者,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起着示范、带动、推进作用,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法规、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实现了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有效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形式,在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权力机构,而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能够以特有的权威性和超脱性,通过协商民主来协调关系、凝聚人心、汇聚智力、纾解矛盾,帮助党委和政府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难题。因此,人民政协在我国民主政治结构中,作为主要进行协商民主的政治组织,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独创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具体而言,作用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扩大社会各界有序参与政治,有效实现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二是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巩固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夯实人民民主的政治基础;三是广开言路、广集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四是协助党和政府深入了解民情,把握社会动态,推动党政决策具有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五是鼓励不同意见的交流、交锋、交融,增进理解、凝聚共识、促进和谐;六是培育尊重差异多样,倡导理性表达,确保自由平等权利,寻求共识的协商政治文化。

    延伸阅读

    习近平的两会时间:参加政协开幕会有何深意?

    2015年3月3日,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在主席台就座。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按照惯例,每年政协大会的开、闭幕都要出席,会议期间还要与政协委员们共商国是。这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个重要体现。2014年,在政协大会开幕的第二天,习近平就来到少数民族界委员驻地,看望大家,参加讨论。

    不仅仅是这十几天,在两会之外的其他时间,中共领导人同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也会进行广泛交流。就在上个月,习近平还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欢聚一堂,共迎新春。

    借用习近平的话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建立了历史的功勋!”政协的历史可比新中国还要长呢。新中国成立前夕,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是政协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咱们的国都、国旗、国歌就是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的。

    历史上,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同心同德、风雨同舟,促成了新中国的诞生;如今,政协继续在推动各种社会力量为实现国家总任务而奋斗、活跃国家政治生活、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扩大国际交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在,面对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更离不开政协的重要作用。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这,应该是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参加政协开幕会的最好注解吧!

    摘编自:新华网,。

    案例

    京津冀政协会商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5月15日,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石家庄召开。来自三地政协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汇聚石家庄,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为主题,介绍情况、剖析问题,为破解难题提出思路和建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稳步推进的新形势下,京津冀政协充分发挥优势服务大局,建立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制度,集三地政协之智,谋协同发展之策,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根据《关于建立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三地政协轮流承办,每次会议安排一个议题。议题确定后,三地政协将精心组织力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跳出地方利益藩篱、立足全局的视角,进行冷静思考、换位思考,提出切实中肯的意见建议。必要时,可联合开展异地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议政建言的民意基础和可行性。

    召开联席会议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党委、政府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难题,一方面是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凝聚共识、增添力量。每次会议结束后,三地将根据建言内容,利用会议纪要、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种形式,报送全国政协、国家有关部委和当地党委政府,力争使会议成果转化为党政决策思想和工作措施。

    联席会议将建立五项制度,形成协商成果报告、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旨在使联席会议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京津冀政协工作的响亮品牌。与此同时,将加大对会议成果的宣传力度,促进三地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共同营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摘编自:《河北日报》,2015年5月25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