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高楼林立的时候,人口密集的时候,上班跟打仗一样激烈紧张的时候,上菜市,不,上公园的就只剩下老头老太了,三三两两。公园里也没什么玩的,去的人多了,就添了些长椅和健身器材。白天空闲时,老头老太就去花池公园健身。开始彼此不认识,点点头;认识了,彼此打招呼了。时间一长,彼此不仅知道对方姓啥叫啥,而且知道对方住哪条街哪个小区,甚至哪栋楼了。后来,还清楚对方底细,清楚对方儿女底细。再后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老钱和老卓很投缘。投缘不是对方都死了老伴,而是老钱的女儿和老卓的儿子至今单身。二老从侧面打听到了,就有意走近了。
老钱聚精会神地坐在花池旁钓鱼。花池里原本没有鱼,老头们为了消磨时光,或许为寻求某种乐趣,自发地买了小鱼放进花池,然后每天夹把折叠小凳而来,摆开阵势,耐心垂钓。钓起来了,已长成三指宽的鲫鱼在渔线上荡着秋千,一帮老头老太围过来,看着它手舞足蹈。乐够了,老钱将鱼小心取下放回池中,又耐心垂钓。
老卓看见老钱放回鱼儿,又钓,纳闷道,咋放回去又钓?
老钱看见风韵犹存的老卓,有些难为情,说,放回去,再钓,看看缘分深不深。
老卓一听,不免羞涩一笑,我见你每天都这样,钓回过几次?
说话间,老钱又拉起一条三指宽的鲫鱼。
老钱握住鱼时,朝老卓得意地笑了,真有缘。
老卓不信,我看看。看了,惊道,真的,又上钩了。
老卓的眼睛再看老钱,就有些慌乱。
老钱也有些慌乱,边小心把鱼摘下钩,边感受身边女人特有的气息。多少年了,老伴去后从未有一个人让他有过如此强烈的感受。
孩子在哪上班?老钱问老卓。
儿子在一家外企上班,是个工作狂。老卓说,我不担心他工作,就担心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不考虑个人问题。
儿子多大了?老钱问。老钱已把屁股下的折叠小凳挪给老卓,自己一屁股坐在池边的石头上。
虚岁三十一了,急啊!老卓感激地看了老钱一眼,你的呢?
哦,我的是个闺女,也老大不小了。在一个机关工作,也让我急啊,她对个人问题也不闻不问。老钱看一眼老卓。
闺女多大了?老卓问。
虚岁二十九。老钱回答。
老钱看老卓眼里闪出一丝暖意,解释说,我结婚晚,要孩子也晚。见老卓眼里仍闪出一丝暖意。老钱慌忙取下钩上的鱼,放回池中。
要不,明儿把闺女的照片带来瞧瞧。老卓半天说。
把儿子的也带来瞧瞧?老钱默契道。
带来,互相仔细地端详,满意地点点头。拼在一块儿,天生的一对儿。两个已不陌生的老人相视而笑,要不,改天把孩子带来瞧瞧?
约好日子。好不容易约好日子,两个大忙人被两个大闲人请进了花池公园。两个年轻人不知道爸妈为什么带自己进公园,权当陪老人散散心。各自远远地,又近近地陪着老人漫步在池边。
几次刻意相遇,是老人的刻意,让两个年轻人擦肩而过,还回过头,友好地笑笑,满意地笑笑。被两个老人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回头,两个老人换了方式,交换了照片。对孩子说,有人给你介绍了个对象,你看看。两个孩子看了照片,眼睛一亮。
两个孩子在花池公园又见了面,两个孩子又在梦鸽咖啡厅见了面。两个孩子电话不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两个孩子结婚了。
孩子的婚礼办得很隆重。仿佛老钱老卓不是为儿女办,而是为自己办,准老新郎和准老新娘在婚礼场上,面对老同事和街坊邻居的祝贺,是那般幸福,那般甜蜜,完全沉浸在欢庆之中。
婚后,儿子猛然惊醒,妈是一个人,电话,不在家;女儿也猛然惊醒,爸是一个人,电话,不在家。
两个年轻人来到花池公园。对岸展开望远镜,目睹两个老人谈笑风生,恍然大悟。两个年轻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说,快点要个孩子吧。有了孩子,爸妈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走在一起了。
第二年,一老一少两对爱人推着一个可爱的小宝宝走进了花池公园。许多认识的老头老太看见了很羡慕,围过来逗小宝宝。
一位大妈回家将老钱老卓的事告诉了在电视台做栏目主持人的女儿小雅。小雅将老钱老卓及其儿女小孙子请进电视台,录制了一期《桥梁》节目,收视率空前的好,电话不断……
老钱老卓转眼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花池公园里,老头老太纷纷效仿,虽然没能像他俩那样走在一起,但大多数的儿女通过这种方式走在了一起。后来从自己的儿女发展到为亲戚朋友的儿女……花池公园不再是老人消磨时光的公园,而是为年轻人牵线搭桥的公园。
花池公园,为此被喻为爱情公园。为此成就了小雅的《桥梁》栏目,被各地电视台效仿,很火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