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故事-镜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天宝三年(744)春,同样的梦境每天晚上都会出现在85岁高龄的贺知章梦里,那就是故乡越州山阴老宅门前镜湖里荡漾无端游移不定的波光云影。贺知章知道,那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暗示:他得赶紧回家,一天也不能再耽搁了。为此,他接连上疏,请求告老还乡。

    疏准。离开京师长安时,宫廷内,唐玄宗赐诗,宫廷外,皇太子及百官好友为其饯行。礼仪的尊崇无以复加,这是35岁初至京城的青年贺知章所能想象的离开京城时对自己送别仪式最为隆重华美的极致。但这样令无数人艳羡的极致,对贺知章却已失去意义。觥筹交错的杯光笑语里,一个贺知章和以往一样,清晰准确地分辨出每一张脸孔,简短而得体地和每一张嘴巴应对。但另外一个贺知章却在昏昏欲睡,镜湖的波光云影又开始在眼前闪烁,把眼前虚浮华丽的情景撕成毫不连贯的碎片……

    镜湖畔的村庄终于遥遥在望。

    85岁高龄的贺知章心脏突然剧烈跳动。

    他在亲人的搀扶下,下了华丽的马车。他知道,离开村庄的时候是步行出村的,出了村口,他才跨进马车,向远方进发。如今,生命的轨迹仿佛画了一个圆,他又从远方回到梦中的村庄。他知道,他只能徒步进村,只有这样的,那个生命的圆形轨迹才能画上完美的最后一笔。

    走向村庄的途中,村庄里的人一个个经过眼前,但没有一个是认识的。他急切地盼着一个熟悉的人出现,结果总是失望。碰到第七个人的时候,他终于失去耐心,开口询问。还好,鬓毛已衰而乡音未改,村人还能听瞳他问些什么。但他问到的几个人,却都早已过世。这也难怪,都怪他活得太长,又不早些回家,那些童年、少年时认得的玩伴和朋友,很难有谁如他活得那么长久。

    村口,一群儿童围上来。村里可从来没有出现过穿着如此奇怪而华丽的老头。对了,还有他后面的马车和那些随行的人,他们的衣饰行头也是前所未见。贺知章刚想询问:“你们是谁家的孩子?”可是,他85岁的嘴巴没有孩子们快,还没等他的话音出口,几个孩子已经叽叽喳喳地笑着问开了:“老爷爷,你是谁?你是哪里来的客人啊?”

    是啊,我是谁?我是哪里来的客人啊?!

    孩子们的问话,仿佛来自天上,一下子让贺知章陷入沉思。

    孩子们无心的问话,提醒他:他已经成了来自远方的陌生客人。在京城的时候,他以为那里不是归宿,他只是众多从故乡远道而来寻梦的一名倦客,即使美梦如期实现,眼前的万千繁华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的一场梦境,总难令人踏实。为此,他必须回到故乡,只有那里才是他唯一的归宿之地。但在如期踏入故乡的一个瞬间,他却沮丧地发现:眼前的故乡,似乎只有陌生。那么,哪里才是真正的故乡呢?一个人,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故乡?故乡,是否永远只能存在于梦境之中呢?还是一个人,故意制造了一个个关于故乡的梦境?还是一个个关于故乡的梦境,故意制造了其中的一个个人?

    这些问题,让85岁高龄的他百思不得其解,在心里变成了《回乡偶寄》的第一首诗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来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但生性豁达的他并不乐意囚禁于这些问题之中。所以,他踏进村庄,来到镜湖畔的老宅前。他发现,老宅已非,而湖水依然。

    他终于找到了故乡熟悉的事物。他得用这样的事物聊以自慰。于是,他写下了《回乡偶寄》的第二首诗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他把自己的老宅改成道观,名千秋观。他要在观中,观千秋不变的镜湖水。但这样的镜湖水,他只观了几个月。而后,他就进入了另一个梦境。

    一个永远无人能够得知其详的梦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