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时候,在离京城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百花镇。这天,正是阳春三月,镇头的官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这时候,路上来了一位老者,他似乎有点走累了,正想找个地方歇歇脚。正巧,看见不远处有一个亭子,上面写着“百一亭”三个大字。
老者来到亭子里,刚坐下,一个小伙子便迎了上来,对他说:“这位老爹,我看你也走累了,先在这里喝口茶吧。”小伙子说罢,便端上一大碗清茶给那老者。老者接过来,喝了一口,连声道谢。
这座亭子是一位李员外行善事造的,老者在小伙子的指点下见了李员外,只见他五十来岁,慈眉善目的样子。老者说:“我姓周,叫我周老爹好了。刚才我听这位小哥说,你就是造这亭子的主人,真是乐善好施,可你为什么要取名为‘百一亭’呢?”
李员外笑着说道:“周老爹,说来话就长了。我们李家世代经商,也可以说是富甲一方;此外我有三个儿子,也算是人丁兴旺。我的大儿子一直在南方做生意,二儿子在本地当知府,他们都已成了家;小儿子虽说至今还没成家,可也考了个功名。我修这亭子,一来是替自己积善行德,二来是这百里之内,论富贵权势,就数我们这一家了,所以这亭子就取名叫‘百一亭’。”
李员外说到这里,便也问起周老爹来,“不知周老爹在京里头是做什么的,可有几个儿女?”
周老爹答道:“我是在城里给人教书的,膝下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替人当差管家,二儿子带兵吃皇粮,三儿子给人做个上门女婿,最小的那个女儿还没嫁呢。”就这么,两人便天南地北地聊起来,而且越说越投机。
那李员外听说周家的女儿还没定亲,便对周老爹说:“老爹,既然我们这么投缘,我们不妨结个亲家,把你那女儿嫁给我的小儿子怎么样?”
周老爹想了想,回答道:“这倒是个好主意,下月初五是个好日子,我看就把喜事给办了,到时候我们再聊个痛快。”于是,这门婚事就在两人的说说笑笑中给定下了。
到了初五那天,这李家上上下下都忙碌起来了,到处张灯结彩,人来人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终于,迎亲的队伍回来了,接下来,一对新人便要拜堂成亲。
就在这时候,只见一个家丁匆匆来报:“员外,员外,当今宰相大人来了,说来给员外贺喜,还带着一大群人呢!”
李员外怎么也想不到当今宰相会来这里,忙问堂上的众宾客:“这宰相大人可是谁家的亲戚?”
众人都面面相觑,谁也不认识这当朝宰相。
李员外正在纳闷,一旁蒙着红盖头的新娘说话了:“这当朝宰相是我的大哥。”
话音刚落,李员外可就奇怪了,他对新娘子说:“你爹不是说你的大哥是给人当管家的吗?”
新娘细声细气地说:“我爹说得没错呀,当宰相不就是替皇上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家吗?”
于是,李员外马上叫人再添五十桌酒席,热情款待宰相大人。
过了一会儿,忽然又有家丁来报:“员外,员外,九门提督大将军来了,说是来给员外贺喜,还领来了一大批官兵。”
李员外自己不认识九门提督,便又问堂上的宾客:“这九门提督大将军是谁家的亲戚?”
堂上的宾客还是无人应答。
这时候,一旁的新娘子又说话了:“这九门提督是我的二哥。”
李员外又奇怪了:“你爹不是说你二哥只是带兵吃皇粮的吗?”
新娘子又答道:“我爹说得没错,当大将军出外打仗,不就是带兵吃皇粮吗?”
于是,李员外马上又叫人准备五十桌酒席,迎接大将军的到来。
正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又有家丁来报:“员外,员外,当朝驸马爷来了……”
新娘子又笑着告诉李员外,这是她的三哥。李员外听了,觉得奇怪,忍不住又问:“你爹不是说你三哥给人当上门女婿吗?”
新娘子答道:“我爹说得没错,给皇帝当女婿的还不是上门女婿吗?”
于是,李员外马上又叫人准备五十桌酒席,迎接驸马的到来。
就在众人要入席的时候,又有家丁匆匆来报:“员外,员外,当朝太师驾到!”
李员外和众人一听大惊,慌忙出外去迎接太师。李员外一看,这个当朝太师,正是不久前遇见的周老爹,也就是自己的亲家翁!
周太师一见李员外愣在那里,就笑着说:“李员外,我们现在都成亲家了,还不快和我一起去喝上几杯!”
李员外连忙迎上前去:“没想到老爹就是当今的太师,快请快请!”于是,婚礼热热闹闹地进行了起来……
这事过后,李员外感慨万分:“亲家翁乃当今太师,家世又何等显赫,却毫无炫耀之意,而我一个小小的员外,有什么资格造这‘百一亭’呢?”
从此之后,这百花镇上再也没有“百一亭”了,只剩下了一座无字凉亭……
(徐行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