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你有多远-1987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钟红在我曾经工作过的报社当过通讯员,我是文艺副刊编辑。有回搞千字征文活动,主题是“梦想与追求”,编辑部收到四百多名作者和读者写来的稿件,钟红的《十七岁的梦》是其中一篇。她的文笔清丽流畅,我当时揣测应该是个三四十岁的作者,文章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成熟的意味:不怕梦想破碎,因为可以重新鼓起风帆,我并不在乎天黑,太阳会照常上升,追求和梦想永远都是我的憧憬……我喜欢她的语言。这次征文我们本打算评出一二三等奖,但有点小问题,本市几位有知名度的作家也写了征文稿,怎么说呢,差点意思,但如果你不给他个奖,多少有点那个。干脆,我们部主任说不分名次,选出了二十篇都冠以优秀奖。钟红在获奖之列,她写得的确好。那时电话不普及,我给每个获奖的作者写信通知来报社领奖,奖品是三本书和一本证书。钟红领奖的时间很靠后,差不多只剩下两三个人没领奖了,她告诉我接到信的第二天就想来,但她在火车站当临时工,流动货车的售货员,白天没有空闲。我见到钟红时着实惊讶了,没想到她竟然那么年轻,不到二十岁的样子,身材纤瘦,头发扎成长长的马尾,有点儿羞涩。她似乎不太擅长跟人交流,我问一句她答一句。她讲话没有本地口音,我问她老家是哪里的,她说了一个地方,我笑了,我姑夫的部队在那里。我问她来滨城多久了,有什么亲戚?她说来快两年了,对象家是滨城的。我问她结婚了吗?她说没有,对象家不同意。我问为什么?她犹豫了一下,对象的父母希望他找个本地姑娘。这是个老话题,不足为奇,即使是现在,滨城本土很多做父母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找外地对象。我生于斯长于斯,清楚外界人士对滨城的评价:没有底蕴,文化沙漠。也听过外来人讲滨城人的素质如何低,又如何天生具有一种谄媚心理——针对当官的或权威阶层——城市里到处都充斥着小市民那种沾沾自喜和妄自尊大。

    大学时的几个同窗结伴来滨城游玩,在飞机上,就碰到两个女子吵架,地方口音浓重,不能是外来人,而这一架几乎吵到飞机降落。同窗在滨城的几天里,每天都能遭遇吵架的,街上,公共汽车上,饭店里,邮局,或海滨浴场。最奇葩的一回是在超市,一个女人买了几个熟包子,或许是太饿了,当场就开吃,卖包子的售货员要她先去结账再开袋,结果就是双方出言不逊,买包子的向柜台里的售货员丢包子,售货员也将热气腾腾的包子向外丢,成了包子大战。同窗冲我调侃,吵架骂街也算你们滨城的一大特色吧。我说别一概而论,只是某些人头脑发热而已。脑袋发热的不光是平民,有一届领导班子的女领导,要给滨城改名字,大大滨城,从“大”字上做文章,要成为有大背景、大底蕴、大文化、大码头的都市。这有点可笑,你是不是得从小处着眼,培养人们的文化素质,跟城市名较什么劲呢?南京有一个落马的高官就曾要把整座城市的屋顶都涂上红颜色,除了权欲的作祟,大概就是一拍脑门子的主意。当然,滨城没改成大大滨城,那位女领导也不在领导岗位了,是退了还是出了别的事,不得而知。

    那次征文活动之后,我又约钟红写了几篇小稿,还让她为摄影作品配过文。我记得她曾给一幅小草的摄影作品配了一首小诗:没有家,却拥有每一寸土地,没有深远绵长的根,却在哪里都能发芽生长,瞧这干裂的土地上,也有它,羸羸小草的春天。因为这首诗,我问过钟红是不是喜欢萧红的作品。让我没想到的是,她根本不知道萧红是谁,而且,她没看过几本文学方面的书。以前她没有钱买书,周围没有看书的人,她大哥倒是有些书,像四大名著、《镜花缘》、《啼笑因缘》什么的,但她大哥不给她看,倒是借给邻居家的一个姑娘看,姑娘来还书时钟红也只看了封皮的书名。钟红还笑着给我讲了一件事,她同学的哥哥有很多小人书,同学偷偷借了两本给她,她妈为了什么事生气,把小人书丢到炉膛里烧了。她还不了书,逃了两天的课,同学跟她打架,她打不过同学,又被告到老师那里,老师找她谈话,老师说借人东西不还是小偷行为,你想当小偷吗?本来钟红在老师眼里还是个挺不错的学生,她还不出小人书,也不肯说理由,老师就鼓动同学孤立她,整个小学时代,她都背负着小偷的罪名。我觉得自己有点儿明白了钟红文章里的那种成熟,有透视世事的况味。我认识很多外来的人,几乎每个人都有一种故乡情结,但我没从钟红身上看到这种乡愁,她从来都不提她的故乡,偶尔提到一两句,也是戛然而止,仿佛再讲下去就会被击溃。

    我在1994年时辞了公职,当时我丈夫外派日本工作,我就跟着去了大阪。那时候钟红已经有了儿子,她跟婆家人相处得不好,我没有身临其境,没法去评断。我在日本待了七年,遭遇婚变,带女儿回了滨城。原先的报社回不去了,工作难找,四处托人,总算在一家企业找了份管档案的活儿。我一直跟女儿生活,她大学毕业后去了日本,投了她爸爸,我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但还在继续工作,只要企业让我干,我就不能停,女人一停下来就完了。几年前的一个时候,我遇见了钟红,在一家饭店,一个搞网络的朋友让我写写日本见闻什么的。钟红跟一些人也在那家饭店吃饭,我一眼就认出了她,还是那一头长发,还是那张少有笑容的脸孔,认出我的刹那,她眼圈一下子红了,哽咽着叫了声玉玲姐。

    钟红是个实现了理想的人,她成为了一个作家,令人羡慕,她天生有一种文艺和忧郁的气质,至于她实现的理想是不是给了她所要的一切,我就不知道了。怎么说呢,她的东西我看过几篇,也没细看,一是没时间,再有,现在已经看不进去大部头的文学作品了。开始,我揣测她写的东西比较文艺和小资范儿,但我错了,她把人写得太坏了,我倒希望她写些文艺的、无伤大雅的东西。对于发生的那事件,我无法想象,但希望它没有发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