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出了风的形状-不怕雨不怕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佐佐木久春是个充满童趣的人。是个活在尘世间的诗人。诗人般地做着现实中的事情。他有点怕老婆,做得一手好菜,这在日本男人当中太少了。

    我不久前托人问候他,他回邮件说:“我不怕雨,不怕雪,不怕风,每天走五公里,身体棒着呢!这样走五年就走到中国了!”这是他即兴改的日本著名作家宫泽贤治的诗,这首诗在宫泽死后才被发现,写在一本黑色笔记本上,在日本非常有名,影响深远,“不怕雨不怕风”是开头名句。

    佐佐木最大的特点就是酷爱中国,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从教授日本文学改行研究中国朦胧诗,从此爱屋及乌,喜欢上中国的一切,在他眼里中国几乎没有缺点。

    当时他在黑龙江大学日语系任客座教授半年,日本人是不吃狗肉的,可东北的朝鲜狗肉馆子很火爆,他入乡随俗,便跟着同事、学生大啖,满口生香。可有一天,他突然一口不尝了,只因那次他恰巧走过狗肉店,看见门前的树上吊着一条死狗,那死不瞑目的眼神盯着他惊恐的眼瞳。

    有次在北大,谢冕教授跟他聊起曾去过熊本,谢先生居京城五十年了,可说话仍带南方口音,老佐耳朵有点背,听成谢先生曾去过日本小便,这两个词在日语里发音近似,最后才闹明白,捧腹,笑成俩老小孩。

    佐佐木就读于日本著名的东北大学,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到秋田大学。当了多年教授,退休后,重回母校读了个博士学位。论文是研究日本叫作“能”的戏剧,一种国粹,类似中国京剧的东西。可谓活到老学到老的表率。

    说起在中国供职那段时间,他感到最尴尬的是领工资,日本的薪水是装在信封里的,那年月中国大学教师工资才几十元,可佐佐木有一千五,令旁人艳羡。彼时人民币还没有百元大钞,最大面额十元,很多还是饭堂、菜市收回来的,每次在财务室当众数那些残旧油腻的钱,很不习惯。

    我在日本也领过钱,日本诗人俱乐部曾安排我演讲,给了二十万日元,据说是外国作家在日讲座的最高报酬了。当然他们是信封装着的,但有好些政府准予免税的单子要一一填写,也挺繁琐。这次听众一百三十来人,其中有近八十个教授,他们跟佐佐木久春一样,不少人都出过诗集。这有点让我感叹,因为如今中国的教授大多光评不练。在答问环节,我才了解到日本历史上从没有兴过文字狱,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日本上千年,这非常难得。作家陈希我说过,日本学习中国,但没学太监、缠足、鸦片。

    佐佐木是把书本当作生活,把生活当作书本的人。我应邀第三次访日时,他安排我到他生活的秋田游玩。当我们乘电梯爬上高高灯塔时,他说,这是序章;我们眺望城市全景,他说,这是概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