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凌的诗让我感动。也许在今天还谈论一个人的诗如何触动了阅读者的内心显得有点老土,但正是她诗歌中“土”与“洋”同体,让个人化色彩强烈,生命主体和身体意识异常鲜明的写作,具有了道地的乡土中国的底色。渗透在现代感里久违了的气息,那种泥土的气味,蜀黍叶子和高粱粒儿的苦涩和清甜,使我对这个90后诗人刮目相看。三十年来,当代汉语诗歌要么高蹈到不食人间烟火的虚空,要么跌落在土疙瘩里。而庄凌的写作方向,让全球化与本土性合二为一成为可能。
一个有潜质的诗人往往通过微小的个体呈现更广阔的生命和时代空间。我们来读《秘密》这首诗,作者从细微处着手,将日常生活中小小的“我”作艺术化处理,以饱满、真实又冷峻的方式表现了女性身体隐秘的苏醒,要是仅就这一个层面,那么她与50后至80后女性主义写作没有本质差别。可之前的这类诗作背景是异常模糊的,云里雾里,主人公仿佛置身于浴缸、窗帘、咖啡馆这些全世界同质化的事物之下。而庄凌的诗,不可能出自欧风美雨沐浴下的大都会豆蔻年华,也不会来自非洲草原野鹿一般奔跑的少女。她诗歌中展开的环境是非常中国的,那是北方乡村女孩略显清贫而又幸福萌动的童心。诗中“白萝卜”这一意象极妙,将青春期少女白嫩肉感的形象塑造的惟妙惟肖,又有独特的地域性。《手》巧妙地写了乡村少女对异性的初次认识,这种认识来自一双有着泥土味的少年的手,它带来的感觉如轻音乐一样美妙,这样的画面与感受让人无比怀念,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把人带回少男少女的时光。而“玉米的叶子与胡须也碰触过我的身体”给“我”带来过刺激,让“我”流连爱的味道,而“我”也不自觉得用手去抚摸路边的花朵,又害怕这种感觉被发现,表现了少女的纯真与对爱的好奇与渴望。《关门》中的“门”一语双关,具有暗示性多意性,这些意象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美与思同行。《关门》既表现了母亲与“我”不同的生活与思想,折射母亲悲剧性命运,更以此表现整个时代女性的命运悲剧。诗作审视传统文化与陈旧观念,批判现实,追求自由与个人价值,以我及人、独具女性与时代视角。更重要更有意义的是,现代诗经历四十年折腾,终于从“黑夜”“容器”这些女权主义桎梏中逃逸,开始摆脱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为代表的西方影子,既有现代女性观念,又有了中国文化的辨识度。
答应庄凌为之写一则短评之时,我并未见过这个90后作者。后来在《十月》举办的诗会匆匆见过,我只去了半天,都没说上话。她的外表时尚洋气,可读她的诗,跟对人的印象反差非常大,我才知道她来自乡间。《红高粱》这组诗是以书写故乡与亲情为主,却远远超越了传统这类题材的乡愁写作。她不仅是写乡村与亲人,更多的是以此为基点表现下层人物的人生命运与心灵的火花,《五娘》《父亲进城》《布娃娃》用镜头式的语言摄录下乡村生活中的爱与疼痛,有残酷有隐忍有无奈更有思考。《与母亲一起洗澡》中“我”的年轻与母亲的衰老形成鲜明对比,将母亲的命运悲剧赤裸裸的呈现出来,但诗人做得最好的一点却是加入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与想法,“带给我一种男人抚摸时的快感,我为这种快感感到一丝羞耻”,对于一个刚刚二十岁出头的女孩,这种想法是特有的,它区别于儿童的痒也有别于中年人的习以为常,恰恰这个时期的女孩在生理与心理都是最敏感的,可以说这一句诗是诗人区别于任何一首母爱诗的独特作品。再读《父亲进城》中的一段:
20年腿疾
走路一瘸一瘸,每走一步
那些拥挤不堪的高楼大厦就摇晃一下
到处都是要倒塌的感觉
我搀扶着衰老的乡村
走的很慢,很慢
身边的奔驰,宝马飞驰而过
把我们远远甩在后面
是的,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家,经济一日千里奔驰的国家,他的乡村和人民却被远远甩在了后面,望尘莫及。这就是真实得令人心疼的写照。对城乡差异、贫富悬殊的感喟与思考,比起那些美化乡村生活的辞令,这才是一个诗人的真本色。
《红高粱》是一首象征诗,这株红高粱不仅仅是一株农作物,更代表了像庄凌祖母、母亲一样具有红高粱品质的山东女性:一生没有被浪费的光阴。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这群红高粱女人坚强正直、善良温暖,为家庭和社会奉献一生。《宠物店里的小鸡》《人生如戏》写到城市生活,对现代生活中“宠物”与“小三”,给出了不同的解读与认识,宠物小鸡的命运也调侃了想做“宠物”女人的可悲命运,《人生如戏》里的小三则具有批判的况味,“女人拥有万紫千红的春天,才有资格拥有坏脾气”,一语道破天机,回味无穷。
从诗歌的意味上,庄凌无疑要感谢生于斯的土地,哪怕人生有过困顿,也是生命最宝贵的财富。一个诗人,贫穷而听着风声也是好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