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6-灾害自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火灾逃生

    知识链接

    火灾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称为火灾。

    安全对策

    1.如何灭火?

    发现初起火灾,应立即呼救,拨打119;同时采取措施灭火自救。

    家用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燃气灶具着火——①液化气:迅速用毛巾、抹布等盖住钢瓶护栏,用衣服、棉被等浸水后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总阀;②管道燃气:关阀、灭火。

    油锅起火——迅速盖上锅盖使火熄灭,绝不能用水扑救。如果油火洒在灶具或地面上,可用手提式灭火器扑救,或用湿棉被、湿毛毯等捂盖灭火,并马上熄灭炉火。

    酒精火锅加添酒精时突然起火——千万不能用嘴吹,可用茶杯盖或小菜碟等盖在酒精罐上灭火。

    注意:使用灭火器,或用沙土、毛毯、棉被等覆盖灭火。不要随便打开门窗。

    有人被困时先救人。

    2.火灾脱险逃生应紧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沉着冷静:根据火势实情选择最佳的自救方案,千万不要慌乱。凡火灾幸存者大多不乱方寸,不大呼大叫,而是根据火势、房型冷静而又迅速地选择最佳自救方案,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

    (2)防烟堵火:这是非常关键的,当火势尚未蔓延到房间内时,紧闭门窗、堵塞孔隙,防止烟火窜人。若发现门、墙发热.说明大火逼近,这时千万不要开窗、开门,可以用浸湿的棉被等堵封,并不断浇水,同时用折成8层的湿毛巾捂住嘴、鼻,一时找不到湿毛巾可以用其他棉织物替代,其除烟率达60%~1000/,可滤去10%~40%-氧化碳。另外,应低首俯身,贴近地面,设法离开火场,以避开处于空气上方的毒烟。

    (3)设法脱离险境:底层的居民自然应夺门而出。楼上的住户若楼道火势不大或没有坍塌危险时,可裹上浸湿了的毯子、非塑制的雨衣等,快速冲下楼梯。若楼道被大火封住而无法通过,可顺墙排水管下滑或利用绳子沿阳台逐层跳下。

    (4)尽快显示求救信号:发生火灾,呼叫往往不易被发现,可以用竹竿撑起鲜明衣物,不断摇晃,红色最好,黄色、白色也可以,或打手电或不断向窗外投掷不易伤人的衣服等软物品,或敲击面盆、锅、碗等。

    (5)切不可因贪恋钱财而贻误脱险时机。

    3.家庭失火

    (1)迅速判断火势来源。

    (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3)如果逃生时需要打开门,开门前要检查门把,并采取相应对策:如果门把很热,不要开门,转从窗户逃生,或到窗口等待救援;如果门把不热,慢慢开门,并确定火、烟是否阻挡了逃生去路——若有阻挡,要立即关门并寻找其他逃生路径;若未阻挡出路,马上逃生并关上经过的门。

    (4)浓烟弥漫时,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压低身子,沿墙壁边缘逃生。

    (5)必须经过火焰区时,先弄湿衣服或用湿棉被、毛毯裹住头和劳体,迅速通过。

    (6)逃生通道被切断、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应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透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注意:

    (l)千万不要钻进阁楼、厨房,更不要进电梯。

    (2)身上着火,不要乱跑,可跳进水中或就地打滚扑压身上的火苗;或让同伴用衣、被等物覆盖灭火,用水浇灭火。

    (3)不要留恋财物,逃离火场后不要再返回。

    (4)要有秩序,防止挤踏事故。

    (5)不要围观火场,以免妨碍救援工作,或因爆炸等原因受到伤害。

    (6)不要盲目跳楼,利用以下方式逃生:

    绳索——两手握绳,两脚夹紧,手脚并用直接向下滑;绳越粗越好,细绳可以打上若干个结。

    被单、衣物——把织物撕成条状连接起来,牢固地拴在门窗、阳台上,顺着下滑。

    落水管、避雷针引下线——两手抓紧,两脚夹住,手脚并用向下移动。

    天窗——住在顶楼的人可爬上屋顶,向下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也可通过 旁边的建筑物逃生。

    阳台、毗邻平台——爬到隔壁安全地方,或通过窗口转移到下一层的平台。

    脚手架、雨篷——就近攀缘避火。

    案例启示

    案例1

    孩童“火里逃生”

    有一次伤亡惨重的特大火灾中,有位年仅10岁的小男孩和他的表妹却奇迹般地“火里逃生”。当这对小兄妹安然无恙地被人从厕所里救出来时,他们的脸上并没有惊恐。当人们问道:“你们为什么躲到厕所里呢?”小男孩从容地回答:“我记得‘电视安全知识竞赛’上说过,火灾发生时厕所里最安全。”这个回答,使在场的许多大人不得不钦佩小小年纪的孩童,具有这样科学的自防、自救、自护的基本常识。

    【启示】掌握自救常识。

    案例2方法不同结局不同

    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生在辽宁省的大连饭店火灾,有6人丧生。那么逃生者和死难者各是怎样做的呢?

    5楼的林飞康、荒井良男以毛巾捂住口鼻,从楼梯得以疏散逃生。另有2名日本客人先用从浴室里浸湿的棉被堵在门的缝隙上,然后将窗帘、被单拧成绳子,拴在暖气管上,从窗台滑下,安全逃生。日本客人杨登也具备这样的逃坐知识,可惜他年事已高,手脚不灵便,终于没有躲过一劫。然而,另外的几名遇难者呢?他们四处寻找逃生之路,却没有逃生常识,直立逃跑中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无力瘫坐在地上苦苦挣扎,最后死亡。

    【启示】火灾逃生要用科学方法。

    想和做:

    l.在农村,老人们经常会提醒“穷灶门、富水缸”,想一想其中的含义。

    2.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过消防演习吗?一次演习终身受用,可建议学校开展,消防部门一定会大力支持的。

    §§§第二节发生拥挤事故怎么办

    1.遇到拥挤踩踏事故怎么办?

    专家提醒,在公共场所发生人群拥挤踩踏事件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那些空间有限,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例如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室内通道或楼梯、影院、酒吧、夜总会、宗教朝圣的仪式上、彩票销售点、超载的车辆、航行中的轮船等都隐藏着潜在的危险,当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时,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同时,在行进的人群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而后面不知情的人若继续向前行进的话,那么人群中极易出现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的拥挤踩踏现象。专家分析认为,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发生踩踏事故的原因有多种,一般来讲,当人群因恐慌、愤怒、兴奋而情绪激动失去理智时,危险往往容易产生。此时,如果你正好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非常有可能受到伤害。在一些现实的案例中,许多伤亡者都是在刚刚意识到危险时就被拥挤的人群踩在脚下,因此如何判别危险,怎样离开危险境地,如何在险境中进行自我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此,专家特别提醒:当发现前方有人突然摔倒后,旁边的人一定要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群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事,否则,后面的人群继续向前拥挤,就菲常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如果此时你正带着孩子,要尽快把孩子抱起来,因为儿童身体矮小,力气小,面对拥挤混乱的人群,极易出现危险。面对混乱的场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顺利逃生的重要因素,争取做到遇事不慌,否则大家都争先恐后往外逃的话,可能会加剧危险,甚至出现谁都逃不出来的惨剧。

    2.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涌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3)若身不由己陷人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 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3.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

    (l)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 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 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5)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 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4.事故已经发生该怎么办?

    (1)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 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2)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 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3)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

    5.怎样顸防校园踩踏事故发生?

    (1)增强安全责任感,制定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具体办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

    (2)各区县教育局、各学校要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责任。

    (3)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并安排教职]二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管理学生。

    (4)要特别加强对县镇中小学、乡中心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学校要尽量将大班额、低年级学生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学生晚自习期间必须有教师值班,出现停电或楼梯间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校领导与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5)各学校立即对校舍安全进行再检查,重点检查本校教学楼楼梯、通道的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设施是否到位。学校要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畅通,加固已损坏的楼梯扶手,更换不符合安装规范的楼梯间照明设施,对发现的校舍建筑设施、设备等安全隐患,及时予以消除。

    案例启示

    案例 校园踩踏事件:不该让孩子只会应付考试

    2005年11月30日,发生在江西九江的地震给相邻的鄂东部分县市带来严重灾情。意外的是,阳新县、蕲春县和武穴市的一些学校在疏散学生过程中,发生拥挤踩踏事故,有78名学生受伤,其中11名受重伤,占了湖北省因地震原因受伤人数(87名)的绝大部分。

    地震猝不及防,但校园内发生的拥挤踩踏事故却令人痛心。毕竟这几个县市不在震中,事故并非因地震这一不可抗力的因素直接导致。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管理工作疏漏、防范措施不到位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校普遍缺乏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应急能力培养。踩踏事故与集体恐慌息息相关。拥挤的人流中,前面有人跌倒了,后来者仍继续前行,“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的踩踏现象就这样发生了。如果学校组织过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演练,学生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能为,校园踩踏事故是有可能避免的。

    【启示】

    目前中小学普遍未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学校一般也仅对学生进行一点少量的交通安全教育,至于如何应对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大多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传授、求生技能培养和克服恐慌心理等教育。“训练无素”的孩子们,不要说遇到地震波及,甚至是为下课后争着去上厕所,都有可能引发非理性的拥挤踩踏事故。

    学校组织过紧急集结和疏散的演习了吗?在操练中你有什么体会?

    §§§第三节遭遇有毒气体怎么办

    有毒气体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灾难的气体。

    了解和掌握有毒气体对人体危害的基本知识,对于加强有毒气体的管理,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无论对谁都是十分必要的。有毒气体分为: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

    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当心有毒气体

    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安全对策

    遭遇有毒气体怎么办

    1.遇到泄漏有毒气体,要眯上眼睛,捂住口鼻,迅速撤离现场。

    2.立即打110报警。

    3.撤离现场时保持镇定,防止引起推攘混乱和跌倒踩伤。

    4.无法离开现场的,要尽可能转移、疏散至上风方向或有滤毒通风设施的人防工事。

    5.尽可能使用手边物品进行简易防护:(1)弄湿毛巾、手帕、纸巾等捂住口鼻;(2)利用手套、雨鞋可对四肢防护,身披雨衣,塑料薄膜,帆布、祓单、雨伞、帽子等都可遮住暴露在空气中的身体部位,防止毒气侵害。

    6.如果来不及转移,应寻找进入密闭性能好,或可以隔绝防护的高层建筑屋内。

    7.人室内后要立即堵住与外界明显相通的裂缝,关闭门窗、通风机、空调机、熄灭火源。尽可能停留在房间内背风一端和外层门窗最少的部位,等有毒气体散去后,尽快打开下风方向门窗通风。

    案例启示

    案例 汽修厂爆炸有毒气体致行人不适

    2008年9月1日早上10点左右,莫干山路1365号的一家汽修厂发生爆炸事故,引发火灾,而且现场有浓重的毒气味道。爆炸现场一片狼藉,火情已经被控制,但消防仍在浇水,稀释有毒气体。空气中弥漫着有毒气体,消防人员戴着面具灭火。

    杭州市拱墅区环保局工作人员赶至现场监测空气质量。该局一位沈姓工作人员说,爆炸可能产生了氨类、氯类有毒气体,如果呼入不是特别多,对身体影响不大,但仍需谨慎。此外,环保局工作人员提取了灭火现场遗留的爆炸物和水的混合体,届时将具体分析其中所含物质。“如果水中有毒物质超标,这个灭火的水就不能进入河道。”沈先生说。

    杭州市120急救中心数量救护车赶至现场,庆幸的是爆炸现场并无人员伤亡。截止11点20分,尚未有市民或消防官兵报告受空气影响而出现严重中毒症状。

    【启示】远离有毒气体,不要围观。

    辨别有毒气体基本方法有哪些?假如发现危险品,第一时间你会怎么做?

    §§§第四节应对台风海啸

    适雪窆.铀知识链接

    台风 我们平时常说的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所谓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伴有狂风、暴雨和凤暴潮。

    世界气象组织把热带气旋按照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的大小划分为4个等级:风力6~7级的叫“热带低压”,8~9级的叫“热带风暴”,10~11级的叫“强热带风暴”,12级及12级以上的就是台风了。台风的近中心最大风速在32.6米/秒以上。

    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水剧烈运动。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等都可能引起海啸。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上的特大海啸都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海啸在外海时,因为水深,波浪起伏较小,一般不被注意。当它到达岸边浅水区时,巨大的能量使波浪骤然增高,形成十多米甚至更高的一堵堵水墙,排山倒海般冲向陆地。其力量之大,能彻底摧毁岸边的建筑,所到之处满目疮痍、一片狼藉,对人类的生活构成重大威胁。

    海啸的特点海啸传播到海岸时,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滨海、岛屿或海湾的海水出现反常退潮或河流没水现象,然后海水又突然席卷而来,冲向陆地。

    第二种是海水陡涨,突然形成几十米高的水墙,伴随隆隆巨响向滨海陆地涌来,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

    安全对策

    1.发生海啸怎样逃生?

    (1)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

    (2)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

    (4)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2.怎样防范台风?

    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以及引发的巨浪、风暴潮等灾害,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严重威胁着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台风来临时,一定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避免人身伤害,减少财产损失。

    城市居民防范措施:

    (1)气象台根据台风可能产生的影响,在预报时采用“消息”、“警报”和“紧急警报”三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同时,按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轻到重向社会发布蓝、黄、橙、红四色台风预警信号。公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有关台风的报道,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

    (3)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的东西;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4)将养在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内,特别是要将楼顶的杂物搬进来;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要加固。

    (5)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滩游泳或驾船出海。

    (6)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

    (7)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

    (8)有关部门要做好户外广告牌的加固;建筑工地要做好临时用房的加固,并整理、堆放好建筑器材和工具;园林部门要加固城区的行道树。

    (9)遇到危险时,请拨打当地政府的防灾电话求救。

    案例启示

    案例1

    台风及其海啸(风暴潮)给我国和全球带来的灾害影响

    据世界气象组织有关专家统计,威胁人类生存的10大自然灾害有台风、地震、洪水、雷暴和龙卷风、雪暴、雪崩、火山爆发、热浪、山体滑坡(泥石流)、海潮(海啸)等,而其中在这10种自然灾害中台风是造成死亡人数之冠,尤其在亚洲和中国,台风及其风暴潮的灾害更为严重。

    据统计,我国大陆平均每年因台风及其伴随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灾害的经湃损失达246亿,平均每年死亡人数高达570人,而其中7503号强台风深入河南竞造成数万人丧生。

    【启示】认识台风和海啸的危害严重性,有利于我们提高警惕,防止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生命的安全。

    想和做:

    1.有人说,台风、海啸造成的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你认为呢?

    2.你时常关注天气预报吗?你外出时有没有看云识天气的习惯?这样做有

    什么好处,结合生活实例谈一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