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绑架了中国父母-大人要打(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北京有这么个朋友,在孩子的问题上,一直在做紧急的奴隶。孩子上小学时,是花钱买到了一个重点小学,不到三年级,孩子在班上就成了人人嫌弃的那种,老师在课堂上也忍无可忍地用“猪狗不如”的话语骂了这个孩子。孩子成绩一落千丈,家长三天两头被喊到学校受气。家长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积极因素,紧急行动,孩子成功转学到另一个重点小学。升入初中了,孩子再次跟老师同学关系弄僵,家长急得头撞墙,要再次给孩子转学。咨询我的意见,我说,不要随便转,孩子的问题不解决,到哪里上都会出问题,大人要带领着孩子学会包容地待人待事。后来,孩子转到了另一个中学读初中,升入高中后,又转到了农村一所重点高中。孩子个儿越长越高,脾气也越来越大,家长很头疼,经常处于救火状态。我感到,孩子上学转学问题上的太过自由,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孩子到哪里,哪里就弄得臭烘烘,这不是环境的问题,全是自己家孩子的问题,全是大人的问题。大人不带头自省自悟,老是怨天尤人,孩子怎么可能做个受人欢迎的人呢?我主张让孩子就地卧倒,就地成长,找到原因,改变自我。大人太有用,孩子往往就很无能;大人带领着孩子东奔西突,看似四通八达,其实就已经把孩子成长成功的道路给封死了。大人紧急状态下看似转移能力很强,其实是一种无能的逃跑和躲避,这样的结局只能是不断让自己和孩子陷入更加紧急的状态。果不其然,儿子上大学了,谈恋爱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我曾经很认真地跟这个孩子的父母说过这样的话,你们家最大的困难,在你们家宝贝儿子娶妻成家往后的日子里,小两口相处的问题,婆媳相处的问题,都将直接考验你们一家人的应对能力。

    最近,有关孩子的故事接二连三地往我这里涌。陈家的女儿离家出走了,我全力献计献策,终于成功地找回了孩子。我建议他们要看书,要学习,要改变。他们做了还是没有做,我无法查考。只是不出两个月,他们再次紧急报告:女儿再次出走!故事情节跟上次一样,又是话说到气头上,骂了几句,踢了几脚,孩子晚上就没有再回来。张家的儿子,好不容易考到了美国留学,由于生活不能自理,由于离开了大人,就晨昏颠倒地上网玩游戏,旷课逃学,不到一年就被开除回了南京。回到南京,终日不好意思见人,也不再愿意参加中国的高考。父母双亲大人依然24小时全天候地陪伴在旁,鼓励儿子再次考回美国。我说,考回美国可以,这样考不行,他是因为不独立被开除的,缺啥补啥,你们要一起帮助他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夫妻二人都感到难以下手,“总不能在他身边也不帮他烧饭洗衣服啊?”我说:“就是要什么也不帮他干,就是要把他当邻居看,所有他自己的事情一律由他自己处理,看着他出问题,总比他到了美国出问题好啊。要不然,考出去了还会出麻烦,也许还会出更多更大的麻烦。”

    我感觉,做家长就像做领导一样,要领着导着孩子一起干活,一起前进。聪明的家长和聪明的领导一样,是要把自己手上的任务分派到孩子手上,要有效派活,而不能只会干活。偶尔干活,是示范,是带动。领导和家长干多了,下属和孩子自然就少干了,不怎么会干了。孩子独立了,家长就不会经常被卷入紧急的漩涡里了。有个叫王颖的女孩子,今年中考考了全泰州市前十名。王颖的爸爸是单位的司机,妈妈是个保险业务员。我问王颖:“你能考出这么优秀的成绩,爸爸妈妈为你做了些什么啊?”王颖说:“我爸爸妈妈什么也没有做,他们彻底放手,让我自己发展。”王颖的爸爸妈妈似乎什么都没有干,就培养出了这么优秀的一个女儿,其实在我看来,王颖的父母什么都做了:尊重、信任,放手并放大了孩子。

    写这篇文章时,在敲打“奴隶”两个字时老是跳出“努力”的字样,我突然感到,这两个同样声韵母的词告诉了我们一个很朴实的道理,“奴隶”和“努力”我们只能要一个,努力了就不做奴隶,是奴隶全因没有努力!

    自然而然的兰

    40岁的兰,失眠了。这次的失眠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来得猛烈些。

    兰是一个中学语文老师,这学期教初三。兰自嘲,虽是到了豆腐渣的年纪,可一直坚持把自己当花看,并努力活出花一样的模样和风采。在一大群老师里,兰是显眼的,她扮相年轻,身姿灵活,些许的妩媚和些许的斯文,为兰作为老师的形象加了不少分数。兰的笑很特别,脸像花儿一样地开着,笑声总能传到很远的地方,咯咯的,脆脆的,无遮无拦的。

    兰经常不像个老师,很像她班级里的学生。因为像学生,于是就爱学生,爱教书,很愿意和孩子在一起,但很不愿意改作业,更不愿意面对学校里的一个个领导。兰始终认为,那些领导的脸,一定是没有孩子的脸好看,多少是写着些丑陋和虚伪的。兰是自然的,兰一直活在自己的自然而然的世界里。自然而然的结果是,领导不可能和孩子们一样,自然而然地喜爱兰,在乎兰。

    兰的失眠,是公开课惹的祸。3月底,学校里要上一次大市级的公开课。这公开课的重要程度,全校每个老师都心知肚明,但没有一个是愿意公开承认的。公开课,就是公开展示自己的课,是挑战,更是机会。在学校这个天地里,老师上下求索还当不了领导之后,唯一的追求有时经常就剩下爬职称了。“中学高级教师”是很多老师到顶了的位置,到顶了,就可以休息了,就可以不管不顾了。兰,是中学一级教师,还没有到顶。她认为自己很够格上高级了,可领导就是要始终给她留着那个成长的空间。兰感到很难受,很委屈。兰深知,这次市级公开课,是她上高级的桥梁,公开课于她是要了命的重要。

    语文是全校最强的学科,一堂公开课,近20个老师报了名,其中至少有五位老师的实力是明显强于兰的。兰,有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丈夫和孩子都在外地,同事中也很难有人能帮她拿得出主意。

    公开课,是公开了的对老师的利好消息。自然而然的兰坦言,公开课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或好处不大的。领到公开课的老师,会很长一段时间里心无旁骛地忙他的那一堂课;他任教的那个班级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成了这个老师的陪练。一篇课文讲了一个月,什么环节,什么学生回答什么问题,都经由老师们精心设计安排整改,直至最后完美无缺,并经校领导把关,最后才可以公开亮相。某种程度上,公开课是公开造假的课,是所谓的高尚的老师自编自导自任主角,并强行绑架学生做群众演员的荒唐大戏。兰老师对公开课的认识有失偏颇,她的个性使得她对公开课的认识,很可能在她的学校也是公开的秘密。我开始怀疑,她真的有些上不了这堂公开课了,跟她的上课能力没有多少关系。

    兰,在任务还没有拿到手的情况下,已经在天真地准备着自己的课了。有高人指点,全情全力争取到任务才是第一要务啊。兰恍然大悟,并立马改变,积极行动了起来。兰用两天的时间分别找到了年级语文组长,年级主任,教导处正副四个主任,学校正副五个校长,根据以下要点谈了自己的想法,表了自己的忠心:一、我很爱学生,很爱学校,很爱每一位领导,以前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以后一定改;二、我很想上这堂课,不为别的,只为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成长;三、我保证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任务,为学校争光。兰还去了其中两位领导的家里,带了些烟酒,花了将近2000元。

    兰,变了。变化如此之快,让我惊诧不已。兰,此刻不再像她的学生了,但我愿意相信她依然深爱着她的学生。为了上好课,兰以前经常是要买东西给学生吃,买礼物送学生的,用兰的话说,“老师是要巴结些学生,讨好些学生的;老师不能太像老师,老师要正派,但不要正经,更不要假正经;学生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管的、骂的。”但我同时也多少生出些担心来,兰,作为老师,会否因为这次争取公开课的成功,而在此后的日子里习惯性地继续使用这次的手段和做法呢?会否不再买东西给孩子了,而专门买东西给领导了呢?

    忠心表了,礼物送了,兰晚上还是睡不着。其实最让她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的那个儿子。兰的儿子在一个省级重点中学读高中,方方面面还不错。兰还是不怎么满意,兰认为自己的儿子还可以更加好一些。兰不主张让孩子住校,她认为这些不大不小的孩子住在一起,是很容易相互影响的。于是,就省吃俭用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丈夫每天晚上往孩子的住处赶,陪儿子自习睡觉。兰是个超级爱儿子的妈妈,她习惯性的话语是:“儿子,妈妈除了不能为你学,其他什么都能为你做。”

    我曾经很认真地和兰谈起我对教育陪伴孩子的一些心得。孩子要放养,不能圈养,要吃饱,更要吃全。自然而然的兰,明确表示不能苟同,理由极其充分,“孩子和孩子不一样,只要高考还存在一天,包括我儿子在内的所有学生,百分之九十五的时间和精力都必须要用来读书。”

    为了争取到儿子老师对儿子的特别关照,兰给一些重要的老师分别潜规则了一下。兰的“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想法,是不是来自她经常被家长用钱推了一次又一次呢?自然而然的兰,周身透着一份力量。我很是担心这份力量会产生一些伤害,对她的儿子,对她班级的孩子们。

    要做老师的作业吗

    今天一位做班主任的老师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情。一位女生悄悄走到她的跟前,“老师,我跟你说一件事情啊,你可能不同意,但我想来想去还是要向你汇报,”得到鼓励后,女生继续说,“快到期末考试了,数学老师现在讲的很多东西我都不大懂,我很清楚是我前面的很多最基础的东西没有弄明白,我想自己认认真真地复习前面的,可数学老师又布置了那么多的作业,我实在抽不出时间啊。我想不再做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您同意吗?”班主任感觉到这是个棘手的事情,不能随便给学生答案,她说:“让我好好想想啊。”

    这个故事至少说明了以下几种情况:一、这个学生开始有想法,要改变了,她很想抓紧时间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二、她很信任班主任;三、班主任算得上蛮开明,没有一下子打死学生的想法。

    江苏最近出台了“五严”政策,这个政策很好,其中“一严”就是,严格按规定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实际执行情况呢?学校暗地里还是鼓励孩子到校晚自习的,作业的量丝毫未见减少,学生还是叫苦不迭啊。

    布置作业是老师的一个习惯了。老师布置哪些作业,多少作业,很多时候是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的。布置作业前,老师之间是不大可能相互通气的,要是今天所有的科任老师都“态度认真”了一回,给孩子多布置了不少作业,那孩子就遭大殃了。学生要是很听话地去做老师的作业的话,几乎是一夜不睡觉也做不完的。那又不能不做就把作业本交上去啊,第二天就设法到学校抄别人的。很不安地抄着别人的答案,担心被老师发现,担心同学打小报告,隐隐地还感到这样很对不起养育自己的父母。学生,我们的孩子们,常态下就是过着这样的日子。别看他们嘻嘻哈哈,其实心里还是蛮沉甸甸的。

    老师之间的竞争是通过学生去体现的。一个年级十几个班级,几十个班级,分数一出来,高低也就明白了。越认真的老师越是拼命去压学生,管学生,给学生作业。不教语文的班主任也要学生一周写一篇作文给他。年轻的或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的老师,本着“勤能补拙”的思想指导,自己蛮投入,也变着法子增加孩子的作业量。就这样,老师的太过认真导致了学生的不堪重负。

    老师布置作业,为的是检查巩固课堂教学,也通常是针对班级平均水平布置的。平均水平之上的学生,很容易做,但老做这样的作业,一定会浪费学生很多极其宝贵的时间。平均水平之下的学生,很不容易做,老做这样的他不会的作业,是一定会累积很多不愉快的心情的。也就是说,老师是没有办法布置给每个学生恰如其分的作业的。老师又不能不布置作业。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家长要了解情况,并及时给予孩子帮助。我认为家长可以同意孩子不做老师的作业,但一定要确认孩子的心思在学习上,孩子已经自动自发了,孩子已经完全为自己的目标负责任了。十年前,我的女儿为了要在音乐上有个更好的发展时,每周都要从南京赶到上海上一次专业课,每天练琴的时间至少要五六个小时,这个时候再做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显然是不可能的。在老师的同意下,在不做作业的同时,还经常只到学校上半天课。孩子在状态上,效率高了,文化学习依然是班级前几名或第一名。后来,孩子考到上海了,因为我是老师出身,我知道老师的作业意味着什么,我和我的爱人是经常帮助孩子做作业的,具体讲,是经常直接给孩子做作业的,经常直接帮孩子把答案抄到空档里。在所有的家长都在拼命叫孩子听老师话的时候,我在叫孩子不要过分听老师的话。这不是我故意反传统,而是老师有的时候是真的很靠不住的,老师不能真正地对我的孩子负起责任。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我们知道我的孩子需要什么,我们是孩子长大过程中的总经理,我们是这个项目的直接责任人,我们一直在从效果想办法有效引领自己的女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